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是新北市客家人口最密集的鄉鎮,尤其五寮里客家人占六成以上,不過三峽的客家人,大多都已經不會說客語了。講到三峽,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座落於此,而更多人會想到的,是古色古香的老街,還有香氣誘人的金牛角麵包。這幾年有一群在地藝術家希望扭轉遊客的印象,盼望大家更深入了解三峽的文化內涵。出身三峽的李梅樹是台灣著名藝術家,他生前熱心參與地方政治、美術教育,並主持重修三峽祖師廟的工作,李梅樹紀念館和藝術家合作舉辦「梅樹月」,以「無牆美術館」的理念,讓李梅樹的畫作進入店家、民宅,和跨領域的藝術家作品一同展出,希望將三峽形塑成深具在地特色的藝文小鎮。兩排古老街屋,相連不斷的紅磚拱廊、古色古香的建築,這是許多人對三峽老街的第一印象。
外酥內軟、螺旋層次又濃郁的金牛角麵包,香氣撲鼻,這是許多人喜愛的三峽滋味。
從三年前開始,一群在地藝術家和李梅樹紀念館合作,舉辦「梅樹月」,李梅樹原作「走」上街頭,進入店家、民宅與社區,民眾更容易親近李梅樹的畫作,也結合在地藝術家的作品,讓不同世代的藝術迸出新火花,更希望讓遊客對三峽的印象,不是只有老街和金牛角,能夠更深入了解三峽。
[李梅樹紀念館
執行長 李景文]
把李梅樹的畫出牆,在街頭巷尾都可以看到李梅樹,轉角就可以看到李梅樹的概念,然後整合了三峽的藝術家共同來做一些活動。
李梅樹是台灣著名藝術家,熱心參與地方政治美術教育等工作,1947年主持重修三峽祖師廟,時間長達36年,對建築與設計煞費苦心,將祖師廟打造成融合東西文化的獨特廟宇,並享有「東方藝術殿堂」美譽。
[李梅樹紀念館
執行長 李景文]
(李梅樹)他是一個多管閒事的畫家,因為他身兼六個行業,第一個畫家,第二個廟宇建築,第三個廟裡面要參與宗教,第四個又參與政治,然後第五個,三峽農會的理事長,第六個學校裡面的教授嘛,因為他生長在三峽,因為他認識三峽、喜愛三峽、然後奉獻三峽,所以我們認為說,這個就是他的一個個性,他是一心的都在為了公眾而在奉獻。
李梅樹將大量鳥類雕刻融入祖師廟建築,廟裡栩栩如生的鳥類雕刻超過一千隻,專家證實,至少有一百零六種鳥類,還有七種台灣特有種,成為鳥友眼中另類的賞鳥聖地,也被稱為「鳥廟」。
[梅樹月策展團隊
成員 張又然]
它的柱子,雕刻非常地精采,尤其是以花鳥柱這件事情非常引人津津樂道,包括台北的鳥會都來做過調查,的確裡面真真實實,有一百多隻,都是叫得出名字的台灣的鳥類,這是非常非常難得的,那我們今年很希望,把這個關於鳥的議題,能夠放進我們這個最主要的一個展點,這個三峽歷史文物館,我們來變成是我們創作家共同共襄盛舉的主題。
梅樹月展點之一的三峽歷史文物館,便以「鳥」為主題,除了李梅樹的畫稿外,還找來跨世代跨領域的藝術家們,進行一場「鳥派對」,
[梅樹月策展團隊
成員 張又然]
(李梅樹)他在三峽祖師廟,在當時候施工過程當中,他為了讓它的這個牆壁上的雕刻,能夠是一種最精采的呈現,他自己親自投入畫稿的動作,畫出他心目中最漂亮的花鳥的一個圖案。
和李梅樹的畫作相呼應,特別找來自然生態作家劉克襄參展,首度公開展出野地觀察記錄的鳥畫素描,以及生態筆記,另外還有陶藝家,做了以鳥和春天為題創作陶版,表現出春天歡愉感。
[藝術家
張淑惠]
春天到了,就人跟鳥一樣通通出來,然後出來這樣子的感覺是很快樂的。
也有人走古樸路線,做出兼具藝術與實用性的陶盤。
[藝術家
王元祥]
因為這次梅樹月的展出,因為我們的主題就是百鳥朝梅,我們這邊要當一個鳥館,所以我就用這樣去思索,李梅樹,已經作古那麼久了,那我們現在因為,因為他曾經過往的存在,為藝術的努力,讓我們這些後進呢來欣賞他。
由三峽在地自發性的民間藝術行動「梅樹月」,邁入第三年,秉持「無牆美術館」的理念,今年擴大串連十九處展演據點,展出李梅樹原作及六十五位現代藝術家作品,讓民眾親身體驗街頭巷尾邂逅藝術的趣味。
[李梅樹紀念館
執行長 李景文]
我們希望說,帶動地方的繁榮,就是用各個景點、不同的,譬如說宗教啦,有教堂啦、廟宇啦,然後咖啡館啦,還有餐廳啦,還有文物館啦,這種方式,給不同的類型有不同的人來到三峽,給他這樣的感受,不只三峽人,還有外地人來,一起來感受,真正的要用精神的文化,來帶動我們的繁榮的概念。
[梅樹月策展團隊
成員 賴唐鴉]
若是消費性的文化或是產品,它其實在消費、消耗真正在地的文化,因為快速、便宜,就會讓人家沒有時間、沒有耐心,來看到它基本原來的文化,所以,那是我們最後的,最終的目的,店家本身都有,要有它的一個特殊性、在地性,這樣才會讓人家駐足,去品味,品嘗,甚至才會去了解原有的文化,這是我們的目的。
