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了烏龍茶與紅茶兩種製茶工法的紅烏龍,無疑是一個完全從臺灣土地上發展出來的新興特色地方茶,臺東鹿野茶區因它再度迎來春天,即使種茶、製茶都是辛苦活,但在這裡,青年返鄉投入茶產業的比例超高,也因為青年創意突破行銷盲點,讓紅烏龍知名度扶搖直上,記者宋宇娥、洪郁雯帶你前進臺東鹿野、一起感受這股紅烏龍崛起的浪潮。


 

 

 

邊喝茶、邊吃著紅烏龍紅豆餅,這群遊覽車遊客沉浸在迷人的茶香世界裡,導覽員則在一旁介紹這間臺東第一家茶工廠的歷史。

 

到了民國五十幾年以後,我們溫(增坤)先生這邊開始來推臺茶八號,臺茶八號是做紅茶外銷用的。最多的時候,大概有100公頃,那所有的茶葉採了以後,全部交到這家工廠來。

 

老茶廠第一代溫增坤從新竹關西遷徙到臺東鹿野,種下第一棵阿薩姆紅茶樹,溫家從紅茶做到重發酵的紅烏龍茶,雖然做法不同,但溫潤的茶湯依然讓人一喝就記住了鹿野的好滋味。

 

好喝 讚。

 

傳承三代的老茶廠留存了不少珍貴資產,茶廠第三代的溫慶偉和弟弟以「社區客廳」概念進行茶文化導覽,帶著遊客進行五感體驗。

 

從這個洞丟下來,到機器裡面下去揉捻,它這個機器已經56歲了,它是民國55年出產的。

遊客 林益誠(左)

 

今天來這裡參觀這間老茶廠,裡面(陳設、設備)我們沒看過,有一點懷舊的感覺。

鹿野茶農第三代 溫慶偉(右)

 

我們就有保留這些老機械,我們也會帶遊客去茶園,去摸茶,會帶回來導覽解說,介紹一下,這個茶葉要怎麼製作,讓客人更了解我們的文化與歷史。也會介紹阿公,現代化的機械還有以前的設備,我們可以做對比,讓客人更了解茶文化。

 

與此同時,有另一批遊客正在置身茶園,汲取採茶相關知識。

 

一心二葉,或者是一心三葉,這個是心、一二,採到這邊,如果第三個葉子還很嫩,我們就可以採三個葉子。

 

這樣的茶體驗包套行程,算一算一年會接待2萬到2萬5千人次的觀光客,也讓溫家茶園種植面積逐年增加,茶葉直售顧客,幾乎年年都能銷售一空。

鹿野茶農第三代 溫慶偉(左)

 

 

爸爸以前就是種1到2甲(茶園),那就是走批發,後來我們轉型之後發現客人非常喜歡這種遊程的體驗,所以銷量也是一直大幅的增長,所以到我們接手之後,從1到2甲(茶園)變到我們現在管理到5到6甲。

 

別看現在區域不大,回顧一下歷史,其實鹿野茶區在全盛時期,茶樹種植面積曾高達近500公頃。

茶業改良場臺東分場長 蕭建興(左)

 

七十年代跟八十年代的時候,光是一個鹿野鄉,那時候種茶的面積將近有500公頃,那個時期來講的話,以春冬茶來講的話,做清香型的烏龍茶非常受到市場上的青睞,因為它是一個,其它茶區還沒有生產,就是春茶,其它茶區還沒有萌發的時候,鹿野這邊已經有了

鹿野茶農 林潮意(右)

 

我剛過來的時候,那時候茶產業很興旺,就是茶很好賣啦,那時候說茶販,茶販很多,製茶的茶還沒乾,茶販就買走了,那很早以前,那時差不多(民國)77、78年那時候,茶很好賣,還沒做,有時候採回來,就被訂走了。

 

後來國內飲茶趨勢改變,加上進口茶等種種原因,鹿野茶區一度蕭條沒落,直到2008年茶業改良場臺東分場研發出新興特色茶「紅烏龍」,才扭轉劣勢,從谷底翻身。

茶業改良場臺東分場長 蕭建興(左)

