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照顧18歲以上的心智障礙者,桃園一間教養院,成立獨一無二的愛心棉被工作坊,院生們不僅學習製作棉被的手藝,透過每天練習減緩身體退化,院裡更針對不同院生適合課程及興趣開設各種課程。其中特別的是每個月還有一群廚師成立的『義煮』團隊進駐,除了烹煮料理,也指導院生們料理手藝,為他們的生活增添色彩,來看吳怡君和李明燈的採訪報導。


 

 

 

好,各位同學早安,早安,那今天很特別喔,今天我們要來做這個,綠豆的拼貼畫。

 

桌上擺了各種顏色的豆類,桃園教養院的院生們大家好奇的拿起豆子仔細看看外觀和顏色,這堂園藝課結合美術課程,要利用豆子來創作。

 

然後呢,等一下藉由你桌上的,桌上的豆子來創作。

 

透過園藝治療課程,對這群心智障礙的院生來講,對情緒安定有一定的幫助。

桃園教養院教保員 潘麗華(左)

 

就是有一些比較多情緒的孩子,像有時候有時候會不小心說錯話,或是別人跟他爭吵,他其實很會容易生氣,那我透過這個課程設計,就比如說,其實園藝很多元化,他其實就是生命照顧生命,用自己的,用自己自己也是一個活體,然後我們就是去照顧植物。

 

豆子拼貼畫的過程中,還能學習配色技巧及使用到精細動作,讓手部動作不會太快退化,這裡是桃園教養院,主要服務18歲以上的成人心智障礙者。

桃園教養院教保組長 周鈺涵(左)

 

他們18歲之後,他們其實學校教育也都完成了,所以來到教養院其實我們就是提供他們技能的訓練,或者是興趣的培養,那在興趣的培養我們有很多社團活動,跟我們的主題活動,讓他們跟這邊的生活能夠更多元化。

 

初期開設園藝課程,老師帶領院生們將院區內一個原本荒廢的地重新整理並鋪設地磚,並開始種植花草打造這座小天地。

桃園教養院教保員 潘麗華(左)

 

我們好像沒有一個地方,可以休閒的地方,就喝下午茶的地方,然後我就是靈機一動,就是跟班上同學,就是住民一起翻土,然後,把它變成現在的樣子。

 

你幫我看有沒有雜草,幫我拔一下,你可以看一下,雜草。

 

在這小花園是院生們放鬆心情的小天地,他們協助照顧,而植物的生長過程展現的生命變化,也讓院生更了解生命。

桃園教養院教保員 潘麗華(左)

 

但從小小的種子一直到苗,然後就是到這樣子,讓他們知道說, 這個是植物的一個生命的過程,所以我們也讓他知道說,他們也是從小寶寶開始然後一直到這麼大這樣子。

院生 小貞

 

喜歡,喜歡摸這些東西是不是,喜歡這樣貼貼,貼貼的這樣子是不是,喜歡,黏東西對不對,對。

桃園教養院教保員 潘麗華(右)

他其實他那個精細動作很好,這是他做的,所以他喜歡黏黏貼貼

院生 小真

桃園教養院教保員 潘麗華(右)

像我們那個,那個兩邊的花園都是你澆的,對不對,對,那你每天澆水,你會不會覺得它們有長大,會,會喔,喜歡對不對,對。

 

將已經入好棉的成品準備送進機器中釘製,這裡是訓練院生們就業能力也是全台獨一無二的棉被工作坊。

桃園教養院院長 姜美桂(左)

 

原住民的山地習藝所,早年是用這樣子來撐過,是一個學校,但是最終目前保留存活的就是剩下我們的棉被工作坊,所以棉被工作坊相當於就是,我們老董事長他的成家立業的事業,然後教養院這部分,當然就是飲水思源,就是我們紀念先人他的辛苦,然後因為有了棉被工作坊,有了教養院。

 

檢查線頭,對,剪掉。

 

將釘製好的棉被做檢查,剪線、摺好並將其包裝,其實製作棉被的訓練,最初是從撕綿花開始訓練他們專注力,但訓練過程並不簡單,大約需要半年時間。

桃園教養院教保員 葉美枝(左)

 

就想說要給他們有事情做,就開始訓練他們,像一開始我們從撕棉花開始,撕棉花,不過有的站不久,做兩分鐘,做三分鐘之後,就會到處跑,看到別人做什麼,他也會想要跟別人去,我們就開始訓練他們的定性,要坐得住站得住。

桃園教養院教保組長 周鈺涵(左)

 

做棉被需要一些技能,所以說,我們也會在一些功能好的部分,讓他去做選擇,所以當初他們就是選擇要進小蝸牛棉被工作坊,所以也是因為興趣,所以有了這項技能。

 

準備翻面,很棒,你都記得。

 

在棉被工作坊裡,每個人有不同專長,老師也會分配他們適合的工作, 大家一起分工合作。

桃園教養院教保員 葉美枝(左)

 

