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再帶大家去到位於新竹縣寶山鄉的新城社區,同樣在今年的「金牌農村競賽」中獲得了銀牌獎的肯定。早期寶山鄉產出的黑糖,品質可以說是全國之冠,主要外銷到日本,但隨著工業發展,在地糖業就逐漸沒落了。近幾年來,社區的居民們一同努力找回地方的傳統產業「黑糖」,從復耕到農村企業化,一步一步重現當年的輝煌。


 

 

葉子拔一拔甘蔗不會枯死,好不好,然後拔掉之後呢,我們這邊有很多草把它清乾淨,皮不用削,因為我們製糖用的甘蔗不用削皮,不是要拿來吃的沒關係。

 

這個有沒有發現它一節一節的地方,這邊比較硬,所以我們砍的時候盡量在這個中間。

 

豔陽高照的好天氣,戴上手套、拿起鐮刀,馬上就要下田砍甘蔗啦。

 

你們先選好對象,第一個總長度,你們家的天花板這麼高。

 

落刀的地方在節跟節之間,因為結會比較硬,那大概我們盡量用45度,去用剁的方式去把它剁掉,啊沒有斷的話我們再轉到沒有斷的那節,稍微敲一下,其實它就會斷了。

 

早在日據時代,新竹寶山鄉的新城社區是種植甘蔗和製造黑糖的重鎮,品質可以說是全國第一,更是外銷日本的重要出口品,日本天皇也指定要吃這裡出產的黑糖。

 

來,走走走,1 2。

 

要20根喔,要20根喔,這個要不要,可以呀,要20根,這個上面就不要,這上面不甜的,好。

 

健康的甘蔗它是黃色的,那生病的甘蔗它這邊會紅紅的,那它這邊有紅紅的我們就把他砍到沒有紅的為止。

新城社區青年 林書存(左)

021446-021506(19)

那剛好也是因為疫情的關係,讓大家跑國內的各個地方,這也是我們為什麼第一步先讓,一般可能沒有接觸到農村社區的,不管是消費者還是年輕人,還是各個族群,先讓他們認識我們,然後進一步再說,再希望他們可以從中了解之後,可以認同我們在做的事情。

 

一頭銀灰色的白髮,身穿米色的唐裝,社區耆老劉昌盛說起話來充滿活力,完全看不出已經78歲了,小時候7、8歲就到甘蔗田裡幫忙。他表示現在還不是甘蔗最甜的時候,要等到農曆12月時糖分最高。

 

砍掉,第一年砍掉它還會發芽,還會再長,可以再長三到四年左右,三至四年種一次,你要是從一半砍掉就沒用了,你就浪費掉了,(所以要從根部來砍就對了),對呀要跟土地齊,用鋤頭。

新城社區耆老 劉昌盛(右)

013847-013910(22)

50幾年的時候,那時候開始有工業了,以前沒有工業啊,就山上,靠山、靠土地、靠田來生活,那工業比較輕鬆賺到錢了,之後甘蔗就開始落後了,沒有工人賺不到錢。

 

它這個有角度的,你如果歪掉你如果歪掉就整個就會垮下來,你表演給我們看要怎麼背甘蔗,就這樣,棍子不用你拿我自己會拿,就這樣撐起來。

 

隨著大環境的轉變,糖業逐漸沒落,也因為臨近科學園區,年輕人紛紛出走成為科技人。為了找回當年的產業,社區努力復耕甘蔗田,從最早的2分地到現在已經有6公頃了。近年來他們還加入了食農教育的概念,讓更多人認識黑糖產業。

 

好了嗎,好,來。

新城社區青年 林書存(左)

021920-021942(22)

可能很多有一些小孩子,他一開始他覺得很無聊,他覺得說我要回家了、好熱喔,然後但是後來在這個過程中,他可能有些小朋友想說不要下田,好像很髒、蚊子很多、螞蟻很多,但是他們到後來,雖然說也都是各個流汗,流很多啦,但是他們都會覺得滿有意思的。

新城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 王翎鳳(左)

020048-020104(15)

新城社區在社區耆老,現在平均年齡大概80歲以上了,他們兒時的時候都是種白甘蔗收甘蔗,然後去扛甘蔗,所以他們期待,就是那種輝煌的記憶力,他們還是很深刻的,他們希望再重現這個黑糖的製糖流程。

 

拿起菜瓜布,認真地刷呀刷,把剛砍回來的甘蔗刷洗乾淨。

 

可以架在這邊,然後我們一次可以很多格啦,不一定要一格,要刷,然後轉一下,刷轉一下刷。

 

孩子們接力把一根根洗乾淨的甘蔗放進榨汁機裡,甘蔗原汁不斷流出,辛苦採收的成果,喝起來更是香甜。

 