 

紅烏龍它的特色來講的話,夏秋季節裡面,雖然是說它的這些茶葉的多元酚、咖啡因含量這些是比較高的季節,但是我們用這種重萎凋、重發酵的製程,讓它轉化為非常甘甜、純和的一個茶類出來。不只做春冬茶之外,它在夏秋茶也能夠持續的生產,補它整個的年產值。

 

溫慶偉與弟弟是臺東鹿野茶區最早返鄉的青農,十年前算是異數,不過或許是紅烏龍聲勢看漲,陸續有年輕人回來接班,帶著紅烏龍走出一條新茶路。

鹿野茶農第三代 溫慶偉(左)

 

以前到現在(比賽茶)從一兩百點到現在快三百點,今年(2022年)大家聽說都賣得不錯。加上農會要幫忙大力推廣,所以今年比賽茶可能到五、六百點有機會。就是說比賽茶、市場需求也會,其實各個茶農都有感受到就是市場接受度越來越好,包括一些飲料店、連鎖速食店他們都有跟紅烏龍合作。

 

臺東鹿野這邊的特色茶就是紅烏龍,那是因為這邊的風土氣候的環境的關係,大家覺得這邊是比較,怎麼樣的感覺,氣候環境,比較熱,對,然後這邊的海拔其實沒有非常高,其實我們就是比較低海拔,所以我們這邊做紅烏龍的製茶方式是發酵度比較重的烏龍茶。

 

正在為客人介紹紅烏龍的是茶二代林廷瑀,她原本在臺北從事美術設計,返鄉後自創品牌,開拓電商市場,甚至打造質感品茶空間,搭配縱谷自然景觀,令人驚艷連連。

顧客 惠子(左)
 

我們的同事就有在聊說這個地方喝茶,那裡拍過去很漂亮,其實我們高雄也沒有這麼的悠閒,我們有這種地方,但是沒有這麼悠閒,人潮就是很多。

顧客 陳品樺(右)

 (紅烏龍)我覺得會比較偏紅茶的味道,但不會像是很重的感覺,就是很清香,但也有那種果香的感覺。

鹿野茶農第二代 林廷瑀(左)

 

面對面喝茶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那本身家裡就面臨海岸山脈,然後不同的稻田的一個景象,我覺得過去沒有把這個空間做出來,好好的欣賞,其實滿可惜的。

 

林廷瑀不只以簡單的圖文,將茶葉知識傳達給網路新世代,更與28歲就獲得神農獎的父親林潮意,聯手研發5款不同風味有機紅烏龍,以茶為媒介,透過包裝設計、文案,甚至是心理測驗小遊戲,讓消費者能直接感受到在地人文風情,傳遞臺東鹿野的茶文化。

鹿野茶農第二代 林廷瑀(左)

 

每個人心中的紅烏龍的風味都不一樣,那你也許在飲料店,也許在其它的地方喝到紅烏龍,那我們要怎樣在短時間內對焦,你最想要的紅烏龍,我們有春天的,夏天的,不同季節的、不同品種的、不同的烘焙程度的,那我們到底要怎樣去媒合一個正確的角色,這個其實是我看到的問題點。那後來跟爸爸討論說,我們至少可以讓消費者選擇喜歡的風味,研發產品這可能是爸爸的強項,就是風味的部分,那我要怎麼說風味,那是我的功課,所以我也花了一年的時間,

鹿野茶農 林潮意(右)

 

種茶、製茶也做那麼多年,技術各方面也都純熟了,不過賣茶,我們鄉下人來說要賣茶比較不懂,所以後代回來她就說我們茶農做得那麼辛苦,做成這樣,賣不到什麼錢,那我來幫忙賣,銷售成績、開發市場做得不錯,所以我們也相信她,年輕人用這樣的方式來賣茶。

 

