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產業漸漸式微,尤其在熱鬧的城區更是明顯。來到花蓮市,一般觀光客會造訪的,大多也是著名的景點,不過只要用心探訪、放慢腳步,其實就可以發現,藏身在鬧區中、仍有經營了幾十年的老店依然矗立,靜靜的延續著老城區的古味和歷史。為了活化具有人文故事的老店,縣政府文化局和在花蓮深耕了十年的o'rip團隊,推動了邁向百年老店培力計畫,徵選街區傳了兩、三代以上的店家,媒合設計師來和老店家對話,透過招牌更新、品牌再造等方式,希望提升老店競爭力,朝向「一百年」邁進。
西元1927年,我公公從鹿港過來,就開始做,做到我民國59年,我公公退休我才接這樣,那時候花蓮縣有18間的醬油廠啦,現在剩我一間。

藏身鬧區小巷弄裡的醬油廠,已經九十年了,至今仍堅持以傳統方式來釀造。我兩天就要攪拌一次,就這樣翻就是了。

兩、三天就要攪拌一次,才不會發霉,空氣中滿是濃濃醬香,他們家的醬油,不僅是老花蓮人記憶中的味道,更是許多名產店指定要用的。

[o'rip生活旅人團隊 總召
黃啟瑞]
譬如像另外一間名產店的老闆,他就直接說,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那其實是你會有一點點感動,因為這個就是,我們在羨慕別人有的特質,就是那個在地產業互相串連的部分。

[醬油廠老闆娘
曹美潔]
我二伯,就是以前的鹿標,他就從鹿港來,我公公本來就帶著以前的錢可能十元,要來花蓮看他哥哥做得好還是不好,就跟著他哥哥一起做,兩兄弟就一起,對,做醬油。

曹美潔的公公後來自立門戶,老花蓮人熟悉的虎標醬油就是他們家的,大型木製沉澱槽更是見證了醬油廠歷史。

[醬油廠老闆娘
曹美潔]
因為我公公,他就很努力,也很有理想的人,他的意思是說,大家的醬油店關掉,我們的不要關啦,我們就堅持他的,他的想法啊,其實我這樣,我的房子租給人家,比我賣醬油還好吔。

源自日治時期的釀造技術,幸好第三代想接續下去。而三、四百公尺遠、人聲鼎沸的中山路上,一間鋼筆店更是三代一起經營。

[鋼筆店 老闆
賴義山]
剛開始做,在哪裡買也不知道啊,會不會做也沒有信心啊,完全是陌生嘛,但是我太太的那個姑丈,不管你三七二十一啦,他有一天買了一、兩打鋼筆,一點零件,你做做看嘛。

就這樣,一做就是61年。

[鋼筆店 老闆
賴義山]
沒有別的路可以走了,你也沒有本錢,也沒有人會給你拉去做別的,當然只有一直這樣撐下來了。

言談舉止從容優雅,數十年來,賴義山每天都是襯衫領帶迎接顧客,他說,還沒有原子筆的時候,除了鉛筆,就只能用鋼筆來書寫,當然他也寫得一手好字。

[鋼筆店 老闆
賴義山]
筆尖是薄片,有彈性,筆壓不一樣,它的筆劃就不一樣,輕一點寫,細一點,用力寫、壓了,會粗一點。

現代人提筆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不過也有人開始反思,手寫字其實更有溫度。小小店面,有各式各樣鋼筆,賴義山除了自己摸索如何修理鋼筆,研發多年、兩面都能書寫的筆尖,更有六國專利。

[鋼筆店 老闆
賴義山]
期待我的兒子、孫子一直做下去,這個雖然不是很賺錢的生意,值得做。

市區是遊客到花蓮必定會停駐的地方,商店林立、貿易興盛,但一般人卻很少注意到,蘊藏豐富文化的市區,其實也有值得探訪的老店家。

[o'rip生活旅人團隊 成員
劉曉蕙]
不是只有存在一些食品店啊,一些供應那個觀光客的這樣子的一個店,其實還有一些老產業,它已經存在這個花蓮市街很久了。

框是襯托作品,不是搶掉作品,對,那所以看它的,像你剛剛講的,抽象或具象對不對,然後,還有它的畫面的比例布局。
照片提供 郭瑞珍
即便時空背景已然不同,92年來,這間裱褙店,依然矗立在此,泛黃的老相片,說著那段歷史。

[照片提供 郭瑞珍]
[裱褙店 老闆娘
郭瑞珍]
日據時代的時候,他們的工作是以和室紙門為主,當然也有裱褙的部分,我們的叔公,他叫林文精,他是14歲的時候就給日本人當學徒了,日本人走掉之後,那就是我們叔公林文精承接下來,然後改名字叫尚文堂。

這間店前身是大正14年成立的大和屋和紙店,牆上的老文物和工具,靜靜說著老店的故事。

[裱褙店 老闆娘
郭瑞珍]
我們也沒有做廣告啊,那完全就是靠客人的口碑,然後把每一件事情做好,然後累積出來了。

時代變遷,傳統產業式微,熱鬧街區裡的老店衝擊更大,一間間關門。為了活化仍堅持著、具有人文故事的老店,o'rip團隊和縣府推動邁向百年老店培力計畫,徵選街區四十年以上,傳了兩、三代以上的店家,媒合設計師來共同討論,希望提升老店競爭力,朝向「百年」邁進。

[o'rip生活旅人團隊 總召
黃啟瑞]
它比較像是一個陪伴,搞不好我們的收穫都還比,比店家還多,在這裡面我們還去思考說,這個店的過去是什麼,它的未來可以怎麼走。

