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有一位製琴師余榮華,製琴三十幾年,做了上千把的琴,引人注意的是,他的琴上面都鑲有蝴蝶標記,余榮華師傅說,這是代表台灣的符號。國中畢業後,余榮華就去學木工和雕刻,但當兵回來後,卻遇上傳統產業外移的年代,一心想留在台灣的他,因為對樂器有興趣,於是開始把木工專業,用在提琴、吉他等木製樂器上面,不斷分析、研究,成為台灣少數的手工製琴師,他也曾前往中國、港澳、日本、東南亞等地教學,近年更在峨眉開了一間製琴學校,希望能把手藝傳下去。
竹子也可以做琴,像這個孟宗竹,甚至我有用台灣漂流木做的,那把大提琴就是台灣漂流木做的。
展間裡琳瑯滿目的琴,這全都是余榮華打造的。
[製琴師
余榮華]
曼陀林,以前就是義大利,傳到日本去,再傳來台灣,曼陀林有兩種,一種是平的,一種是這種瓜子形的。
還有小提琴、烏克麗麗,和這個余榮華自創的琴。
[製琴師
余榮華]
這個造型是我去歐洲,參訪教堂時,看到那個天花板,天使拿著在手上拉,我就照著它的圖像這樣做。
余榮華的琴很特別,很多是用不同材質的木頭拼接而成的。
[製琴師
余榮華]
有楓木、有紫檀、有黑檀、有黑柿木,還有玫瑰木、還有竹子,還有竹子,差不多8種材料。
余榮華說,這是特別為了展覽製作的,好看,但聲音不若單一種類木頭製作的琴來得好,可是要把這麼多不同的木頭拼在一起,也不容易。
[製琴師
余榮華]
因為每種材料它的硬度不一樣,硬度不一樣,你的接法就要不同,也要用不同的膠。
他的拼接技藝不僅用在平面、直線,連這立體、曲線的碗都做得出來,不過這一個碗,就要兩天半的時間來做。
所以老師你除了做樂器之外,你還會做藝術品,對對對,還有雕刻、做雕刻類,或是造型類,或是家具,這個造型上禮拜幫一個日本廠商做的造型,這個造型他當做頒獎用的。
余榮華不僅做樂器,也運用木工和雕刻專業做許多實用的器具。
[製琴師
余榮華]
鐵刀木做的,這個盒子,鐵刀木做好,我這個背板我有做雕刻,像這個我雕刻類似一個牡丹花,雕刻,這個材料是黑檀去雕的,很難,很硬,對,很硬,刻這個差不多刻了一個禮拜。
余榮華國中畢業後,當了8年木工和雕刻學徒,每天早上六點做到晚上十點,打下扎實的基礎。
[製琴師
余榮華]
做一做,油漆人手不夠你就去幫忙油漆,木工不夠,你就去做木工,是這樣,以前是這樣學的,不是你要學什麼(就學什麼),不是,老闆看哪邊人不夠,他就叫你去。
學得一身好功夫,不過受到民國80幾年產業開始外移的影響,原本就喜歡玩吉他、也玩琴的余榮華,開始改做樂器。
[製琴師
余榮華]
當時新竹的工廠,木工廠,幾乎100間,100間收起來,幾乎,真的,當時很慘,當時很多我的師兄弟過去的很多,去越南、大陸,我當時一直不想去,一步一步大提琴、小提琴,一步一步來,就一直做下來這樣。
但木工和樂器,畢竟是不同領域,余榮華於是很細心把買來的大提琴、小提琴通通拆開來,深入仔細研究。
[製琴師
余榮華]
木作的方面我就不用再學,我本來就會了,就是說做的結構那些,那就要去研究,當時有想說去義大利學,那學費貴,沒有辦法,付不起,自己研究。
[參觀者
黃秋凌]
學習木工的過程當中,他就把它跟樂器做結合,但是他就要去知道樂器的一個特性,你不一定要讀很多的書,但是你的那個一技之長是可以用到很老的。
參觀者
葉子寰]
除了樂器之外,還有很多工藝品,然後就覺得,剛剛跟老師聊天的過程,知道他從前就是很辛苦的在學習這些東西,然後也告訴我們年輕人就是,一定要很專精、很努力去做一件事情。
[參觀者
李建勳]
跟老師的對談的過程中我說,老師那你有做行銷嗎、你有做銷售嗎,他說我沒有,我的產品會幫我說話,有很多人會因為我的產品,看到我的產品,反而轉而介紹。
不過製琴最難的,要算是做弦。余師傅花了4年的時間不斷研究,光是材料就試了好幾百種!
[製琴師
余榮華]
不要看是尼龍線就可以,它其實試要試好多種,我試這個,光是看起來一樣,200多種,尼龍線,對啊,都看起來一樣啊,問題做起來,可不可以啊。
中間的尼龍線試了200多種,外層的金屬線試了幾百種,材質、粗細等各種條件,都會影響音色。
[製琴師
余榮華]
而且幾百種裡面,你還要試它的厚度,0.01mm和0.02mm又不一樣,(老師你這很多排列組合),對啊,幾千萬種,我排列組合大概有做了3000種左右,那就很複雜了。
光是材料費就花了200多萬,失敗了就一試再試。
[製琴師
余榮華]
(手要)穩定以外,拉力都一樣,拉力不一樣,那裡軟、那裡緊,弦做不出來,差不多2500繞,一次都不能重覆,重覆就不能用。
余榮華說,這弦就是得乖乖的一條一條做,沒有捷徑。
[製琴師
余榮華]
看起來好難喔,就是要學啊,當然難啊,什麼技術都一樣,很簡單學的,一下子就被人取代,辛苦學習的,才不會被人取代。
台灣玩樂器的人不少,但樂器幾乎都來自國外,余榮華覺得台灣放掉這塊市場,實在可惜,他在峨眉這間製琴學校,不只製琴,也教人製琴,希望把手藝傳下去,而余榮華的琴,都鑲有蝴蝶,他說,這是代表台灣的符號。
[製琴師
余榮華]
要代表台灣的,我就想,最後想到蝴蝶,喔,真的覺得不錯,蝴蝶,我有看到書,全世界蝴蝶有遷移的,就墨西哥和台灣。
為了給自己留一個紀念,余榮華師傅做了這把520公分高的大提琴,而這也是他的代表作,集合了世界五大洲的木頭,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完成。從一個木工學徒,到一位專業的製琴師,面對失敗毫不氣餒,余榮華一步一腳印,希望琴上的蝴蝶能隨著樂音,飛向世界。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蔡裕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