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母語不該是有壓力的,新竹市母語推廣協會不僅每個禮拜都有母語共學團,還分為客語團和閩南語團,更舉辦愛講母語親子市集,努力幫孩子們營造說母語的環境,就連許多大人也在過程當中,重拾自己的母語。


 

新竹市母語推廣協會客語團團長

戴蘊思(右)

自己的根跟這塊土地是相連的,所以母語也是你和你的土地相連的一個方式。

客家音樂人

劉榮昌(左)

我們的語言不只是一個表演的語言,是一個生活的語言。

足英台三聲道磅米芳

阿華師(右)

五十年前,還有這麼多人,差不多全台灣的人,都說自己的母語,五十年後,現在還有多少,10%。

新竹市母語推廣協會母語市集召集人

林秀珊(右)

語言為什麼重要,語言是一個文化的根,也是它的靈魂,我們如果說,我們台灣人如果沒有繼續說我們的台語和客語,或是原住民語的時候,我們的文化絕對是馬上就死掉。

 

不可以咬人喲,那你可以咬什麼呢,可以咬什麼,你來翻一下,翻開來看一下,你可以咬什麼,咬什麼你說,可以咬什麼,這什麼,蘋果,蘋果,你說蘋果,蘋果。

 

竹北六家大夫第裡,孩子們正聽著繪本故事。

新竹市母語推廣協會客語團家長

李佳蓉(右)

因為我們的孩子比較小,所以我挑的故事書比較短,比較簡單這樣。

新竹市母語推廣協會客語團團長

戴蘊思(右)

我們是二個月講同一個主題,像上次就是說動物,這次就是說心情,每次就是講三、四本繪本,講完就是玩遊戲。

 

在透明膠片上,父母、孩子互畫五官,表情可愛。

 

沒有耳朵,也沒有頭髮,沒畫到頭髮,你看我還有畫你的眉毛。

新竹市母語推廣協會客語團家長

李佳蓉(右)

透明的膠片,膠片,和大人可以互動,然後貼合這次的主題是情緒的,我(還有)準備很多表情的紙片,這樣比較幽默,很有趣這樣。

 

用遊戲的方式,教孩子們表達情緒,也讓孩子可以自然的沈浸在客語環境中。

新竹市母語推廣協會客語團家長

陳軍佑(左)

人家都說小朋友學語言,都沒有極限啦,人家說沒有極限就對了,你教他什麼,他就會學什麼,所以我就帶她(女兒)來這裡,學這個(客語)。

新竹市母語推廣協會客語團團長

戴蘊思(右)

我們一開始是,我和另外一位媽媽發起的,我們兩個人本來是參加河洛團,不過就覺得兩個人在那邊怪怪的,就出來自己組一個客家團,我們客家團就是,一開始我們兩個人,後來就越來越多,因為我們有在FB上面打廣告。

新竹市母語推廣協會母語市集召集人

林秀珊(右)

所以我們在講台語的時候,你們講客語的故事,我們互相學習,後來因為我們台語的孩子比較多,客語的孩子比較少,所以,後來甚至連客語的媽媽她都學會說台語,跟我們聊天的時候,都跟我們講台語這樣,所以我們就鼓勵他們說,這樣我們可能要拆團這樣,客語有客語團這樣。

 

會有母語推廣協會,要從五年前講起,最初林秀珊只是想幫孩子,找到可以一起說母語的伴。

新竹市母語推廣協會母語市集召集人

林秀珊(右)

差不多有半年的時間,我們就是每天,因為我的想法是說,我們都固定在這裡,你如果有時間,你就來,所以我們就算說都沒有人,我們也都是會去那裡說故事,我就說給我的孩子聽,後來就慢慢的有一些台語家庭出現,因為只要有志同道合的同伴,我們就會很有力量。

 

人數漸多後,想做的事情也更多,於是一年前他們決定成立協會。

新竹市母語推廣協會母語市集召集人

林秀珊(右)

