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木雕,大家會想到苗栗三義。而個人創作者,要在這百家爭鳴的木雕業生存,沒有特別之處,是很容易被淘汰的。今天我們要為您介紹的人物,是一位患有小兒麻痺症的雕刻家,黃明鍾。現年50歲的黃明鍾,從國中畢業後,就開始學習木雕。15年前,他決定把對社會的不滿,透過木雕表達出來,也就是一般說的,現代木雕藝術。在黃明鍾的作品裡,多層次的面向,充滿對人性的探討。
第一屆身心障礙人士工藝獎,七月初,在台灣民主紀念館,舉行頒獎典禮。所有得獎者排排座,一起拍照留念。而鏡頭上,這位患有小兒麻痺症的黃明鍾,就是我們要採訪的對象。這是他這次獲獎的作品,臉譜。利用表情的對比,嘴巴一開一合,以及咖啡色作為整體的色系主軸,主要表達的是,人的差異性。
[雕刻家
黃明鍾]
我是要討論,人的喜怒哀樂的表情,探討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和比較窮苦的人,兩層人的生死病苦。我想要表現的是這樣的東西,因為我生活,比較屬於過程比較苦的,我是農家子弟,我一直討論,從生死病老之間走出來。
本身是苗栗三義人的黃明鍾,每年暑假期間,都會去擔任,木雕博物館創作營的指導老師。由於小兒麻痺的關係,左腳行動不便,因此,教學前必須穿著護腰,好方便行走。但面對有興趣的初學者,黃明鍾即使再辛苦,每個環節都會教得很仔細。
因為你看的時候,如果以這種高度看的時候,我們這帶怎麼收尾,可是你敲打的時候,靠在牆壁敲打,我認為你要不要用這種方式,會比較好。
因為你很多這一帶,躺下去做的,到後來一直在改 一直改,立起來的時候它比較一致性,視覺的調適會比較好,可是不好修,不好修,就是站起來打,會削一大塊下來,我不能控制那個力氣,騙人的,老師我還沒有那麼厲害,先讓我練。>
學習需要耐性和磨練,師生間偶而也有意見不同的時候,不過透過黃明鍾的細心教授,學生們的收穫,卻是很實在。
[長榮大學視覺藝術系
學生 王薰苹]
黃老師就是,很專業的一個創作的藝術家,然後他在工具跟使用的技法上,就是很厲害,就是教導很多工具的使用,跟刀法之類的。
[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
學生 蕭牧民]
他給我們的空間還蠻大的,就是自己表現的空間,還蠻大的,然後他本身的技術就是很好,就是我們來學習的重點,就是想來學習師傅的技術。
這些來自各大學的學生,利用暑假到三義學木雕。和黃明鍾相處的這段時間,他們感受到的是,這位患有小兒麻痺症的老師,為追求藝術的用心。
[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
學生 蕭牧民]
蠻了不起的,(怎麼說),就是本身要克服,肢體的障礙來學習,因為這個也算是蠻費工夫,蠻費體力的藝術創作。
[長榮大學視覺藝術系
學生 王薰苹]
我覺得這個(小兒麻痺)對他,完全就沒有影響,就是你喜歡一個東西的話,就不會因為有什麼困難,然後就可以去克服它。
在學生面前,黃明鍾是個技藝超群的藝術家,不過他自己本人,則是抱持著教學相長的心態,希望從中獲取經驗。
[雕刻家
黃明鍾]
不管是傳統的雕刻,還是學院的雕刻,對我來說有多少像,去(讀)研究所學習方式,要如何表達各種的表達方式,因為我們自己創作的表現方式,有一個限制,如果教人的時候,他們的表現方式,我們要如何整理的比較完整,比較有協調性,用我們的經驗去互動。因為藝術來說,它是有一種語言,是表達個人私人的話語,可是我們要如何去解讀,對方的話語,就是必須要用互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黃明鍾的觀念裡,雕刻的技法,可以藉由經驗慢慢累積,但看似簡單的工具 刀子,如果沒有用正確地研磨,很難成就好的作品。
為期四個星期的研習營,這些學生要完成一件作品。而從黃明鍾這裡,學習到的技巧和觀念,早已超過作品本身的價值。
黃明鍾在創作前,通常會畫圖打草稿,因為要表達的意念,透過畫筆勾勒,才能兼顧點線面。
從刻雛型到細部研磨,過程中要忍受,木屑噴到臉部的不方便。
走進木雕世界已經35年,15年前,黃明鍾決定走出傳統的藩籬,從事現代雕刻藝術。
[雕刻家
黃明鍾]
我是小兒麻痺症,家庭 社會對我(不公平),我沒有辦法接受這樣對待我,所以我心中一直對社會不滿。我可以把對社會的不滿,都表現出來,甚至人家說的,要罵別人 別人也不知道。
把內心世界透過木雕傳達,在這樣的創作路上,走來寂寞。不過黃明鍾卻堅持,這就是他要走的路。
[雕刻家
黃明鍾]
我的作品那麼直接,在社會上來說,比較不能被接受,可是我認為說,我在這過程中,我從比較無知慢慢去做,所以我這幾年,我認為說對雕刻來說,有新的希望,台灣的雕刻要從這裡開始,所以我會一直做這樣的雕刻。我雕刻可以用,加加減減的表現方式,不是只用減的方式,一直表現我心裡的世界,不管別人看法如何。
全心全意投入藝術創作,暫時不去想生活裡麵包夠不夠。因為先天的缺陷,讓黃明鍾在35歲前,一直走不出怨天尤人的生活,後來他決定要用藝術改變自己。
[雕刻家
黃明鍾]
要如何用藝術治療的方式,來治療我自己,所以我認為,人生要看透一切的東西,不是說要看破 要看透,如何對自己好一點,所以藝術來說,怎麼對自己好一點,好好過自己的生活,不要說為了別人賺錢,即使賺到錢,要怎麼過生活也不知道,所以我會走這條不歸路。
黃明鍾的作品當中,通常都有多重的層次,也提供了探討問體的多面性,這些就是他要表達的意涵。從事現代木雕創作,黃明鍾克服身體的障礙,義無反顧,過程中有心酸 有無奈,更有著不安定感。然而在作品漸漸受到肯定之後,那段過往早已隨風而逝。如今的他是一個,在三義木雕百家爭鳴當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創作者。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范群宏
- Aug 15 Wed 2007 11:45
33集-身障雕刻家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