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推出的年度大戲「茶金」,以建立臺灣第一大茶葉王國的姜阿新,一生起落的故事為版本,曾經為姜阿新建立龐大事業的永光公司,雖然最後以破產收場,但他旗下的8間茶工廠的員工卻在公司解散後,相約每年都要聚餐,老一輩過世了,下一代可以代表出席,宴席代代相傳成為地方美談,2012年姜家後代買回了,因為破產被拍賣的姜阿新洋樓後,2016年洋樓大門再次敞開,讓老員工回到洋樓,客家新聞雜誌有幸參與的盛會,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那年的永光會。
這個就是洋樓的洋樓的聲音了。
姜阿新有「茶虎」之稱
將北埔紅茶引入國際市場
開創臺灣茶巔峰時期
民國1940年 創辦永光茶葉公司
與日本三井農林公司
英國怡和洋行
生意往來密切
姜阿新洋樓
1946年 起造
1949年 完工
接待外賓和住所
1965年 時局丕變,茶葉產業沒落,公司經營困難 ,只好將洋樓抵押給了銀行。2012年 銀行拍賣洋樓,輾轉由第三代標得買回。
姜阿新女婿 廖運潘(左)
(那時候洋樓怎麼會賣掉),不是賣掉,是被人封掉了,(為什麼會封掉,查封),查封,破產
惠慶這是橄欖嗎?嗄?這是橄欖嗎?不是,這是…,隔壁那才是橄欖是嗎?不是,那橄欖跑去哪裡了?
照片提供 廖惠慶
90多歲的老先生,在洋樓裡找著舊時栽種的橄欖樹,他是姜阿新的女婿廖運潘,是觀音鄉第一位臺大畢業生,念經濟系的他畢業就在臺灣銀行上班,曾經答應他妻子,有一天要當上銀行總經理。
姜阿新獨生女 姜麗芝(右)
結果沒有,沒辦法(怎麼會沒辦法呢?)因為,我爸爸需要他啊,幫忙啊,工廠忙啊,所以就叫他回來幫忙。
因為老丈人的託付,放下工作,他回到北埔協助姜阿新管理茶工廠,但當時姜阿新的事業,早就已經走下坡,而且還負債。
姜阿新女婿 廖運潘(左)
一塌糊塗,當時有250萬的負債,我回來的時候一碗麵,有豬肉的,現在大概是40塊、還是50塊,(當時)5毛。我當總經理我的薪水660塊,250萬的負債那怎麼還。
無奈,在龐大的債務壓力下,姜阿新龐大的茶葉王國傾倒了,曾經冠蓋雲集的洋樓也被法院查封了,雖然破產錯不在他,但心裡總是仍有許多遺憾和不甘,想買回洋樓是他和太太姜麗芝,說不出口的心願。
姜阿新女婿 廖運潘(左)
假使有能力,以後我想要把它買回來
姜阿新獨生女 姜麗芝(右)
不敢想
藏在心裡50年的心願,直到2013年銀行要拍賣洋樓,才露出了曙光。
姜阿新外孫女 姜惠琳(右)
買回來的意義,不是在於說我們要回來住,而是我們能夠保留住,這個,這麼美麗的一個建築物,然後對祖父也是表示對他的一個尊敬嘛,我想對老人家而言,總是一個遺憾嘛,就是把這個遺憾把它彌補回來。
標到了,標到了,幾經波折,在親友和女兒的努下,總算把「家」買回來。
姜阿新女婿 廖運潘(左)
惠慶打電話來說,我們標到了,她說,我把它買回來了,(一聽到,有高興嗎)?沒啦,(沒有高興,買回來,你沒有高興)當然,想當然爾,對得起我的岳父,這個是他的嘔心之作(留聲)。
姜阿新獨生女 姜麗芝(右)
他比我還高興啦,(他沒有很高興啦,他說還好)是喔,我才不信咧。我想我爸爸、我媽媽一定高興。
你看好久沒有,水都黃黃的了。
離家太久了,井水變黃了,人,頭髮也花白了,「回家」這條路,廖運潘一家人走了半個世紀。
照片提供 廖惠慶
離開洋樓那年,廖運潘的大女兒姜蒂玉13歲了,已經是懂事的年齡了,對「離家」感觸特別深(轉場)
姜阿新外孫女 姜蒂玉(左)
啊,等一下,其實沒有啦,只是很想念我的祖母,因為因為她沒有看到這個好的時候。
照片提供 廖惠慶