剪線剪好,有的人就負責入被單,有人入(棉被),入好有人負責,不會入(棉被)的,他就用袋子,入袋打結,有的人不會打結,他就他打結打好的,有(其他)人會幫忙去疊好來,大家合作這樣就是自己會做的地方自己做。

 

訓練過程中,不論訂單多還是少,但每天還是要不斷製作訓練,避免退化。

桃園教養院教保員 葉美枝(左)

 

他有事情可以做,又比較有成就感,又比較不會退化,他的手他有動,頭腦有動,他在這生活也比較快樂,所以我們像夏天沒有人訂棉被,我們還是一直做不然他過了,他就不記得,又要從頭學過了。

 

當一床一床的棉被完成之後,看見院生們充滿自信的微笑,而每賣出一床棉被,院方也會給他們獎勵金鼓勵。

桃園教養院教保員 葉美枝(左)

 

他自己可以賺生活費,我們棉被賣出去,他們有獎勵金,這樣他們就有零用錢,對家長來說,就是減輕他們的負擔,這樣他們自己,也是比較有成就感。

院生 小志(右)

 

就是工作,會就是讓我很快樂,我的人生就喜歡工作,謝謝中心,中心的老師教,還有教我做棉被,這裡很溫暖,這裡就是,最感動的家。

院生 小婕(右)

我們做的棉被很舒服喔。

 

可以看見教養院裡有年輕也有年紀較大的院生,因此他們除了有工作坊,也有許多社團性質的課程,讓院生照自己興趣挑選參與。

 

這裡先打氣,然後再按這個有沒有看到這樣就可以灌氣球了,等一下要用這個來畫畫。

 

這堂畫畫課很特別,不是利用畫筆水彩筆,而是用氣球來作畫。

美術老師 林素菁(右)

那我很清楚就是說,這種東西你要第一個過程要有趣,第二個你一定要不要用正統方式。

 

這個顏色我喜歡你就蓋上去,那我們就蓋了一個,牠動物的耳朵看到沒,好,這樣有沒有像動物的耳朵,很可愛,對嗎。

 

 

透過多元化媒材以及結合時下流行新的藝術創作手法,也激發院生們的想像力和創意。

 

我們等一下畫畫筆會用到氣球,那現在就是很流行一種叫流墨,流體藝術那一種的,那我們今天,會用的就是水彩,廣告顏料類就可以做。

 

七年多前來到教養院的美術老師,抱著擔任志工的心態,開始教院生畫畫,他說透過藝術輔療,能夠建立他們更多自信心。

美術老師 林素菁(右)

 

我覺得美術的東西,最主要不是要他們畫得多厲害,其實是要透過這個美術輔療,讓他們建立一些自信心,然後讓他就是說,在這個過程中他會學到快樂,然後有自信心。

 

誰畫的,他本人拿自己的,本人拿自己的。

 

每個人拿著自己的畫作好開心,在這當中可以看到每個人的畫風都各有特色,且色彩使用都相當繽紛大膽。

院生 小婷(左)

喜歡畫畫,(為什麼喜歡),謝謝老師,教我畫畫。

美術老師 林素菁(右)

 

真的得到滿多人的肯定,所以我覺得就是說,希望這樣一直傳承,能夠培養更多大孩子,可以有這些藝術的東西來去輔療他,至少他每天會覺得說,我有我有事可以做,我想要去做這件事。

 

各位同學來,我們到這邊到這邊。

 

這天院生聚集在草地上,要來上一堂很特別的球類運動課。

 

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這是什麼球,什麼,舉手 來,來,英式橄欖球,英式橄欖球。

 

橄欖球課一般人可能會連結到是比較激烈的球類運動,在老師帶領他們暖身操之後,要開始很特別的橄欖球課程。

橄欖球老師 鄭宸凱(右)

 

在國內一直也在極力推廣這個橄欖球,他的玩法就其實已經演變成說,到現在已經有很多的,用比較安全有趣的方式在進行,不像以前,一般人,認為說他比較危險。

 

今天我們要比什麼,比看誰滾球,看誰可以滾到最遠的地方。

 

老師配合院生們的能力,設計遊戲比賽的方式來玩橄欖球。

橄欖球老師 鄭宸凱(右)

 

包括利用顏色,然後剛好橄欖球的它的形狀也特別不一樣,吸引他們注意力,然後以安全有趣的方式,讓他們來進行,然後來達到就是讓他們一種的,一種的滿足感跟成就感。

 

 

鄭老師希望橄欖球能變成全民都適合的運動,在教學過程中也獲得許多意想不到的回饋。

橄欖球老師 鄭宸凱(右)

 

其實是真的是還滿讓我意外的是,居然有人還知道這項運動,然後 更讓我吃驚是說,我每一次來,每一次來,他們給我的回饋都是有進步的。

院生 阿雄(右)

 

好玩,(怎麼說,有學到什麼),要體力還要要有技巧,丟球達陣就投進去,(投進去有沒有很高興,看你很開心),有阿。

院生 阿輝(右)

 

我覺得很感謝(老師)他來教我們,打這個球,因為這個對我們來講是 非常的簡單,而且,不會說很困難。

 

