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新月異,許多傳統工藝逐漸走向夕陽,活版印刷就是其中一個。為了讓這項珍貴的工藝能繼續傳承下去,有一位年輕的設計師就添加文創改造,推出了隨身活版印刷機,不但時時處處都能印張名片,也讓老文化再次進到日常生活中。繼續看涂至伶跟陳靖維的報導。


 

 

 

像寫書法的那種宣紙,他們其實都是手工做的。

 

上課時間一到,學員們專心的聽著講解,今天要體驗的課程是DIY手工紙,仔細看清楚,桶子中的紙漿原料都是家中會出現的素材。

 

對像這種雞蛋盒,或者是你如果早上吃速食餐廳,它其實就有牛皮紙袋,然後紙盒,然後可能薯條盒也都可以,(那外面不是有塑膠膜嗎?),其實速食餐廳它的紙盒,它的膜只要泡水5分鐘,它就脫掉了。

設計師 顏宏霖(右)

 

因為其實要真的要去體驗到造紙的話,其實比較少,然後或者就是一定要去一些風景區呀,就是觀光工廠才體驗的到,所以親子族群又可以媽媽帶著小孩,然後直接造紙。

照片提供 顏宏霖

005817-010204

週末期間許多家長會帶著孩子來參與課程,共享親子時光,但這天剛好遇上平日,還是有不少人被這樣新鮮的體驗吸引來。

體驗學員 黃品潔(左)

因為覺得很好奇,就是以前傳統的一些,做紙的一些技法,然後有看過人家做的厚厚的紙卡,都覺得很有質感,想要玩玩看。

體驗學員 施依婷(右)

 

我最近剛好有委託人家,幫我做再生紙,然後看到有手工可以自己做紙的活動,就覺得很有興趣,所以就想說一定要來參加這樣子。

 

模具放進水中的拿起來的聲音

 

加上模具的造紙機,壓緊、沒入紙漿槽中,想要圓形、長方形,甚至到複雜的恐龍造型都有,設計師顏宏霖更指出這是領先全球的技術。

設計師 顏宏霖(右)

所以最當初就是想說,我想要做一張名片的大小的手工紙,去定位,所以就想說那是不是,做蛋糕有一個模具,就會做出像那個樣子,所以我們就測是把造紙機給加上模具,所以就可以也是測試成功,但是也是經過很失敗啦,因為它的相關的配件呀,如果一個不對,就會紙就不會是那麼方方正正這樣子。

 

機器逼的一聲

 

機器高溫加熱180秒,一張張質感的手工紙就完成了。

 

然後像剛剛你做的手工紙,就很漂亮,剛好適合這個聖誕節的版。

 

你要用很用大力這樣壓,有啦有啦有啦。

 

印刷產業中紙張和印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就不得不提到這台隨身的活版印刷機。

影片提供 顏宏霖

0027-0054(27)

你拿過現印的名片嗎? 不不不,不是這樣的,回去回去回去,告訴你,一張名片隨身活版印刷機就辦得到!

 

設計師顏宏霖在研究所時,接觸了鑄字行,了解到活字排版印刷的精華,越來越有興趣、研究之後,他加入文創元素,推出了「隨身活版印刷機」,讓傳統文化重新融入日常生活中,更拿下日本Good Design標章獎。

設計師 顏宏霖(右)

 

大家現在都是人手一台手機嘛,所以紙的話,基本上最常去使用的,有可能就是名片,所以我們想說,要讓這台機器,做到最大的使用率,應該會先以那個,名片的這種印刷為主。

鑄字行老闆 張介冠(右)

 

那這個技藝如果要保存在這塊土地上面,其實就是要讓更多的人來參與,所以我們也藉由這個機會能夠鼓勵年輕人,他們在這個活版印刷的產業鏈上面,能夠發揮他們的專長。

 

這台印刷機,最初是以一張名片為發想,但想印小卡片、情書也都行,雖然不像數位印刷快速,卻有著滿滿的心意和溫度。

設計師 顏宏霖(右)

 

最簡單就是,如果你要給的那個人,他看著你辛辛苦苦的印一張出來,他一定不會馬上把你丟掉,所以他會覺得,這張是他願意收留起來的,但是名片就是一個,去代表你自己,所以這種方式印刷的名片,就會讓對方記住你。

記者 涂至伶(左)

 

這台隨身的活版印刷機,裡頭的文字還有樣式,都可以自己變換,不過這些鉛字要去哪裡買呢? 老闆為了讓客人能更方便,特地將店面搬到了,

全臺灣僅剩一間的鑄字行對面。

 

那鉛字的生產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模具。

 

邁向夕陽的鑄字行,現在繼續透過導覽、文創等方式發展下去,老闆張介冠從一開始只是想保留給子孫,至今卻像是被賦予文化傳承的使命。

鑄字行老闆 張介冠(右)

 

個人的認為上面,它(鉛字)應該不是,只有維持一樣傳統,只是印書籍呀、表格呀,這樣子的東西而已,它是應該慢慢地往文創的產業去發展。

設計師 顏宏霖(右)

 

不敢說真的對他們很大的幫助啦,就是我如果有賣出去,大家就會想要用鉛字去印,所以會有一個小小的需求的循環鏈這樣子,但是也希望越做大家越普及,所以就是有使用,然後這個產業就會慢慢活絡起來。

 

學生們自己找字

設計師 顏宏霖(右)

 

其實活版印刷我們也想推廣成,可以年齡層更低,然後把這個東西給更多人知道,所以我們也都是有,再次的研發一些新的配套。

採訪/撰述 涂至伶

攝影/剪輯 陳靖維

一台改良的活版印刷機,傳承老工藝的美好,以全新的面貌重新走入你我的日常。面對活版印刷業的沒落,仍有一群人不斷努力,留存數位排版無法取代的溫度和手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