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已經宣示過2025年要邁向非核家園,廢核後要把再生能源的電力配比,從現在約5%提高到20%。但從現在算起只剩4年時間,自產能源跟得上嗎?尤其太陽光電發電量約佔總發電量的13.4%,台灣國土有限,大型光電案場頻頻面臨環評爭議非核家園政策能不能達標?再生能源發展的挑戰有哪些?來看記者鍾雄秀、范修語的報導。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
高茹萍
兩個禮拜之內,我們就面臨了這種缺電,也提醒了我們大家,就是電力這件事情,到底我們缺的是什麼電?
藻礁公投領銜人
潘忠政
這樣來說,我們能源使用效率太低,對我們未來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問題!
就在全台新冠疫情加遽的同時,==CG IN==5月13日下午,全台從北到南數百萬戶分區限電,4天後、5月17日晚間,又因為興達電廠跳機,再度緊急宣布分區限電(CG OUT)!這是台灣電力史上,首次5天內兩度全台限電,總統蔡英文也為此兩度出面致歉。
藻礁公投領銜人
潘忠政
當然現在大家會感覺到停電的關係,要不然趕快來加強我們的電力設備這些,可能很危險,這個剛好去陷入我們台電一向以來,他們沒電,他們就說要蓋電廠。
行政院在5月初公布三接,也就是中油第3座天然氣接收站新方案,推出部分變更外推計畫,希望兼顧穩定供電與環境保護,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直言,三接外推同樣會破壞藻礁生態,並對台灣能源轉型沒有幫助。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
高茹萍
我們2025年的這個能源占比,希望能夠把再生能源提到20%,然後原來的這個燃煤發電,大概35%,希望把它降到30%嘛,本來是80%嘛,現在希望占到30%,那天然氣就會提高,因為它是一個過渡期,過渡時間的這個 一種能源。
藻礁公投領銜人
潘忠政
2050要做到淨零碳排來說,我們現在所有,你去做二氧化碳啦,接收站這些設施,到時候會全部都歸零,沒有用了,我們為了這些臨時短期性過渡性的需求,我認為這個對國家,不管是說永續發展啦,還是說我們國家的財政,這些的處理方面來講,不符我們實際的希望。
==CG IN==所謂的淨零排放,是指溫室氣體的淨排放為零,台灣目前的電力配比,核能約占10%,燃煤發電近50%,燃氣約占35%,再生能源發電近5%,為了達到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政府設定的電力結構為燃煤、燃氣與綠電,各為30%、50%、20%==CG OUT==在政府的規畫裡被視為過渡時期,燃氣發電用的三接,卻是"增氣減煤"的最後一哩路,沒有三接,2025年的電力配比恐怕跳票。
聲音來源
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
李君禮
台灣所有使用的能源超過80%,大概有82%是使用所謂化石能源,就是說,會有高排碳高汙染的能源,我們面臨兩個問題,一個就是說我自產的能源非常少,另外一個就是說,我使用的能源汙染性很高,為了要解決這兩個問題,第一個我推動再生能源,再生能源就是所謂自產的能源。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
高茹萍
我們的風場的條件非常好,我們就是世界上面,20個優良風場裡面,我們台灣就占了16個,那太陽,太陽就更不用講,我們台灣在這個北回歸線上嘛。
==CG IN==能源配比與電力配比是不同的概念,台灣目前自產能源約僅占2%,高達98%能源依賴進口,台灣目前的供電系統,高度依賴98%進口能源的核電,大型燃煤與天然氣電廠供電(CG OUT),一旦再度發生類似5月間匯流排故障事件,再生能源也遞補不上,根本之道,不只是要有充足的電力來源,能源配比也得轉型。
從空中鳥瞰,填海造陸形成的台中港南碼頭廠區,各家廠商正在加緊趕工。
記者
鍾雄秀
台灣最大的離岸風電專區,現在是在台中港,包含系統商和零組件的製造商在內,他們都來到這裡設廠,目前都在興建廠區之中,他們想要打造台灣近海離岸風電的基地。
