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美人茶,也就是椪風茶,現在正好進入冬茶採收期。這幾年來,代表平地茶的椪風茶,因為低度農藥,甚至用自然農法,成為健康茶葉的代名詞,內銷都快不夠了,每到茶葉比賽期,大陸台商更是出高價掃貨!距離竹科很近的苗栗頭份,是台灣東方美人茶的主要產區,由於價格好,越來越多很多年輕人不當工程師,願意回家接棒,傳承上一代的製茶文化,一起來看看這些年輕茶農的回鄉故事。

在陽光下,她們趕著要採收今年的冬茶,仔細端看,這些身手俐落的採茶姑娘,全部都是祖母級的。



這些叔婆伯母妳一言我一語,說著當年的採茶史,她們是茶園主人許時穩的老鄰居兼採茶班底,每回的農忙,至少就得有十幾個人來幫忙採茶!當然比起這些祖母級的鄰居,許時穩年輕許多,他今年才49歲,算是中生代,家裡有三甲多的茶園,他本來沒打算要接棒,當年他父親見裝潢業還不錯,還曾要他去學做裝潢。

[頭份茶農
許時穩]
(父親)他就說,要不我們來學裝潢好嗎?我就說 好啊,被我爺爺知道,他就說,這樣不行,家裡的茶園三甲多,年輕人要是不來接那就會荒廢掉了,他就說,沒關係,你爸爸和我,我爺爺,他會教我做茶,因為我從小就在茶園幫忙,所以就說,好啊 就回家裡幫忙做茶。

許時穩年輕時,也曾在外頭打工過,回來種茶、做家裡的事,最大的好處是,不會有老闆給你壓力,剩下的就是自我要求而已,不過他給自己設下高標,種有機的東方美人茶,這幾年也種出信譽,他認為農藥很臭,對茶農本身也不好。

[頭份茶農
許時穩]
最主要是說,你一般要是說茶園是做慣行農法的話,一年差不多要噴十二次農藥,所以一方面農藥也要錢,再來,你要是噴藥的時候,你農民,第一個受到危害的是農民,農民整天要噴藥,你的皮膚這些,毛孔,全部都會吃到農藥,而且對肝也不好。

一般說的東方美人茶就是椪風茶,學名是白毫烏龍,因為它只採鮮嫩的心芽製作,因此若要和高山茶一樣做成同樣分量的成茶,至少要多出兩到三倍的茶菁,它的最大的特徵是「著蜒」,其實著蜒是一種病蟲害,但是對東方美人茶來說反而是好事,當小綠葉蟬叮咬茶葉後,破壞了茶葉結構與成分,散發出天然熟果香。

[頭份茶農
許時穩]
若是「著蜒」就是說,茶葉被小綠葉蟬叮咬它(葉子)就不會長大,就會說,它的會,生長水分會受到影響所以它就這樣小小的,這樣不健康的茶葉,它的葉子和這個梗頭會比較長。

茶菁採收下來後,製茶工作才剛要開始,接下來要萎凋!陽光太強,茶菁也會怕紫外線,茶葉水分會乾掉,種茶這麼辛苦,有時還會沒日沒夜的,不過這幾年下來,愈來愈多比許時穩更年輕的人回鄉,頭份的茶產業看見了傳承的希望。

[頭份茶農
許時穩]
因為這個比賽茶可以賣到這麼高的價錢,漸漸地就是說,陸續就像這附近就有比較年輕的,像有的媳婦、女兒都願意回來幫忙,因為他看到,就是說,雖然說這個椪風茶量不是很大,不過它就像鑽石一樣,不是很多,比如說我做一百斤,還是兩百斤,我就可以賣一、兩百萬元,我幹嘛要做這麼多?所以他們漸漸地,對這個就有興趣了,產生就是說,願意回家裡幫忙。

[頭份鎮長
徐定禎]
以去年來說,拍賣東方美人茶,拍賣,一斤拍賣56萬8千元,今年其中的一斤,第一名的,特等的,也是我們鄧國權的,拍賣68萬多元,搶購一空,公所要送禮,都沒有東方美人茶好買。

在頭份產茶的地方叫做細坪,這附近看過去,到處是茶園,在地人稱為頭份的後花園,其實這裡是丘陵地,海拔也才160公尺左右而已,不過無論是它的品質,還是椪風茶它的產量,現在已經做得賣都不夠賣了。

在頭份產茶的地點,主要是靠近峨眉、三灣這一帶的丘陵地,這裡的茶農多數都傳了好幾代,以前平地茶價格不如高山茶,於是頭份茶農,還把茶菁轉賣給隔壁的峨眉去製茶,現在最高等級的東方美人茶在頭份,年輕人也願意回來,34歲的鄧羽妡就是一個例子。

[頭份茶農
鄧羽妡]
因為做茶要晒茶那些,都很熱,然後我是女生,然後比較怕晒黑,然後就,當初要回來的時候就覺得好像不太想這樣子,可是後來就是,一方面而言我有加入那個農會的四健會,然後就是它,因為它都比較帶動農業的東西,然後就是有一些接觸,然後他們也有一些就是觀念給我們,所以就回來這樣子。

鄧羽妡,是頭份茶王鄧國權的大女兒,本來在竹科做品管,父親要他們回來接班,所以在竹科,當電腦繪圖工程師的弟弟鄧智先,隨後也跟著回家,畫圖的手改學製茶,前年第一次參賽,就在頭份冬茶評鑑獲得首獎。

