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新聞雜誌"喜新不厭舊"單元,這一集我們要帶大家到雲林縣的虎尾鎮。說到虎尾,最為人知的就是"糖",不過除了糖還有什麼呢?,可能是不少人也想問的。最近幾年在地團體就發揮巧思,以糖為主題,規畫了有趣的走讀行程,帶著遊客追運蔗的五分車,探索豐富、又有故事的"糖業文化路徑",另外你知道虎尾也能看"飛機"嗎?還有當地的農業,這麼多年來也有所提升,洋桔梗花海浪漫美麗,又具商機,虎尾已變得很不一樣。來看我們的報導。


 

畫面提供 台灣福爾摩沙無人飛行器協會

0011-0024

每年的12月到隔年的3月,就會進入雲林虎尾糖廠製糖期,每天都有滿載甘蔗的五分車,在虎尾鎮上忙碌穿梭,認真呼吸,會發現鎮上的空氣裡瀰漫著一股甜甜氣息,這是虎尾專屬的季節限定。

雲林記憶Cool說書人 李漢鵬(右)

以前臺糖的鐵路它大概有3千多公里,其實是密布在西部臺灣的鄉間,像就是雲林的話,就是像一個蜘蛛網一樣,密布在很多地方。

畫面提供 台灣福爾摩沙無人飛行器協會

0037-0047

臺灣糖業鐵路簡稱糖鐵,地方上把它稱為五分車,鐵道旁綠油油的田野景緻,看了令人心曠神怡,這富饒濃濃鄉村味的景象,總吸引許多遊客駐足拍照。

雲林記憶Cool說書人 李漢鵬(右)

虎尾糖廠是現存臺灣,唯一目前還在用五分車運蔗的一個這樣的體系,所以是非常的難得的,它是一個,等於是我們動態的一個文化資產的一個保存。

世界客屬總會雲林縣分會總幹事 李碧圓(右)

 

我小時候雲林縣種了許多甘蔗,男男女女都會駕駛蔗車,他們也會唱情歌,譬如說,兩支甘蔗平平長,不知哪枝較有糖,兩个細阿妹平平高,不知哪位情較多, 糖是我們雲林縣很重要的產業。

畫面提供 台灣福爾摩沙無人飛行器協會

1146-1153

因糖而興盛的虎尾鎮,有著”糖都”之稱,虎尾糖廠是臺灣目前仍還在製糖的糖廠之一,不僅仍在製糖,這些年地方上有組織發起走讀行程,帶遊客追五分車、前進糖廠,去看甜蜜蜜的產業。

雲林記憶Cool說書人 李漢鵬(右)

從糖廠出發,然後跟著火車一起走,就是從沿著,會去看它的像旗站,還有它沿線的各樣,各式各樣的鐵道運輸體系的這些構建,它的一些系統。

 

跟著糖走讀歷史,除了到糖廠一探究竟製糖過程外,還帶著遊客動動手,玩畫糖。

 

滴下去它的時候會有紋路,這樣子是最好的,所以我們就說要跟糖培養感情這樣子。

 

把糖煮到一定溫度後,將液狀的糖倒在光滑的銅板上,趁著還沒硬化畫出造型,勾勒出獨一無二、晶瑩剔透的糖藝品。

雲林記憶Cool秘書長 林淑娥(右)

你看到的不是只有糖,而且糖是我們在手上裡,有一個特別的叫做”虎尾糖”,也是我們近年來從文化的爬梳當中,了解原來虎尾糖廠有做這個糖,那其實在以前是沒有這支糖的,那你在這邊的話,可能會在虎尾(糖廠)的冰品部裡面,買到特別的本土二砂糖,會發現其實它用糖來讓這邊的生活裡面,產生不一樣。

 

多年來圍繞著糖,探循糖業的各種面貌,虎尾糖產業的故事仍未完待續。然而或許也很多人想問,虎尾除了糖,還有什麼吸引人的呢?

