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縱谷的美景,讓人不禁放慢腳步好好欣賞,恬靜悠哉的生活也令許多人心生嚮往,但若真要「到鄉下生活」,仍不免裹足不前。魏文軒,一個台東池上出生的孩子,七年前毅然決然放下中部的事業、生活,帶著妻兒返鄉,學習有機耕種、經營民宿,並熱心參與社區營造。身為萬安社區第一個返鄉青年,他希望成為範例,吸引更多像他一樣的遊子回鄉。<爸爸分給你們油麻菜花籽喔。你們知道爲什麼要撒油麻菜花籽嗎,當肥料。>

秋收後,農田裡光禿禿一片,魏文軒夫妻帶著孩子一起在田裡撒下油菜花種子,好做為來年土地的肥料。

<看到沒有撒大力一點喔。很大力喔。撒大力一點這樣子,你們這個量要撒完一區喔,所以一個來一個回,要算好喔。>

陽光灑落,踩踏在僅存枯黃稻草根的地土上,孩子奮力奔跑,笑逐顏開,這是魏文軒夢寐以求的踏實生活。

[魏文軒]
我到西部,是在(台東池上)讀書到國中畢業後就到西部,想說我小時候在這裡生活,老人家會帶我們,耕田、做稻草人、像剛才就種綠肥油麻菜花籽,想說我自己也成家立業在西部,就想說回來自己的(家鄉),小孩也能有這樣的環境,讓他們體會,農家社會怎樣生活,怎樣玩,有好的童年回憶,我就毅然決然就搬回我的家鄉了。

七年前,魏文軒把台中的事業告一段落,回到池上老家開始學耕田,年輕人返鄉,在農村並不常見,農耕更不是件容易的事。

[魏文軒]
像我自己的姊姊這些也問我說,西部(工作)做得好好的,爲什麼要回來老家,生活這些通通要重(新適應),要做些沒做過的事,像是耕田,回來耕田當然辛苦啦,老人家也會教我們如何耕田,這裡老人家也很可愛,他說年輕人回家鄉,他們就很開心,有些會教你,在這耕田、生活和他們交流就很好,他們會教你很多,像耕田的困難度就會減得比較低。

<絲襪一束,(稻草人)頭太小顆了。>

回到家鄉生活,魏文軒和社區居民互動頻繁,身兼萬安社區總幹事的他,這天和老人家一同做稻草人,準備參加紮稻草人比賽,爲社區爭取榮譽。

[魏文軒]
萬安(社區)全部以務農為主,收割後,稻稈就想來做,我們鄉村特色的稻草人,做一做,過年時遊客來,就可以讓感興趣的人就會來看。

[萬安社區居民
邱華振]
我們做要有創意,創意就是說,像收穀,像農民一些以前的古老傳統,那種在田裡工作的樣子,把它做出來,就有種古早味的味道。

不只要紮出人型,還要加入創意,讓稻草人看起來生動有趣,農村製作稻草人的樂趣,魏文軒當然不忘帶兒子來,感受都市孩子難以體會的氛圍。

[魏文軒]
現在比較少看到稻草人的製作,我想說帶自己兒子來看看老人家怎麼做稻草人,製作過程這些,讓他們學習怎樣做稻草人。

返鄉從頭開始,當然還是得養活一家大小,從事有機耕作之外,魏文軒和妻子,攜手把阿公留下的老屋重新改造,搖身一變成了民宿,現代化風格混搭古文物,在純樸的農村裡,看來別有一番風味。

[魏文軒]
像電視就是我們家,(也是)我們村庄第一台的電視,還有這個老灶頭,是阿公、阿婆他們以前煮菜燒水的灶頭,有些東西我都(把)它保留(下來)

歷經近六年的翻修、裝潢,才逐漸型塑出民宿的樣貌,房間的木門、閣樓階梯,幾乎都是魏文軒用古物再製、手作完成,

,這個是做這個的剩料,一塊就把它剖成兩個當階梯。很多小的東西,就是製作時候當中的剩料,你再把它重新整合、組合就好了。像這個都是舊的,這個是剩下的料。.

[魏文軒的妻子
郝素青]
蓋這個民宿最大的成就感就是,人家車子這樣開過去,然後又倒退又回來,然後就下來問下來看,問這裡有沒有,這裡是什麼地方,為什麼這麼,這麼就是跟別的地方不一樣,我覺得那個就是成就感

事實上,魏文軒剛開始說要返鄉,早已習慣都市便利生活的妻子,可是哭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擔心無法適應東部的新生活呢。

[魏文軒的妻子
郝素青]
他其實剛開始他(跟)我說要回來的時候,我是一直哭,大家就是一直爭執,然後就其實是很難過很難過,因為我覺得我不能適應這裡的生活,那個時候的情形啦。

[魏文軒]
剛開始那時候她比較沒辦法接受,坦白說,在西部就過得很好,回來就是要全部歸零就對了,我就跟太太說,不會餓到啦,自己耕田,起碼有池上米可以吃,生活這些,可能沒有西部那麼便利的生活,我想她也會體會到我的心情,想帶給自己下一代是怎樣的環境、生活,慢慢地她也感受到,她也能接受了。

這樣一間民宿,其實也是魏文軒這個歸鄉人對萬安村的一種想像,希望它能成為社區新興產業的一環,藉由不破壞農村原貌的休閒農業,吸引更多像他這樣的中壯年遊子回流。

[魏文軒]
我們的環境這麼好,像我是第一個回來我們自己社區的(年輕人),希望說,我們的社區和別的社區,(有)越來越多像我這樣年紀歸鄉的人,老人家可以有所照顧,歸鄉的人可以有他自己的(工作),工作上可以賺到一些生活所需,他才有辦法留在我們鄉村,最終就是要有年輕人回流到我們鄉下,鄉下才會有一些改變,還有一些理念的創新,才會讓更多的年輕人會回流。

[魏文軒的妻子
郝素青]
鄉村的生活,其實很多人都很渴望,看到別人回鄉生活大家都很想,可是很多人都裹足不前,他會覺得交通不便,買東西不方便,然後小孩教育怎麼辦,然後都市的房貸車貸怎麼辦,其實我覺得人生夢想,想和想要,就是差那麼一點點,你敢不敢去做而已,

孩子在田裡自由自在奔跑、大人的生活也簡單自然。為了給孩子美好的童年、為了留住家鄉的美好,魏文軒兩夫妻捨掉了許多原本以為重要的,卻得到最純粹的幸福。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徐偉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