聲音來源
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
李君禮
因為我們要求國產化,所以很多廠商它也利用台中港,大量地去開發台中港區,所以我們現在如果到了台中港裡面,會看到很多很巨大的建設,在那邊投資。
離岸風電公司董事長
吳坤達
我們認為政府是做了一個,很好很好的一個前膽部署,它看到了台灣的一個條件跟優勢,然後也看到了整個世界的一個產業發展的機會。
==CG IN==台灣陸域風機的發展受國土限制,反觀全球前20處離岸風場,台灣海峽就占了16處,而且絕大多數在彰化外海,政府在2012年公布"千架海陸風力機"計畫,2015年在苗栗竹南和彰化外海,各完成一部海象觀測塔,2017年竹南離岸風場,兩部示範風機開始運轉,到2019年底共有22組風機商轉,總裝置容量128MW,這也是台灣第一座,正式營運的離岸風力發電場,而台灣離岸風電的發展,分為示範獎勵、潛力場址和區塊開發3個階段,第1座竹南示範場址,2019年底完工商轉,潛力場址規畫在2025年以前,要完成5.5GW的離岸風場布建,經濟部在今年5月中,公布第3階段的區塊開發草案,2026到2035年10年間共釋出15GW,比先前預告增加了5GW==CG OUT==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
高茹萍
沙烏地阿拉伯跟石油的關係,大家很清楚,因為它、因為石油帶來這個國家的富裕,那台灣其實在離岸風力上面,其實也相當等於是在石油界的沙烏地阿拉伯一樣。
聲音來源
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
李君禮
事實上我們的政策,除了開發自主的能源,綠色能源以外,有另外一個,就是希望我們的這一些風場,能夠帶動國內相關的產業。
==CG IN==整個離岸風場的開發工程複雜且環環相扣,是由開發商發起交由統包商,也就是所謂的EPC廠整合,向風機艙系統商下單,再垂直整合零組件商和材料商,裡頭包括了電力設施、水下基礎、風力機零組件和海事工程等等==CG OUT==業者吳坤達正在台中港區建零組件廠,是台灣唯一的MW級風力發電葉片製造商,也是亞太唯一離岸葉片製造商。
離岸風電公司董事長
吳坤達
我們葉片在台灣的話,基本上,它就是具備了所謂的競爭優勢,區域的競爭優勢,我們必須是說,如果你今天是從歐洲運到台灣,跟我們台灣自己做,基本上光是運費,就是一個很大的成本,更不要講船期跟船運的時間。
離岸風電公司總經理
蕭維成
你整個包括業者,包括政府機構,你的立法的角度,你的整個環境鋪陳的角度,必須要跟上這整個行業發展,那我們發現在這項目上,我們其實還有,政府跟民間都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離岸風電在台灣是新興產業,從法規、技術到供應鏈都未臻完善,投資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一個上百MW的離岸風場,開發金額動輒數百億新台幣,建置時程至少3至5年,6月初還傳出離岸風電開發商、達德能源爆發破產危機,經濟部不得不破例,允許達德釋股至25%,政府是以20年躉購電費方式,吸引德國、丹麥、英國等先進再生能源大國開發商前來投資。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
高茹萍
現在台灣的離岸風力大概就是一個,可以看到,至少開始10年的一個,學習曲線的開端而已。
離岸風電公司董事長
吳坤達
風電綠能這件事情是一個普世價值,而且這是世界潮流,這個是莫之能禦,發展是一定的,那在這個趨勢之下它只會愈來愈大,它停不下來,那在這種情況之下,這個產業我們要不要加入,如果要加入的話我們要怎麼做?
2025年在即,離岸風電要先達標5.5GW,目前仍卡在環境爭議、環評進度,再加上新冠疫情爆發後,無法培訓人力,與國際原物料價格爆漲等問題,綠電要如何順利銜接核電,還有待內外條件的考驗!
高雄市文化中心頂樓,太陽能光電板正在加緊趕工架設,這項超大案場,裝置容量達1.7MW,發電量足供600戶使用,光電業者認為,讓歷史建築發電發光,既特別又有意義!
