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多年來,美濃菸葉從鼎盛走向式微,燻烤菸葉的工作場-菸樓,在燻菸電腦化後功成身退,這曾經遍佈月光山下,直挺矗立的特殊地景,也從一千多棟減到只剩四百多棟,逐漸走向廢棄凋零的命運,這些留存菸農勞動空間記憶的房子,是否就此消失殆盡,抑或有蛻變再生的可能?去年客委會在美濃鄉親的建議下,撥款修復兩棟菸樓做為菸葉文化保存的示範空間,但這兩棟菸樓卻出現工程品質不良的瑕疵,而且完工半年、閒置不用,甚至被外界批評是「花大錢製造蚊子館」,讓美濃菸樓的保存問題再度浮上檯面。剩存的四百棟美濃菸樓該何去何從?菸樓有保存價值嗎?留存下來又要怎麼活化使用?全副武裝的採菸婦人,手腳俐落將菸葉一片片摘下,啪啦啪啦的採菸節奏,譜成一首和諧的農村曲,昔日傳遍整個月光山腳下的音符,如今落寞的唱著。

[美濃鎮公所
主秘 羅進榮]
當時美濃有五千公頃的農田,在最興盛時種菸就佔了兩千多公頃,所以以全台灣省來說,種菸的面積就佔了全省的四分之一,人家說美濃是菸葉王國。

歷經六十多年,美濃菸葉王國從鼎盛走向式微,燻烤菸葉的工作場--菸樓,也從一千多棟逐漸走向廢棄或消失的命運,根據學者統計,民國六十七年時,美濃菸樓曾經多達一八一四棟,九十三年田野普查時,完整的菸樓只剩四二一棟,部分拆除或損毀的有四○二棟,九九一棟完全拆除或改建為其他用途,菸樓消失比率超過七成。距離田野普查時間,五年過去,菸樓凋零情況有過之而無不及。隨著菸草產業走入夕陽,菸樓逐漸淡出人們的記憶,為了不讓上一代和下一代產生對美濃地景的記憶斷層,美濃地方人士好幾年前,就發起搶救菸樓地景的行動。

[美濃愛鄉協進會
理事長 劉孝伸]
像這內部的空間,內部空間我們也盡量不要去做變動,除了有幾支柱子有換過之外,盡量保持它原來的格局,原來的結構。

四年前,菸樓屋主無償提供使用,學生、地方熱心人士出錢出力修復菸樓,將破損的瓦片、橫樑一一重新修補,完整呈現菸樓舊觀及內部陳設,作為「美濃菸樓教育館」。

[美濃愛鄉協進會
理事長 劉孝伸]
如果這些傳統的文化空間破壞了或者是改變之後,整個人文活動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我們有這樣保存文化空間的想法很多年了,

在當地人的建議下,去年客委會也撥下三百四十八萬經費,在廣興里和福安里整修林家、傅家兩棟菸樓,作為保留菸業文化的示範空間,但今年三月完工驗收後,這兩棟菸樓卻出現嚴重漏水問題。

<記者stand>
颱風天,在這菸樓裡面卻是外頭下大雨、裡頭下小雨,所以菸樓主人只好到處放水桶裝水。

牆上明顯可見一整條從屋頂滲水留下的水漬痕跡,遇上颱風天,林家菸樓主人只得備妥水桶防範,另一棟傅家菸樓,更是出現嚴重的工程瑕疵。

[傳家菸樓主人
傳錦章]
這樓梯上的水全部都滴下來,從屋頂上,從桁架的旁邊,他們的接縫處沒有處理好,全部的水都會漏下來,(漏在那裡?) 漏在這邊,全部都是溼的

漏水還不打緊,誇張的是,完工沒多久,屋頂的瓦片竟然開始脫落。

[傳家菸樓主人
傳錦章] (2008.7.11)
全部都是滑下來的,滑下來後掉下來的,這個水泥看的到的地方原本還有一塊瓦片在那邊,掉下去了,這個防水毯本來是覆蓋整齊的,全部都滑下來了

[菸樓修復建築設計師
郭泓燁]
屋瓦會掉落是因為這個屋瓦最外端這個部分,懸臂太長,懸臂太長,下面沒有支撐,支重會比較大,支重比較大,自己會有下滑的趨勢,一但下滑以後,加上防水毯的拉力就造成整個邊緣部份的瓦片會有下掉的趨勢,等於說會造成邊緣屋瓦的破裂。

客委會花大筆公帑,卻修出兩棟問題菸樓,負責發包業務的美濃鎮公所,緊急聯絡承包商做後續補救工程,雖然重新在屋頂鋪設瓦片,防堵漏水問題,但部份主體結構設計,包商卻表示無能為力。

