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到有,要編撰一套符合國小學童學習的客家本位教材,其實一點也不簡單,首先要找到適合的編撰人才,他們得消化大量的客家文化歷史資料,甚至外出田野調查,訪問耆老、拍照記錄。教材編寫出來後,還得經過課堂試教、專家學者的審查把關,一一通過之後,才能正式出版,繼續看宋宇娥跟蔡裕昌的報導,一起來看看這群編撰小組人員是怎麼完成這套客家本位教材的。
 


 

 

 

OS:

這一天,這堂國語課有點不一樣,老師準備了茶壺和茶杯,還請學生喝起茶來了。

 

NS:085237
這我的啦,拿起來怎麼樣,先聞一聞,看它什麼顏色。深黃色,淡淡的味道,會回甘嗎,有一點甘甜順口。

 

OS:
頓時間課堂上一陣此起彼落的討論聲,學生根據「色香味」一一寫下對茶的評論。

 

NS: 085326

綠茶香啦,這沒有標準答案,你要寫什麼都可以。

 

OS:

這一課記敘文--「茶香的秘密」,要讓學生了解東方美人茶的特性和它與眾不同的成因,進而了解台灣的茶文化。

 

 

 

NS:085646<念課文>
滾燙的熱水沖開了翻炒過後的茶葉,香氣撲鼻而來,金黃色的液體從嘴裡流經喉嚨,茶味甘甜滑順。

 

Os:
其實這是客家本位教材國語科的試教課,課堂上的老師同時也是教材文章的作者。

國語科文編
魏菀嫻(客籍)(左)

 

SB:093533

這堂課我也結合了跨領域,不管是像白斑獵蛛、或者是小綠葉蟬,不管是結合了自然或是結合了藝術,甚至這堂課本身就國語,那我就是認為讓學生在這樣跨領域的學習情境當中,學生學習到的不會只是國語單方面的知識,而是可以跨領域整合的,多方面、全方位的,去學習這樣的東西。

 

NS:090804

第三個意義段裡面,他寫的是(人物)精神跟事蹟。

 

NS:

同時間,另一位穿著藍衫的老師也在教室裡上國語課,透過三叔公李炳煥的人物傳記,一來要學生認識「撮把戲大師」李炳煥,二來,要孩子學會怎麼撰寫人物傳記。

國語科文編
曾沛嘉(右)

 

SB:091307
因為我文章裡面有寫到說三叔公穿大襟衫,穿藍長衫,還有穿繡花鞋。1319<卡>現在學生不一定有看過大襟衫,所以從老師開始做起,跟他們講,我今天穿的是大襟衫,和課本裡面的內容很相近,可以知道大襟衫長這樣。

 

Os:

曾沛嘉一樣也是教材文章的編寫者,他一邊在課堂上試教,一邊觀察學童的反應與吸收程度,以此作為是否需要增修調整課文內容的根據。

國語科文編
曾沛嘉(右)

 

SB:091151
我們寫好課文以後,要知道學生到底可以吸收嗎,可以吸收的話,我們寫的課文文章是有效的,假使說學生學習的狀況沒那麼好的話,我們就會再調整,看是內容要再簡單一點,還是說教的時候我們要用比較特別的方式來教。

 

NS:<討論>
指導老師和諮詢委員也會在試教結束後,針對教材給予專業的建議。

國語科諮詢委員
鄭采玉(左)

 

SB:093018

第一篇的課文是講東方美人茶,教學的過程讓學生討論,讓學生有直接去泡茶、去品茶,就有和我們的生活互相結合在一起,第二個老師他是講「撮把戲」,雖然「撮把戲」對現在的小孩來講,比較沒有聽到了,比較沒看到了,不過這個老師透過比較淺顯的內容介紹這位「撮把戲」的師傅,也是用很不錯、很清楚的,所謂的提問法來讓學生慢慢思考說這個課文是寫「撮把戲大師」,寫人物,可以從哪方面來寫,其實這樣的安排對學生以後要寫作文的時候,是很重要的,其實國語科的學習,除了要讀文本以外,其實我們會希望從讀文章之後,就可以延伸到寫作文的部分,這個可以緊扣的話,等於課文的文本才算是成功的啦。

 

NS:<社會科審查現場>
國小教科書承載著傳遞知識的任務,對國家未來棟樑影響深遠,當然編寫過程一點兒也不能馬虎,在正式出版前,除了試教之外,也有外部專家學者針對教材進行嚴格的審查會議,

社會科審查委員
蔣金菊(右)

 

SB: 034354

提供我們社會領域的一個知識背景跟他們做核對,因為這些編輯委員可能都不是現場的老師,所以他們可能不太清楚學生現在可能學習到哪裡,社會裡面應該要教的知識在哪裡,

社會科審查委員
陳世虎(右)

 