老三廖惠慶,離開洋樓那年才小二,還是好玩的年紀,再回家已是花甲之年了,她說一進家門,就急著去找記憶中兒時的角落。
這是我小時候常躲的地方。
字可能不清楚,可是看得出來是,永光公司。
姜阿新外孫女 廖惠慶(右)
我們在這裡演戲喔,演梁山伯與祝英台,演七仙女演花木蘭,恭喜賀喜花賢弟,元帥把千金許配了你這樣,花木蘭。打架啊哭的時候,就跑去找阿公,阿公就會給我們一顆方糖,放在嘴巴哩,所以我們還滿愛去找阿公的
再回到洋樓,故人已去,但對舊時的感情卻未曾散去延續至今。
一早洋樓嘰嘰喳喳的特別熱鬧。
峨眉工廠的,對,峨眉工廠的,好,歡迎、歡迎,你比較沒在峨眉,大部分在北埔,對,很久沒來了。
女人家在廚房忙著,90多歲的廖運潘老先生,則是精神奕奕,以主人家的身分在外頭,開心地招呼著,從各地回來的老員工。
都不認得了。
講到有好吃,腳跛了都要來。
(伯母你是為了有酒喝才來的嗎?)也可以這樣講啦,平時喔,沒有得吃沒有到這邊來。
早點來大家可以說話啊,你沒有打電話給我,我怎麼知道。
今天是「永光人」聯誼的大日子。在永光公司解散20多年之後,民國80年,姜阿新8個茶廠的員工成立了「永光會」,相約不論去到哪裡,每年都要回到北埔一起吃飯喝酒。
姜阿新外孫女 姜蒂玉
(右)
(永光會對你們來說是很重要喔,為什麼) 因為是過去的回憶,紀念我的阿公,所以,不要講了,一講到我祖父,就想掉眼淚。其實不是因為我們家啦,是因為自己員工的心意啦,是他們要辦的,那因為,現在我們回來這裡所以我們就說,回這裡辦這樣。本來很久以前我們都沒有參加,(就是我們)在臺北嘛沒有辦法嘛。
才8點多,永光的老員工就陸續進到洋樓來,一見面就在爭誰比誰年長,雖已是白髮蒼蒼的老同事,這一刻時光彷彿回到了過去,大家又變回了早年在茶廠工作時的小夥子了。
我美娘姊啦,我比較多歲啦,叫我啦,美娘姊啦,我比較多歲啦,你會比我多才怪,我跟你說我78了,那有啦,再加兩年就有了。
走起來怎麼樣,很會走了嗎?慢慢走啦,有坐輪椅嗎?不用啦,站起來,我站起來骨頭直直的,不會走啦,走,走去吃栥粑。
姜阿新女婿 廖運潘(右)
(在洋樓辦和在外面辦心情很不一樣喔?)當然不一樣,這,在人家的餐廳辦的時候,11點半,差不多11點半才來,今天8點多就來了,不一樣,(大家來都找你聊天,都在講什麼)我也不知道,說什麼我搭什麼
永光公司的招牌又再次掛在洋樓大門上,總算又可以在老家和老員工吃飯、聊天,老先生難掩興奮,再問問老先生,洋樓買回來高興嗎?
姜阿新女婿 廖運潘(右)
廢話,(你昨天說沒什麼感覺),(看到這麼多人來)是啊,(有多高興跟我們講一下,多高興),一言難盡。
既然一言難盡,那就把酒言歡吧,而會喝酒對「永光人」的來說可是一等一的大事。
第一代員工 陳鑑光(右)
我跟你說,老永光要三樣條件,第一要會喝酒,第二會賭博,第三就不要講了,就三種要會。
他比較斯文,你比較壯一點,啊這樣講,你說比較帥一點嘛
一日永光人,代代都是永光人,相約每年都要一起吃飯,飯局從第一代人吃到二代甚至三代。
員工第二代 鄒瑞枝(左)
會來的原因是,我爸爸他16歲,就姜阿新他這邊做,他在這邊上班
8歲就來到姜家,照顧姜麗芝長大的朱巫盡妹,看著洋樓起,看著它轉手他人,如今再回到洋樓吃飯,她特別開心。
第一代員工 朱巫盡妹(左)
這個洋樓買起來我最高興,(怎麼說),因為蓋洋樓的時候我也知道,蓋的時候我也知道啊,現在是買回來了,我就很高興。
永光,讚。
這是一段漫長的旅程,從一片茶葉到一杯茶。
「永光會」是姜阿新8個茶廠的老員工們永不散的宴席,姜家子孫也希望洋樓也能長久保存,現在他們以「姜阿新紀念館」的方式開放,讓更多人有機會一窺茶金時代洋樓建築的風華,聽姜阿新一生大起大落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