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在比較,忘了自己擁有的有多好。台中外埔的永豐社區,本來是一個逐漸沒落的村庄,四年多前,先是不顧主流意見,不選接近市區地點,反而在自家的山腳開起虎腳庄農民市集,大家看好戲,想說頂多三個月就會收攤,沒想到跌破所有專家眼鏡,今年已邁入堂堂第五年。去年舉辦國內第一個紅酒馬拉松比賽,也有人批評怎麼可以邊喝酒邊跑步?反而幫忙打響名號,今年底的第二屆紅酒馬拉松,報名早早額滿!但是,他們還想做些不一樣的,就是葡萄園裡的餐酒會,這些年來,我們記錄下這些點滴和過程,接下來的報導,來看看外埔永豐社區,如何借助外力和社區合作,完成這場餐酒會?如何一步一步地實現夢想?
黃昏的葡萄園裡,七十多人在杯觥交錯間,享用美食與美酒,現場還有交響樂團伴奏,大家都很開心。

一起來共享這個浪漫的時刻,準備好了?來,三、二、一,浪漫永豐,乾杯!

這場在葡萄園裡的餐酒會,是台中外埔永豐社區發起的活動,裡頭卻有一半以上是外地人,從四年前開始的虎腳庄農夫市集、去年的紅酒馬拉松,到今年舉辦葡萄園裡的餐酒會,社區一直在打造新的里程碑。

[台中市外埔區公所 農經課長
黃仲杰]
我們去年辦完紅酒馬拉松之後,社區對於那個紅酒產業在推行的時候,因為發現酒入菜是一個很吸引人,所以,我們透過這種葡萄樹下的餐酒會,會讓整個社區,透過餐酒會的營造,就是說,我們利用當地的食材,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的食材,完全是由當地所出產的。

[台中市外埔區 區長
劉陳吻]
以提供我們的食材,吃當地、食當季,就讓在地的食材,來跟大家一起來分享,這蠻有意義的,一方面可以鼓勵農友的這個,農作的生產,讓他們更有信心,那一方面也可以帶動這個農村的發展==ns==

早上新鮮採下的,給晚宴吃,這個活動的源頭是一群廚師,他們經常在國內外餐飲比賽裡,看見外國人驕傲地拿出家鄉的食材,自省難道台灣沒有嗎?於是單車環島,想找出在地食材的特色,今年舉辦第三屆了,正好此時外埔社區有意舉辦餐酒會,雙方一拍即合,因此首站就來到台中外埔。

[單車環台行政主廚
池一明]
我們出發原意就是推廣在地食材。法國有松露,俄羅斯有鱘龍魚子,台灣有烏魚子啊,埔里有香菇啊,(國外有)很好的,很好的法國葡萄酒、英國葡萄酒,英格蘭葡萄酒,台灣也有很棒的葡萄酒啊,對啊,我覺得這些都是必要去推廣認知,不要一味地這品牌效應==ns==

大家好,好,我是來自韓國慶尚南道馬山大學的,姓程,程世君。

今年有來自韓國的青年廚師,來台加入單車環島活動,傍晚的重頭戲之一,就是台韓廚師交流PK賽,他們各自端出拿手的家鄉菜,帶隊的馬山大學教授程世君,他是韓國華僑,身兼韓國慶尚南道總廚師聯誼會的會長,也是韓國中餐界的泰斗。

[韓國馬山大學烹飪系 教授
程世君]
這次我是,就是韓國學生放假嘛,我想,就是介紹我們台灣美食的食材,叫他們體驗一下,所以叫他們一起來體驗體驗,所以帶著他們來了。

沙蔘,這要剝嗎?這要剝嗎?不用、不用!