虎尾科技大學學生 張雅馨(左)

從之前還沒有這個場地的時候,就會覺得說,虎尾好像沒有什麼地方可以去,最多就是我們去糖廠逛一逛,然後去糖廠吃冰這樣子,然後自從有了這個場地之後,很多時候我都可以看到祖父母帶著孫子,在這邊看飛機。

 

事實上,地方上這幾年也有新貌,在鎮上走著走著,特定時候會聽到一陣巨大聲響。

台灣福爾摩沙無人飛行器協會理事長 張政雄(左)

因為它包含了多旋翼直升機跟飛機,那飛機的部分有引擎飛機跟噴射飛機,所以如果你有聽到飛機的聲音,以往大部分都是我們在做飛行訓練,或者是在執行術科測驗考試。

 

很新但目前並不多人知道的是,離虎尾糖廠不遠處,有一處無人飛行器的飛行場地。走近場地,好幾架遙控飛機正一字排開,玩家們靈活操作,遙控飛機引擎聲轟轟作響,凌空飛上天帥氣壯觀。

台灣福爾摩沙無人飛行器協會理事長 張政雄(左)

在以往 在虎尾,大概在抗戰勝利之後,虎尾曾經有一段時間是有一個空軍基地,所以是我們在地虎尾人都知道的,可是大概沒多久之後他們就把空軍基地遷到岡山,所以我們虎尾的空軍基地,就變成防爆警衛連。

 

因為過去虎尾曾有空軍基地,是虎尾人共同的記憶之一,由於這幾年來無人機的運用跟產業需求暴增,身為虎尾人的張政雄,號召飛行同好共同成立了”台灣福爾摩沙無人飛行器協會”,向河川局及民航局提出申請,將原本的高灘地,規畫為遙控無人機術科測驗飛行場,推廣遙控無人機相關應用技術發展,及因應考照訓練需要。

台灣福爾摩沙無人飛行器協會理事長 張政雄(左)

最近這幾年無人機的盛行,那在民航局需要執行無人機的測驗,所以協會就跟民航局做了一個結合,成立了這樣的一個場域,這個場域平常一到五是配合民航局執行術科測驗,那六日的話,就是提供給考生,或者我們協會的會員執行飛行訓練。

 

新舊面貌同時並存,虎尾的另一大特色是,老建築很多,處處有故事。

雲林記憶Cool說書人 李漢鵬(右)

雲林比較特別的是它,它的整個的城市發展,是稍微比較緩慢一點的,所以無形中它也保存了比較多的老建築,這是我覺得一個,一個地方的發展,它要盡可能的就是保存不同時期的建築物,才能夠呈現城市這一個歷史發展的軌跡。

雲林記憶Cool秘書長 林淑娥(右)

這個地方叫做”虎尾登記所”,那它原來的名字叫”虎尾出張所”,那它今年已經94歲了,那94歲,它在之前是屬於地方法院,那我們開始是一群愛好,非常愛好文化歷史、文化資產的一群工作者,然後來到這個地方的時候我們就覺得,令人驚豔它保留得非常的完整,它登記的是土地房屋船隻登記,就是除了結婚登記不在這裡以外,然後它現在也屬於是,比較屬於地政。

 

作為持續蒐集雲林文史基地的”雲林記憶Cool”,是虎尾的一個新興景點,前身是虎尾登記所,建於日治時期,這個地方儲存了好多好多雲林的記憶。

雲林記憶Cool秘書長 林淑娥(右)

因為它是保留最完整的檔案櫃,所以我們從檔案櫃裡面就開始想像,每一個檔案櫃裡面,每一筆的登記表的資料裡面,其實它隱藏的就是,這塊土地裡面的,很多家族、田地、家族歷史、人物、建築的故事,所以你這樣想的時候,它其實就很適合蒐集以前雲林的記憶。

 

帶透地圖CG

攤開地圖,”雲林記憶Cool”旁還有布袋戲館,布袋戲館旁則是虎尾郡守官邸,正對面又是虎尾合同廳舍,這一區是一系列很有味道的日式老建築群。

世界客屬總會雲林縣分會總幹事 李碧圓(右)

詔安客有三寶,有布袋戲、武術、開口獅,那布袋戲(館)為什麼會座落在虎尾呢,就是因為黃海岱老先生是虎尾人,所以虎尾就是稱為是”布袋戲的故鄉”。

雲林縣文觀處長 陳璧君(右)

再到我們這個就是,虎尾高鐵站的部分,我們已經在興建全臺灣第一座的這個布袋戲館,所以這個布袋戲傳奇中心,臺灣布袋戲文化園區,有將近有17.6公頃,這個地方整個就是,過去的文化脈絡,到虎尾也是一個布袋戲的故鄉,全部把它就是在整個,就是檯面上做一個完整的梳理之後,新舊城的一個縫合。

 

