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愛喝茶,也很會種茶。而客家人跟茶也相當有淵源,種出好茶的茶農裡,客家鄉親占了很大部分。從北到南、從西部到東部,都有客家身影。台灣的茶產業當中,除了有幾百年來的移民歷史,更有客家人靠山吃山的技術與用心。客家種茶的地區有哪些?做出來的好茶又有哪些?連續兩個星期,帶您跟著客家、發現好茶。千年的漫長旅行,百年的歷史記憶,於是逢山必有客,逢客必有茶。
小小的台灣平原不多,高山卻佔據了大部分,在這些看起來不好耕種,卻非常壯觀的天然資源背後,其實還隱藏許多高貴價值,尤其是從古到今,被大家深愛的台灣茶葉。
台灣很多風景很吸引人,尤其是有些高海拔的高山地區,還更讓人感覺很驕傲,因為這裡整年雲霧繚繞的關係,這裡有很多高海拔的高山茶在出產,但你可能不知道,這些高山茶其實有很多,我們客家人的努力在裡頭。
包含客家鄉親努力,台灣出產的高山茶,全年被雲海環繞,始終被山林包圍,這些優等好茶,一直是喝茶人的最愛。雖然種茶不是客家人專利,但種茶歷史久遠的鄉親,事實上跟茶是密不可分。==cg從台北三峽綠茶,桃竹苗東方美人茶,台中梨山高山茶,南投魚池紅茶,鹿谷凍頂烏龍,到玉山東埔高山茶,嘉義阿里山茶,以及宜蘭玉蘭茶,花蓮瑞穗紅茶,台東鹿野福祿茶等等都有。==out但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包括中國南方和台灣,都會有這麼多客家人在種茶呢。
[魚池茶改場
場長 郭寬福]
我們客家人,是比較後期來台灣,所以我們客家人分到的土地就是比較靠近山上,早期的時候就是焗腦不就是種茶,所以因為這樣的關係,我們客家人對種茶就特別有淵源。
[茶葉研究家
吳德亮]
所住的地方大部分都住山上,不是山上也是比較貧瘠的土地,(土壤)沒那麼肥沃,所以大部分就是種茶,所以有一句叫做,逢客必住山,逢客必有茶,所以看起來,我們客家人在全世界,有客家人的地方一定有茶。
因為遷徙幾百年來,幾乎都住在丘陵,於是客家人選擇了,地形適合高經濟作物的茶葉來種植,根據調查,中國種茶的人口,客家人佔四分之一,台灣的茶產業,則有五分之三由客家鄉親包辦,至於研發管理茶葉的改良場,現在不僅好幾個分場長是客家人,全盛時期,裡面的主管甚至超過一半。
[魚池茶改場
場長 郭寬福]
所以(茶葉機構)裡面主管(早期)大部分都我們客家人,但是這些年來,因為我們政府用人的政策就是說要考試及格,所以現在慢慢的我們客家人,當然現在來說,我們主管還有三分之一(是客家人),但是比起以前來說,我們客家人在這茶葉改良場來講,變得比較少了,
除了現在有很多專業人員,其實早在機械化製茶之前,眼前這個看似簡單工具的發明,更顯示客家人對茶葉用心的歷史。
[茶葉研究家
吳德亮]
機器還沒發明以前,我們客家人就做一個凳子,叫做搓茶凳,這搓茶凳看起來像椅子,這就像我們的洗衣板,這做什麼呢,茶葉這樣搓,用手這樣搓,又乾淨,又不會那麼辛苦,揉捻機還沒發明以前,客家人就用這來揉捻茶,這些,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用這一點小事情就可以發現,客家人對茶的那種智慧。
很早就懂得如何做好茶,到了現代,面對民眾喝茶品質越來越講究,鄉親生產的茶也越來越有水準,不但在市場占有口碑,價錢也相當不錯。
像位於新竹縣峨眉北埔,台三線山區一帶,多年來出產的椪風茶,也就是市面上說的東方美人茶,因為種植面積越來越少,加上風味獨特,現在可以說是非常高貴,而這由幾個小鄉鎮栽種,卻變成世界知名的茶品,能夠有今天的名聲,其實也是客家智慧的結晶。
[茶葉研究家
吳德亮]
客家人自有他的智慧,你像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東方美人茶,就是我們客家人節儉的天性,所發明出來的,看到小綠葉蟬這樣的危害,他(茶農)可以跟你(蟲)共容,我不去殺死你,我跟你共容共存,然後他用這小綠葉蟬,咬過的葉子,做出了全世界最貴的茶,現在全世界最貴的茶,不是高山茶喔,是我們東方美人茶喔。