沙蔘有潤肺止咳、養胃生津的功用,在韓國各地山區都有農民種植這種藥用植物,他們特地從韓國帶過來,這種用當地食物的飲食精神,韓國稱呼為「身土不二」,意思是自己國土生長的作物,最適合當地人,也就是說,「身」與「土」不能分割。

[韓國馬山大學烹飪系 教授
程世君]
以前他們沒有這種(身土不二)精神,所以然後,政府看到這樣子不行,是不是,所以推廣他們的農村,農村比較,很少啦,比較,食材種得比較少,(以前)大部分都是進口的嘛。就是在本地生長一定要吃,韓國本地的食材,可以有,就健康啦,什麼的那種的關係,他們的精神是那樣==ns==

而台灣主廚,也很快地完成美食料理,這個是香煎雞肉佐優格桔醬,用的全是在地的食材。

[台灣主廚
謝一新]
就是用我們外埔的雞肉,還有我們外埔的紅龍果,還有在苗栗地區,我們的那個小黃瓜,然後再來我們引用我們苗栗地區,就是新竹苗栗的桔醬、客家桔醬,去調製一個優格的這樣子,來做一個搭配。
其實我們台灣有各地,都有很好我們在地的食材,那引用我們在地的食材來做料理,其實可以很簡單,但是它可以創造出不同的趣味的料理,跟我們和洋的料理。

[單車環台行政主廚
池一明]
農民們、農漁夫們,很會栽種、用心呵護用生命在做,但是缺乏行銷,廚師就是幫他行銷,我們是一個很棒的媒介點,對,那讓國人知道,哇,原來我們自己的好東西,也可以經由這樣子的烹調技法,用他的雙手,讓它更端上,更被認同,更有分享力。

在地、又有故事的食材,經由廚師的巧手端上桌,美食就會散發出自己的獨一無二!而今天傍晚更美妙的,還有室內交響樂團的天籟之音來佐餐==ns==

外埔與大甲是毗鄰的兩個行政區,這次邀請大甲愛樂來外埔演奏,是希望一起來圓社造的夢。

[大甲室內交響樂團 團長
鄭宥媃]
那我們自己,大甲愛樂本身在大甲也是做社造,社區總體營造的。因為這是我們第一次在葡萄園,那再講得更直接一點,這是我們第一次,就真的很直接在農田上面來做演奏,那我們覺得要發現農村之美,要把社造做好,其實就是要把我們根本,自然生活的一個家鄉之美給,就是展現出來。

[台中市外埔區公所 農經課長
黃仲杰]
不只吃在地食材,我們的食材也不只是,只有很家常的那種家常菜,或是地方料理,或是媽媽教室的料理,我們現在我們的田媽媽這些的老師,已經變成創意的達人,因為我們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改進,讓一些菜都已經融入特色。

滷兩小時這樣!現在開始嗎?是啊!兩小時。

傍晚的餐酒會,除了有外地廚師,還有在地的田媽媽一起提供美食,這一大鍋東坡肉,早在前一天就先處理好,下午快兩點,再繼續煮,先放一大把蒜頭爆香,再把東坡肉滷到入味,滿室肉香。

[外埔田媽媽廚師
李桂銀]
沒什麼秘訣,就是鍋子要大,火要旺,快快煮,這樣就好了。採在地的東西在地銷售,不用去其他地方買回來用啊。(社區活動)愈來愈多,大家就比較有工作做,東西也比較賣得出去,有外地人進來玩,我們的東西就賣得出去。

[外埔永豐社區發展協會 總幹事
劉金湖]
事實上,它也是農夫市集一個延伸啦,延伸到,就是說,我要讓在地的那個葡萄酒產業,要能夠把它發揚光大。那我們就是透過這個餐酒會的方式,我們結合美學的觀念、結合藝術的觀念,在一個葡萄園下這邊來用餐。

外埔的虎腳庄農夫市集,因為位置偏僻,四年前剛開始做時不被看好,都以為撐不過三個月,沒想到今年邁入第五年了,累積客群愈來愈多,這兩年還得做宅配,成為台灣眾多農夫市集當中的奇葩。

[外埔永豐社區發展協會 總幹事
劉金湖]
在地農民的一個堅持就是說,我們把市集當作一個社區的一個會客室,我每個禮拜天早上八點到十二點時間,這個時間,我就要來市集這邊喔,我來交朋友。用我們的好的東西,來分享給社會大眾,用這種方式,我們不純粹說,以營利為目的,就是說,我今天我目標一定要賺多少錢才可以。

這個地方就它有節氣、一個地理,有節氣的這個樹才變這麼大棵,對啊,跟土地公就很相映,就是說,土地公坐龍邊,公樹就在龍邊,那個土地婆坐虎邊,婆樹坐虎邊,它是相映啊,所以土地公樹跟樹神是合一啊。

