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內灣支線全線復駛,並新增六家支線串聯高鐵新竹車站,是全國唯一結合高鐵的觀光鐵路,兩鐵串聯、無縫轉乘,不僅造福竹科通勤族,觀光效益更是被看好,外地遊客進入內灣體驗客家小鎮風情將更加便利,新竹縣政府預估未來內灣遊客量,一年上看兩百五十萬人次之多,面對龐大的觀光人潮和商機,內灣商圈準備好了嗎?台鐵是否能夠滿足乘客需求?在地居民又該如何因應生活品質減低的問題呢?白白的煤煙,熟悉的鳴笛聲,新竹內灣支線11月11日正式全線復駛,由退役近三十年,有「蒸汽火車國王」美譽的,DT668蒸汽火車和CK124蒸汽火車聯運,擔任首航列車,駛向內灣這個客家觀光小鎮意義非凡,吸引許多鐵道迷和鄉親爭相拍照,記錄歷史性的一刻。
內灣支線全線由新竹到內灣,是台鐵歷史悠久的三大支線之一,四年前新竹到竹東站停駛,僅竹東到內灣繼續營運。==cg in==新內灣支線因應高鐵接駁,闢建六家支線,新增北新竹、世博千甲、竹科新莊、竹中、六家等五個車站。其中六家站以廊道串連高鐵新竹車站,是全國唯一結合高鐵的觀光鐵路。
[鐵路改建工程局
局長 許俊逸]
六家支線,第二個是內灣支線,用這圖來說明一下,原來的內灣支線是從新竹站一直到內灣,一共28公里,那我們新做的六家支線,是從新竹到了竹中以後轉到六家。
[竹東鎮民]
交通比較方便,去新竹很方便,然後坐高鐵去台北也更方便,不用轉車。
高鐵、台鐵兩鐵串連無縫轉乘,不僅造福竹科通勤族,觀光效益更是後勢看俏,未來外地遊客可搭高鐵再轉內灣支線,到內灣體驗客家小鎮風情。
[漫畫家
劉興欽]
現(在)內灣線復駛後會更繁榮,用想的就知道,有很漂亮的風景可以看,還有我劉興欽的漫畫館,有很好吃的野薑花粽,吃的好、風景也很好,希望以後大家坐火車來內灣玩。
[遊客]
我們就想說要搭小火車上去(內灣)玩,對,那是最好的交通方式,然後順便就是度假吃一下當地的美食這樣子。我覺得比較方便,對啊,因為如果比如像很多人,然後有時候交通工具又不夠的時候,這樣子很方便
不過看似旅客與在地人雙贏的交通模式,卻因為鐵道路線的新舊接軌而打了點折扣。新建的六家支線採雙軌電氣化,行駛電聯車往返新竹站與六家站,而內灣支線則維持單線行駛柴油車,僅通勤時段有直達車往返新竹站與內灣站,因此非通勤時段,乘客都得於竹中站換車轉乘。
[台灣鐵路管理局
局長 范植谷]
每天會有70這個班(次)跟高鐵銜接,到竹中、竹東每天有34班,可以往來內灣跟新竹之間。
[台鐵新竹站
站長 黃榮華]
為了配合我們上下班通勤的需要,早上有2班次(往返)從新竹開到內灣,晚間有4班次(往返)從新竹開到內灣,它是使用柴油(機車頭),直接從新竹開到內灣,但是有部分不是上下班的時間的車次,有20個班次到竹中,但是對旅客來說非常方便,同個月台換車,相差5分鐘馬上就能搭乘電聯車到新竹。
依據目前火車時刻表推算,從新竹往內灣,於竹中站換車,約需等待7到22分鐘不等;從內灣往新竹,在竹中站換車,約需等待30到37分鐘左右,不少內灣居民都盼望能夠加開直達車班次,省去他們等車轉乘的麻煩。
[內灣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邱創南]
和停駛四年的那段時間(來比)是有比較方便,不過我希望現在就是說,目前新竹直接到內灣,內灣直接到新竹,一天只有六班而已,我希望能夠增加到最少有十班這樣,不用在竹中(站)那邊又要轉車,變成很麻煩,有時候等車一等就等快一個鐘頭之久。
實際來到竹中站,假日在此轉乘往內灣的旅客擠爆車站,不少乘客抱怨連連。
[乘客]
(到這邊還要再轉乘),(會覺得很麻煩嗎),會呀,(會希望說直達車)對,當然是直達車是比較好。
[乘客]
在這邊(六家站)搭過來,然後又等很久,然後搭到新竹去,然後再回來,又還要在這裡(竹中站)下換一次,滿麻煩的。這樣一天的時間都浪費在等車上面。
[乘客]
月台對老人家比較不方便,因為他要上樓梯,又要下樓梯,老人家腳比較不好,因為電梯沒有這麼多,手扶電梯也不行,老人家會嚇到,腳沒踩對,他會嚇到,腳不知道要伸下去好還是怎樣。
不過台鐵表示,考量竹中站到內灣站之間的鐵路尚未電氣化,未來是否增開直達車班次仍要研議。
[台鐵運務處營業科
科長 彭坤炎]
到六家的線路和以前舊的內灣線路不一樣,現在新的線路有電氣化,舊的線路沒有電氣化,所以用的車廂就不同,有關列車安排,未來(內灣)直達到新竹的部分,會視行駛的狀況如何來做一個檢討,或是再做另外的安排這樣。
