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推動「新南向政策」,各縣市也都看見了其中的商機,總統蔡英文更指定在地緣、環境、氣候上與新南向國家相近的高雄為新南向基地,高雄也將其中一項重點放在農業。目前高雄市農業局初步鎖定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等地,透過青年農民的培育、技術交流、一日農夫的農村體驗行程吸引對方,並積極布局全球有超過17億人口的穆斯林市場,輔導小農取得清真產品認證。
走進高雄國際食品展會場,看見琳瑯滿目的農產、水產,各攤位上,還可以看見許多來自東南亞國家的民眾參觀選購,而台灣水果有特別的吸引力。

[推廣清真食品協會 成員
許秀卿(馬來西亞籍)]
因為像我是從馬來西亞來,然後我在這邊已經快三年了,然後吃的話呢,像水果的話特別甜特別好吃,所以那我們那邊可能就是產榴槤,榴槤就很好吃,但是其他的水果不一定好吃,但是台灣我這邊吃的,像尤其是柚子,柚子不管放多久都很甜,然後就是口感都很好,就是台灣的水果都很好吃。

近年來越來越多東南亞國家遊客來台灣旅遊,加上小英政府上任後高喊新南向政策,許多人看準這項商機,想搶攻這新興市場,而高雄市也成為了中央指定的新南向基地。

[高雄市農業局 副局長
王正一]
中南部是農業生產的重鎮,這個重鎮的地方,跟這個所謂的東南亞,所面臨的氣候環境其實是很類似的,所以因為基於這一些所謂的氣候的情況,以及整個地理上的優勢,所以這個,將那個高雄當作是一個南向基地。

[相片來源 高雄市農業局]
政府的農業新南向政策,方向包括,協助新南向國家改善農業經營與提升農民收入,促進我農業資材、設備與技術外銷。加強農業人才及技術雙向交流,培養跨國農業人才。強化農業雙邊經貿與投資關係,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農企業。協助建置重要糧食生產基地,維護區域糧食安全,其中為農業推廣基地的高雄市政府也做了初步調查。

[高雄市農業局 副局
王正一]
在新加坡的部分,我們就會針對所謂的新鮮農產品,農產加工品跟這所謂的醫療觀光當作,以及當作是一個所謂的南向交流的一個重點,那對於這個所謂的印尼這個發展中的國家,以及他們有廣大土地,它需要台灣的農業技術,養殖水產相關技術的合作,我們就會透過這些,所謂的區域性的農業合作,然後同時間來帶動台灣跟印尼的雙向交流。

新南向市場究竟有多大呢,政府鎖定的國家,包括了東協十國、南亞六國以及澳大利亞、紐西蘭,這十八個國家當中,東協十國人口超過六億,GDP達2.5兆美元,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而南亞六國人口合計達16億8千多萬人,GDP合計達2兆6508億美元,對農民來說,農產品無論賣到哪,賣得出去就好。

[美濃農民
張治紘]
我們不要說新南向政策,什麼政策都好,只要說我們可以把台灣的農產品,可以向外來發展,當然我們可以解決內需跟供過於求的,譬如說我們種多了,在台灣吃不了這麼多,賣不了這麼多,我們可以向外面來賣,再來農民的收入可以提高,我說這樣的政策就不會差。

[有機農民
胡惠玲]
我非常期待我很期待,我很期待更有不同國家,然後來看你的時候,更認同你的時候,其實站在小農的立場,我們是會被肯定的,因為這個肯定不是只有在地肯定,你會覺得你開始漸漸有國際肯定,因為不同國家就有國際觀的出現。

基層農民滿懷期待,但總覺得霧裡看花。

[美濃農村田野學會 理事
溫仲良]
在這個過程當中,到底南向的一種策略,就是它那種推廣的策略,還有一種發展的方向,到目前為止,我想地方農民可能還是了解很有限,因為畢竟這個消息才剛出來,我們只有聽到口號,實際上內容的部分,我們不確定有沒有,但是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是比較,地方上還是比較不知道。

[有機農民
鍾紹文]
對農業來講我是認為,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政策的走向是怎樣,只知道說它是一大塊的餅,但是裡面包羅萬象,不管什麼產業啦,醫療啦,還是企業這些,農業這些也是包含在其中一項,就是說這個政策很大,但是你要細分下來,我是認為說推廣部分,還是很多人不知道。

高雄市成為新南向基地,重點是以精緻的農業技術、培育青年農民與其他國家交流為主,這幾年市府推行一日農夫行程,讓其他國家能與台灣農民交流,了解台灣農村並結合旅遊行程,而102年至今,高雄市政府培育共550位「型農」,希望成為農業新南向的軟實力。

