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口結構逐漸高齡化,年輕人口集中都市,多半是因擔心回鄉找不到好的工作機會,這幾年因應返鄉青年熱潮,苗栗縣政府從105年成立勞工及青年處,開始正視青年返鄉議題,去年開始陸續規畫啟用過去的蚊子館,讓它們重生,成為青創基地及青創品牌聚落,逐步構築苗栗青創地圖,這樣的改變,讓年輕世代感覺到,苗栗開始不一樣了。
有正嗎?要不要過去一點。
上下左右調整,曾郁芳和曾莉敏兩姐妹把吊圖掛好,再調整燈光投射方向。
好了?好了!
另外一邊再貼上大圖輸出看板,牆面布置大致完成後,最後再整理架上茶葉禮盒,兩姐妹去年底決定進駐苗栗縣青年創業二號基地,但一直忙到三月初,才有空規畫整個空間。曾家兩姐妹是苗栗銅鑼茶農第四代,回鄉自創品牌,由姐姐負責種茶烘茶,從澳洲回來的妹妹做行銷,前年得到比利時ITQI「米其林二星最佳風味獎」,這兩年來,陸續有國內外廠商,找她們開拓品牌店。
[銅鑼茶農
曾莉敏]
我們那裡的話,其實相對對於我們在招呼顧客,或是在對談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影響。然後所以我們就決定說,那既然有一個新的空間,那我們苗栗縣政府勞青處這邊,也給我們很多的資訊,就對我們青年發展的部分,那我們就想說,好,我們也是一個機會,我們可以來進駐這個青創二號。
[銅鑼茶農
曾郁芳]
像我們有好的品牌,或者是好的產品,沒有地方好賣,要不然就要,顧客要走進(農)家,我們自己的店面啦,或是沒有一個集中地,那你如果有一個集中地,客群進來的時候,他可以有很多選擇,很多好看,你看了之後,他會有一個選擇性,我們的東西就會變成是多一個曝光。
兩姐妹認為,傳統農村住家兼賣茶葉,如果單純做網路行銷還可以,如果要接待客戶,得要有更舒適的飲茶空間,她們想以青創二號基地為基礎,當成未來展店模式。
[銅鑼茶農
曾郁芳]
像我爸爸這一代的就會說,你們年輕人,在這裡不會有什麼客人啊,真的會買的人會找到你家去,和我們年輕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那我會覺得說,青年基地對我們年輕人來講,是一個很好的接觸,給外地人接觸我們新的品牌,新的東西,是一個很好的地方,青創基地啦,對我來說,因為至少苗栗有在進步,而不是在原地踏步。
[苗栗縣勞工及青年發展處 處長
彭德俊]
縣長在105年,成立了這個勞青處,專責的單位以後,那縣長有指示就是說,我們縣府的幕僚單位,要利用我們縣府的一些閒置的公共空間,來規畫作為青創基地。
[苗栗縣青年事務委員
廖宗輝]
當初我們是,接受那個勞青處這邊的一些委託,那包含整個場域的規畫跟設計,以及一些青創業者的推薦,這些都是因為我們當初在輔導過程中,把一些政府資源,一些中央,包含像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那些,數位群聚輔導專案等等,挹注在他們身上。
青創二號基地,去年底就有一群年輕人先進駐,利用青創基地作為行銷與聯絡據點。
我們現在在想的一個概念就是,因為那天有看到水通伯,他已經有開發出這個版型,那我覺得這樣做也不錯,變成說以後有個好處,我們外面就是做「大青皇巢」的樣版!
「大青皇巢」,是由八位苗栗青農組成,其中有五位是百大青農,召集人是第三屆百大青農得主、公館芋頭青農郭秩均,並由苗栗縣青年事務委員廖宗輝負責輔導並協助整合創業。
[苗栗「大青皇巢」 召集人
郭秩均]
我們大家,大家種的農作物都不一樣,都是屬於苗栗特色的農作物,所以我想說,把大家特色的農作物啊,都是青農,大家聚集在一起,所以我們就組了這一個團體,就叫做「大青皇巢」。
這只能手工這樣子採喔?對,這個沒有機器!
