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中東勢和苗栗卓蘭交界處的石圍牆,有一間小酒庄,九二一後,為了重振地方產業,在政府協助下成立的,為了做出區隔、創造自己的特色,酒庄用在地水果為原料,像是梨子、柿子等,生產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酒,也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價值。除此之外,另一支遵循古法做出的70度米酒,更是酒庄主打,42公斤的米,只能做出18公升的酒。地方小酒庄雖然有經營上的限制,但比起大酒廠,更能打造出自己的風格,吸引顧客上門。明亮的展場、古樸的設計,櫃子上擺滿了許多特色酒品,許多都是用當地農特產做的。

[酒庄主人
巫建旺]
我們有做梅酒啦、有做梨子酒啦,或是做這個楊桃酒,大部分都是我們這邊的農產品。

這裡是台中東勢的一間酒庄,淡淡的酒香在空氣中瀰漫著。東勢是九二一災區,為了重振地方產業,當時在九二一重建委員會,和農委會的協助下,成立了這間酒庄。

[酒庄主人
巫建旺]
當時也差不多是加入了WTO,這個酒也開放了,所以說重建會和農委會,就想說這裡,因為東勢也算是很大宗的水果產區,它們就鼓勵說,要製酒的話,是不是說這個水果還有另一個出路這樣。

<你喝起來,要有很幸福的感覺,你不要喝到眉頭都皺起來。>

[顧客]
老闆有拿一種梨子酒,這梨也是我們東勢的特產,一項是,我們的梨子,這幾年我們價格也有低一些,價格沒有那麼好,但是它酒廠、酒庄,它會用我們東勢的特色去做,做的酒喝起來很順口。

90年開始計畫、訂定方向,到92年5月才開幕,酒庄用在地農產當特色,也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

[酒庄主人
巫建旺]
在地方上十年的時間,當然我們也用很多人力,採購很多農產品,多多少少對地方上,應當也有一個正面的作用,有一個產業的產生,當然它會帶動,周邊的人力啦,這個農產品。

但籌建之初什麼都不懂,小酒庄有許多困難得克服。

[酒庄主人
巫建旺]
第一你要考慮,人才的問題、資金的問題,還有這個專業的問題,當時剛開始做酒的時候對我們來說是,這些東西都不足,所以說,我們要花費很大的精神蓋一棟建築物,再來當然也要派人去(在)技術上的學習,另外就是說,這營運管理要怎麼(做),在在都是問題。

遇到問題就想辦法解決,一關一關過,走到今天也十年了,小酒庄雖然不好經營,但創造自己的特色和故事,總是能吸引人。除了水果酒之外,遵循古法做出的70度米酒,更是酒庄主打。

打開蒸籠,蒸氣直冒,粒粒分明、晶瑩剔透的台稉九號米,飯香四溢。

[製酒師
劉書宏]
這種米來說,它有它特殊的香味,配上我們的麴菌來說,它(酒)做出來就有我們自己的香味。

每個酒庄,都有自己的特色酒和獨特風味,重點就在於選用的原料和菌種。放涼後的米飯加入這自己養的麴菌,手勢輕柔地攪拌,讓菌種均勻分布,這可是製酒能否成功很重要的一個步驟。

[製酒師
劉書宏]
我們這個要放給它涼,差不多要40度以下,才可以拌菌,我們用手去拌,手去摸,手可以摸的(溫度),這樣就差不多35度左右,這樣來拌菌剛好,這樣拌才會均勻。

不僅溫度要抓準,米飯也不能太濕,每個過程都是學問。拌好麴菌的米飯放入桶中,等三、四天水解後,再加水進去,繼續發酵一個月,這期間可不能動到桶子。

<(這個味道滿嗆的),嗯,就是酒精味還有它的香味。>

[製酒師
劉書宏]
我們這支酒比較特殊就是說,這種菌種,它比較適合在比較冷的時間來生長這樣,它如果說,在夏天來做的話,酒味會太重,它香氣就不會出來,我們這裡差不多在,11月到2月這段時間,比較涼、比較冷,(這段時間)我們來做(酒)的時候,它的香氣會比較重。

發酵好的酒就可以拿來蒸餾,這42公斤的米,只能蒸餾出30公升的酒,再經過二次蒸餾,才能做出70度的米酒成品,這時只剩下18公升了。接下來就放到酒甕裡三到五年,等待熟成。

[製酒師
劉書宏]
酒甕是陶土去燒的,它有毛細孔,它有遠紅外線的作用,對酒的分子,會(把它)變得比較圓柔這樣。它(酒)慢慢地,它會變比較順,比較不會那麼辣,香氣會比較香這樣。

有了好產品,行銷也很重要,但巫建旺說,小酒庄礙於人力、財力,只能用最笨的方法。

[酒庄主人
巫建旺]
就是說我們酒庄在這邊,它出入的客人,十年的時間,累積得也不少,來的人我們都把他當成朋友,來,一杯熱茶絕對有的,來,讓人家了解說,我們這個酒庄在做什麼事情。

小酒庄有小酒庄的限制,但也最容易營造出自己的特色、做出市場區隔,掌握優勢、創造機會,九二一之後成立的地方酒庄,不僅為農產品增加了一個新出路,為地方創造了一個新產業,更要在這裡繼續說著東勢的故事。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