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病了,動物生病了,都需要看醫生,其實農作物、植物生病了,也是需要醫師的診斷,對症下藥。以往農民總是依靠自己多年的田間管理經驗以及靠農藥行的推薦來噴灑農藥,但隨著氣候愈來愈難以預測,農民們也愈來愈難掌握病蟲害的威脅,病急亂投醫,效果不理想,甚至可能產生農藥殘留等問題。防檢局從去年開始推行「實習植物醫師」制度,第一位駐地專任實習植物醫師,是台大植物病理與微生物研究所畢業的高佩琳,在高雄美濃區農會服務。植物醫師要做哪些工作?能夠提供農民哪些幫助呢?一起去看看。
騎過小巷、騎過了田間,在美濃鄉間小路裡穿梭的高佩琳,到達目的地下車後就匆忙進入農園,她是美濃地區第一個、也是全台灣第一位實習植物醫師,今天要診斷的對象,是茄子。

我拿回去看,不是青枯啦,我覺得應該還是,萎凋,對、對、對,對啊,我也是這麼認為,不然就是疫病啦,這兩種而已,疫病的話,這你看得出來嗎,疫病,如果泡水它應該會,我拿那個水,應該會看得出來。

和小農詹文盛聊聊上次帶回作物的化驗結果,一邊要開始巡園看診。

[實習植物醫師
高佩琳]
觀察一下,它這個斑點的分布是在比較老的植物上呢,還是在比較年輕的植物上,那再來就是會看它,把葉背翻過來,看它上面有沒有一些什麼黃暈啊,或是斑點這樣,那再來就是有時候會如果是蟲的話,當然,第一個一定會先翻葉背。

一下摸摸葉面、觀察植株狀況,一下拿起手機拍照,更一邊做診斷筆記,告知農民接下來該怎麼改善防治和建議用藥等方法。

[實習植物醫師
高佩琳]
像薊馬的話,就會看他之前都用什麼,然後再幫他挑一個效果會比較好,但是有時候可能農民只,就是可能會,粉蝨就選粉蝨的藥,然後薊馬就選薊馬的藥,這樣就變成買了兩種藥這樣,可是有時候有一種藥,它可以,你只要噴就是一起噴一次,它就可以同時殺薊馬跟粉蝨這樣。

兩個,三個,牠們都會沿著這個,就是算是它們的主脈,這一條,然後跟這個比較粗的,牠會沿著這個邊邊,一直咬,一直咬,一直咬這樣,所以它們茄子的,上面葉子的斑點,就會集中在這個葉脈。

除了建議用藥方法,還會教導農民如何辨識蟲害,這是高佩琳第三次來看診,農民詹大哥也發現,田間的蟲害狀況,確實有明顯改善。

我是覺得說,這是跟之前是,改善很多了。

[美濃農民
詹文盛]
就是她說的,薊馬的部分有沒有,之前我,要怎麼看我看不大懂,要她教我怎麼看的,對,她就跟我說,要趕快噴藥,知識方面,跟她學了很多,起碼就知道說,什麼病要怎麼看,要用什麼藥這樣。

去年九月開始,全台灣第一位實習植物醫師在美濃出現,高佩琳就像這樣,一星期好幾天會騎著摩托車和約好的農民到田間看診,農民不再病急亂買藥,種植、用藥的方法漸漸改變,也讓作物更健康,更有別鄉鎮的農民聽聞,期待未來也能有這項服務。

[美濃農民
詹文盛]
一般農藥行,畢竟它們,它們沒有這麼了解啦,一般來說他就會拿,譬如說,我拿葉子去給他看,看是什麼病,大致來說它們,都看不是說,看得很懂啦,然後就是它們會推薦用藥,大概什麼病,一般(農藥行)來說,大部分不是很理想,效果一般來說,不是很理想。

[六龜農民
鍾盛璋]
當然,這種,有這種人才,當然說,地方性有就比較好,就不用說要跑這麼遠去請教人或是怎樣,變得很麻煩,你在地有的話就很好,對我們在地一定有幫助的,六龜沒有,我所知道的就是美濃方面,一個,好像全台灣好像就美濃方面有一個。

實習植物醫師除了到田間看診,也要將現場採集到的樣本或農民送來實驗室的作物做詳細的檢查化驗,去年剛從台大研究所畢業的高佩琳,剛好遇上防檢局推動實習植物醫師的計畫,毅然決然的參與,來到美濃投入第一線。

[實習植物醫師
高佩琳]
所以就覺得這是一個,算很特別,而且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等於是說,伴隨著這個植物的生長,然後再加上因為在學校很少碰到農民,就是跟農民的對談,也是一個需要練習,我覺得在植物醫生來講,跟農民如何對談跟了解,他們在講什麼,也是一個很需要學習的一個項目。