<記者stand>
沿著樓梯走上來,就可以看到二樓的菸樓空間使用,但這在樓梯的另一邊是沒有扶手的,在前面也沒有做欄杆圍起來,如果未來開放讓遊客進來參觀,難保不會發生危險。

[聲音來源:菸樓修復承包商 郭榮宏]
原來設計圖合約上就沒有,你說如果我任意施工,萬一發生什麼事情,責任歸我施工單位,對不對,你沒設計就是沒設計,我就沒有施作。

這樣的公共工程品質卻暴露出公部門未善盡監督之責,從中央政府撥款、地方政府發包,到包商實際施作修復,公共工程品質的把關,就在這層層交接中逐層遞減,也讓客委會原先保存菸樓的良善美意大打折扣,

[美濃鎮公所
主秘 羅進榮]
當然這兩棟整修的菸樓,因為菸樓一直沒有在使用,它的結構方面不是很強固,當然也不能怪說整修的怎麼樣,問題是因為它歷史的意義,就等於是一個菸樓的樣本,

[客委會臺灣客家文化中心
籌備處主任 盧維屏]
修復到今天為止,當然它只是整個大計畫大想像中的一小節,那這兩棟修復品質當然不好,剛才我們都認為不需要討論,就是把它修到好,只是美濃菸樓為什麼它需要被關切,其實我們講背後就是文化保存。其實它就是真真實實的客家文化的一環,當它沒有了,它所依附上來的生活的累積、情感的累積,或者是歷史記憶同時也是消失殆盡,

頹圮的黃土泥磚,或剩紅磚牆面,不是爬滿綠色藤蔓,就是覆蓋整片苔蘚。稍微好一點的,屋頂瓦片也被風掀起剝落,搖搖欲墜,從這荒煙漫草的九芎林傅家菸樓群遺址,不難想像當初菸樓群的壯觀風光,

[傅家菸樓群主人
傅錦貴]
到我阿公那時代(菸樓)都還很完整,這總共有十二棟菸樓在這裡,就這邊順著上去,倒塌那邊,就這樣繞回來,總共有十二棟。

[傅家菸樓群主人
傅楊仁妹]
(家族菸樓)全部大部分都在這邊,現在大家大部分沒種(菸葉)了,都沒種了,出去做生意的做生意,找工作的找工作。 (有的菸樓)就放東西,有的拆掉了。那邊又倒塌了兩棟,裡面又倒塌了兩棟 三棟喔,怎麼會倒塌呢,久了 沒整理呀,雨淋久了就倒了,會覺得很可惜嗎?沒在使用了,就等它坍塌,不然要怎麼樣呢?就像這些(菸樓)一樣,沒用了就讓它坍塌。

「沒用了,就等它坍塌」,這是大部分美濃菸樓逐年消失、沒入塵土的主要原因,但也有少數鎮民堅持保留菸樓的原貌,每年都自掏腰包幫老菸樓整修門面。

[菸樓主人
黃龍妹]
(菸樓小房子颱風時)倒了壞了,才又叫師父弄回去,整修回原來的菸樓的樣式, 來看的人說沒有半棟(保留原貌的菸樓)了,只剩我們這棟,其它都讓它坍塌了。

[菸樓主人
曾桂娣]
這就是放菸的,放燻好的菸葉,就放在這裡,現在你們放什麼東西呢?就放些東西在這裡,沒有拆就這樣留著啦。

而這棟則是一般美濃鎮民再利用菸樓的普遍形式,當作倉庫使用,前年颱風才吹壞他們家菸樓上的小房子,但也再花錢蓋上鐵皮屋頂,即使這棟菸樓轉為居家使用空間,閃掉頹圮破敗的命運,但關於菸樓未來的去留,屋主也無法許下個承諾。

[菸樓主人
曾桂娣]
小孩子大了如果有要回來,有打算蓋房子就會拆,如果沒有就會一直這樣留著。

[美濃鎮公所
主秘 羅進榮]
現在的時空背景沒辦法來允許(保留),因為子女多、分財產,要再利用等各方面,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見解,所以很難去實行一個聚落菸樓整個地方都來修繕保存,這是很難達到的啦,當然有的話,看到菸樓文化保存,那樣很好啊,只是現在時空背景,依政府的力量,也沒有辦法說花一大筆錢去修繕這個,也會被人家批評啊。

的確,修繕過後該如何運用,才能夠使菸樓不致以「植物人」的樣貌矗立鄉間,免去「蚊子館」之譏,是更重要的議題,

[美濃鎮公所
主秘 羅進榮]
是不是讓地方社團人士進駐來使用,或是讓外地人寒暑假或是平時也可能,像日本人有時候會來美濃做研究,來這邊研究沒地方住,是不是這個地方可以讓他們來運用。