在老街後方的三峽教會,這次也開放庭園的戶外空間,讓藝術家以裝置藝術的型態展出創作。一向關心生態環境的藝術家賴唐鴉,就用石門水庫淤泥,燒製成的「生態蛹」吊掛在樹上,希望喚起民眾對環境的關心。
[梅樹月策展團隊
成員 賴唐鴉]
我長期就在注意這個生態、環境、友善這一些事情,所以我一直就是往這種的方式在思維、在創作,所以我用這個東西來說環境這樣脆弱的一個現象,所以當然這次的展覽,就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我就是用我的蛹,然後在這個場域上來做一些呈現。
賴唐鴉還開放自家「白雞山家庭美術館」,除了展出李梅樹親筆畫的「長尾雞」,還有他自己的木藝與陶藝創作。
這天午後在白雞山家庭美術館前,有場草地音樂會,找來客籍歌手羅思容獻唱,輕柔甜美的嗓音,帶給觀眾浪漫無限的聽覺饗宴。
[歌手
羅思容]
梅樹月的這樣的活動,不僅僅是以李梅樹老師,他作為一個主角,一種創作的態度和精神,甚至就是說,怎樣去帶動這個地方,還有更多的藝術家,一種創作的態度和精神,甚至就是說,我們說藝術是在生活中,藝術也在土地上開花結果。
悠然自在喝咖啡,享受美好時光的咖啡館,也在梅樹月策展團隊的邀請下,成為展點之一,原本走東方字畫藝文風格的咖啡館,改掛上西方油畫,別有一番風味,李梅樹的「屏前少女」,畫的是李梅樹的小女兒,人物背景的鏤雕木屏風,和店內陳設的古意窗花,相映成趣,看得出來策展的用心。
[咖啡廳老闆
金墨雨]
一剛開始我們店裡面是走一些像,比較像是字畫方面,比較少放到像油畫類的東西,那沒有想到油畫放進來之後,讓我也非常覺得,欸 很驚豔。李梅樹三個字非常地熟悉,但是老實說,要知道李梅樹到底是做什麼的,小時候可能真的不知道,但是藉由這次的機會,我真的是,重新地認識李梅樹這三個字,終於知道他是大師。
三峽深耕在地文化的藝文空間,也在佈展團隊的創意下,搖身一變成為貓咪群集的,「貓咪共和國」,不僅有李梅樹的油畫「貓」,還有當代藝術家,以不同媒材創作的貓作品,貓咪攝影展、擬人化貓畫、近百隻造型各異其趣的可愛陶貓,甚至還有大型貓咪和三峽老街結合的陶藝作品。
[藝術家
許晏豪]
李梅樹先生他有很多關於老街的創作,那我是不是也可以把貓咪帶一點老街的元素進去,在製作的時候我就上網找了一些圖片,然後去圖書館查了一下三峽的老照片,然後因為當時很多的店或者是房子都不在了,所以,但老照片裡面有忠實的呈現,所以我就把它裡面某些店名,然後還有一些特色復原在我的創作裡面,所以就是把貓咪跟老街做一個結合。
就連讓人意想不到的珠寶店,也成為展點之一,店內擺上李梅樹的油畫「梳粧」,畫中女主角的柔美與氣質,和店內陳設相互輝映,當然還有在地珠寶藝術家展出銀飾設計作品。
[珠寶店老闆
蔣範]
很榮幸李梅樹的這個畫能夠進駐到我們店裡,可以讓我們的店感覺很有藝術氣息。他是我們三峽最重要的靈魂人物,因為有他,有李梅樹,才有這個三峽的藝術光環,所以他能夠讓整個三峽更美,而且能夠讓這些家長和小朋友,能夠來我們店裡,然後來看李梅樹的畫,可以提昇這個國際的藝術競爭力。
[珠寶藝術家
賴威佑]
因為我在三峽住了差不多二十年了,我們當然義不容辭一定要參加,尤其三峽這樣,好山、好水、好人文的地方,我們一定要讓大家知道。
梅樹月讓藝術走上三峽街頭,店家、民宅、社區都成展點,藝術展演型態多元,讓人們能夠更加親近藝術,不過事前策展團隊可是忙壞了,光是接洽店家、與藝術家們溝通、整理資料就花了不少時間。
[梅樹月策展團隊
成員 張又然]
其實藝術家常常都是非常專注在自己的創作上,但是今天如果是要變成是一個平台,那我們其實就需要有很多很多的溝通,甚至很多很多的理解,這個理解譬如說對李老師,李梅樹老師生前,他以多重的身分,扛起了很多責任,包括這麼艱難的一個,祖師廟的一個重建工作,我們很想知道這樣的人,他為什麼要花那麼大的畢生的能量,為這個小鎮做那麼大的付出,我們想去學習他的那個精神。
[梅樹月策展團隊
成員 賴唐鴉]
三年來,它是從小一直到今年,已經十九個點了,也是滿大的,很大,十九個點本身,而且就藝術家、內部的一些工作人員,其實沒有很多,所以人力上當然很吃緊,當然就我們在這過程中也是很高興啦,因為要讓人看到這個東西,想要來改變這整個城鎮,不只是一種的現象,經濟的現象,我們還希望說,它有藝術的芬芳,可以,也可以讓人家嗅到,所以不是只有三峽的金牛角。
民間自發性的在地藝術活動「梅樹月」,雖然人力、經費在在吃緊,但藝術家們仍期盼散布街頭巷尾的無牆美術館,能夠讓藝術更貼近常民文化,實踐藝術生活化,也藉由軟性的藝術能量,將三峽形塑成深具在地特色的藝文小鎮。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徐偉文
- Apr 10 Thu 2014 11:41
379集-三峽無牆美術館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