空拍的使用愈來愈多,但是受限於民航法規並未開放,連帶地,影響到從空拍機進入更高階、實用的植保機!使得台灣的發展,遠遠落後鄰近的中日韓。而所謂的植保機,指的是農業使用,代替農民人工噴灑農藥或施肥的大型無人機,它載重十公斤以上,不受地形限制,可以垂直起降或空中定點噴灑,如果要解決農村人力不足問題,甚至是防止人體吸入農藥,無人機應該如何使用,這是政府未來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這邊是十公升的,那邊十二公升的。
寧靜的美濃小鎮田間,聚結了幾十位好奇的農民,從沒見過植保機的農民交頭接耳,仔細聆聽代噴公司的解釋,十公升、十二公升,指得是植保機的空機重量,載重最高可達二十五公斤,業者打開護蓋,這個大水箱用來裝農藥。
這是高濃縮比的農藥,飛控手先測試農藥噴頭,沒問題!準備要起飛了。
比起一般空拍機,植保機大了至少十倍,起飛時帶動龐大的氣旋,農民趕緊拿起手機攝影,準備回去好好研究可行性。
[美濃紅豆農
傅耀新]
我是在現場看,葉子有被吹翻,現在也開花了,我就請代噴來試試看,看看效果,效果看看好不好!
傅耀新在這塊地種紅豆種了很多年,以前都是自己背著農藥筒噴藥,透過朋友介紹,想用植保機試效果,觀察的心得是:比自己噴藥省掉一半以上時間,也不用接觸或吸入危險的農藥。
[美濃紅豆農
傅耀新]
傳統時代就用背(農藥)筒噴,這裡四分多,差不多,要差不多四十分鐘來噴,現在就用機器噴,剛才我這樣看,差不多二十分鐘就好了,又省人力,人比較輕鬆,人力、時間縮短了。
[美濃水稻農
郭國振]
今年年初,差不多三、四月的時候有種稻,第一次嘗試,剛好有朋友介紹就。最主要我覺得,這個速度很快,農藥裝一點點十幾公升,平常我們來種,差不多要二十、三十公升,(現在)十幾公升就解決掉了,那效果,感覺跟人噴的差不了(多少),差不多啦。
水稻農郭國振\\在今年三月的一期作就試過了,覺得效果不錯,今天也來看,不只是他,美濃區農會和一些產銷班也有興趣,一早就來旁觀,農會理事長林華玉不諱言:這是未來的趨勢!
[美濃區農會 理事長
林華玉]
農村漸漸這樣地,老農,老農化,人呢,人口(結構)也老化了,這個噴灑這個農藥的問題,也是一個粗重的工作,粗重的工作,可以說,有這個(無人)機器來幫農民代噴,也非常好的。希望呢,我們政府呢,也往這方面來發展。
[無人植保機業者
謝宗達]
那最主要就是以水稻,還有目前今天來講的\\那個紅豆的部分,那農民這邊來講,表示就是說,當颱風過後,之後,整個稻米有受到颱風影響,需要做一些營養劑的噴灑,但是人力上面來講,就不容易請到人,所以希望說\\我們用機器部分來幫忙噴灑,因為畢竟大面積的土地來講,還是需要用機器來操作。
代噴業者引進國外機種,有一個專屬機隊,扣除作業準備時間,平均噴一甲地只要十分鐘,目前主力放在南部和東部,和實踐大學做產學合作,而飛控手也是實踐大學的學生!雖然無人植保機在台灣剛起步,但是在日本、南韓,甚至是中國,卻已經是發展成熟產業。
[實踐大學資訊科技與通訊學系 教授
龔志銘]
事實上呢,在日本,它已經發展很久,像一間公司,它們就用直昇機來進行這一個,植保的噴灑的工作,而且呢,發展得相當地穩定,那在大陸呢,在內地呢,它們也在這個植保機方面呢,它們也做了相當地發展,那我們可以看到就是說,它們在這個東北啊,或者西邊,事實上,它們呢,也做了很多的這種試點,那很多公司的投入。
從上方看植保機飛行,這是用空拍機拍出來的畫面,台灣發展無人機,最早就是從空拍機開始,隨後兩極化發展,一個是娛樂或競技性質的穿越機,再來就是實用價值的植保機,它最大的好處是,面積愈大愈省時,只不過,台灣受限於航空法,遲遲無法解禁,農政單位甚至避談植保機,反觀對岸的中國,早已將植保機列為新農具。
[實踐大學資訊科技與通訊學系 教授
龔志銘]
而且在大陸,有很多的展覽,它們都納入了這些農業植保的展覽,在目前來講,2016年、2017年,各個的展場呢,都有很多的這個植保機的部分,表示呢,它們對植保這一塊呢,事實上已經有了相當的這個\\發展跟前景。那所以它們很鼓勵使用新農具,那植保機呢,也就是它們的一個新農具的一部分。
這家中部的植保機業者,原來是做精密機械,有獨到的高壓噴霧系統技術,現在從噴霧到飛控系統與軟體\\都自行研發,它們認為,台灣唯一迎頭趕上的機會,就是獨到的週邊農業技術,而不是國際發展成熟的飛行器。
[無人植保機業者
林垂瑩]
所以台灣其實不應該在這個,在這種飛行器的方面再去做著墨,應該要往功能性的。植保機方面,以後它會重視的,也是會在於它的噴霧系統方面,因為以目前來講,也唯有高品質的噴霧系統,才能夠發揮很高效率一個,一個噴灑的功能。
除了大面積噴藥,植保機還可以用在農舍,甚至社區等環境清潔作業,南部代噴機隊已陸續培育飛控人才,苦等法令解套,以取得證照。
[無人植保機業者
謝宗達]
就是第一個在飛行器上面來講,台灣目前是沒有一個\\比較好的完整的機具,那在法令上面來講,因為考慮到目前沒有真正的立法,所以說目前也沒有辦法按照\\國家的一些(法令)來辦理,但是我們希望從產學上的合作,就是說,由學校來推動,由從玩開始來到所謂的工作上面,因為目前來講植保機的,它的重量是滿重的,具危險性。
[無人植保機飛控手
歐銘豐]
我們在飛行的時候,我通常會去注意,會不會去撞到旁邊的障礙物,對,所以,這個時候就是要經過一些專業訓練,那如果之後能夠取得證照,來去操作這個東西,一定會,相對來說比較安全,對,因為它其實,不只,不像,空拍機只是要注意它的GPS數據,以及它的,那天的風向,植保機還要注意它的那個,旁邊有沒有障礙物。
植保機動輒數十萬元起跳,價格不便宜且重達十公斤以上,維修與操作都有進入門檻,非一般農民必需品,學者認為,台灣未來發展方向,應該還是會以專業代噴為主。
[實踐大學資訊科技與通訊學系 教授
龔志銘]
代噴服務的裡面就可以讓,農民們呢,他只要花費比較少的一個金額,他可以,可是他就可以得到呢,植保機的一個,很好的一個服務,我想,未來呢,可能就朝這樣的一個方向,那當然,各地的農會如果可以的話,當然,它們也可以由農會,來購置說一台飛機,或是說一個機隊。
如果農村人口結構持續老化、缺工,而政策是要讓未來的農業\\可以更簡單,那麼用機器代替人力,更有效率且精準地施肥,既輕鬆也不用擔心吸入農藥,是邁向新農業4.0必須要思考的方向。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戴志明
- Dec 21 Wed 2016 18:12
520集-無人植保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