賦予這兩棟樣板菸樓新的想像,注入新生命,這可以說是歷史建物再利用的理想目標,然而,菸樓原本就是設計用來燻菸、放菸的地方,生產之用要轉為生活之用,菸樓本身的結構便產生許多的限制,還有待克服。

[美濃愛鄉協進會
理事長 劉孝伸]
我們菸樓本來的設計就是用來做為菸葉生產的過程,燻菸、挑菸、裝箱或者是放菸葉的地方,所以這樣的規格大致還是以生產為主,所以日後要做為其他用途的時候,有很多的限制,比如說,如果我們要做為討論的空間時,要有衛浴設備,因為大家在這活動,廁所是個很重要的事情,還有如果要轉為現在流行的咖啡廳或者是整理後做為民宿,後面一定還要增加很多的設施,在現有的格局下沒辦法擴充的限制下,這幾種的可能性就受到很大的限制。

[林家菸樓主人
林宜擴]
如果人來住的話,第一很熱,第二我們的(水電)線路都是舊的,以前就不是住家、不是辦公室,如果弄起來用,有危險性,電線線路太小,我們又住在旁邊,比較起來其實不適合,

扣除菸樓先天限制外,還得考慮後天因素,這兩棟樣板菸樓修建之初,只和屋主簽訂五年開放參觀的契約,是否能夠讓社團進駐、或做為短暫住宿之用,還得考量屋主意願。

[美濃愛鄉協進會
理事長 劉孝伸]
我們大家也在想怎樣創造一個雙贏,就說對主人來說,他的菸樓本身經過這種公經費整修後,提供出來做公共的用途,但是對他本身來說,除了保存它這個建築體本身之外,是不是在後續的經營部分,他也能夠得到好處,

美濃的四百棟菸樓何去何從,並非單方的一廂情願,當私人產業走向公共場域的過程中,公私部門或是民間NGO組織都必須取得更多的共識,這個過程除了挑戰著公部門的公共工程思考,卻也更挑戰著目前台灣的文化資產相關法令。

[樹德科大建古系
副教授 李允斐]
這個過程的本身比它的結果在做什麼利用更重要,因為這兩棟菸樓有一個示範性,帶頭,帶頭什麼呢,帶頭讓政府開始來重視這種產業的建築物,政府願意來重視不是文化資產法裡面(規定保護)的建築物,所以很可惜,大家忘記了這個過程的重要,只看最後結果,這兩棟菸樓如果用大家期待的再利用的結果來看待,大家不要忘了另外三九八棟要怎麼辦,所以怎麼看待這兩棟建築物現在閒置不用,我覺得這不是重點,重點還是這過程中,這個公共性、討論是不是進來了,

[客委會臺灣客家文化中心
籌備處主任 盧維屏]
它當初的修復過程不純粹是為了使用,而是為了探究許多面向,菸樓可以修復嗎,它修復的過程模式是什麼?是雇工購料還是發包工程,這些工料還存在嗎?還有這些老師父嗎?菸樓並不是正常的生活空間使用空間,經常進去會撞到額頭的,所以不見得就是要鎖定說是某某館,以後就要開放變成某某館,重要的是它的注意力的形成,共識的形成

月光山下矗立的特殊地景,封存著菸農勞動空間記憶,這些菸樓是否就此沒入塵土消失殆盡,或者有蛻變重生的可能?面對農村邊緣化以及經濟現實,美濃居民還能有保存菸樓的浪漫想像嗎?

[樹德科大建古系
副教授 李允斐]
但是這就是我們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我們怎麼來看待農村的問題,我們花很多錢在都市做建設的時候,我們怎麼來看待農村的整體問題。

[客委會臺灣客家文化中心
籌備處主任 盧維屏]
(需要的就是)一個法令一個共識,有法令我們就可以比較均質性的,有依據的看待這四百棟,包括背後資金的調度的資源,有共識,我們的菸樓擁有者,才有可能願意一起做,涉及到群眾集體化的文化形式,通常在共識或價值的建立上需要時間,需要行動,應該不要停,因為一年一年過,一年一年倒,等到你想看它時,只剩下一半,會來不及。

地方人士對於保存菸樓共識的凝聚,以及政府對於保存菸樓的策略法令制定,只要其中之一的腳步稍有遲疑,追不上菸樓破敗凋零的速度,四百棟菸樓地景恐怕將從美濃鎮的地平線上消失,而美濃菸葉王國的歷史,也會自人們的記憶中抹去。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