[高雄市農業局 副局長
王正一]
我們透過這個青年農民的培養,然後可以將台灣的軟實力扎根在青年,然後透過南向方式的交流,我們就可以達到這種所謂的交流目的,而且南向國家的青年,也希望能夠安排來高雄,做這個所謂的學習跟探訪,這目前我們都在接洽跟安排之中,希望能夠成行。

[屏科大農企業管理系 教授
彭克仲]
他們擁有,因為他們是第二代的農民比較多,所以呢他看見他父執輩做這些事情以後,他有充足的農業知識跟技術,所以賺取他們該有的利潤,但是他們這一群人,納入了這些什麼,納入了一些的管理、思維在這當中,所以他們是以企業家的角度,去看他們所從事的,所以做起來非常有尊嚴。

此外高雄市政府這兩年積極布局穆斯林市場,推廣輔導台灣農產、水產及加工品等符合清真認證,由於全球目前穆斯林人口超過17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平均每四個人就有一人是穆斯林,而穆斯林市場的年產值估計在8000億到1.2兆美元,是目前重要的新興市場。

[推廣清真食品協會 成員
許秀卿(馬來西亞籍)]
在我們的回教的那個歷史裡面,寫出來的話,酒精是不可以的,然後豬是不可以,肯定是不可以的,所以我們去這個品質保證的時候,我們會看他們動物,是用哪一種動物,然後看那個動物的成分,或者就是怎麼來,所以看他們環境,所以就是讓這個產品就是吃了比較安心。

[高雄農業局 副局長
王正一]
在東南亞的地方,其實印尼,有百分之九十幾都是穆斯林,那在新加坡只有13%,所以不同國家有差異很大,但是整個東南亞大致上,它幾乎全世界有四分之一的人是穆斯林的族群,所以對於穆斯林的,他們特殊的飲食習慣,基於清真教義,清真食品的話,如果我們進入到這個市場,那我們一定要準備好這部分,像在高雄我們最近這幾年的輔導,我們的農產品、加工品,已經有26項取得清真食品認證。

高雄國際食品展會場上,可以看到農民甚至是農會攤位上,多了一張清真認證的證書,包含台灣的水果乾、蜜棗乾、甚至是蜂蜜、花粉等,都通過認證。

[高雄型農
許倫肇]
政府在推新南向,這些東南亞的國家,基本上很多都是需要清真認證的,因為他們不吃豬肉,也不喝酒,所以在這些過程的當中,我們的果乾的系列,我們有,果乾跟神秘果的系列有經過那個清真的認證,也就是Halal的認證,它的困難點是在於,它所有的製程都不能有酒精類的東西,所以以前我們習慣用什麼酒精去消毒啊,這些其實都不能出現在我們的產品線上。

[高雄阿蓮區農會農產品加工廠 負責人
楊清文]
把這個好吃的蜜棗乾,推銷到國內外市場,國內市場有限,那我們要擴展業務,然後把好吃的蜜棗乾,推向東南亞市場,外地的也能吃到,台灣我們的農產品的加工。

[蜂產品運銷合作社 董事長
吳銘昇]
他們清真它認為,它是天然花粉,是他們神聖的聖物,這幾年經過認證以後,我們在花粉的部分銷量,今年就有接到一個很大的訂單。

漁業加工品業者,也積極搶攻清真認證的市場。

[魚產食品公司 董事長
陳秀卿]
如何把我們的魚賣到全世界去,所以你要去了解每一個地方市場,他們產品怎麼樣進口的關卡在哪裡,那我覺得,我們的魚口味這麼樣的好,那如果我們要推動東南亞,那東南亞是穆斯林的人口居多,當然你要取得他們的認證,就是清真認證,他們才能夠接受這樣的食品。

[高雄市海洋局 副局長
黃登福]
水產加工品,它的型態,包括冷凍還有那個就是調理食品,還有包括煉製品,還有休閒食品,那我們目前高雄已經取得,那個Halal認證的有七家廠商,那我們未來會輔導我們業者,就是 去研發符合,我們東南亞國家,包括馬來西亞,包括印尼,包括泰國,他們民眾飲食的習慣,跟他們的嗜好開發新的產品。

高雄市政府力推農業新南向政策,初步以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為重點交流國家,這些地區穆斯林人口眾多,因此台灣農民或相關農企業,如要往新南向發展,清真認證將是最重要的門檻。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