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關西一位修車師傅彭兆宏,修車40年,專業的技術深得客人信賴,而且他還是位藝術家。他運用燒焊技藝,把廢棄零件切割重組,竟然就做出一隻隻鐵貓咪,姿態、神韻栩栩如生。原來小時候,為了保護雞、鴨,家裡養貓來抓老鼠,彭兆宏和貓朝夕相處,甚至一起睡覺,自然對貓有深刻的觀察和感情,打造鐵貓咪時,他總是越做越開心,最近還首次辦了個人創作展覽「貓來戲」。
你看它那投影投過來,那真的就像一隻貓在牆壁上,哈哈,我們客家人講的,貓上樹,歇後語,不成猴,它是恭維一個人,它又不直接恭維他這樣子。

利用光影投射,躍上樹的貓,活靈活現。小小的展場,有三、四十隻貓,每隻姿態都不同。

貓的姿勢是這樣嗎,不是啊,擬人化,擬人化的。

抱緊緊的兩隻貓,看來恩愛幸福,張牙舞爪的兩隻貓,正爭奪利益。

這剛好在政黨輪替的時候,惡鬥,兩黨在惡鬥,它爭的魚,利益嘛。

這個可以象徵國家利益對不對,對,這個,好,寶箱、寶箱、寶箱,這個可能是彈藥箱什麼之類的,裝炭,炭,放那個煤炭的箱子。

講起貓,彭兆宏有說不完的故事。

我小時候我是跟貓睡在一起的,牠就在我枕頭邊,牠先鑽進那個被,被裡面你知道嗎,會暖被,牠會在暖被啊,唉唷,有時候不小心一躺下去,那貓被我們壓到,牠就跑走,氣死了,牠要起來就氣死了。

和貓朝夕相處,彭兆宏把貓的神韻抓得神準。

[黑手藝術家
彭兆宏]
貓大部分的時間,牠都是躺著,全部在睡,睡覺比較多,因為我的印象,那貓睡覺就是這樣,整個手要放在這頭上這樣。

正因為有深刻的觀察,光是貓伸懶腰,就有好幾種不同姿態。

[策展人
張秉正]
還有懶懶的、攤在那邊的,或者悠然漫步的,或者是在警戒的,各種,各種貓的這個狀態,他都能夠,用他的這個,創作者的情思去投注在那個對象上面。

地上這幾隻,就像是無意間經過小巷弄,竄出的貓群,屋梁上、樓梯間,也處處有驚奇,這是策展人張秉正,刻意營造的「生活感」。

[策展人
張秉正]
單件的作品的時候,兆宏哥已經捕捉了非常多的貓的當下的姿態,那個姿態是一種狀態,那是非常,非常不簡單的一種把握。

彭兆宏2008年開始用廢棄的汽機車零件做鐵貓咪,做好就放家裡,自己欣賞,透過這次展覽,作品完整呈現,讓人更能發現箇中趣味。

[觀眾
徐紫珉]
我第一次看到也是覺得哇,可以做廢物利用很厲害,而且我第一次進來的時候,就是突然想到,很像一個那個電影場景,就宮崎駿動畫的電影場景。

[觀眾
楊安怡]
他沒有把它做得很細緻,但他就是有把它的像耳朵啊,就是一些那種神韻是有做出來的,像角落有一個那個貓咪,然後它營造就像是,一隻貓咪然後要跳躍的那種感覺,它是有那種動的感覺。

[策展人
張秉正]
造型創作者其實他的眼睛看到的不是那個概念性的東西,我說的概念性就是說它不是排氣管,而是一個,帶著一個長長的、細細的圓管子,跟一個粗粗的管子的造型,所以它這個時候,它就會對應到貓的姿態、身形。

[黑手藝術家
彭兆宏]
這也是引擎腳啊,這建築鋼筋啊,這個底座是輪子的剎車盤,這河洛話講黑貓姐,就黑貓姐,它很得意喔,它走得很高雅,很優雅這樣子走,拿著一個魚的旗子。

會有這麼多廢棄零件,就是因為彭兆宏是一位修車師傅,小時候家境貧困,國中畢業就去學修車。

要檢查剎車皮啊,看它有沒有薄掉嗎啊。

換輪胎、檢查剎車皮等,修車工作一做就是四十年,換下來的廢棄零件,在彭兆宏眼中,可是很有價值的。

[黑手藝術家
彭兆宏]
像那個引擎腳,或是排氣管,你要丟掉,那賣廢鐵就是三、四塊,或是五、六塊,價錢比較好的,給你七、八塊好不好,一大堆,賣不了多少錢,我們就利用那個,覺得可以用喔。

這個也可以做貓,(這麼大根),對啊,這個也可以做貓,這排氣管有沒有。

在成堆的廢零件中挖寶,彭兆宏看到什麼像什麼。

摩托車的,我現在來做貓,你現在看它的體型,它的姿態、擬態,看,現在這個尾巴怪怪,我們就先把尾巴切下來。

邊做、邊調整,貓咪的形象都在他的腦海中。

[黑手藝術家
彭兆宏]
貓不太理人,牠永遠不會像狗,一呼叫那表情很多,貓不會,貓永遠是優雅,你覺得貓很優雅,很像貴婦一樣。

這樣,有像走路嗎。

越做越開心,就像和真的貓在對話。

一隻腳囉,這隻貓開步走,好,這樣,這樣就有像了。

(你也要搭配它的臉部表情),對啊,我要看它這是什麼,很悠閒的,還是,喵,喵,有的貓看到人,真的會跟人互動。

有技術、有設備,把小時候對貓的感情,化為作品。彭兆宏說,貓不用做得太像,留點空間給觀者想像。

[黑手藝術家
彭兆宏]
你做藝術的東西,你就隨心所欲,你自己要做什麼形態,你認為貓長怎樣,你就去做這樣。

[策展人
張秉正]
一個觀察造型的眼光,然後他才有辦法去把,不同的物件的造型去拿過來應用,然後去創造出自己腦中要的那個造型,那這就是藝術家的工作。

近年彭兆宏除了貓,還嘗試不同類型的創作,幾個簡單的零件,就讓人有無限想像。

[黑手藝術家
彭兆宏]
我做一個黑美人,它就很簡單,那耙草耙樹,堵住的東西,和那個鋤頭,還有一個是圓鍬,三個我就把它組合一個那個,像這個黑美人一樣

粗獷的器械,到彭兆宏手上,細膩的轉化成各種作品,不是那麼具象,卻更能把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黑手藝術家讓廢棄鐵材有了新生命,也讓生活處處是藝術。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