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台灣興起一股有機風,而從事有機的大多是個體戶,不過,花蓮縣富里鄉羅山村,不僅是花蓮的米倉,更是全台灣第一個有機農業村,全村的人都一起推展有機產業。這兩年,羅山人還結合當地特有的自然生態、人文歷史和農業,設計一系列「體驗農家」行程,帶著遊客進行深度的農村旅遊,也成功的開發了羅山的觀光休閒潛力,更為羅山人開拓了另一筆經濟來源。清晨的陽光,曬落在樹林間,此起彼落的鳥叫聲,打破黎明的沉靜,喚醒睡夢中的大地。隨風擺動的稻葉,像是一張柔軟的綠色床舖,讓人不禁想躺在上頭。位在花東縱谷南端的羅山村,不僅風景優美,更是個純樸的客家聚落,客家人就占了八成以上,其中又以從新竹 苗栗搬遷過來的居多。

[羅山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溫桂平]
130多年前,是平埔族,我們說的平埔族先來,日本時代開始,就有鳳林人到這裡來開始先種樹薯,種樹薯開工廠,那時候叫做會社,那時候客家人才越來越多搬到這個村莊。

迎神車隊穿過綠色田野,在村裡繞行。鞭炮聲響徹雲霄,竄起一陣陣濃濃的白煙,寧靜的村莊頓時變得熱鬧起來。這天是村裡一年一度的盛事,「做媽祖戲」。羅山人說,「做媽祖戲」可是比過年還要熱鬧。

村裡男女老幼全都出動了,而眼前所見也大概就是全部的羅山村民,雖然人口登記有五百多人,但真正住在這裡的只有一百多人。不過這一百多人,卻努力耕耘地方,運用上天賜予的天然環境,打造出全國第一的有機農業村。

[羅山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溫桂平]
91年的時候政府有心推廣,我們村民也有心想改變種植方式,所以就同意讓農委會農改場輔導,就開始全面性的全村來做有機。

羅山村是縱谷中最狹窄的地方,三面環山,環境清幽,自成一個隔離帶,還有不受污染的獨立水源,而這些都是發展有機村最有利的天然條件。

[羅山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溫桂平]
它(瀑布)上面到下面全都是麥飯石的礦區,整個都是麥飯石,所以流下來的水很乾淨,我們羅山人吃的水、灌溉用的水,所有的用水都是用這個瀑布的水,

潺潺流水,奏出悅耳的大自然樂章,羅山瀑布正是滋養 孕育羅山的命脈。開圳引水到,當地人稱為「大埤塘」的羅山大魚池蓄積,用以灌溉田地。

羅山的有機產業,以米為最大宗,約有70甲田地,所生產的富麗米,也打出了好口碑,其次是有機果樹,約有30甲耕作面積。

[羅山村有機農
溫秀春]
我們那時候也不知道,也不知道有機要怎麼做,那時候心裡也會怕,(班長)就說不用怕啦他有很好的條件就是了,說這個萬一你做失敗或什麼的錢補給你,你就放心去做。

[羅山村有機農
陳火木]
我那時想說那個農藥,常常噴也是半年要噴一次,對土壤方面也不是很好,後來我想,不要(噴藥)除草就是割的,我又有參加水保局,上課很久,他們都有解說說這個草是寶。

陳火木和溫秀春,早在羅山推動有機村前,就已經從事有機耕作,是羅山有機農業的領航者。民國91年開始推動有機村,他們更是努力和村民溝通協調,轉做天然無毒的有機栽培。

[羅山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溫桂平]
剛開始那時候很困難,有些人嘴裡說要配合,實際上,他像除草劑什麼的都還在用,後來大家就用勸的,不然就是用我們社區的錢請人來幫你除草這樣,久了他也會不好意思。

新的政策要推動,在看到成績單前,難免有人疑慮,不過現在的羅山有機村,不僅經營得相當成功,這兩年,更從生產,轉為觀光休閒,利用得天獨厚的天然環境,開發一系列的生態旅遊和有機體驗。小心不要掉下去,摸到了嗎好冰喔,這個鹵水只有這個是鹼性的,你可以沾在口裡,鹹鹹的 沒關係。

羅山因為位於火山斷層帶上,自然景觀和動植物生態相當豐富多元。不過最特殊的,要算是泥火山了。

混濁的泥水中不斷冒出泡泡,帶上來的全都是地底下的天然氣,看來像是沸騰的水,但其實終年常溫24~25度C。隨著季節不同,泥火山的數量也會有所增減,更特別的是,在地震發生之前,泥火山噴泉會突然增多,天然氣也會相對增加。

