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自由化、貿易國際化的趨勢衝擊下,台灣在1987年正式開放洋菸進口,到了2002年台灣加入WTO,台灣省菸酒公賣局改制成台灣菸酒公司,同年廢止菸酒專賣制度,種菸從「專賣許可制」改成「契作制」,雖然後來透過政治協商讓菸業苟延殘喘了幾年,但是「金葉滿倉」的輝煌年代,早已不敵自由市場競爭,風光不再。
打開烤菸室的大門,看見了美濃人引以為榮的「金葉滿倉」。

[菸農
朱正富]
這個菸葉,採完進來後經過8到10天的烤菸過程以後,烤出來以後就是金黃色的菸葉,並且有很香的糖香味。

[菸農
朱正富]
菸葉經過3到4天的黃變,2到3天的定色,2天中骨的烤製以後,整個烤菸過程就這樣來完成,這就出現金黃色的菸葉。

三月初,美濃的菸田已經全數換上稻田,烤好的菸葉在靜置2個月後,糖香味已從初見時的濃烈,轉化成淡淡的清甜。61歲的朱正富,出生時家中已經開始種菸,對於這項從小看到大的產業,他有難以言喻的情感,光是聞香味,就能判斷每片菸葉生長時的高度。

[菸農
朱正富]
這個味道是比較上部的葉子,它的味道較重,我們術語說比較厚,這個,葉位長得比較低,比較薄,這片,又比剛才那片(葉子),又長得更高,這個菸葉的味道,由,由低到高,它的味道愈來愈重,愈濃厚這樣。

陽光照耀下,烤好的菸葉閃爍金光,它是農人眼中有獨特香味的新台幣。趁著春分前的農閒,朱正富夫妻倆一邊檢查菸葉有沒有污損,一邊依照規定做好繳菸前的分級,在芬芳的空氣中,朱正富熟稔地展開菸葉,那動作就像是在數鈔票,情景卻異常迷人。

在菸酒專賣制度尚未廢止的年代,菸草是特許作物,保障契作,菸農只要把菸種好,公賣局就會收購,無需煩惱銷路。朱正富笑說,菸葉不只可以換到新台幣,公賣局還讓菸農預支菸款為耕種作準備、給孩子註冊,因為有這麼貼心的照顧,他的孩子也順利從研究所畢業。

[菸農
朱正富]
之前公賣局很多的管制,菸農的,菸農這樣資金的調度,我們說調度,就這個資金的運用有沒有,很貼心,七月底許可(種菸資格)後,
他八月就開始去辦理這個借款,他一定要趕在八月底九月初,把錢撥下來,就是要讓你們註冊,讓你們去買肥料,讓你們去租田地。

[菸葉大王林春雨八子
林煥昌]
因為美濃沒有什麼學校啊,大部分要到屏東高雄讀書,去外面要租房子,租房子一定要房租,要生活費,但是,農家人一年靠兩季這樣的農家收入來講,收入有限,要每個月讓小孩到外面讀書,實在是無法供給這些金錢,所以如果一年有,從繳菸收入,更多的錢,可以留下來繳小孩讀書(費)。

四月上旬,下了場及時春雨,一輛一輛疊滿菸包的貨車蓋上了雨衣,開進了「龍山繳菸場」,這座美濃地區唯一在收菸的繳菸場,陪著菸農到最後一刻。

抽到了「頭籤」的朱正富,早上七點不到,從家中出發前往繳菸場繳菸。一片片金色菸葉打包成綑後,成了金磚,每塊金磚順著輸送帶運到鑑定處,等候菸酒公司評鑑人員檢查評等。

我還要種菸葉,沒有關係,你儘管發表意見,這些都是正常的,沒菸可種了我要搓腳了,到這邊搓一下,搓了順便把它拍下來。

到了搓腳的地步就要吃老本了。最後一次繳菸,菸農用這樣的玩笑話自嘲。

[菸農
朱正富]
雨季過後,冬天來臨時,這種,幾個月來的,這個精神上這樣的付出,一下會放鬆下來了,我是感覺說,人生總是要接受這個,這個,這個階段的事實,這個階段結束的事實,這個階段結束的事實,今天在這邊感想說,菸業就這樣結束了。

看著輸出帶的菸包緩緩堆上拖車,朱正富也告別了和菸作相伴一甲子的歲月。

加工後的菸絲快速填滿紙捲,全自動電腦化製菸作業,每分鐘可生產7千支以上,這裡是台灣菸酒公司位在屏東內埔的菸廠,也是國產老牌黃長壽,和品牌香菸Gentle系列的生產基地。

[台灣菸酒公司菸品事業部 協理
巫鈺箕]
最近這幾年為例的話,大概是1公斤的青菸,大概是206塊左右,但是青菸,每公斤的青菸要經過除骨加工,這樣換算回來,如果是一公斤的,乾燥後的菸葉,大概要343塊左右。

