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石岡一位竹編藝術家張瓊文,出生三個月就因為腦性麻痺,導致只有右手可以靈活動作,但她仍樂觀面對人生,努力完成自己的夢想。5年前,張瓊文開始學習竹編藝術。雖然做的時候,都要用膝蓋、嘴巴輔助,但作品一點也不遜色。眼前這一件件精緻的竹編飾品,有實用的籃子,有小巧精緻的三合院等等,看得出創作者精湛的手藝。更令人感動的是,這種需要靈巧雙手的作品,其實是一個身心障礙者為了實現夢想,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克服肢體侷限所換來的心血結晶。

[竹編藝術家
張瓊文]
以前剛開始的時候,都用這左手的手臂夾住,這樣子剖 慢慢剖,剖沒多久手就會很酸,用力比較不方便。

30年前,張瓊文才出生三個月,老天爺就給她一個命運的考驗,腦部麻痺導致身體留下缺陷,只有右手可以靈活動作。所以當她在剖竹子時,只能用膝蓋夾住,這樣子的動作,著時令旁人捏把冷汗,但對張瓊文來說,這是她盡量克服障礙,慢慢找出來適合自己的方式。

[竹編藝術家
張瓊文]
當初學竹編的時候,一開始不知道要什麼方法,才適合自己,一邊學一邊想。老師教的時候都用兩隻手,來示範給我看,要怎麼樣剖竹子。他左手拿竹子,右手拿刀子,我就想說我的左手不方便,我就試看看我用兩條腿夾住,然後右手拿劈刀,來劈看看好不好劈,劈的當中就發現很方便。

需要仔細編織的部分,又是一項挑戰,這時候只能以嘴巴輔助,或是用永遠張不開的左手幫忙。這些艱難的動作,現在做起來流暢,不過卻是痛苦經驗的累積。

[竹編藝術家
張瓊文]
會被那細細的竹枝刺到手,有時候也手指會破皮都會啦。

大二暑假時,張瓊文基於對三合院的熱愛,獨自摸索蓋了一棟三合院式的竹籤屋。也因為完成時帶來的成就感,讓她決定在五年前,挑戰更困難的竹編藝術。

張瓊文說,學竹編是她的夢想,也是自我肯定的機會。然而很多時候興趣雖然是助力,卻也不能保證學得比較快,況且自己先天就只有二分之一的靈活,所以勇氣和毅力必須多兩倍。

[竹編藝術家
張瓊文]
在編的時候,有時會做不好,要塑形 要編起來,編不好就拆掉再重做,再拆掉再做過。老師看到我做不好,他會勸我不要做這個了,去學畫圖,畫圖對一隻手來說很方便,不過我對畫圖沒興趣,對這做竹編比較有興趣,我一直想,我一定要克服自己的困難,我一定要很努力很努力去,不管要做幾次,我都要努力把它完成。

凡事都努力地去完成,像從小就自己洗衣服一樣。無法用雙手擰乾,瓊文把衣服先纏著手臂,再用右手去轉。有時一個人在家,吃的方面也難不倒她,炒菜這些簡單的動作,不用多久就可以完成。只是住在石岡山上,交通問題才要家人幫忙。

[竹編藝術家
張瓊文]
不管要去哪裡,去草屯上課啦,去大坑上課,要爸爸媽媽載,載我去上課,交通很不方便,其他的都很好。

張瓊文說,從有記憶以來,在家裡的生活起居,都跟一般人一樣。現在看來樂觀堅強的她,在求學時期,其實也曾因為自己與別人不一樣,而缺乏自信。

[竹編藝術家
張瓊文]
國小的時候,人緣還算蠻好的,到讀國中的時候,一方面是功課的壓力,一方面是比較沒有自信吧,比較沒有跟同學一起講話,一起玩,慢慢地跟同學就越來越疏遠。不會主動去跟人家說話,所以就會擔心沒有朋友,以前唸大學 讀高中的時候,很擔心沒有朋友。

心中偶爾的烏雲,瓊文總試著讓它散去,勇敢走入人群。看看她之前參加歌唱比賽時的照片,自信全寫在臉上。

多年來,張瓊文深深領悟到,生命的路途上雖然會遇到逆境,但只要樂觀面對,障礙終究會消失。

[竹編藝術家
張瓊文]
不要想自己已經失去了什麼東西,要給自己一個機會,努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標。

做竹編時的張瓊文很認真,因為這是她完成一個夢想的空間,也是延續另一個理想的開始。

[竹編藝術家
張瓊文]
希望以後做的(竹編)作品,可以細膩一些,編的技巧更複雜,希望將來能夠有一間,屬於我自己的工作室,跟大家分享,把這竹編的東西繼續下去。

加倍的熱情和毅力,逐步克服困難,張瓊文不因小時候生病留下的後遺症,而侷限自己,反倒樂觀地面對人生,完成夢想。小小空間裡,「竹」夢天使正展翅飛翔。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徐偉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