[o'rip生活旅人團隊 成員
劉曉蕙]
新的一個創意點,或是新的互動,然後看可以,可以做出什麼樣子一個,在這個老產業產生一種新的改變這樣子。

[照片提供 o'rip生活旅人]
設計師為老店做了空間、動線的調整、招牌的更新、品牌的再造等,讓老店原有的味道更彰顯出來,也更引人注意。

[o'rip生活旅人團隊 成員
劉曉蕙]
人的生活感,完全就是融會到這個,就是融入到了這個店裡面,那它有它的一個生活的一個厚度。

[裱褙店 老闆娘
郭瑞珍]
老店走出去,然後接受新的思維,然後新的想法、新的做法,讓老店有更新的生命。

[醬油廠老闆娘
曹美潔]
我做這麼久,還有人會說,啊,這裡有醬油店喔,人家就不知道我家是醬油店,這麼好的東西,大家都不知道,(就想要讓大家知道),對。

從對談中,老店也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希望在新時代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煮豆機正沸騰著,一旁,師傅則像表演特技般,徒手翻動剛煮好的芋泥。

[豆沙廠 老闆
鄭惠書]
我爸爸以前,就日本時代就在做味噌,味噌以後然後再做豆腐,豆腐那時候我剛好出生,然後在我讀高一的時候,豆腐就沒做,就開始全心在做豆沙。

北迴鐵路開通後,遊客增加,專門供應花蓮名產店原料的這間豆沙廠,生意越做越好。

[豆沙廠 老闆
鄭惠書]
(在花蓮的那個供應量其實滿大的),對,大概、大概,我算一下大概應該是80%有。

為了提升效率和品質,年初更添購了新設備、建置新廠房。

[豆沙廠 老闆
鄭惠書]
(期待邁向百年老店),對,我也希望這樣,因為兒子,兒好也要傳接嘛,然後我就把我們所學的工夫就全部教給他這樣。

[豆沙廠 小老闆
鄭晉宇]
傳統的經營方式,很難再經營下去,所以對我來說,我必須把一些傳統的慢慢改成現代化來,這樣才有辦法繼續真正的邁向百年老店。

鄭晉宇說,「邁向百年」,對別人來說是正在進行中,對他來說,是剛起步,未來也希望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

[豆沙廠 小老闆
鄭晉宇]
因為我們從以前到現在都是一直做豆沙,就批發給下游廠商,那我是希望以後說我們可以再擴展我們的市場,讓更多的消費者來認識我們。

[設計師
郭函姿]
就是品牌設計出來之後它可以應用在各類的商品上,然後其實消費者或是下游的一些廠商看到會覺得,對這品牌是會更有識別度,然後甚至是那個忠誠度也會提高。

過去的包裝,品牌識別度低,o'rip媒合設計師來針對原有產品、和即將推出的自有品牌設計logo和包裝。

[設計師
郭函姿]
因為它是一個,就是比較,就是老牌子,就是已經有一個信譽的品牌,所以我讓它是比較就是,比較穩健,就是比較古典。

期待在地產業更深化,也將老產業連起來,大家有更多交流的機會,希望發揮群聚互惠效應。

[豆沙廠 小老闆
鄭晉宇]
看其他家,對我來說就已經是前輩分享他們一些過程經歷,其實對我來說是滿不錯的一個心得,因為那可能都是我會,未來會碰到的。

對折一半就到這裡,至少折過來十公分,對,33,然後兩邊是40嘛,對,對,因為我這裡有那個原稿也是一尺六,一尺六,那長度是12。

設計師和老闆娘,正討論著新包包要如何呈現,1955年創立、花蓮第一家的帆布行,現在由第二代接手。

可是我就不知道妳想把它搭配在,搭配在藍色的或是綠色的,或是什麼,其實它走藍色的就很好看啦。

[帆布行 老闆娘
陳美蓉]
跟著我婆婆她一起做,還有我先生一起做,才陸陸續續聽到我婆婆講說,他們開的時候,花蓮人還不知道什麼叫帆布。

[設計師
陳雅玲]
有一本筆記,她就做了很多密密麻麻的數字,還有一些你看不太懂的圖案這樣子,後來慢慢的才發現,其實她做了很多客製化的東西。

老帆布行同樣面臨新時代衝擊,第二代原本也想要退休了,但參加計畫後,熱情又被重新點燃。

[帆布行 老闆娘
陳美蓉]
年輕人想法真的是很多元,而且她會給我很多新的東西,我想說,那是不是可以,雖然是退休,但是還是可以做一些,我以前沒做過的。

[設計師
陳雅玲]
創作者的那個靈魂好像熱情就被激發出來了,她甚至還說,我覺得我可以繼續做下去,因為她,她也喜歡挑戰,那這樣的話我就覺得,對我來講,這才是我想看到的果實。

變化太大,老城區的發展脈絡,或許也僅能從這些老店家身上尋找到一些線索了。團隊說,培力過程中,他們只是用第三者的眼睛,去把蒙塵的珍珠擦亮,再怎麼樣,都不會是換上另一顆更大更亮的珍珠。

[設計師
陳雅玲]
當一個設計師,走到一個百年老店,我不可能用我自己的想法說,我畫一張設計圖,請你做,而是我從它的特色裡面,去把它強化出來。

[o'rip生活旅人團隊 成員
劉曉蕙]
兩、三代的人都在裡面,都已經這麼久的一個,一個老店裡面,你又要加入一個什麼東西又不破壞它老店的風格,然後又,又可以讓這個老店在某一些部分呢,就像,就是說又可以發亮,其實我覺得這應該是比較困難。

老店家,伴著市街走過悠悠歲月,他們都希望,來到這裡的人,能感受到城區的歷史人文和溫度,透過培力計畫,讓這些和市街發展,息息相關的老店家,繼續說著城區的故事,不僅僅是邁向一百年,或許會有更多個一百年。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