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半世紀的鬪爭」專題報導,我們了解了日本反成田機場徵收事件的始末,許多民眾透過一坪運動、一樹運動,將土地切割持有,就是不肯把地讓出,令人很難相信地,至今甚至仍有兩戶農民住在機場裡。但過了半個世紀,就算日本首相為暴力強制徵收土地道歉,成田機場並沒有因此決定放棄取得土地,仍不斷地透過監視、施壓,用法律控訴、封鎖道路等方式,使得住在機場裡的農民,生活不便。為何他們甘願忍受飛機起降的噪音,仍執意在這居住、在這耕種,而參與「一坪運動」土地擁有者,又為何至今仍不願意把土地讓售給成田機場?這星期一起了解,反成田機場徵收運動的現況。
身為三里塚有機產銷班重要推手的荻原進,撈著塑膠布下的碎葉泥,讓我們理解祖傳的堆肥法,三里塚土質原本是火山灰土,下雨時黏稠,乾燥時質輕,風一吹就滿天飛揚,根本不適耕種,因此墾民一鋤一鋤地,把荒地開墾成田園,再利用鄰近森林裡的落葉堆肥發酵,撒到土壤裡,年復一年地,不斷改良土壤。
[三里塚芝山連合空港反對同盟
事務局次長 荻原進]
這塊土地在日本二戰投降後,糧食短缺之際,這一帶曾是山林。我的父母親手開拓,砍掉樹木,用鋤頭耕作。是這樣的一塊土地。
由於每年能蒐集到的森林落葉有限,據當地農民的經驗,一年僅能養出1毫米厚的優質土壤,因此許多目前看來鬆軟的黑土,都是經過上百年的培養,才能種出肥美的作物。
[三里塚拒遷戶
市東孝雄]
這裡是爺爺自明治時期開墾以來,持續栽培的土地。從開墾到可以耕作的農地,以此維生。決定在那裡務農,就必須持有土地。所以,我父親從戰爭歸來後,原本是上班族。也是回來務農,繼承爺爺的家業。
三里塚地區分為新村和古村兩大聚落,古村已有六、七百年歷史,而新村多是二戰後,才從沖繩搬來的移民,像荻原進家就位於新村,新村開墾晚,土壤相對貧瘠,當成田機場開始收購土地時,許多農民認為,既然務農沒有前途,又沒法抵抗政府,就乾脆把地賣了,還可以賺一大筆錢。
[三里塚芝山連合空港反對同盟
事務局次長 荻原進]
墾荒村落的形式,還沒有(開墾)到一定的水準。所以(機場公司)覬覦御料牧場和墾荒村落,就用金錢收買。另外,高度經濟成長下的年代,勞動力也逐漸趨向工業,大約已經有50年了,我認為必須重新檢視。
不少村民和現實和政府妥協了,陸續把土地賣給成田機場,而剩下的農民則多認為,這塊祖先留下的土地,應該繼續耕種下去。
[三里塚拒遷戶
石井紀子]
在這裡務農到現在已經38年,來到這裡後,日積月累地培育農田,正因為帶不走,必須待在這裡守護,只能像對待自己孩子一般,持續照料。
不願意讓農地變水泥,三不五時又要四處陳情抗議,傳統務農方式,根本無法維持生計,1970年代初期,荻原進等人,組了有機耕作合作社,開始嘗試不用化肥和農藥的有機生產方式。
[三里塚芝山連合空港反對同盟
事務局次長 荻原進]
當時日本正處於高度經濟成長,公害問題接踵而來。正因為珍惜這塊大地,才會反對工廠,就是不希望黑土變成柏油路,因此,必須回歸初衷,致力地促成產地直銷,完全不使用農藥,這樣才能將安全有機的蔬菜,送到消費者手上,這也是抗爭中產生的解決方法。
不只要種菜,還要有銷售管道,1971年第二次執行強制徵收,當眾人只注意到激烈的流血衝突時,有人卻悄悄地改變著,三里塚的產銷結構,有人為了聲援農民,開始幫忙賣菜,也有人以買菜的方式來聲援,這時,日本的消費者運動也開始醞釀。
[長野大學環境觀光旅遊系
助教 相川陽一]
當時的消費者,有不少市民,表態支持反對運動,例如,從事婦女運動的聲援者,稱為「婦人民主俱樂部」的團體,部分成員直接購買(農產品),或組成消費者團體,在東京或其他區域舉辦類似的活動,再統籌購買(農產品),很早就開始了全國性的團購活動。
[三里塚芝山連合空港反對同盟
熱田派總幹事 柳川秀夫]
大多來這裡的人,會一起整理、幫忙務農,也有為了聲援反對運動而來的,大多和這些人建立起深厚的關係。
為了能夠留在當地參加抗爭,有部分聲援者,更選擇了農業週邊的工作,像平野靖識就在三里塜買了地,蓋了農產加工廠,幫忙尋找農產品的出路。
[三里塚拒遷戶
平野靖識]
1971年,歷經兩次強制代執行,土地被徵收之後,我覺得這個鬥爭會再持續兩到三年。從那時起,當地的百姓也這麼認為。於是當地的百姓和我這些(聲援的)人,開始從事無農藥的有機農業,他們種的青蔥,花生,紅蘿蔔等農產品,經由我加工、售出。
如今三里塚有機耕作合作社,仍維持著「交工」的模式,輪流去陳情抗議,下田,或包裝分送農產品,合作社更發展出「一籃運動」,每週固定為消費者配送一週份的蔬菜,只要約台幣500元,價格穩定又遠低於市價,讓農民和消費者都得利。