不過想要看到黑糖的成品可就要加緊腳步啦,把甘蔗汁倒入鍋中,大火慢慢地熬煮2個小時,過程中還要不停的攪拌,深怕一個不注意就燒焦了,甚麼時候煮好呢,老師傅憑的是「經驗」兩個字。

 

要掉不掉的樣子,像扇子一樣,這樣就有70度(甜度)了。

 

來玩的看到我們煮的過程那麼乾淨,也沒有加其他的東西,(用最天然的東西),沒錯。

 

(現在是在撈什麼),它煮起來多少會有一些渣。

遊客

我們就是去用,戴手套然後拿鐮刀,然後砍甘蔗,然後甘蔗回來先沖洗乾淨、刷乾淨之後,拿去榨,然後就榨出甘蔗汁。

 

這是在打糖,打讓它散,糖要把它打散。

 

像我現在就是我通常做成水煎包一樣,水餃,反正不管怎麼樣,你封口一定要捏緊,這個是關鍵好不好。

 

雙手搓揉著手中的麵團,接著放入黑糖,大家發揮創意,捏出屬於自己的黑糖饅頭。

 

(客家菜包嗎)。

 

你不要都做圓形,太無聊了好不好,想一點別的造型。

 

這一顆顆「黑糖饅頭」是他們的明星商品,吸引了許多媒體報導,不僅讓新城社區被看見,也成了社區發展重要的經濟來源。

新城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 王翎鳳(左)

020238-020249(18)

甘蔗做出黑糖,黑糖可以延伸出背後什麼樣的價值呢,所以剛好社區阿婆

她們很會做麵包也會做饅頭,所以就用黑糖融合了麵包裡面,產出一個黑糖爆漿包,這個黑糖爆漿包呢,讓我們寶山鄉更多的居民,再重現他兒時的那個甜蜜的那種回憶。

新城社區耆老 劉昌盛(右)

很開心啦,每天都有,有時候7、8台遊覽車進來看我們做這些事情。有這樣的場所讓我們這些老人家,來做活動、做運動,很讚啦,這就私人的土地啊,他就讓我們拿來做活動中心,老人家玩,什麼都有。

記者 涂至伶(左)

023104-023119(15)

從甘蔗田的復耕,到這幾年的農事體驗,現在新城社區還要將這傳統產業,升級六級化的經營模式,透過農村企業化,要把賺的錢運用在社區裡,也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回到自己的家鄉。

NS

75了,要看一下嗎。

新城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 王翎鳳(左)

020659-020720(21)

企業化很重要喔,因為它可以代表是永續經營,那永續經營呢他就可以有人留在這邊扎根,因為農村讓他慢慢活起來,除了有土地以外還要有人

人是根本,那以人為本這個農村社區,一直以這個建構去實踐,讓它活化讓它友善這樣子。

新城社區青年 莊雅竹(右)

014311-014332(21)

我自己的話不是念這個本科系相關的,那剛好附近有這樣子的工作機會,那在社區發展協會工作的話其實,是接觸到比較多元的面向,那我就覺得我既然沒有想要留在本科系的相關產業,那如果接觸多元的面向可以去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向。

 

在長期的耕耘之下,新城社區在今年年底傳來了好消息,他們獲得農委會「第二屆金牌農村競賽」銀牌的肯定,這獎是大家努力的成果,也是新城的榮耀。

 

那我們還有一個未來規畫的一個方向,就是共享農莊的一個概念。

新城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 王翎鳳(左)

020802-020823(21)

那很重要就是說,得到全國金牌農村的銀牌獎是一種肯定,然後讓這個社區未來一個發展的脈絡更聚焦,那我們也可以很清楚地剖析出來說,我們未來要走的下個10年,我們要怎麼實踐農村發展的一個正確方向。

農村情年 莊雅竹(右)

014348-014405(17)

那現在也是故事行銷嘛,我覺得就是跟別人做一個區隔的話,大家是會被吸引的。

NS

這個要不要,可以呀,要20根,這個上面就不要,這上面不甜的,好。

新城社區青年 林書存(左)

 

那以後我們也會老啊,就是我們現在把這個機制把他建立起來,那希望以後可以用在我們自己身上。

新城社區耆老 劉昌盛(右)

手腳都有動到,頭腦也有動到,眼睛都有看、有注意到,(全身都有運動到),對,(所以你現在身體都還挺,什麼都能做),我腳舉到頭上都沒問題。

採訪/撰述 涂至伶

攝影/剪輯 江長銘

因為「烏糖」,再次凝聚了居民的向心力,從復耕發展到六級產業,接下來新城社區,還要為長者們打造一個合適居住的養生村,為傳統農村寫下新篇章。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