太陽光電系統公會榮譽理事長
鄭博文
早期在台灣的形象裡面,有北國父紀念館,南高雄文化中心,所以我很希望透過綠能的一個建置,讓一個有歷史悠久的無敵鐵金剛,能夠再優雅地起飛!
從天空鳥瞰,高雄地區屋頂型光電發展一片看好==CG IN==根據能源局資料,2015年時台灣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只有0.8GW,到2020年已有5.8GW,增幅高達625%==CG OUT==實際上,現今太陽能已經能協助白天的用電尖峰,今年五月以來已有好幾天,白天尖峰發電量超越核能發電。
太陽光電系統公會榮譽理事長
鄭博文
這幾年的太陽能,其實進步非常快,包含所有的太陽能板的一個效率的提升,或者是它外框的設計。
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
李君禮
推動太陽光電最早的國家,最成功的大概就是歐洲的國家,或者是在亞洲的日本,可是坦白說,它們的緯度比我們高,它的日照都沒有台灣豐富。
雖然太陽光電發展看好,卻還不夠好!==CG IN==2020年太陽能裝置容量並未達到6.5GW目標,延後到今年第二季才達標,一方面是受到去年疫情影響,另一方面農委會在去年7月7日,公告修正"農業主管機關同意農業用地變更使用審查作業要點",2公頃以下農地,依法不開放設置太陽光電,由於修法採更嚴格規範,且緩衝期太短,不少光電業者前期投入資金付諸流水,業界將他稱為"七七事變"==CG OUT==
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
李君禮
事實上太陽光電的設置,最需要的是土地,那土地最多的是什麼呢?大概就是我們所謂的農地,民眾很關心就是說,農委會它原來沒有限制,但是現在,從去年開始限制就是說,在農地上一定要做,所謂比較大規模,比較完整區塊性的開發。
==CG IN==根據能源局目標,2025年非核家園政策,太陽光電要達20GW,其中有6GW為屋頂型,14 GW為地面型,而地狹人稠是台灣光電推動難題,業界粗估設置光電14GW的面積,至少需要5000公頃左右!但部會間政策矛盾,阻力重重。以苗栗縣發展太陽光電為例,建立三階段審查機制,目前2公頃以下案件206件,約184公頃面積,經初審約有80件,因位處環境敏感區域無法開發==CG OUT==
苗栗縣政府工商發展處副處長
吳俊賢
基本上這206件的案件,我們已經有做一個初步的處理,那針對比較沒有問題的部分,都已經有做這個審查通過,或者修正通過,那也有13件已經核准出去。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長
陳美汀
因為種了光電之後,它會有很多的圍籬,甚至它對於棲地的影響,在未可知的狀態之下,我們事實上對棲地的劣化或是破碎,目前是無法評估的。
大型光電案場,有石虎保育等爭議,兩公頃以下小案開發,也被嚴格把關,夾在環境與環評之中,業界也在找出路。
太陽光電系統公會榮譽理事長
鄭博文
如果未來在20個GW的一個建構下,其實台灣在2025年,其實是有點,我覺得有點落後,在德國已經好多年,他們在白天已經,綠電太陽光電啊風力發電,這些綠電已經都超越50%的發電量。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
高茹萍
如果沒有什麼改變的話,現在目前看起來,其實是還非常緊張的,因為地面型的這個(發電量),目前離(2025)目標還差得非常的遠!
經濟部能源局
副局長 李君禮
有影響,不過我們相信我們的目標在2025年,事實上還有四年的時間,坦白說,我們大概對於我們規畫的目標,目前大概都按著節奏在進行。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范修語
官方對太陽光電,2025年達標仍抱樂觀,然而能源政策環環相扣,連2020年階段性目標6.5GW,都得要到次年才能達成,2025要達標20GW,恐怕得更努力!政府也得即早思考,如何滾動式檢討能源配比,而非讓核能、燃煤,跳崖式退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