芋頭剛種下去沒多久,水田就出現「香附子」,這種雜草被列為世界十大惡性雜草之首,從根莖到種子都繁殖很快,郭秩均是無毒耕作,不噴藥,一塊田至少得人工除草三次,農事繁雜,他的芋頭田就在青創二號基地附近,自從進駐基地後,有政府資源進來整合,他感受到不必單打獨鬥了。
[苗栗「大青皇巢」 召集人
郭秩均]
苗栗縣政府的單位,勞青的單位呢,他們也喜歡到我們,看到我們的努力,也喜歡我們的商品,認為說我們的構想其實很特別的,因為我們把全部的人的東西,都把它組成一個禮盒,組成一個禮盒,然後用這樣的方式去做行銷,所以在目前,全苗栗縣來講的話,很少人有做這樣的事情。
[苗栗「大青皇巢」 成員
葉信宏]
就是很高興的是,我們縣政府這邊,它在苗栗這邊用了一個青創基地,然後讓我們苗栗這些青農,在不管在假日還是平日,至少有一個地方可以,做一個基地,把我們的東西,從這邊再往外推出去,當然,我們原本就自己有品牌在行銷,但是如果在苗栗這邊我們有自己一個,可以推廣的一個基地的話,那當然可以利用這個,然後把我們的凝聚力做得更好。
在三義火炎山山下的鯉魚社區,上游是鯉魚潭水庫,近年來努力推廣無毒米,推手是謝杏芬!開耕耘機的是她先生、三義鄉農會理事長涂歲明,涂家年輕一代成立了工作室,推廣社區純淨的無毒米,他們預計在年中,也要進駐青創二號基地。
[農產工作室 負責人
謝杏芬]
稻米品牌是,也是我們家的年輕人,他們創出來的,沒有錯,然後跟他們一起就是這些,這些年輕人,大家青農,大家有一個共識說,我要怎麼做,你家種橘子,我家種米還有其他的,那我們要來怎麼共同做一個聯誼。找這樣子的機會,讓外面的人看到我們。
[農產工作室 成員
涂皓祺]
因為畢竟我們是年輕人,我們會有更多的資訊跟想法可以去創新,那這就是我們跟可能老一輩的,不一樣的地方,那我們要把,怎麼樣的方式把這個,這個我們的想法發揚光大,可能不是靠一個年輕人,或者是靠單一個體,其實我覺得現在已經不是單打獨鬥的時代了,而是整個群體,比如說,我們的那個青農協會啊==ns==
謝杏芬認為,時代不同了,以前稻子收割下來大多繳交公糧,現代人米食減少,要自己賣米的話,需要一個更大的舞台,本質上公部門是把人引導進來創造機會,接下來就得靠自己。
[農產工作室 負責人
謝杏芬]
雖然你進去了,其實也不見得說,你進來就一定有什麼好的發展,這是事實,這是要靠這些年輕人,自己有新的想法,或者是說他有新的動力,其實公部門只是輔導。那不是說,叫你去那邊顧著,其實是沒有用的,我覺得,就是說青農,鼓勵青農回來做之外,還要教他們怎麼賣東西。
[苗栗縣青創協會 副理事長
古偉君]
以前它是勞工處,現在變成勞工及青年處,就就是它有一個,它有特別成立一個青年發展科,青年發展科要做什麼呢?就變成說,它特別處理青年創業、青年農民這些事情。比如說你想辦一個課程,你想要辦一個比賽,你想辦什麼事情,就是說,要不然這樣,我們國際會議廳,我們這些場地,這些,什麼東西都可以,可以借你,都不用錢。
苗栗縣青創協會副理事長古偉君是資工博士,放棄竹科高薪回苗栗創業,成為苗栗電商第一人,他的科技公司裡全部都是返鄉青年,他回苗栗五年,深刻體會政府態度徹底改變,他曾聽協會前輩談起苗栗20年來的變化,從青創高峰跌落,10年前最低迷,最近幾年,苗栗又再度看到希望!