加工後的國產菸絲每公斤要價343元,同等級加工完成的進口菸絲只要146元,本國菸絲和進口菸絲每公斤價差約200元,買國產的自然不划算。台酒公司指出,1987年台灣開放洋菸進口後,受國人吸菸習慣西化影響,自產香菸市占率下降到27%。

[台灣菸酒公司 董事
謝春斌]
早期呢,(國產)菸在市場上呢,在45%,一直往下滑,滑到目前以到今年,106年呢,可能在,滑到已經是在27%到26%這之間,26到27之間,所以一直在萎縮,吸菸人口一直萎縮,然後包括外來的廠商,那麼多的競爭,競品那麼多,對於我們衝擊也是這麼大。

為了鞏固市占率,台酒公司也嘗試調整旗下菸品風味,每次製菸時都會加入進口菸草作調配,一支國產菸在本土菸草的使用量不到18%。

有印度、雲南、巴西、這個辛巴威、本土、這邊呢,阿根廷,甚至還有很多,我們的菸葉是用,這麼多的,國家的菸葉而來混合。

[美濃農會 前理事長
朱信強]
我們做出來的長壽,是台灣本土的長壽嗎?並不是了,所有的菸草都,進口的菸草做出來的東西就是說,以本土品牌再來賣國內市場,與其這樣我認為菸草也不要做了,就用它國的品牌,很大牌子做了後在台灣行銷,因為現在目前看起來,政府呢,完全沒有思考的地方就是說,像未來性,我們這些東西包括長壽,它的以後的定位,要算進口菸,還是算本土菸。

[2001年5月27日]
請冷靜、請冷靜、請冷靜。

洋菸開放進口後,公賣局逐年收回種菸許可面積,為加入WTO預作準備,菸農想要種菸,只得尋求各種管道苟延殘喘下去。

(要等他出來接待,不要這樣子),不是、不是、不是,他在開會中。

2001年5月27日菸農走上街頭,近500位「高屏菸農自救會」成員,搭乘11台遊覽車,徹夜北上菸酒公賣局,抗議逐年遞減的繳菸政策。

[菸農]
就是說它們今年跟我們說,1甲規定我們只能強迫我們減掉3分,你知道嗎?如果說你們的薪水的話,你們今年是5萬塊的話,它給你們減到2萬塊,你們可以生活嗎?

[菸農]
我們那個公賣局很無能,改進社無能,人家日本那個什麼的七星的,外銷市場那麼好,我們台灣的香菸,我們台灣自己人都不抽我們自己的香菸,還一直抽外國菸,表示我們政府的那個官員都無能。我們現在已經被搞得快要沒有飯吃了,我們本來巔峰的時候有1萬2千多甲,現在已經剩下不到4千甲在那邊了,現在還要停耕啊。

台灣在加入WTO後,菸葉回歸一般作物,不再受「特許保障」,2002年以後,少部分尚未離菸的農民,繼續透過政治協商種菸,但隨著政黨輪替、菸農鐵票減少等因素,菸草事業生產協會理事長、立委陳明文認為,面臨低價菸草的自由進口,菸農必須要認清現實,最後在2016年邀集了台灣菸酒公司最大股東財政部,以及相關單位協商停止收購菸葉,以每公頃60萬元的離菸補貼,終結了80年來和菸農的合作關係。

[菸草事業生產協會 理事長
陳明文]
民國90年的時候,因為加入WTO,那我們已經政府補助到,每公頃105萬的補償金了,那這一次 還能夠再爭取第二次的補償60萬,其實他們都很高興,所以這個方案已經報到行政院已經正式核定了,所以今年就算是這個菸酒公司,跟我們菸農的最後一年,離菸政策算是,已經算是推動完成。

[美濃文化產業協會 總幹事
邱國源]
國民黨也好,民進黨也好,這些政府,它早知道這個大環境對它不利,對它十分限制,但是,但是對於產業,從事這些各種產業的農民,這兩黨的政府,並沒有很用心去和他們,通知他們,或是預測、或是教育,甚至於是傳達這樣,讓它自生自滅,當然這種態度太過於投機。

從過去到現在,政府在面對國際化的衝擊並沒有做好長遠思考,因應WTO後調整的台酒公司,也沒有因為離菸政策變得更強大,17年前擔任「高屏菸農自救會」總幹事的邱國源沈重的指出,種菸產業的滅絕,消失的不只有上萬公頃的菸田文化,也反映整個國家對本土產業沒有前瞻性的規畫,默默處於底層的農業,往往成為第一個被交換、犧牲的對象。

採訪製作 曾宏智
音效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