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裡除了教室,還可以有一座山,這種有得天獨厚條件的地方,位在高雄市的龍肚國小,校園裡這座3公頃的自然生態教學園區,曾經是全校師生一起入山學習的寶地,不過近年來,因為繞山的木棧道被白蟻蛀蝕,出入的人數愈來愈少,在龍肚國小百年校慶前夕,美濃地方社團與千里步道協會,號召了百名志工以手作步道的形式,重新把這條繞山的學習之路串起來。


 

陽光從樹葉間灑落、蟬聲在樹林中高鳴,在龍肚國小生態教學園區內,來自四面八方的志工,將一顆一顆石頭,用接龍方式搬運上山。

因為目的地一致,人和人的關係變得很靠近。

[龍肚國小 老師
劉福裕]
大家排成人龍之後,我就先從小的石頭挑起,就讓大家先從慢慢的暖身的一個步驟、節奏,小石頭搬完之後,大家的身體大概熱起來了,然後才開始依序的把比較重的石頭,比較大的石頭再慢慢搬。

[屏東大學 學生
林岑潞]
然後我們就接過來之後,就是雙手把它這樣子緊靠著,然後我們的力量都是在我們的腰部,就是這樣施力,你比較會那個輕鬆一點,然後接下來你就是,走過去,然後走過去之後,再靠給另外一個人。

[屏東大學 學生
陳昫融]
因為我們在蓋步道過程中,我們彼此會互相去討論來該怎麼做,怎麼做,對啊,然後在這個過程中會形成,慢慢形成那個默契,對呀我覺得這種東西其實是滿難能可貴的,就是人與人的之間的連結,在這過程中就不知不覺的就連結起來了。

清溝渠的,清溝渠,砌石頭的,砌石頭,工作不到一小時,大夥汗流浹背,全身弄得髒兮兮。

對這群還在讀書的屏東大學學生來說,這次手作步道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要為半山腰5層樓高,根莖長期被大水沖蝕的大樟樹鞏固基礎。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副執行長
徐銘謙]
往上游去找這個溝,一路呢,去做一些砌石的那種消能的壩,讓水在這個過程中一直不斷地減少它的速度跟這個能量,然後在這個邊坡,就是步道的上邊坡的位置, 要做類似砌石擋土牆的東西 ,來保護這個樹根,讓這個土可以被留在擋土牆的背後。

[屏東大學 學生
陳玉鑫]
抬石頭,然後去做沖蝕溝,跟之前的拆木棧道的部分,其實都是可以讓我們更了解這些人為的一些設施,對自然的破壞,然後也可以讓我們更了解,就是這些工法其實對自然環境的保育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美濃愛鄉協進會 理事長
李永龍]
我們儘量要求到說,我們做出來的東西,和以前的相同,有這樣子的水準,一顆石頭矮矮的,一直疊疊到23尺高,後來又可以擋泥土,防止樹倒下來,讓它的根有地方生長,這樣很有成就感。

1公里長的木棧道,是校方在20多年前,為了推動自然生態教育而雇工興建,雖然當時木棧道的工法,已經是跳脫水泥工程、取材環保的進步選擇,不過,再怎麼強調環保的材料,也禁不起長時間被白蟻蛀蝕,最後變得腐朽難行。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副執行長
徐銘謙]
像這個就已經蛀空了,所以踩的時候其實非常的危險,其實用手就可以把它整個拿起來,裡面全都已經壞掉了,(裡面有什麼東西)?有螞蟻,螞蟻會住在裡面,這裡面下面全部都是牠啃過的。

[龍肚國小 教導主任
黃鴻松]
這個木棧道,其實還是從外面載進來的東西,有鐵釘那些,有一天不要用了還是每天要花這麼多錢來修理的時候,是不是一個問題,漸漸的手作步道也認為說,其實不要架高,應該就是用原來的路,山徑來這樣子走,是不是人和土地會更接近,甚至手作步道還是自己的學生、老師,或是說社區的人,親自來做這個東西,是不是對這個東西比較有感情。

腐朽的木棧道,緊緊黏貼在泥土裡,已經忙了一天的志工,還得用盡吃奶力氣,才能把它拔起來。

站在這條又陡又斜的腐朽步道,志工不僅要站穩腳步、小心出力,還要把固定在木頭的釘子一一取出、避免傷人,以手工方式維護步道,儘量避免大型機具和外來材料,對當地環境造成過多擾動,這是手作步道的精神,也是對環境的一種反思。

[龍肚後山步道 志工
吳彥輝]
就是一個好的步道,其實要花很多的心思跟力氣去,去設計跟鋪設,就是說我們來的那一(),上來的那一段就看到那個,原本做的那個已經很多泥土的部分被水掏空了,那走起來就滿危險的,現在我們做了這邊希望說,儘量可以減少或避免那樣的狀況,但是會很花時間跟力氣,尤其我們沒有太多的,我們沒有用電動工具都是手動的工具這樣。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副執行長
徐銘謙]
釘子要一個一個拔出來,木頭跟鐵要分離,所以我們就在開玩笑說,做設施的人,都應該要有來拆設施的一天,然後釘釘子的人,都要有一天來拔釘子,這樣才會知道說,我們每做一個設施物的時候要,就是將來我們要把這些東西,從自然裡面拆除,然後搬運下山,是一個多麼辛苦的事情,它其實往往比我們直接在土面上去做一些砌石階梯或是土木階梯還要更加的辛苦。

在日照短少的冬天,每個人都和時間賽跑,志工低頭悶不吭聲努力工作,希望趕在日落以前,把「之」字形的繞山步道完成。

為期4天,近百人參與的手作步道營隊,把一條白蟻蛀蝕的步道重新修護,也用最貼近土地的方式,重新思索人與自然的關係。

採訪/撰稿 曾宏智
攝影/剪輯 曾宏智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