[羅山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 周重福]
一個花東山斷層,一個永豐山斷層,這邊的斷層呢,造成這邊的泥火山,但是這個泥火山量又沒有很大,它會有間歇性的,如果說量大的話,一般是雨季時或是颱風過後雨量比較大的時候,它(泥火山)的量會比較大,但是它地點都不在同一個點,一下這邊 一下那邊。



泥火山口看得見滿滿的尖尾螺,而一旁這交錯著許多乾枯葉片的植物,可不是一般的雜草,這是正面臨滅絕的稀有保育類植物「鬯蕨」。

[羅山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溫桂平]
這個泥火山因為它的水有一點鹹鹹的,所以這裡泥火山旁的植物是喜鹽性的,這種地方才會生長的這種植物,這個台灣剩三個地方有這個(鬯蕨),一個就是台東關山也是泥火山,一個就是屏東。

泥火山噴出的泥漿呈弱鹼性,含有鹽類物質,所以在這座山上,也能看見,原本生長在海邊的彭佳嶼飄拂草 冬青菊等。除此之外,這看起來髒髒的泥火山水,因為含有鹽鹵成份,還能拿來做豆腐呢。

[羅山村有機農
溫秀春]
要拿回去過濾還要讓它沉澱才可以用,(這樣要等多久),差不多要一、兩天,等它的水完全清了才能用。

磨好的豆子倒入傳統的大灶裡,以柴火燒煮,加以過濾後再加入泥火山水,這豆漿慢慢的就分離出豆花來了。



[羅山村體驗農家
羅玉琴]
它這個吃起來,不會像外面的豆腐一樣水水軟軟的,這吃起來很Q、很香,有豆子的香味

結塊的豆花,在去水 壓模後,慢慢成形,掀開過濾布,雪白的火山豆腐呈現在眼前,一股豆香味馬上撲鼻而來。
不用添加多餘的調味料,就能吃出最原始的風味,就連小孩都愛不釋手。

泥火山的功用還不止於此,這終年不斷冒出的天然氣,可讓羅山村民一年省了好幾桶的瓦斯錢。

[羅山村村民
廖源勳]
去接沼氣的時候要拿比較大的桶子蓋住,就是要接它的氣過來。這個就煮水,熱水 洗澡啦,燉和煮(菜)都可以,但是要炒的話火候還不夠大。

瀑布的水 泥火山的瓦斯,一切就是這麼的天然。不過泥火山會因為地震而位移,所以每次地震過後,村民還得要重新再找新的噴泉口。

熱鍋裡,鹽因受熱而變得焦黑,再倒下一碗經過特別處理的羅山有機米,小小的米粒啵啵啵的,漸漸膨脹,不用半分鐘,就可以撈起來了。這也是來到羅山一定要體驗的「炒米香」。

[羅山村體驗農家
溫元山]
這種炒的比較小顆 比較香,小時候都吃這種東西,很懷念,所以就想要做。

小朋友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吃起這才剛炒好的半成品,另一頭,老闆娘正煮著加了橘皮的麥芽糖漿。將米香加入芝麻 花生再拌上糖漿後,裹了一層誘人糖衣的米香,看來更加可口了。




溫老闆說,「炒米香」發源於廣東陸豐一帶,從清光緒年間流傳至今,當時農村生活貧困,每逢過年都會自製炒米香來當甜點,或搭配擂茶吃。

[遊客]
以前我們是做爆米花對不對,它這個是炒米香的,我們也沒有試過,非常的不錯。

[遊客]
勞累了一個禮拜之後來這裡真的可以放鬆心情,這是最大的感受。



把愛玉籽倒到袋子裡用力揉搓,等到水慢慢變成黃色,靜置15分鐘後,這晶瑩剔透又沒有添加物的愛玉凍,就完成了。沒看過愛玉果實的遊客,忍不住拿起來端詳清楚,還有人當場買愛玉籽要回家自己做。農家推出各種體驗活動,也將農產品開發成各種加工品,吸引遊客注意,創造更多產值。

[羅山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溫桂平]
因為做體驗農家,除了耕種的收入以外,在有空的時候,有人來,就可以多一點收穫又加一些收入,做這個也覺得很有趣,也有人就去學生態解說或是鳥類動物的解說。

不斷蛻變的羅山村,不斷尋找無限的可能,封閉的農村不再封閉,熱情的羅山人,不吝於與大家分享羅山的美,只不過,羅山的魅力,得要自己親身去探索。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