[頭份茶農
鄧智先]
我一開始做茶的時候,(本來)覺得很簡單,因為那就是樹葉嘛,很簡單做,沒想到,你茶要做得很好喝,裡面也有很多學問。(例如萎凋)晒茶時茶要晒勻,沒晒勻,這盤晒好了,那一盤還沒晒好,茶葉就沒晒到,還有,攪拌,攪拌的時候,手要輕。

再過幾天,他們要去參加一項製茶評鑑,為了訓練年輕一代的製茶能力,鄧國權要子女輩,先在家裡內部競賽,他在旁邊嚴格督促。

[頭份茶農
鄧羽妡]
今天我們是做包種茶的,就是內部自己就是比,內部自己做(比賽)就是等於是,爸爸會指導一下,因為我們過幾天就有一場這種包種茶的比賽。

[頭份茶農
鄧智龍]
他要求比較多,因為他希望我們把他的精神再傳承下去,所以他做茶的時候會很嚴厲,一個步驟 一個步驟都不許出錯這樣子。因為做茶時間拖很長,會睡眠不足這樣,有時起床,那情緒會不好,加上我們自己又做不好他就會罵人這樣。

[頭份茶農
鄧國權]
他們就跟我做,做久了,自然他們就會做,就這樣而已。

機器轟隆隆地響,在炒菁的過程還感覺得到滿室茶香!回到頭份接棒製茶的第三代或第四代,剛開始時大部分都覺得,製茶不過就是把茶葉乾燥化的過程而已,哪知要控制好茶葉的水分原來有這麼多學問,今年46歲的林玉萍,本來在台北的醫院服務,原本以為休息時間會很多,回來做茶忙到沒時間結婚。

[頭份茶農
林玉萍]
才開始覺得這是很簡單的事情的樣子,一年四季嘛,春夏秋冬做四個月,春天的時候可以休息,可以睡覺,可以出去玩,沒想到一回來,開始做的時候才知困難在哪裡,一天24小時不夠用。

在揉捻後,林玉萍趕緊用手解塊,倒入乾燥機,今年的東方美人冬茶做好了!做茶幾年下來,林玉萍開始思考,要如何永續經營這個環境。

[頭份茶農
林玉萍]
這樣做幾年以後,我們台灣的文創商品開始要做起來了,就開始想,我們因為做東方美人茶賺錢,工廠是因為東方美人茶這個產品(賺錢),我們這樣做一陣子以後,應該要做一些回饋環境、回饋大地的事情。

她不但從事有機耕作,連產品也是親環境的,這個小小的手工茶袋,不但是用一心二葉的有機茶,吊牌是用無毒的紙,茶袋的外殼用的是玉米殼來包裝,林玉萍現在積極在做茶葉體驗服務,茶餐廳的菜色以茶入味,希望引導年輕人走進茶香的世界。

[頭份茶農
林玉萍]
他們對茶的觀念就覺得,那是老人家喝的,我們年輕人不要喝這種東西,我寧願去買飲料,買可樂這樣喝,就是從這裡開始,我就想說,茶是中國的國粹,因為又是健康的東西,我們應該讓年輕人開始來接觸這樣的東西,然後再走入我們茶鄉的世界。

把一包一包的茶葉算好重量,準備包裝出貨,今年37歲的樊代欣他的故事很不一樣,他接續下來的事業是他岳父的,女婿來接棒,以前又從未接觸過茶產業,努力學習製茶幾年,參賽得獎,也獲得肯定。

[頭份茶農
樊代欣]
就是我岳父需要幫(忙),工廠需要人手,那我就下來幫忙,那一開始接觸到茶葉之後就覺得說,茶葉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很多技術方面的地方,那製作,像茶菁採下來,我爸,我岳父也會教我怎麼製作茶葉,那慢慢我也對這個茶葉有興趣。

[樊代欣岳父
劉鵬雄]
現在的年輕人,你在外面,如果再另外創業的話,也沒有說(很好),競爭力太弱,我們在國外你說,一般科技業競爭力比較弱,所以說,回過頭來,我們的傳統業絕對不會沒落,所以說讓年輕人回來,給他磨練個幾年,他們自己也有,深深地有體會到,還不錯。

年輕一代不但學會了怎麼製茶,他們更懂得如何利用網路行銷,樊代欣回來以後,老茶行開始上網賣比賽茶!在網路做生意,信譽等於店家的生命,尤其是三代老茶行,一旦造假整個名聲就毀了。

[頭份茶農
樊代欣]
開始在網路上販售的時候就覺得,銷售得不錯,那慢慢也有一些老客戶會回流,然後覺得我們茶葉品質很好,那我們也做出信心,也有口碑,那我們就覺得說,網路行銷這部分可以更加地就是利用。



在頭份產茶區,有一所亞太技術學院,它們幾乎是傾全校之力協助,從茶葉分析到統一的包裝設計,最近還成立茶葉工廠,讓學生實際接觸茶產業。

[亞太創意技術學院
校長 劉紹文]
和外面的茶廠、茶農,大家結合起來(一起)推展這個茶的產業,而且學校自己也有製茶廠,訓練學生,也有這種科系,學生來做茶,還有包裝,包裝還有分析,茶葉的分析,有沒有農藥?分析它的內容全都有相關的這個設備。

台灣科技業起起落落,精緻農業所獲得的報酬,未必會遜於科技業,在老一代茶農逐漸離開舞台的時候,頭份的年輕茶農順勢接棒,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