為了這場餐酒會,外埔請來剛回國沒多久的專業品酒講師王依亭,她因為太愛葡萄酒了,一心想去法國、西班牙留學,三年前在激烈競爭中,申請通過歐盟的葡萄酒管理獎學金,是全球八位獲獎者中唯一的台灣人,社區先帶她導覽在地有名的公婆樹,再讓她品酒。

它有一種薰味,那種薰味是很,很迷人的那種薰味,愈搖愈有吔,剛開始聞沒有,對,所以我們要搖杯子,一直搖。

[專業品酒講師
王依亭
所以代表它的就是甘油,裡面含的甘油的成分比較高,對啊,所以喝起來是,酒體是比較飽滿的、比較強勁的,用看的,大概可以猜想它的口感是怎麼樣。

先搖一搖,觀其色,她從杯子濃郁的淚腿,也就是流存的汁液,就可以判斷出口感!實際上,王依亭在台北也舉辦過多場的餐酒會,沒有音樂會,過程也很單純,就是品嘗酒的顏色、香氣和味道,讓參加者更認識好酒。


[專業品酒講師
王依亭]
我覺得在台北,其實我自己走的台北的餐酒會路線,又是比較不一樣,是比較走文化創意產業,其實跟這邊呼應的,是呼應的,然後我覺得可以尊重在地食材,跟釀自己在地的葡萄酒,這是很棒的一件事情,那像在台北的餐酒會呢,我就是希望大家回歸到品酒這件事情,不需要有太多,譬如說吃太多奢華的東西。

國外住久了,在台北也難得接近農地,她第一次走進台灣的葡萄園,有說不出的感動。

[專業品酒講師
王依亭]
在果農身上看到,不是只有葡萄酒,而是他對所有的農作物、農產物的一個熱情的投注,對,所以除了這個生物多樣性,就是你在葡萄園裡面,除了看到雞啊、牛啊這樣跑來跑去,牛也太誇張了,雞啦、鴨啦、鳥這樣子,然後再來就是葡萄園周圍的,譬如說紅龍果啊,各個在地的植物都有==ns==

本來對於種紅龍果來說,外埔不算是最好的地方,但是果農善於利用套袋和疏果技術,現在外埔紅龍果的拍賣價,是全台灣最好的!果農希望讓更多的外地人知道,外埔人努力的故事。

[外埔紅龍果農
范振清]
說實話,外埔是沒人知道的地方,但是這幾年來,大家很努力,當然啦,政府也有重視啦。讓客人,知道、了解我們這個地方的東西,水果啦,什麼東西,比別的地方,你吃起來,你的感覺是什麼,是真材實料呢,還是聽說的。

[專業品酒講師
王依亭]
台灣人真的在做,把自己的當地的文化,然後結合,可能這是,葡萄酒是比較歐美的文化,但是我們用自己的方式呈現出來,用自己的特色,去把它展現出來,並且有這麼多在地的人支持,我覺得非常棒,而且我們沒有在抄襲任何人,這是我們的精神、我們的東西。

[韓國馬山大學烹飪系 教授
程世君]
我的想法是,台灣是,看起來就是寶島嘛,所有的食材,因為豐富嘛,所以在本地的人也應該,就是像韓國人一樣,身土不二,那種精神來推廣台灣的食材==ns==

接下來要做的事,還很多,在地希望這場餐酒會是另一個開始,除了發展在地深度旅遊,也帶動在地的葡萄酒產業。

[台中市外埔區公所 農經課長
黃仲杰]
我們到年底,可能會有到八場,所以這個每個月可能,大約有一場的密度,繼續辦下去,這樣的話,對我們在地食材或是在地紅酒,或是在地一些的文化,我們就可以陸續推廣下去。

[外埔永豐社區發展協會 總幹事
劉金湖]
一家一個特色,一家一個景觀,然後一家一個攤位就是說,從農夫市集出發,到酒莊,剛剛所講的,就是做一個葡萄園下的餐酒會,然後,讓消費者來這個地方,就是一個漫步在虎仔腳庄,這個主題,就是說,來這個地方,你可以享受社區的這些自然==ns==

舉杯感謝,雖然這場餐酒會就要結束了!然而透過一場又一場的餐酒會,社區以後就有機會,發展出一個個葡萄園下的餐廳,這裡面就會有很多在地的加總,有在地的產業,也會有在地的農業,一個有蓬勃生命力的社區,不就該如此?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