布袋戲在雲林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是臺灣布袋戲的發祥地,也擁有全臺數量最多的布袋戲團,一直都被譽為”布袋戲的故鄉”。

雲林縣文觀處長 陳璧君(右)

在雲林或許沒有非常大的量體的這一些休閒娛樂的場域,或者是大家喜歡逛的百貨公司,但是保留的都是大家很有記憶點,很有溫度,很有感受的這些就是人文歷史場景,那也是我們希望就是說,用文化來說故事。

記者 許儷齡(左)

在我背後的是雲林高鐵站,在2005年時,與苗栗站、彰化站在同一時間通車啟用,至今快要10年了,提供一個數據,全雲林縣的人口數大約有65萬左右,而旅外人口1年上看200萬人,人流來往很大一部分,就是透過高鐵站出入。

虎尾鎮公所主秘 周瑛坤(左)

目前虎尾最主要的就是說,高鐵通車以後,高鐵那一片經積極開發,許多重大建設,尤其虎尾中科園區,還有高鐵通車以後,帶動地方北部以及地方往返的方便,還有科技人才有辦法往返來回。

 

這個從農業發展起的小鎮,農業當然是全體鄉親最積極尋求提升的目標,不能只是停留在過去的成績。

 

另外,因應雲林縣是國內落花生主要產地,種植面積1.3萬公頃,占全國總種植面積約78%,農產中心虎尾也因此擁有全臺唯一一座”花生加工廠”。

虎尾鎮農會總幹事 蔡武吉(右)

因為嘉南平原它的,它是一個沙質壤土,而且它土壤很肥沃,所以在這邊種花生,花生很飽滿,臺灣早期大概有上萬公頃以上,那現在剩下1萬多公頃,相對的就是進口很多,所以本產的很少,所以現在,在10年前我虎尾鎮農會,就開始著力在花生(產銷)履歷的推動。

 

因為早期花生產量過剩,必須透過榨油才得以提升附加價值,加上這些年地方上也希望甩開陳舊的包袱,透過拓展加工品向,經營地方品牌,增加整體價值。

虎尾鎮農會總幹事 蔡武吉(右)

我們的花生是全程都是履歷契作,從農民那邊做驗證之後,送到農會來,那我們的加工廠也是全國唯一,有做ISO認證跟HACCP的雙認證,經過電腦揀選花生之後,也是經過我們人工的嚴選,把我們優質、具身分證的花生提供給消費者。

 

過去有花生產業,這20年來還有洋桔梗這項新興產業。

記者 許儷齡(左)

早期國內生產的洋桔梗,品種、形式、顏色等都不多,像過去僅有白、綠、粉色等等,不過近年來,經農民不斷提升技術、提升設備後,種植出的形狀、顏色等更趨多樣化,例如我手上拿的顏色為白色、紫色相間,要種出此品種須具一定技術,並非那麼容易。

園藝公司農場場長 陳昱澄(右)

這個”連作障礙”已經克服了,我們的農田本來只能,1年只能種1次,就是1作,然後現在已經可以1年到3作了,然後以後可能就是,隨著新的設備進來,我們可以提升到3.5或4作。

 

在美麗浪漫的洋桔梗花海中,虎尾的新興產業走出了新藍海,相對也吸引了更多年輕人願意投入,注入農業新活水。

園藝公司種苗場場長 陳昱中(左)

因為我們早期是小農,那時候我們,那時候我對農業也是沒有興趣,然後家人也是不希望我回來做農業,然後後來是因為虎尾地區,他們就是引進點滴灌溉系統,就是變成說可以用數字化,數據化去管理,然後那時候我們就成立公司,因為我們有數據化管理,我們可以做”週年生產”。

虎尾鎮農會總幹事 蔡武吉(右)

洋桔梗有別於其它產業不一樣的就是說,我們原則上在5月就談了訂單,跟日本就計畫性生產它的訂單,那在9月開始進行種植,12月到4月進行出口,從農比較重要的就是,產業的競爭力一定要夠,如果產業沒有競爭力的話,實際上要青農回流的話,是很難生存的。

 

最初從糖發展起的”糖都”,無論是繼續圍繞著百年產業,打造糖業文化旅遊,或是把當地悠久的眷村、歷史建築等單點串聯起來,發展觀光路徑,虎尾很努力捍衛珍貴的舊文化同時,也希望寫下更多元豐富的新篇章。

 

採訪/撰述 許儷齡

攝影/剪輯 左燕輝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