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高喊八年要興建5萬戶社會住宅,為了去標籤化,有人稱公營住宅,這種公營出租住宅頓時成了討論焦點。中央也有這樣的政策,目標十年3萬4千戶。多少社會住宅才夠?其實沒有簡單的答案,社會住宅推動聯盟認為,參考各國標準,5%是低標,但台灣目前社會住宅只占住宅總量的0.08%,離得遠了。至於我們的鄰國日本,從1950年代開始興建社會住宅,占住宅總量的6.1%,即使在先進國家中不算高,也是我們的八十倍了。記者宋宇娥、蔡裕昌這兩週就要帶我們到日本大阪,看看當地社會住宅發展的現況,看我們能夠從中學習到什麼,要特別提出的是,社會住宅不只是提供價格較低廉的房子而已,還包括從人的需求為出發點,更全面的照顧。先來看台北市南機場國宅與日本大阪矢田社區的居住狀況,相差多少。
77歲的張奶奶緩緩步下樓梯,兩坪大的地下室房間,是她的家,每個月租金3500元。

[忠勤里 居民
張來好]
這麼多東西,太小了,地下室空氣不好,熱很熱喔,冷也很冷喔。

張奶奶年輕時經濟狀況就不好,但四十年前至少還能「住在地面上」,隨著年紀增長,工作能力降低,手頭越來越緊,房子也越搬越小,居住品質越來越惡劣,

[忠勤里 鄰長
魏建忠]
孤單的老人家,身上又沒有錢了,只好住那邊,比較便宜,對啊,住在那邊實在是不好,那又住那麼多人,空氣又不好,老人住那邊應該是怎麼說,是受罪、受難,不好。

忠勤里南機場國宅是台北市最老舊的國宅,因為坪數小、屋況老舊、租金低廉,吸引不少都市邊緣弱勢族群來此租屋棲身,如今面臨南機場公辦都更問題,張奶奶擔心起以後舊屋變新屋,租金漲價後,她無力負擔,實在不知還能往哪兒搬。

[忠勤里 居民
張來好]
南機場這個都要改,改的話,不知道要住哪裡,真的沒有辦法,擔心也沒有辦法可以怎樣做,也就住下,住下來也是不安心啊。

鏡頭轉到日本大阪市矢田社區。

這邊是這社區裡面最新的公營住宅==ns==我奶奶現在住在這邊。

老奶奶一人獨居,雖然有些行動不便,獨自的居家生活完全沒問題,

[矢田社區 居民
川(火田)奶奶]
有自己的浴室、洗臉台,這些都在自己房間裡,十分便利。

矢田社區裡良好的鄰里關係互動,以及完善的醫療設施,後輩無需擔憂老奶奶的銀髮生活。

[部落解放同盟矢田支部 副祕書長
袈裟丸朝子]
剛才的醫療中心算是正式的服務與協助,像鄰里之間,同樣是高齡世代互相分享料理,互相幫忙倒垃圾等,則是屬於非正式的服務與協助,這兩種管道對於獨居高齡者而言,會讓他們感到相當放心,這也是這個社區很重要的強項。

台灣與日本落差如此大的原因,在於兩國早期對於住宅政策的選擇就有所不同。台灣過去興建的國宅是為了滿足國民購屋置產的需求,然而在售出、私有化後,政府手上再無籌碼照顧弱勢族群。而日本1951年制定「公營住宅法」,興建的公營住宅便是出租給收入水準處於最低的25%的階層。讓住房是可以靈活分配的資源,而非少數人的資產,才更能發揮照顧弱勢的效果。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