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市過去曾有多達十多家書店,在大型連鎖書店和網路書店興起後,實體獨立書店一家家熄燈。徐孝晴是屏東人,也是網路媒體寫手,大學念建築與古蹟維護,研究所讀客家與台灣文化,去年看見從小陪伴他長大的書店歇業後,就立志要振興書店文化!由於他對老房子有濃厚興趣,去年向屏東縣文化處申請進駐屏東市勝利眷村,開獨立書店和餐廳,也辦講座,除了讓屏東的族群文化融入輕食,也提升在地更多的閱讀力。
記錄下一張又一張廟會活動,今天的演講者是民俗研究者王榮典,在社群網站還沒這麼流行時,王榮典就熱愛台灣廟會文化,帶著相機記錄著台灣各地的民間信仰活動!他有一個「看廟會追鬧熱」網站,點閱人數百萬以上,堪稱是廟會界的網紅,只要哪裡有重要廟會慶典,就穿梭其中、全程記錄。
所以他們會拉出那個布條,是因為跟大天后宮,官事,它是官事是有關係嗎,應該是,可能是有關係啦!
認真提問的是徐孝晴,他是這間獨立書店的老板,也是主辦者,當場與王榮典討論起宮廟活動與政治的關係。
如果說台南市的廟,現在是公家管的是延平郡王祠,開山王廟,只有那一個,對,因為它現在就是,產權是文化局的,但是它有自己的信徒組織,對,所以它們就是很尷尬,有時候它們要出轎,有慶典,要經過,要政府,要文化局同意。
.
王榮典是從庶民觀點來跟拍廟會,分享看見的奇聞軼事,對於民間信仰的知識及禮儀,不遜於學術研究者,他也經常參加學術研討,或是鄉土教學,卻從來不曾在獨立書店演講過
[台灣民俗研究者
王榮典]
這是我第一次在這樣的環境做演講,對,第一次。那這樣的感覺會,對一般民眾來說,也比較容易親近,對,特別是像,有一些比較冷門的議題,我們今天如果是辦在市公所,可能一般民眾,完全不會有人想要進去聽。我覺得他(徐孝晴)很有勇氣,它就像一顆種子啦,然後在屏東市這邊,先在這邊落地、茁壯。
77年次的徐孝晴,從高師大客文所碩士班畢業,考上台師大台文所博士班,也曾在台北市客委會短暫服務過,走過一趟公部門體系後,更加確定自己想回家鄉屏東,博士班也暫時休學,去年初與碩班同學彭巧如結婚。屏東市原本有十間左右的獨立書店,但不敵大型連鎖網路書店,去年最後一間也熄燈歇業,而這間書店曾經陪伴他成長,當下就想著,有一天要復興屏東的書店,正巧這時得知屏東縣政府文化處整修勝利眷村舊宿舍,想要轉型為文創、藝文特區,夫妻倆討論,就是這時機了!
[繫。本屋經營者
徐孝晴]
其實我研究所去做田野的時候,我們去過很多地方,比如說嘉義、高雄,還有台北,我們工作做完了,我們不知道要去那裡,我們就去當地的書店,我們覺得,書店是很神奇的地方。
[照片提供 徐孝晴]
他們平常就愛看書,店裡只賣幾千本書,大都是他們有興趣的社會科學、歷史建築,族群或是飲食文化相關書籍,這也彰顯獨立書店選書的個性,像這一區,都是唐山書店寄賣,賣多少結多少,他們很感謝唐山書店老板,也是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理事長陳隆昊,徐孝晴口中的「陳老」,當初既支持他們開書店,又擔心他們養不活自己,去年十月的開幕式,特地把陳老從台北請下來屏東主持。
[繫。本屋經營者
徐孝晴]
我在主持的時候,我就講了我們這間店的淵源,是陳先生鼓勵我們來開這間書店,那時候我就說,當時陳老,非常地極力支持,結果,陳老回覆,就是麥克風遞給他的時候,他回覆說,其實當時我在支持孝晴的時候,內心非常掙扎,因為他知道現在書店這個行業並不好做。
[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 理事長
陳隆昊]
繫本屋,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繫就是,是,是書店啦。他們回去鄉下,他會學做什麼奶酪啦,做一些什麼甜食啦,鄉下說真的,沒(什麼)這樣東西可以,(再)賣些咖啡啦,把這個台北的,很新鮮的經驗,帶回鄉下,未嘗不是好事情啦。
陳隆昊連孝晴夫妻倆書店如何取名,都幫忙清楚解釋,陳隆昊認為,相對於連鎖書店,獨立書店沒資本,年輕人如果花一樣的時間去做別的事,還可以賺更多錢,願意回鄉開書店,是很了不起的決定!但如果只賣書,遲早倒閉,因此他支持複合式經營,做餐養活自己,也養活書店,而兩夫妻也不忘本,徐孝晴家是從苗栗頭份搬來屏東,彭巧如老家是在新竹北埔,他們把家鄉口味入菜,比方說這道「桔醬香煎雞腿排」。
[繫。本屋經營者
彭巧如]
我們本來是北部人嘛,就是比較特殊的元素就是桔醬,所以那時候就把桔醬,那個桔醬這個元素提出來,就跟我們廚師討論說,這個東西它可以怎麼去融入菜單裡面?
[繫。本屋經營者
徐孝晴]
我太太她自己是做飲食研究的,就是客家飲食研究,我們想到的方式就是,其實我們可以複合餐飲,因為我們自己也對做吃的,也蠻有興趣。
[照片提供 徐孝晴]
彭巧如從事飲食研究,也喜歡設計特別的餐飲,書店有一整櫃書,就取名「餐飲研究室」,書店連辦講座,也要把飲食文化放進去,徐孝晴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十二月,邀請中研院研究員林美容演講,一群人晚上擠在戶外聽鬼故事!
[照片提供 徐孝晴]
[繫。本屋經營者
徐孝晴]
她專門在研究民間信仰,是一個大師級人物,她其實是我太太巧如的師祖,因為她的指導老師是林美容老師的學生,這樣,因為林老師剛好出一本書,叫「台灣鬼仔古」,它就是在探討台灣的鬼故事,那這個其實是我們書店第一個講座。然後我們就是想說,剛好結合我們想要推廣的飲食研究室,所以我們設計了幾道小餐點,用三牲的概念去設計。
徐孝晴去年花了好幾百萬元,整理日治時期老宿舍,把舊色系蘋果綠漆回來,但家人也擔心,一旦老宿舍文創發展起來,還能租多久?年輕人的理想,又能走多遠?
[繫。本屋經營者
徐孝晴]
我說實在,也不知道,縣府有什麼其他的政策,它可能,今天它不要書店了,或者是,它也希望你繼續留下來,這個其實都充滿非常多不確定性,這個是我們在這邊開書店的隱憂。
[繫。本屋經營者
彭巧如]
我們會希望做書店,做這些事情是能夠幫忙,延續或者是保存這些,所謂的文化軟實力的東西,對,那我們,當初其實我們初衷就是這樣,我們就只是想做這件事情,所以說,未來十年怎麼樣,其實我們目前的心願,也就是我們,把當下的事情做好,那既然當下的事情有做好,就有辦法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那就有辦法永續經營。
夫妻倆倒是樂觀,希望能夠讓更多人喜愛看書,至少現在老房子在獨立書店與飲食文化之間,有了新的空間感,就如同書店的名字,只要懷抱理想,書店就會繼續維繫下去!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蔡裕昌
- Aug 16 Thu 2018 09:46
605集-回鄉開書店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