青農接棒翻轉了臺東老茶區命運,行銷推廣方式百家爭鳴,自家有一甲茶園的年輕茶農張一鳴,除了在紅烏龍製程上不斷精進,更通過茶改場茶葉感官品評專業人才中高級能力鑑定,四處「說茶」推廣紅烏龍的好滋味。

紅烏龍合作社風味講師
張一鳴(左)

 

剛開始的時候,甚至紅烏龍合作社都還沒有的時候,紅烏龍剛開始的時候,的確是口味上有一點我們剛講的,有點太偏紅茶又有點太偏烏龍茶,大家不是很統一,但是這幾年經過大家的努力,然後比賽茶帶動起來大家的技術之後呢,品質越來越穩定,越來越找到屬於我們自己臺東紅烏龍的特色,它現在已經可以發展出很完整的系統,能夠形成一個課程,這個課程能夠很有系統地介紹給消費者,來認識紅烏龍的滋味。

記者 宋宇娥(右)
 

種茶、製茶都是很辛苦的工作,不過在臺東鹿野這個茶區很不同的是,年輕人返鄉投身茶產業的比例相當高,說不定在全臺灣茶產區裡排名第一呢!

 

熱的全部都試過,那冷泡搭菜會比較適合。

 

沖一壺紅烏龍、熱情招待客人,劉倚瑩是茶行二代,也是紅烏龍合作社的副社長。由茶農、茶廠、製茶師、茶商共同組織的紅烏龍合作社,目前38名社員,平均年齡33歲,充分顯露鹿野茶區的青春活力,

紅烏龍合作社副社長 劉倚瑩(右)

 

 

我們就想要讓人家知道,聯想到臺東就聯想到紅烏龍,所以我們很努力,合作社扮演的角色在紅烏龍裡面是扮演行銷推廣的角色,要把它帶出到別的縣市,甚至是國外,讓更多人知道它的味道,然後知道那是原創於臺東鹿野。

 

合作社出品的紅烏龍除了農藥零檢出的保證,提供產地證明標章,還把茶分級併堆做風味拼配,要紅烏龍有質也有量。

 

紅烏龍合作社副社長 劉倚瑩(右)

 

我們在跟社員收茶,繳茶來之後,我們會有5位國家級品評師一起幫我們評選出有達到標準的風味,我們才會向社員收購,然後再依照這些風味,我們會去做拼配,目前有配出三款不同調性的紅烏龍。

紅烏龍合作社風味講師 張一鳴(左)

可能是來自於不同的品種,不同的做法,不同的製茶師,不同的烘焙程度,讓它變成有不一樣的風味出來,但是這些風味呢,單個單個喝,很特別、很突出,再把它們中間一些調性比較接近的,能夠搭配得起來的,我們把它拼配起來,那我們就可以獲得有量,然後品質又很穩定,又很好喝的茶

茶業改良場臺東分場長 蕭建興(左)

 

早期的時候,說是要進行所謂同等級的併堆,這樣子的概念在老一輩的茶農裡面是沒辦法接受的,這些青農他們就能夠突破這樣的一個概念。

影片提供 紅烏龍合作社
TC1256-1322

青農的新思維也讓推廣方式很潮,紅烏龍合作社舉辦了「紅烏龍競標媒合會」,以30支紅烏龍讓各領域的風味職人競標,最後飆出高價。

紅烏龍合作社風味講師 張一鳴(左)

 

這些風味的職人其實他們本身就已經相當對風味具有概念,只要我們稍微將茶葉的語言轉譯成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很快他們能夠更抓到自己喜歡的風味,在參加第二天(競標會)的時候,就有人標出了很高的金額,有人用一萬兩千元(一斤)買了一支紅烏龍茶。

採訪/撰述 宋宇娥

攝影/剪輯 洪郁雯

一度沒落的茶區,靠著在地茶農的努力與公部門的支持,相對資淺的新興茶種、紅烏龍茶,逐漸嶄露鋒芒,用它獨一無二的風土滋味征服世人味蕾。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