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蘭薩拉原本是印度北邊的偏鄉,因為印度政府讓達賴喇嘛在此落腳,並在1959年建立流亡政府,而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除了數以千計的流亡圖博人遷入達蘭薩拉之外,多年來西方遊客也不斷湧入,加上當地新建了板球場,讓達蘭薩拉成為印度旅遊勝地,圖博人也幾乎是以觀光相關產業維生,只是房價、物價高漲,沒有土地房屋等財產權,達蘭薩拉的流亡圖博人,終究只能打工維生,生活負擔越來越大,讓他們也有了離開,甚至返鄉的念頭。
從西藏拉薩來到印度達蘭薩拉,已經15年的益西確卓,是個單親媽媽,女兒正在德里大學讀書,為了籌湊女兒的生活費,益西確卓利用每年達賴喇嘛講法會,或觀光旺季的人潮,販售自己縫的毛線襪。

[流亡圖博人
益西確卓]
(女兒)一整年生活費加房租,大約需要5萬元(盧比)。

折合台幣約2萬5千元,是她女兒一年的生活費,對每個月平均收入,只有台幣2千多元的益西確卓來說,負擔很重。

尤其2010年,可以容納2萬人的板球場落成後,達蘭薩拉成為印度國內知名的觀光勝地,物價也隨之快速飛漲。

[流亡圖博人
益西確卓]
生活在這裡其實非常辛苦,但是達賴喇嘛住在這裡,就來了很多觀光客,所以物價很高,收入又不高,生活就變得很辛苦。

然而也因為旅遊的興盛,讓無地可耕或放牧的流亡圖博人多了工作機會,無論是擺攤、餐飲服務,或是裁縫西藏服飾、製作紀念品等,最少有個餬口的收入,而有些圖博組織,也能藉此宣傳相關人權議題。

[西藏九十三運動組織 副執行長
Lhagyari Namgyal Dolkar]
我們利用一些機會,像在許多地方開設展示館,將組織的自由西藏標語轉印成T恤他們便會說,喔,這T恤很便宜,不錯這是什麼,這上面寫說西藏自由,然後他們就明白了,我們告訴他們誰做這些T恤的,我們做這些產品的目的是什麼。

由於1959年,印度政府雖然讓流亡圖博人在達蘭薩拉有棲身之所,但不允許他們擁有土地、房屋、財產,因此圖博人只能租屋生活。市中心小小一間不到3坪的套房,每個月租金就高達5千盧比
,約台幣2千5百元,房租就占了他們大部分的收入。

[流亡圖博人
Dolma]
大約兩、三年前就一直漲,Mcleodganj(市中心)那邊一直都很貴,小小一間,(一個月)房租就大約要五、六千元。

也因此部分圖博人有了離開印度的念頭,甚至想回到西藏。

[流亡圖博人
德西]
想回去,(還是想回去),沒辦法,小孩在這邊讀書。

[Tibet world 負責人
Yeshi Lhundup]
圖博人不只想回去西藏,許多圖博人也想到其他國家去,其中一項主要考量到經濟,就是中國人民的經濟情況跟以前比起來好很多,
所以這是為什麼有許多人想回到中國,也有種情況可能是,許多人在這邊適應困難,卻只能跟父母說沒事,特別是你逃出來長久待在這裡的,這是非常煎熬的。

近來中國政府雖然開放流亡圖博人返鄉,但許多圖博人都擔心,回去後,自己或家人仍會遭到政治迫害,也有人認為,目前西藏的經濟榮景只是假象。

[流亡圖博人
益西確卓]
不得不住在印度這邊,因為已經牽涉到政治了,怕回去(西藏)會遇到什麼,所以就不得不住在這。

[Tibet world 負責人
Yeshi Lhundup]
中國政府只給魚但不教你如何抓魚,我覺得,如果中國政府真的對圖博好,就應該教他們如何抓魚,如此中國才是真正對圖博友好,如果不是就非常困難,而圖博的文化或任何事情都會因此這樣慢慢流失。

當達蘭薩拉,這座流亡圖博人心靈與文化的臨時居所,也面臨觀光經濟的衝擊時,有些流亡圖博人決定回到西藏,最後卻仍無法適應現在的家鄉生活,又再度離開中國境內,內心的掙扎變得更加艱難,「安居」,始終成為許多流亡圖博人難圓的夢。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陳君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