除了班次問題,也有遊客反應,月台設計有瑕疵,火車與月台間隙過大,對兒童、老人乘客有安全上的疑慮。
[乘客]
(月台和火車間隙)感覺有一點(大),比較高,大概那麼寬,有,安全上可能有一些要改進。
[台鐵運務處營業科
科長 彭坤炎]
這方面硬體設備的部分,會盡量在正式的營業前做一個改進,本身已經有做一個現場的檢驗過,還有現在要趕快找有關部門來做改善
內灣線復駛,開放十五天讓民眾免費試乘,幾乎班班客滿,但內灣支線上不少車站,都只有一名站務員負責所有業務,一下子湧入大批乘客,站務人員根本忙不過來,
[台鐵竹東站
站長 李勝業]
平時(載客量)來說增加兩倍,像假日來說,從12號到今天(20號)為止,假日的話,差不多是,假日的載客量是八千人。我們現在到25號,免費搭乘期間我們都有因應措施,就是都會有支援的人過來,往後碰到星期假日的話,業務量、搭乘的人多的時候,我們也會隨時請求上面支援。
[台鐵運務處營業科
科長 彭坤炎]
現在因為車站才剛開始營運,會針對車站的人力部分去做一個檢討,現在目前,會有別站來支援的人力來幫忙做車站的工作這樣。會放在重點車站,像是內灣,現在轉乘的竹中站,會派比較多人來幫忙這樣。
試乘民眾有多踴躍數字會說話,光是第一週,台鐵估計載客量就達十萬人次,大批觀光人潮湧入內灣商圈,內灣站假日這班列車,到站後過了五分鐘乘客還沒全部出站
[遊客]
很方便,(之前沒通車前),(要怎樣來這裡玩)?自己開車吧,(就比較不方便),(對你們這些學生來說),很不方便。
[遊客]
方便啊,因為可以直接從新竹火車站那邊搭過來,不用找停車位,可是站好久喔。
[遊客]
很方便,直接通車了就不用轉車,對。(你們從哪裡過來)?我們從基隆過來的。之前停駛就沒有過來,第一次來這邊,對。(所以如果是),(要開車的話就不會來)?對啊,(因為太不方便了),對啊,路又不熟,坐火車比較方便
之所以如此吸引人,實在是因為內灣支線充滿復古風情,各車站別具特色外,抵達內灣村,還有古色古香的內灣派出所、內灣戲院、吊橋、劉興欽漫畫館等旅遊景點,以及不能錯過的各式美食,野薑花粽、粄條、菜包全都令人難以抵抗。
人潮帶來錢潮,商圈店家莫不欣喜若狂,摩拳擦掌迎接商機到來,店家包粽子的手幾乎沒停過,除了備足食材之外,有的店家還增加人手,好接待大批觀光客光顧。
[內灣形象商圈發展協會
前理事長 彭瑞雲]
差很多,這一陣子來的人潮,來的遊客,除了新竹縣之外,(有)很多搭高鐵來的遊客,我覺得帶動內灣的繁榮,人潮一下子進來,當初我們沒想到有這麼多人,所以準備的東西多少有點不夠,不過這兩天,這一週來,我們都恢復正常,全部準備的東西夠了,所以你看到現在很多人提著伴手禮,野薑花粽、發粄還有粄條店,每間店都很多人。大家說,好險有準備那麼多喔。
[內灣形象商圈
店家 莊夢惠]
有啦,人潮變比較多,(差多少)?差多少,生意上有多一成左右。工作人員會多出兩、三人。
[內灣形象商圈攤商]
(生意)差兩成以上吧,(兩成以上),可是現在是免費(搭乘)期間,我們都有準備(足夠的食材),因為火車有帶來人潮。
說到火車與內灣的關連,得從日治時代說起,日本政府沿著油羅溪,經過內灣進入泰雅族山地區域,發現珍貴樹種和煤礦,開始大規模開採。1951年,因為林業、礦業而興築的竹東線鐵路,通車到內灣村,之後二十年,尖石鄉對外交通都以內灣村為中繼點,使得內灣商業蓬勃發展,甚至有小上海之稱。
[內灣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邱創南]
最熱鬧的時候就是民國48年到55年間,那時候內灣很熱鬧,那時的熱鬧和現在的熱鬧不一樣,那時候外地人來的多,要進山裡的(人)必定經過內灣,在這裡住一夜才進去,要回家的也會在內灣住一夜才回家,促進內灣的商業發展,像內灣那時候的酒店就有七、八家,飲食店跟現在差不多也有七、八家,旅社也有七、八家。
1970年後,政府林業政策改變,礦藏也慢慢枯竭,內灣隨著產業沒落而轉為寂靜。這十多年,內灣透過形象塑造、商圈規畫,搭配內灣支線的優勢,成了因觀光而興起的村落。
[內灣形象商圈發展協會
前理事長 彭瑞雲]
內灣當初是一個鄉下,山腳下一個小的客家村,可是這幾年發展商圈變繁榮,每天火車載,一個小時可以載近千人進來,遊覽車一天來兩、三百台,還有自家轎車,這樣下來,差不多一天三、五萬人進來內灣,當然造成我們商圈發展,
