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籍藝術家賴唐鴉長期關心生態與土地,他的太太唐婆也用這樣的心態關懷週遭的人、環境,就連釀醋的食材都精挑細選,除了老家頭份栽種的五葉松、柑橘,安全無毒,其他選用的在地農產,也訴求天然健康。唐鴉和唐婆夫妻倆還不斷研發新吃法,比如說醋果凍、醋葡萄乾、氣泡醋等等,就是想讓更多人更健康。把從苗栗頭份鄉下,採摘帶回台北三峽的五葉松,仔細反覆清洗乾淨,因為這些翠綠的松針,可都是要用來釀造醋的原料。

[高沁余]
這個松樹,是我們鄉下,我們有一大片的松樹園,爸爸種的五葉松,然後有兩百多棵,那我們鄉下那邊是,沒有空氣污染,也沒有工廠,所以它長得非常健康

洗好稍稍晾乾後,高沁余拿起剪刀開始剪松針。



將處理好的松針倒入陶缸裡,開始等待醋酸菌的化學作用,要釀出一缸好醋,至少需要一年時間。



和一般果醋不同,高沁余運用「二次發酵」技術釀醋,使用的糙米和水果都發酵成較小的分子,較容易被人體吸收。

[高沁余]
而且我們在發酵的過程裡面透過二次的發酵,第一次是先透過酵母菌,(先)去把我們的水果先轉化成水果酒,這已經第一次分解了,然後第二次再透過醋酸菌再第二次的分解,所以可以把那個養分,在經過一些轉化的過程,變成小分子,讓人體更好吸收

高沁余是藝術家賴唐鴉的老婆,人稱「唐婆」,擁有微生物遺傳工程學碩士的專業知識背景,一開始會釀醋,其實是為了家人的健康。

[賴唐鴉]
本來做這個醋,是我胃不好,胃不好,我太太做給我吃的,唐婆本來是要做醋給我喝的。找我們最近,可以安全的一些食材,一開始就是家裡也有種火龍果,我爸爸種火龍果,那火龍果沒有人要吃,所以我們把它拿來做醋,火龍果啦、後來就五葉松啦,後來又柑橘啦、橄欖啦這些東西,對,後來就去找,全台去找,甚至找梅子找到池上去,去找有機梅,反正這個過程都很有趣,去認識這些,就慢慢跟這些小時候,童年時期住鄉下的一些經驗,就慢慢的串起來。

唐婆都挑選在地農產來釀醋,五葉松、橄欖、柑橘,都是賴唐鴉頭份老家種的,其他水果、梅子、糙米,都是台灣各地小農生產的天然無毒農產。



這缸散發濃郁香氣的鳥梨醋,原料則是從網路上結緣而來。

[高沁余]
鳥梨是我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在南橫那邊,有原住民在山上種了兩甲地的鳥梨,他本來有一個收購者,要把它全部收購要去做東西的,結果那個老闆不幸往生後,他整個園子的鳥梨就沒人購買,那怎麼辦,他想要把它砍掉耶,好可惜喔,後來我們就是,有跟他訂購一些,可是我們使用量也沒有辦法很多

對食材用心,關心周遭的人和環境土地,用尊重、感謝的心情釀醋,是唐婆釀醋十年一路走來不變的原則。

[高沁余]
一缸好醋是需要耐心等待的,而且是需要尊重的,就是說,我們尊重這塊土地環境,我們自然就有好的食物,那我們尊重微生物的話,它自然,它釀造出好的醋,然後也可以給我們養分吸收,讓我們調節體質,回復我們的健康,所以我們要感謝,感謝我們的醋寶寶。

這些出自藝術家庭的手工醋,外包裝也充滿美學,標籤是賴唐鴉親手用毛筆書寫,瓶蓋上的布則是自家手染,一瓶一瓶用家庭手工的方式慢慢包裝好。

[賴唐鴉]
你一定要到達一個品質,你既然要出去的東西,你不管在美,你食物品質是OK的,但是美方面也要達到一定的那種要求

賴唐鴉夫妻倆,從去年開始到農民市集擺攤,推廣他們的手工醋,請消費者試飲。

[高沁余]
透過這樣跟客人的互動之後,也累積了我更多的經驗,就慢慢去知道說,原來我們的醋有這樣的一些功效,給了我們很多的一些回饋。

[賴唐鴉]
(藝術)創作的時候就是比較安靜的人,出來(擺攤)和人講話,可以做一些交流,把我們的理念都可以傳達出去,也是一個很好的管道,所以還不錯

為了改變一般人對醋的刻板印象,唐婆還發揮創意,讓醋飲有更多的可能性,比如把現打的松針檸檬汁,加上一定比例的松針蜂蜜醋,再加入氣泡蘇打水,就是杯老少咸宜的松針氣泡醋



或者是用蒟蒻粉加糖煮滾,倒入葡萄醋,放涼冰鎮做成醋果凍,酸酸甜甜的好滋味,讓人愛上他們家的手工醋。

[賴唐鴉]
我們也弄很多創意,很多新的吃法,像醋葡萄乾,或者說醋果凍,氣泡醋,就是希望說,把健康喝下去才是重要,這是才是好的

不厭其煩,唐婆每隔兩三天就要打開陶缸,看顧醋的情況,攪拌醋酸膜,讓醋酸菌運動、呼吸,用呵護孩子的耐心,和漫長的歲月,釀出一缸缸好醋,兩夫妻不斷研發新吃法,希望把健康好醋和大家分享。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