雖然屈居山區地形,沒有平原肥沃農地,客家人卻用經驗和創意,把峨眉這邊被蟲子咬過,引出特別香味之後的白毫烏龍,製造聞名全球的東方美人茶,堪稱是客家茶葉代表作之一。
至於台中縣南投縣交界的梨山,因為高海拔氣候,天然環境又好,早已是高山茶重要產區,而其中位在中央山脈上,海拔更高的大禹嶺地區,一年兩季出產的高冷茶,更深受茶葉市場的青睞。
[大禹嶺茶產銷班
班長 楊肇基]
大禹嶺茶就是(海拔)兩千二,到兩千六公尺這中間,因為生長在清晨很冷 晚上這裡也很冷,白天又熱,那溫差非常大,這樣溫差大又有霧氣,所以(茶)生長特別好。
大禹嶺茶區位處海拔2500公尺附近,最高到2600公尺以上,因為日夜溫差大,冬季溫度又常在0度以下,年平均溫也只有20度,因此霜氣明顯、葉片厚、口感醇,真正年產量還不到兩萬公斤,難怪會被稱為台灣頂級高山茶。
但終究是海拔兩三千公尺的高山,可以耕作的茶園相對非常稀少,來到這裡種茶的鄉親,除了面對寒冷低溫,工作上還隱藏危險。
高冷茶的風味很好,不過想要在這高山地區種茶,除了要面對天氣很冷的情況之外,另外看到這裡,又陡又斜的山坡,要在這裡種茶,真的是一件又辛苦又危險的事情。
每次採茶或施肥都要這樣小心翼翼,在這麼陡的地方工作,可見優質高山茶的確得來不易。
高山好茶不只在梨山大禹嶺,同樣有很多客家鄉親的,==cg==南投魚池、鹿谷、信義,也分別有紅茶、凍頂烏龍、玉山茶等等,==out==非常受民眾喜歡的好茶,每年銷售到世界各地。==ns==
順著中央山脈再往南邊走一點,這些放眼望去,整片翠綠又漂亮的茶園,就是聞名遐邇的阿里山茶。而分布在嘉義竹崎鄉、阿里山鄉以及番路鄉的茶區,==cg==大多是位於阿里山公路兩旁,所產茶葉對外都通稱阿里山茶,其中石桌地區的珠露茶和玉露茶,又更被外界矚目。
位在宜蘭太平山下,知名度不是很大的玉蘭村,是大同鄉唯一客家庄,同時也是重要茶葉產區,這個被蘭陽溪和群山環抱的玉蘭茶園,目前栽種的面積只有200公頃,包括青心烏龍、金萱翠玉等知名茶種,所有茶園沿著山坡種植,整齊而美觀,但因為海拔不高,產量不多,主要以休閒觀光和茶餐作為賣點,可以說是客家茶的另一種特色。
在台灣種茶歷史中,屬於後期的花蓮台東,生產的縱谷茶,曾經是響亮名號,但因為現在喝茶習慣轉變,屬於低海拔的花東茶,目前漸漸轉型找尋特色。
像花蓮瑞穗知名的茶區舞鶴台地,因為出產的天鶴茶品質不錯,現在強打出口外銷,而往南走,過了北回歸線以後,大多來自桃竹苗的台東鹿野鄉親,則以適合縱谷氣候的福祿茶,作為當地代表,但這些年來,受到進口茶衝擊,鹿野鄉親在農業單位輔導下,利用當地夏季茶菁找到新方向。
種了幾十年的茶,現在因為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鹿野鄉親決定要打造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特色的品牌,所以經過大家的努力研發,這兩年已經出現了一種全新的味道,那就叫做紅烏龍。
[台東茶葉改良場
場長 吳聲舜]
它(紅烏龍)的水色是比較紅,但是它喝起來的時候,又沒有紅茶的感覺,它主要是強調你的喉韻跟滋味,這個茶有一個特點,特點就是說,它熱的時候喝很香,但是它放些冰塊下去的時候,它的風味你的甘甜度更明顯,那這個絕對,比我們去買所謂的罐裝飲料,還要所謂的方便、安全、衛生。
做出低海拔地區特色的好口感,台東鹿野茶不怕高山茶壓力,找出了自己的競爭力。
客家茶葉的生產,除了創意和技術,仔細觀察還能發現,只要是在鄉親栽種的茶園,大多會有老鷹或鳥類在天空飛翔,而這項特色,也是客家愛物惜物的務農表現。
[茶葉研究家
吳德亮]
在客家地區他比較會惜物,比較不會去,你看我們客家人,他住的地方,他比較不會,他很不願意去用農藥,然後你會發現,茶園的上面有鳥有老鷹,一幅很祥和的那種感覺
對於種茶,客家不一定最優秀,對於製茶,客家當然也不可能是最頂尖,但面對歷史,比較經驗,甚至從種茶態度中可以看見,對於土地的愛,客家追求永續發展的精神,其實從來不曾改變過。
採訪/撰述 謝佳凌
攝影/剪輯 蔡裕昌
- Dec 25 Fri 2009 12:35
156集-跟著客家去找茶(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