因為(新竹母語)囡仔窟我們有越來越多的家庭,大家想要做的事情,已經不只是孩子的共學了,還有大人的學習,所以慢慢的有更多大人,他們感覺有需要我們要一起,所以我們組協會。

 

現在每星期二有客語共學團、星期三有河洛語共學團,藉著讀繪本故事、玩遊戲等方式,和孩子一起說母語。

新竹市母語推廣協會客語團家長

陳軍佑(左)

因為新竹縣大部分人都說客語比較多,讓她接觸過以後,她在這裡生活長大,也對她有幫助。

新竹市母語推廣協會客語團家長

李佳蓉(右)

因為我小時候是我外婆帶大的,不過我長大了,我就到台北讀書,所以我的客語退步很多,我回來新竹以後,我回去新埔和我的外婆說話,就沒有話題你知道嗎,我有很多話想要跟她說,不過我的客語講不出來,所以我覺得我來這裡以後,我可以練習更多的客語。

 

不過等孩子上了幼稚園,固定會出現的家庭不見了,又得重新找人。

新竹市母語推廣協會客語團團長

戴蘊思(右)

講故事的人,準備了這麼久,來了,就三、四個家庭來,就比較無力,所以大家要,才剛開始做,所以大家要習慣那種無力的感覺。

新竹市母語推廣協會母語市集召集人

林秀珊(右)

我們為了要讓孩子他們去上學之後,還是有機會接觸這種母語的環境,所以我們就是會辦假日的活動,也為了讓爸爸媽媽有辦法把他們的母語就是再學回來。

記者

林秋伶(右)

學講母語還能用什麼方式呢,新竹市母語推廣協會還特別辦了一場,愛講母語親子市集,在這個市集裡面,你可以用母語來買東西,還可以用母語來玩闖關遊戲。

 

妳把球丟進這裡面,就可以過關,喔,試看看,看可以過關嗎,用丟的對嗎,都可以,都可以。

闖關關主

多多(左)

我們就會先給你摸一下,你摸好,就把它放回去,然後你再摸這裡面,看這裡面的,你剛才我們摸到的。

 

用聞的、用摸的,來猜猜是什麼植物,戴蘊思3歲的兒子多多,是這關的關主。

 

過關就可以蓋這個印章,蓋這個印章,你可以跟我說這個是什麼味道嗎,你聞看看,這是什麼味道,九層塔,九層塔,九層塔,九層塔的味道喔。

闖關關主

多多(右)

(魚腥草是什麼),就是魚聞到,很臭喔,趕快跑喔,牠就趕快游走了,(喔,那草很臭,所以叫做魚腥草是嗎),嗯。

 

薄荷,薄荷,薄荷。

 

和媽媽說客語,一轉頭就和爸爸說河洛話,多多的語言轉換全沒問題。

 

爸爸這是什麼,這個喔,我看看,這個是野薑花,野薑花。

新竹市母語推廣協會客語團團長

戴蘊思(右)

學齡前的,學語言比較快,你不用擔心他會混在一起來,不會,他自己會分開來,他不是學,他就是很自然的,自然就變成他開口講的一部分了。

 

戴蘊思說,她的客語,是小孩出生後的這兩、三年,才跟著學回來的,來參與活動的家庭,也體認到母語對下一代的重要性。

家長

黃小姐(右)

我爸爸講客語,奶奶也講客語,不過我不會講客語,這樣這個客語就沒有了,對啊,我就覺得很可惜,還想要學客語,可是我覺得客語,可以學習地方也很少,不像台語這麼多這樣。

烏mà-mà協會理事

高欣宜(右)

我自己一直以為說,我聽、講應該沒什麼問題,因為以前就聽奶奶在講嘛,結果真的在生活中教孩子台語的時候,竟然講不太出來,一個字一個字撿回來,未來才有可能傳給孩子。

 

高欣宜在家和孩子說河洛語,孩子在學校原本選河洛語課,後來改選客語課。

烏mà-mà協會理事

高欣宜(右)