[苗栗縣青創協會 副理事長
古偉君]
(20年前)連衛生紙也賣,什麼都賣,然後,但是連賣個衛生紙,賣一個辦公用品,它都可以賣到上億,上億的,可是,這差不多十年,十年過後,差不多十年前,包含我們協會也是,感覺,怎麼突然沒人來(加入)了。差不多五年前,五年前差不多,突然很多年輕人要創業的,像我也是,我也是五年前回來的。
[銅鑼茶農
曾郁芳]
(我)大學畢業回來,應該算起來差不多快十年了,這十年之內,其實苗栗沒什麼大變化,沒什麼大變化,那剛好在這一、兩年,有很多青年,文創的東西,可能不只,因為以前,我在台北讀書的時候,別的縣市可能五年前就在做這件事了,我們苗栗,走得比較慢,但最起碼有在進步!
年輕人的感受最直接,發覺苗栗在急起直追,青創一號基地,是利用舊苗栗縣議會改建的城市規畫館,來當青創辦公室,青創二號是在苗栗特色館,要打造青創品牌聚落,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個場域過去都是蚊子館。
[苗栗縣勞工及青年發展處 處長
彭德俊]
那這邊,基本上大概分為兩個空間,那一個部分是,我們會定期辦理年輕人聚會的一個場域,那包含像我們有時候,定期會召開年輕人的一些聚會,那另外我們的工作坊,或一些職人講堂,我們會在那個空間辦理,那另外這個空間就是目前我們的一個,青年的添手辦公室,所謂的「添手」,就是我們客家話講的幫忙啦。
[國立聯合大學文創系 系主任
李威霆]
苗栗作為一個農業縣分,未來,最有可能發展的除了橘色科技之外,我想大概絕對不能放過的是,例如說在長照,在文化觀光,然後在文創,特別是在,休閒精緻農業這一塊的提升。未來如果有辦法,特別是鼓勵在文創這一塊,使得更多的軟實力能夠注入到,產業的各個部門。
橘色科技與橘色經濟,是因應高齡化社會帶來的相關產業應用,其中年輕世代擅長的文創力量不可忽視!縣府目前也在竹南龍鳳漁港附近的舊龍鳳守望哨,成立青創三號基地籌備處,預計六月啟用。
[苗栗縣青年事務委員
廖宗輝]
苗栗縣算是唯一非六都,第一個成立那個青年事務委員會的一個縣市,那在我任內,我們參與了第一任、第二任,我們現在是第二任,這兩任的過程中,我們參與了非常多的一些,苗栗有關青年創業這塊事務的,我們講發展,或是說未來的方向,現在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說,有所謂的一號基地、二號基地、三號,甚至我們已經知道有五號、六號了。
[苗栗縣勞工及青年發展處 處長
彭德俊]
前一陣子,我們也有去三義看看,是不是有適合的一個,一個這個青創基地,那因為,大家都知道,目前我們南庄跟三義都是我們的國際慢城,那另外三義,我們也,Rail bike(鐵道自行車)目前也正在試營運,今年也會正式營運,所以未來那個場域,未來是,會是一個非常的一個,觀光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軸帶。
苗栗縣政府未來規畫在三義、南庄等地,繼續尋覓閒置空間,提供年輕人更多的發揮舞台,例如三義,除了是慢城,還是台灣木雕重鎮,就是一個適合工藝復興跟體驗經濟結合的青創基地。
[苗栗縣青年事務委員
廖宗輝]
我覺得現在,比較欠缺的是說,如何把行銷這一塊放進來,所以這一塊是我們在今年,我們建議那個苗栗縣政府,業者進來了,我們如何既有的資源,包含一些法律顧問、創業顧問,或是一些,一些諮詢上,貸款,例如青創貸款上的顧問等等,現在的立場我會覺得,反而是,當他們真的準備好的時候,怎麼樣把他們行銷出去。
[苗栗「大青皇巢」 召集人
郭秩均]
苗栗啊,很多人都說,年輕人都出去了,剩老人家在這裡,所以會有很大的斷層,老齡化會愈來愈老齡,年輕人,就只剩非常年輕的在這裡而已,所以(縣府)它非常支持說,我們年輕人可以回來。回來的話,其實不要怕,就是只要,只要你,堅持你自己做的事情是對的,然後政府這邊,它們有一些資源,也願意投入的話,其實都可以,可以長久地下去的。
當年輕人看到外縣市持續進步,自己家鄉卻停滯不前,心裡都有焦慮感!一旦政府觀念翻轉,務實面對青創處境,就是改變的開始,而年輕世代只要願意回鄉,專注本業,剩下的就是打團體戰,讓自己和家鄉共好!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戴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