看準內灣觀光潛力,新竹縣政府提出以台灣漫畫夢工場,形塑內灣鐵道的觀光計畫,未來兩年內,要讓內灣一線九驛沿途都有賣點,並著重兩大重點區,將竹東站打造成「國際兒童繪本村」,內灣站塑造成「劉興欽漫畫園區」,
[新竹縣交通旅遊處
副處長 王金倉]
內灣支線其實是我們新竹縣所有觀光景點裡面,遊客最多的,那配合這次的一個內灣復駛,其實新竹縣政府目前積極向交通部觀光局,爭取的一個國際魅力據點計畫,它的計畫內容就是希望以內灣支線,為這個旅遊線的一個骨幹,那結合一條線裡面的九個車站,我們推出了一線九驛的計畫,那希望能夠結合在地的文化,比如在地的劉興欽大師,我們的漫畫家,能夠以台灣漫畫夢工場來形塑這整條的一個路線,那希望這裡面不只有亮點然後也希望它有文化,然後把漫畫元素結合車站,我們鐵道、然後在地文化。
政府單位大力挹注資源,把內灣這個原本就充滿復古風情的客家小鎮,打造得更魅力四射,更具吸引力,引來大批觀光客「錢景」看好,但惱人的喧鬧和環境衛生問題也隨之而來。
[內灣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邱創南]
眼前最重要,我希望政府單位能夠重視,目前內灣的環境方面,實際上說,像是假日,像這裡的,內灣除了中正路以外就比較沒有人做生意,有的遊客難免吃到哪(垃圾)丟到哪,它(內灣商圈)的打掃,就我所知,他只請兩個人而已就清掃中正路,而其他的全都他都不管,就掃中正路,那兩個人從早到晚可以說就相當忙碌了,像其他的光復路、大同路、和平街,根本就沒人,完全沒人打掃。
[橫山鄉民代表
黃奎鑑]
就是說人潮來了以後,帶來的是像垃圾、環境各個方面,還有對老百姓車輛的進出,人員出入的安全問題,這全都是對當地百姓的一種影響
商圈外圍的住家前,就擺放著寫上「請勿停車」的三角錐,深怕一不注意,自家門前的車位就成了遊客的車位,每到假日,外地人蜂擁而至卻反而讓內灣居民出入不便,
[內灣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邱創南]
目前還是很塞車,尤其到假日,我常說,內灣人在假日沒有生病的權利,萬一他有什麼不舒服交通方面實在很困難。
內灣商圈店家裡外地人占了八成,在地人雖能收店租,增加收入,卻得忍受喧鬧和髒亂,部分在地人不免抱怨,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內灣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邱創南]
但是以整體來說,讓他們可以增加一些收入,房屋可以租人收點房租,整體來說對內灣經濟是有幫忙的。難免就是說,沒做生意的人,對環境、空氣、垃圾這方面(來說),有人認為是受害者啦。
如何讓觀光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品質取得平衡,是未來內灣商圈發展上不能忽視的一大課題。
[橫山鄉民代表
黃奎鑑]
其實觀光的發展是長期性的,我們老百姓也很希望說可以把人潮帶來我們橫山鄉,但是就是說,這整個配套措施要怎樣去配合,這牽涉到,也是錢的問題,所以我是希望我們這鄉下很苦的一個鄉鎮,希望我們的觀光局為了發展觀光多多來幫忙。
[新竹縣交通旅遊處
副處長 王金倉]
當然遊客一多,我們的觀光環境的整備也必須要加強,所以我們提的這個計畫就是希望,未來不只是交通,不只是文化,都能夠做一個整備,所以我們會把當地的環境進一步來整理,然後呈現當地的一個特色,所以我們目前也積極在做大眾運輸,除了鐵道運輸之外,如果鐵道運輸不足,我們必須增加大眾運輸,如果大眾運輸也搭配附近的停車場,相關的配套措施都一併來做
新內灣支線讓台鐵與高鐵兩鐵串連,加上新竹都會區的大眾運輸路網,交通網絡的便捷,將大大加速未來內灣地區的觀光發展,新竹縣政府預估,未來遊客量,可能衝高到一年兩百五十萬人次,龐大觀光商機迎面而來,除了加強內灣形象商圈的軟硬體設施,改善整體的觀光環境,兼顧在地居民生活品質外,台鐵運務如何安全又便利,顧及旅人與通勤的需求在在是考驗。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 Dec 01 Thu 2011 11:16
256集-內灣線復駛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