 

院生拿著鼓棒,大家整齊劃一的鼓聲和動作搭配上笑容滿滿表現出氣勢。

 

右右右,右右右。

 

院生們整齊動作背後是苦練的成果,其實剛開始他們連左右手都會搞混,透過太鼓老師一次次訓練,搭配節奏節拍,慢慢進步。

教養院老師 徐玉蓮(右)

用一條布纏在我手上,我纏左手,他們纏右手,當我舉起我的左手,就是他們右手就是這樣子左右手,當我舉起左手,就是他們右手,這樣子,他們就會,動作就會一致就比較整齊劃一,就是這樣子,慢慢的教。

太鼓老師 汪小媛(右)

有音樂的節奏,帶著他們,他們比較容易記起來,然後也比較能夠配合,配得上那個節拍。

 

院方更會帶他們到外面表演及參與比賽,增加他們的團隊精神與面對人群的勇氣。

教養院老師 徐玉蓮(右)

他們打完之後,非常有成就感,或是說在團隊方面,有可以增加他們團隊合作的精神,還有越挫越勇的那個勇氣。

 

在院區裡除了有各式各樣多元的課程活動安排,每個月院生們也很期待這一天,有一群愛心主廚們組成義煮慈善協會到院區烹煮料理及教導院生們廚藝。

 

再來刮一點,對你很棒,你很棒唷,謝謝喔。

 

主廚們除了忙各自的工作,還會指導院生們削皮切菜等訣竅,從醃肉到魚的處理都難不倒他們。

 

頭這邊剝一剝,然後翻過來剝一剝。

 

起初協會在北部許多教養院巡迴義煮開始做起,慢慢的發現其實可以配合教學。

新北市廚神慈善協會理事長 張家銘(右)

我們每個月,都會做這些事,想說用一些教學的,可以教導一些廚房阿姨們,煮一些不一樣的料理,給院生來食用。

義煮廚師 江文凱(右)

加進來也差不多六七年了,一直做一直做,覺得說教學也是一件非常 快樂的事情,那我們就全心投入來做這個義廚的工作。

 

慢一點 慢一點。

 

除了食材準備,烹煮的過程也都會讓院生參與其中,學習新知。

桃園教養院院長 姜美桂(右)

 

完全單純的是為了讓這一群孩子們,有不一樣的接觸,因為學生有些時候,尤其疫情這段時間比較少出去,幾乎都停頓的,但是還不錯的 廚神又開始了又帶動了,我們孩子們的一股熱情。

 

每個月固定一次的義煮和教學,院方會準備好食材,而主廚們就會負責想料理方式。

新北市廚神慈善協會理事長 張家銘(右)

因為今天是我是主廚,我負責想口味,想完口味,這些東西他們適不適合食用,他們說我開的菜單可以的,那就做這樣的味道。

 

香噴噴的黑胡椒豬排。

 

其實這群廚藝班院生各個都相當認真學習,平時就會跟著廚房阿姨協助備料以及整理清潔等,培養他們烹飪興趣,也訓練生活自理能力。

廚房阿姨 吳宛鮮(右)

剛開始,他們是要一步一步的教,要慢慢的,他們很認真很努力,很乖,就是削皮洗菜,他們還會清潔會清潔,會掃地擦地板。

桃園教養院教保員 郭美君(右)

他們只是反應比較慢,並不代表說他們完全不會,因為有些身心障礙者,他們就是可能我們沒辦法跟人際溝通,但是你教他指導他怎麼做,他就會往這方向去做。

 

在廚房裡主廚們負責掌廚,院生們在一旁跟著分菜,並準備上菜,所有的院生們都相當期待這天豐盛的午餐

 

那我們謝謝,現在桌上有這麼豐盛的菜餚,我們要掌聲歡迎一下,我們師傅們。

記者 吳怡君

 

經過一早上,這些院生還有主廚在廚房裡忙碌,從切菜洗菜,還有煮料理到擺盤,煮出了這麼多好吃的料理,這些院生不只是學到手藝,同時他們,還可以吃得更健康又安心,更感受到各界帶來的溫暖。

院生 阿斌(左)

 

洗碗,排碗,我都會,謝謝廚師讚喔,讚讚讚好吃,(今天的菜好吃嗎),好吃好吃好吃。

院生 阿瑋(右)

 

學到魚,那個用那個,對,削魚片魚片,有煮給我們吃,又好吃很豐富,每次的話,會煮給我們吃很開心,對很開心快樂幸福。

桃園教養院教保員 郭美君(右)

我們慢慢慢慢就會放手讓他們去做,最主要是說,教他們一個生活的技能,就是說希望能夠慢慢的可以生活化、社會化,以後他們回去的時候,還是要接觸一些,他們的家人,就可以幫忙這樣子。

 

教養院突破過去傳統的課程活動,加入創新及多元的領域,帶領院生們照著自己興趣去開發更多的可能,從療育課程中也療育自我,讓他們的下半場人生增添不少精彩也不再孤單。

採訪/撰述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李明燈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