[防檢局 局長
黃㯖昌]
主要就是說,希望能夠有這個更專業的人來幫助農民,也就是在這個病蟲害的診斷方面,能夠很正確,那在使用一些農藥要來防治病蟲害的時候,也能夠,也能夠是,選擇正確的農藥來使用,那當然還有其他啦,包括這個肥培管理這方面我想,植物醫師應該可以直接幫助這個農民啦。

接下第一個實習計畫的美濃農會,相當歡迎植物醫師的來到,希望能幫助更多農民及剛返鄉的青農,有正確的用藥知識。

[美濃區農會 總幹事
鍾清輝]
可以讓我們的農民,可以正確的使用農藥,也可減少農藥的使用量,才不會花了冤枉錢,買了很多沒有效,不是對症下藥的農藥的使用,很多農民,他們,尤其我們很多年輕的農民,他回來耕種的時候,他們可能耕種的一個經驗不是很多,可以透過這個植物醫生,提供他一個好的一個正確資訊,用藥的資訊。

實習開始的第一個月,鮮少人知道美濃有位植物醫師,但在農會推廣宣傳下,有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找高佩琳,而每位求診的農民,每項農作物的看診資料,她都會詳細記錄、建檔。

[實習植物醫師
高佩琳]
就是可以大概知道說,他這個田裡面,可能在過往的這幾個月,固定會發生什麼樣的病害,然後什麼時間點會發生,那這樣也可以幫助我就是,可以去提早,提醒其他也都是種這個作物的農民,要注意這個病,就不會說,等到它大發生了才來防治,可能在初期我們就可以做一個治療。

[美濃區農會 總幹事
鍾清輝]
鼓勵年輕人回來耕種的時候,他們可能要摸索的時間會比較長,如果有透過這個資料庫的建立的時候,讓他們在他們的電腦裡面就可以迅速的,找到這個植物,到底產生什麼病蟲害,一個發生的時候,所以我會覺得,這個對一個整體農業的一個發展來說,應該會有很大幫助。

但高佩琳在實習階段也發現,氣候異常,讓這份工作充滿考驗。

[實習植物醫師
高佩琳]
像是現在來講,剛有颱風,然後又天氣好像又不像往年一樣,這個時候會變冷,所以有時候,像是有一些病可能在,像青枯病,它其實在以過往的資料來講,它只要天氣開始變冷,它就會消退掉了,可是跟資料的不同就是,現在還是這麼熱,所以青枯病還是會出現,這算是跟過往的一些資料來講,就是算有點不同。

去年九月防檢局先推出「培訓實習植物醫師作業計畫」,同時研訂植物醫師法草案,希望能建立證照制度,未來讓具證照的植物醫師簽署診斷書及處方箋,讓農民能正確用藥,也減少農藥濫用。

[防檢局 局長
黃㯖昌]
目前我們就已經把那個草案,就是這個植物醫師法的草案,已經預告,主要就是要讓社會大眾來做評論,譬如說這裡面哪裡訂得不周延,或者可能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都能夠把意見反應給我們。

在法案通過之前,實習植物醫師成為先鋒,也試試市場接受度,而為了讓診斷更專業,其實這計畫背後更有一個強大團隊。

[嘉義大學植物醫學系 副教授
郭章信]
其實那個,美濃的,我們第一位的植物實習醫生,他後面是有一個團隊在協助他的,我們有包括蟲害的老師,病害的老師,還有土壤,土壤營養管理的,土壤肥料管理,營養管理,那品種的管理,都會在即時的時候他有問題,能夠協助他,這些成員包括改良場的成員,農試所的成員以及我們嘉義大學的老師,都是他的後盾。

學者認為,將來植物醫師,若能即時診斷,就能避免耽誤作物的病情。

[嘉義大學植物醫學系 副教授
郭章信]
一個是即時,可能以前改良場的,有一些行政工作,那有時候會有一些時間上的落差,那農藥行給他的藥劑,那他可能沒有辦法去評估,所以實習植物醫生,他能夠即時的給農民一些診斷的幫忙,即時的治療,而且還有一個,就是他所開出的出去的處方箋,他能夠即時的去評估它的藥效,那在這種情況下,讓對田間的診斷的幫助,以及用藥還有將來農藥殘留的評估,都是有幫助的。

實習植物醫師剛起步,有了好的開始,但接下來,得面對市場需求的考驗,以及植物醫師法草案擬訂與修正,防檢局預計今年將召開公聽會,收集各界意見,訂出更好配套,讓植物醫師、農民、農企業等能建立起溝通平台。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