SB:035134
我本身如果是一個課本的使用者的時候,我的視角就會是說,那我是如何用這個文本,所以我剛剛在審查的時候,我就會以課程設計的角度,來講說,如果是我的話,我大概會什麼樣的脈絡去排,我的脈絡去排其實很簡單,離孩子越接近的,我就會排在前面,就是我是從現象出發,也就是孩子看到什麼現象,譬如說他可能看到的是地方的地名是什麼樣子,他從地名應該會看到這個地方的聚落是長什麼樣子,跟地名之間有什麼關係,接下來我可能會進一步去談的是,地圖要怎麼用,而不是像我們過去先學會地圖,卻不知道我幹嘛學地圖。我學這個工具幹嘛,應該要先知道為何要理解這個事情,

 

NS:<審查現場>

社會科審查委員
劉明宗(左)

 

SB: 034637
審查的時候就用真正的教科書的條件或標準來審查,要求很多,包括圖或是文字、內容,像剛剛我們三位委員,知識性、正確性、流暢度,圖文的結合全部都注重。

屏東縣教育處長 江國樑(右)

 

SB:072100
我們聘請國內對於這個文化、對於客家、對於課程非常了解的這些教授們來跟我們上課,然後幾次以後,我們發覺我們的編輯群收穫非常多,除了自己原有的基礎以外,更獲得很珍貴的專業的指導。

 

OS:

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審查,不斷調整、修正,力求客家本位教科書編寫,盡善盡美,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在下筆之前,編撰小組人員還親自進到六堆客庄做田野調查,訪問耆老,實地踏訪取材,要挖掘出最在地真實、深具情感連結的教科書素材。

社會科文編
邱玉香(左)

 

 

SB:064530
因為我們平常住竹田那邊,看的是那邊的伯公,今天來到美濃,想說來比較一下美濃傳統墓塚式的伯公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真的有看到比較特別的,可能是年代比較久,清朝時代就設置的伯公,祂的形式就真的和我們竹田那邊不一樣。

社會科美編
李一玓(左)

 

SB:070154
首先都要先去做田野調查,去訪問老人家,收集素材之後,再把它轉化成小朋友可以懂的文字或圖像,

社會科文編
陳亞珮(左)

 

SB:070907
就算是信仰,就算是飲食文化,其實都有很大的差異,每個縣市的粄條都不太一樣,那我覺得我們不是很想拘泥,因為所有的經驗都必須要內化,我們要這些經驗,我們才能夠寫出這樣的東西,所以我們很希望是多方去汲取這些客家元素的經驗,真的把這些東西串聯起來。

國語科文編
魏菀嫻(客籍)(左)

 

 

 

SB:093955
拔蘿蔔的經驗我也有,可是就是這次去的感覺就是我是為了這份工作而去,我要想著在拔蘿蔔的情境中,去觀察一下,它那個土質大概是長怎樣,原來白蘿蔔是會有一半已經先露出來,而不是它完全埋沒在那邊,然後我們寫的時候就會沒有注意到這些。4015我覺得這些細節都是我們從田野調查當中才有辦法看得到,不會只是憑著我們自己的想像而去填鴨式的書寫。

 

OS:

全台灣首創的第一套國小客家本位教材,從無到有,還強調「

課文就是學生的日常」,不少人直呼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但編撰小組人員仍然一路過關斬將,努力為族群教育寫下歷史的一頁。

屏東縣客家課程發展中心主任 鍾秀鳳(右)

 

SB:073133
有很多困難,比如說人的問題、錢的問題,還有教材要怎麼寫比較好的問題,3144<卡>兩邊中心一定要找到適合的人,因為我們中心裡面有三種人才,有些是寫文章的,有些是畫圖的,有些是電腦排版的,一定要找到適合的人才,我們都是透過公開的徵選來挑到這些人,<卡>3304 不只要寫出來,也要寫很好,所以我們這個計畫來的時候,我們也想說人來了,我們要怎麼樣協助他們寫得更好,所以我們計畫裡面要有專家來協助,我們要辦研習的計畫,要讓他們增廣見聞。

社會科審查委員 劉明宗(左)

 

SB:034744

當然不簡單,因為你要編一個課本就已經不簡單了,你還要把那麼多客家的東西放進來,又不會讓其他人感覺到唉唷放了那麼多東西讀不進去,

社會科美編  李顏(右)

 

SB:041504

完成一個課本不是一個人可以做到的,所以其實團隊有十個人這樣去運作,我們其實就是來來回回在討論,雖然這並不是困不困難,但其實是一個非常需要花成本跟時間的東西,

社會科美編 李一玓(左)

 

SB:070547

教育就是很長遠的投資,也許現在看不到效果,可能過了十年、二十年,當他突然想到他小時候打開這本課本,然後看到他曾經有自己的家鄉文化這麼珍貴的話,也許他就會有一個起心動念,就會想回到家鄉。

 

採訪/撰述 宋宇娥攝影/剪輯 蔡裕昌

OS:

帶著使命感,編撰人員努力編輯這套全台灣第一套的客家本位教材,希望讓教師們有一套完整的主題教學教材,也讓孩子學習更加系統化,悄悄地在他們心中埋下六堆文化的種子。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