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蓆,也就是榻榻米,是日本傳統和室地板的材料。台灣製作榻榻米這個行業,追溯自日治時期,當年有不少日本師傅來台,傳授道地的製作技術。隨著建築形式改變,手工製作的榻榻米幾乎要消失。台中市東勢區的魏善珠今年七十一歲,師承日本師傅,目前台中,乃至於整個中部,只剩下他一人還在堅持手作。他沒有學生,當做到不能做了,原汁原味的手工榻榻米,終究也會消逝在大時代的洪流當中。
老師傅一刀一刀裁切製作榻榻米的草墊,調整一下位置,換把更鋒利的刀,俐落地切下去!

[疊蓆藝師
魏善珠]
這支用差不多20年了,這支用50年了,(就是你當學徒到現在)?是,當學徒到現在!本來是這麼大的,用一用就變成這樣,(你說本來這麼大支),是,用一用,用到變,愈用愈小支!

一把純鋼刀用了五十幾年,連刀座也是從當年學做榻榻米,出師用到現在,對比當年同一批從日本買來,卻從沒用過的刀,老師傅魏善珠看著鋼刀愈來愈小,刀則見證著他經歷人生所有轉折,從出師、成家立業到現在,刀,碩果僅存,老師傅的手藝也是。

[疊蓆藝師
魏善珠]
我小時候,十三歲時國小畢業,因為當時家裡困苦,那就想說來找一個工作來做,找這個工作。那當時因為這個榻榻米的工作很多,那個電力公司啦、警察局,公所、學校什麼的,全部都用這個榻榻米,生意很好。

[台中市東勢區延平里 里長
吳文龍]
他從十幾歲時就出來這邊,我們東勢,以前叫寮下來工作,跟一位老師傅,學這個做榻榻米的手藝,因為他本身也很努力,反應好學習快,所以師傅教他以後,他一針一線縫製的時候,都看在眼裡,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就這樣。

(為什麼要踩它)?這個要讓它彎曲,蓆面才會撐緊!

裁好草墊,接下來要做蓆面,魏善珠師承日本師傅,他是第二代的台灣學徒,先從編草墊開始,最後才教如何縫製,他還記得那年是民國46年,生意還很好,三年四個月後出師,差不多是民國50年,機關行號用榻榻米的就已愈來愈少!里長吳文龍認識魏善珠幾十年,也看著東勢大街上的榻榻米店一家一家收了起來,最後只剩下魏善珠還在堅持手工製作。

[台中市東勢區延平里 里長
吳文龍]
我們東勢以前榻榻米店,可能有五、六間以上這樣,後來因為這個,這個彈簧床這些,所以說取代這個榻榻米。在經營方面來講,也體力上負荷不來,所以說,漸漸漸漸,一間一間收起來,這個魏爸爸,可以說,現在可以說東勢的國寶,唯一的一間榻榻米店,他還在經營這樣。

[疊蓆藝師
魏善珠]
要做(這個),要出去跟人家丈量,床舖要丈量,尺寸大小要丈量,有些不正的,要裁切邊緣,要做讓它放得進去,做好了,又還要把它送過去這樣,很麻煩,像我這個,是要送到通霄,去通霄丈量回來後做,做好現在,下午做好要送貨過去,送到通霄去。

手工縫製的榻榻米耗時費工,還得丈量尺寸客製化,以至於榻榻米店愈來愈少,但這幾年吹起一股復古風,魏善珠的客戶遍及國內外。

[疊蓆藝師
魏善珠]
因為這個榻榻米睡了,中醫師有說,對骨頭比較好,彈簧床睡起來軟軟的,很多人長骨刺,長骨刺再來找,醫師叫他睡榻榻米,睡木板又太硬,所以現在很多人蓋房子,都會做一間和室榻榻米的。

魏善珠有不少客戶,請他做全室榻榻米,像這戶新裝潢住家,就完全不用彈簧床。

[魏善珠客戶
劉華榮]
以前我就,30年前,外面也做了兩間榻榻米的,做了兩間,給我媽,我媽也還在,90幾歲了,95歲了,她也是睡榻榻米的,我以前就想說,裝一些榻榻米的,再睡睡彈簧床,看看有,哪一個比較舒服嘛,不過睡一睡,睡到現在,這個榻榻米的比較舒服啦。

劉華榮是裝潢師傅,還經常介紹客戶給魏善珠,因為手工縫製的榻榻米堅固耐用,而用機器大批生產的,並不是不好,只是在轉角處,無法像人工縫製的那麼貼合。

[魏善珠客戶
劉華榮]
你像我在新社那邊,我也幫別人做裝潢,我也做一個臥榻,我也用榻榻米啊,也請他做,臥榻很舒服啊,像椅子一樣,就像椅子,裡面放榻榻米的,它可以放下來睡覺,也可以拉起來坐著看書,我就請他做啊。

[疊蓆藝師
魏善珠]
邊邊角角什麼的比較實在,機器做的它就是照軌跡走,手工的可以說,我這個要怎麼做怎麼做,機器有一個死角啦,有些地方,機器也做不到。像這個這樣三角形的,這機器的就做不來了。

魏善珠的女兒在十年前,曾經上網行銷老榻榻米店,結果國內外生意都來了,生意太好,反而讓他應接不暇,這十年來體力下滑,也沒時間跑太遠的地方去丈量、送貨,推掉的,比接單的還多。

[疊蓆藝師
魏善珠]
美國的、有日本的,跑來這裡找我做榻榻米,他情願說,這個做好,他還要檢驗,再配送中正機場。現在就是台中市,再來苗栗,最多做到新竹啦,再來彰化、和嘉義,做到嘉義,這部分的(地區),更遠的地方,我就不要了,年紀大了,跑這麼遠,我不要了。

[魏善珠客戶
劉華榮]
我跟他說要教徒弟,他找不到,找不到,年輕的不要學,他年輕的不要學,找不到,傳不下去,(那你會覺得很可惜),對啊,很可惜,會失傳,我說會失傳,他手工做的,縫得用來很舒適呢,很耐用。

這裡面,有一個鐵塊在裡面,這個針喔,很利,沒有這個鐵片喔,擋不住它!

做榻榻米做了五十幾年,雙手工作到變形!魏善珠說,一天只要做三個就可以過活,並不是他不願意找學徒,而是沒人願意學,今年已高齡七十一了,他也不知道還能做多久。

有人來找我學,結果就,學一學,不學了,他搬個兩塊,他就說不要不要,這麼重,我不學了。做到做不動就好了,(那這樣就沒人做了),是呀,(東勢就沒人做了),對呀。

一個半坪大的榻榻米重達二十二公斤,從製作到送貨,又都得事必躬親,魏善珠理解現代青壯一代對於粗重工作敬謝不敏,手工縫製榻榻米不得不消失,只可惜原汁原味的手作技術,早晚成為絕響。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戴志明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