結果去上了台語課之後,我大兒子就說,那好無聊喔,太簡單了,老師只有上課本上的時候,才是講台語的這樣,所以後來,好,我們就轉去學客家話,學客語,他們也說好,他們現在學得很開心。

 

台灣可能比較沒有那個全台語的環境,他們的音都跑掉了。

 

說得一口流利河洛語,美國人阿勇2007年來台灣當背包客,因為喜歡台灣,就一年一年留了下來。

阿勇台語頻道

阿勇(左)

我後來才發現,其實台語有很多人在講,我就,如果想要融入台灣的社會,就要學,因為台語不像華語有那麼完整的教育制度,所以你一定要加減學、加減學,找朋友、找老師、找什麼教材,一直問、一直問、一直問,所以不簡單,所以我出來做這個YouTube頻道,一個原因就是,讓這個過程簡單化,讓別人來使用。

 

從那天開始,我真正要來面對這個現實,面對說,台語要滅亡了這個現實。

 

座談會還請來阿華師演講,他認為2020年是零母語元年。

足英台三聲道磅米芳

阿華師(右)

整個世代,全部的小孩,全部都不會說自己的母語,這樣的世代,已經生出來了,這些小孩現在還沒長大,大家還感覺不到。

 

阿華師認為,母語消失得太快,現實環境對母語的傳承,非常不利。

足英台三聲道磅米芳

阿華師(右)

就像你現在如果是兩軍交戰,交戰的時候,你一定有一條一條的防線,就像一個孩子在我們社會當中長大,他如果在家庭裡面,沒有接觸到這個語言,外面還有學校、還有報紙、還有電視、電影,如果可以都讓他接觸到這個語言,任何一條防線,都有守住,這個語言就學得到,不過我們現在的社會是,外面的社會已經完全都沒有我們在地本土的語言了。

新竹市母語推廣協會母語市集召集人

林秀珊(右)

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因為孩子他長大了,他去學校之後,他可能學到學校大家共同的華語、或是英語,有很多孩子,如果沒有家庭和整個社群來支持的時候,他會很快的就覺得說,我和別人不一樣,我不要,所以他就開始有一些自卑的心理。

 

今天在這邊看到你,不是簡單的事情。

 

於是協會和同伴的角色就變得很重要,在這個社群中,孩子和家長們的認同感也會增加。

 

唱一條歌送給你。

 

音樂人劉榮昌,用輕快的客家歌曲吸引現場的人,而他一開始也只是受邀參與協會活動,因為深受這群媽媽的感動,現在他身體力行全力支持。

客家音樂人

劉榮昌(左)

為了講母語來講母語,不是說為了什麼比賽啦、或是說為了什麼其他的原因,我就常常被他們感動到,就是有參與,本來是一個,參加他們的活動而已,比如說,唱我寫的客家歌,唱我寫的河洛歌,今年,我就帶我的女兒,進來參加他們的客語團。

 

伯公 伯公,請問祢有聽著無,開山打林、開陴作圳,才有田坵好村莊。

 

當有越多理念相同的人,一起來推動,母語的傳承才更有希望。

客家音樂人

劉榮昌(左)

因為我自己是歌手,我的語言也是在做音樂的時候,撿回來的,所以我現在要進行的事情就是說,怎麼把我們的客家話,變成生活的語言,不只是表演而已。

新竹市母語推廣協會母語市集召集人

林秀珊(右)

也希望可以讓每一個地方都有機會聽到台語,比如說動物園可以有台語的導覽,有一些博物館,一些展覽的場所,可以增加台語的導覽志工這樣,對,所以我們會鼓勵我們協會的志工,協會的會員就是,大家在你生活當中,轉換你的聲道,就把母語說出來。

採訪/撰述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江長銘

新竹市母語推廣協會,第一次舉辦愛講母語親子市集,沒想到會吸引這麼多人來參加,也顯見,有相同理念的人不少,只是需要一個平台來整合、一個團體力量的支持,大家互相分享、學習、創造母語環境,讓孩子沉浸在沒有壓力的母語環境中,大人也能找回自己的母語。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