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年使用的免洗筷數量高達45億雙,對環境與資源造成很大的衝擊。雖然環保署從民國91年開始,推動限塑政策,政府機關、學校等八大使用對象禁用免洗餐具,但沒被禁的夜市、小吃攤、以及傳統市場攤商才是使用大宗。有些業者即使有提供環保筷,但似乎不少民眾還是習慣用免洗筷。一次性的餐具的源頭減量,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炒米粉、炒麵、蚵仔煎,來到新竹城隍廟口小吃攤,熱騰騰的美食就在眼前。但當你要享受美食的時候,是用什麼樣的餐具?
[消費者]
我會選擇這種筷子,(為什麼),因為那個免洗筷我們都知道它的製作過程,好像都有瑕疵在。
[消費者]
(選)免洗筷,(怎麼說),因為,要洗的話,我覺得,我感覺它會洗不乾淨啦。
免洗筷它的筷子本身有問題啊,會有雙氧水什麼的,對,它二氧化硫這些東西啦,所以,對,所以我們就習慣,從十幾年前就自己帶。
在台灣,呼籲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口號喊了好多年,但許多小吃攤,還是習慣提供兩種類型餐具。
[新竹城隍廟口攤商]
你一定要用免洗筷,要不然他會覺得你不乾淨,可是現在又走環保風,所以你還是要,給他們有一種選擇,讓他們覺得說,他們用的是安心的東西。
[新竹城隍廟口攤商]
盡量都用鐵筷,可是還是有客人要,可是有時候像那麼忙,我們沒有辦法一個一個拿給他,然後他們自取想要的東西,這樣我比較方便==ns==
麻煩、懶得洗、懶得帶,正是無法普遍推廣的障礙。
[主婦聯盟台中分會 會長
張明純]
因為對他(攤商)來說,他可以節省大量的沖洗,清洗的工作,其實對他來說是很方便的,對,然後一般消費者,他現在也沒有很多的使用習慣上的建立,去自己帶碗筷,就是很多的攤商,它還是會提供==ns==
儘管到了國際級的觀光夜市,免洗餐具仍無法避免。
[逢甲夜市 攤商
洪文扱]
因為這樣是比較方便,我現在就是只有做這一種而已,以前都是用人工洗的,就是數量很少,所以,我們就直接用免洗筷這樣。
[逢甲觀光夜市自治會 公關
吳浚銘]
我們這邊已經本身的攤商部分,我們已經有就是,一方面也就是勸導,一方面鼓勵他們採用比較,譬如說紙盒啦,或者是竹籤之類的。
國外遊客經常造訪的逢甲夜市,為了維護環境,自治會盡力宣導外,也有攤商自行研發較環保的餐具和包裝。
[逢甲夜市 攤商
黃訓登]
這種的塑膠是食品級的塑膠,就是按照我們國家的標準,請塑膠工廠幫我們做的,它這種的東西呢,用了以後,你可以丟掉,沒關係,它會,會融,時間久了它就會融化掉,不是像一般的那種東西,用了不會融掉的。
[逢甲觀光夜市自治會 公關
吳浚銘]
像他們一般的傳統的糖葫蘆,我們剛看得到它可能就是用塑膠袋裝,那像現在的話,它就是盡量減少塑膠袋的使用,它這是可以吃的糯米紙,然後它這邊就是使用了特殊設計過的牛皮紙袋==ns==
另外以美食著名的台中第二公有市場,也有攤商自己設計裝環保筷的盒子,也著重清洗環保筷的過程,要讓客人吃得安心。
[台中市第二市場 攤商
鄭戍珊]
我們就是設計了一個盒子,這是我自己設計的,我覺得說它是一個密封的盒子,那我們洗乾淨的筷子放進去,客人在使用後,他必須習慣蓋下來,蓋上的時候就不會說,我們的筷子是暴露在一個空氣中,口沫、灰塵這樣子狀態之下,每個客人用了乾淨筷子,他在這邊吃飯他是安心的。
近年來店家也明顯感受到消費者使用習慣的變化。
[台中市第二市場自治會 會長
趙善棋]
(免洗筷)數量現在可以說,可能一個月可以,可以差,差到那個,像一包,一包的量中,有50雙的話,一大包就差不多100包,一個月可以省掉差不多兩大包這樣子。
[台中市第二市場 攤商
李文章]
如果沒有把(筷子給他),他會說,欸 沒有,沒有筷子要怎樣吃飯,對不對,是不是這樣,對啊,所以,但是有的會主動說他不要。
然而即使漸漸看到改變,環保團體認為,腳步仍太慢。
[主婦聯盟台中分會 會長
張明純]
因為大家其實在夜市、在傳統市場,還是看到非常多的這個塑膠的碗筷,還有塑膠袋大量地使用,對,所以,我們會很希望政府在這個部分,能夠加快一些腳步,譬如說用立法的方式去禁止,一些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 科長
顏瑞錫]
那夜市攤販的部分,因為考慮到它就是說,就是它的流動性也比較大,那用品的部分會考慮到它的衛生,還有一些清洗的問題,所以這部分我們是,環保署是用鼓勵宣傳的一個方式。
法國便在今年8月通過環保新法案,2020年起禁止使用塑膠餐具,提倡用可分解的生物來源材料製造餐具。不過台灣是不是要仿效,政府與環保團體都有疑慮。
[主婦聯盟台中分會 會長
張明純]
它基本上又有很多這種道德上的爭議,譬如說它需要用到黃豆、玉米去成為它的製造原料,但是現在黃豆跟玉米,其實很多都已經是基因改造的,所以這個意思是要鼓勵更多基因改造作物的種植嗎,這個其實會有一些這樣的一個爭議。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 科長
顏瑞錫]
那在台灣的話,就是說我們要考慮到,我們生產出來這一個用品,它適不適合做掩埋,那再來就是說,我們鼓勵的就是要回收,那台灣的一個土地比較有限,所以說,如果要去推廣這種生物可分解的一些用品的話,就是要去考量到我們這個環境是不是都允許,這樣一個可分解的用品或是塑膠的一個就是說,崩解的一個環境。
也就是說,無論用多麼環保的材料製造,用過即丟,就稱不上環保。雖然10月底環保署才剛宣布新的限塑政策,擴大適用範圍多了七大類管制對象,未來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預計2018年才開始實施,看得出政府還要更有魄力,盡快立法、宣導禁用一次性餐具,應該多管齊下,才是真正解決的辦法。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蔡裕昌
- Dec 01 Thu 2016 13:24
517集-一次性餐具如何減?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