[三里塚芝山連合空港反對同盟
事務局次長 荻原進]
首先配送、集貨,再配送,我們賣的菜的確很便宜,所以,希望先讓消費者吃過,認同了再購買,所以當我們生活有困難,消費者也會同意漲價,用箱為單位來調漲,而非單一蔬菜價格,能維持生計就可以了。
反對同盟更在每一箱蔬菜裡,放了自己出版的刊物,也邀請消費者到產地,認識土地與農業的重要性,進而反思機場開發的必要性。
[三里塚芝山連合空港反對同盟
事務局次長 荻原進]
消費者每年會來產銷班視察很多次,我們都誠實面對。讓他們看到我們從事無農藥,或有機耕作,蟲子會來吃。在這過程中,(消費者想法)一定會有改變,所以不能摧毀這塊大地。
但過了四十年,三里塚卻不再只是農村了,飯店、航空倉儲、貨運公司、停車場,大量進駐農地,航空經濟取代了農村經濟。
[三里塚拒遷戶
平野靖識]
自從有了機場,這裡周邊原本是純樸的農村,但因為機場,(農地)胡亂開發成停車場飯店、高爾夫球場,因此,失去了可以安心健康務農的環境,對農民來說,變成了十分嚴峻的環境。
因為成田機場帶來的經濟型態改變,農村子弟要留在故鄉,就非得從事航空業相關工作,也使得有些原本參與反機場運動的農民,左右為難。
[三里塚拒遷戶
平野靖識]
我是沒有家人在機場工作,但也有狀況是,反對機場的農民,他們下一代謀職時,只能找機場相關的工作。事實上,因為孩子在機場工作,因而停止抗爭,我們也無可奈何。
[三里塚芝山連合空港反對同盟
熱田派總幹事 柳川秀夫]
機場公司就是等他們(拒遷戶)承受不了為止。現在跑道已經蓋好,已經在使用,如果要再擴建,熬過十年也好廿年也好,取得土地也只是時間問題。
類似的經濟發展壓力,一直未曾停過,早在1999年,成田市的企業就發起了街頭連署,試圖以民意要求日本政府及機場公司,盡早完成第二條跑道。
[成田國際空港株式會社
地域共生部主管 宮﨑英博]
是由機場周邊地區的經濟團體組成,稱為「成田機場早期完成促進協議會」,這樣協議體發起連署,當初召集十萬人的連署下,開始活動,最後蒐集了廿六萬人的連署,將這廿六萬人的連署,轉交給當時的運輸大臣。
而當時全日本也正準備迎接,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成田機場要容納更多的旅客量,僅一條跑道勢必無法負荷,雖然依據1990年代中期,政府與反對農民的協議,成田機場興建工程,必須取得居民的共識,成田機場公司仍順應著廿六萬人的連署,於1999年底動工。然而,跑道南端的農民,根本不願把土地賣給機場,因此第二條跑道,只好改成往北興建,也僅有2180公尺。
施工期間,成田機場公司更在未通知當地東峰社區居民的情況下,以飛機起降安全為由,砍伐了離跑道僅有60公尺的,東峰神社裡的大樹,居民認為此舉是搶奪社區的公共財,出面抗議的荻原進,也再度被警察逮捕。
[三里塚芝山連合空港反對同盟
事務局次長 荻原進]
還有一次(被抓)是,不知道從這邊看不看得到,就是東峰神社。對方想砍掉神社的樹木。那邊有一株很大的樹木,當時對方(機場)不聽取居民的聲音,機動隊就站在那,不讓我們進去,於是我就開著牽引機衝了進去。
在日本,神社就像是我們台灣的土地伯公,是一個社區的中心,在成田機場B跑道南端的東峰神社,還可以留在機場裡面,也表示,東峰社區就算只剩下一、兩戶,這個社區還是存在的。
沒了神社就等於沒了社區,樹木更是神靈的象徵,為此社區居民告上法院,最後在法院要求下達成和解,成田機場不但要道歉,還必須把神社的土地賠償給社區,為了符合航空法的規定,更把第二條跑道墊高4公尺。
官司不僅止於此,近年來,機場公司改以法律途徑,取得機場周圍土地,像市東家原本是佃農,地主未告知他們,就把土地賣給機場公司,而市東家的農地,又剛好位於第二跑道的直行滑行道上,機場公司認為,為了繞開這塊農田,滑行道只能轉個大彎,造成飛航不安全,也浪費時間,因此控告市東孝雄,要求還地,更不顧居民的反彈,把市東家到農田的道路,強行封鎖。
2010年,成田機場要做B跑道到空港的引道,當時就決定,要把市東先生的家到農田,這段稱為團結路的路封鎖起來,那時候反對的農民和聲援的民眾,就決定在路口做一個高塔。
塔裡面,隨時都會有人顧著,要看著機場公司,何時會來動工。
[三里塚拒遷戶
市東孝雄]
實際上,當初舊地主,和我父母親有簽約,但是,機場公司偷偷瞞著我們收購(土地),經過十五年後,機場公司說,因為他們已經買下了土地,要我們離開,要我們離開等於是中斷合約,接著就開始機場的興建。
[三里塚芝山連合空港反對同盟
北原派成員 魚津敏夫]
沒有經過耕種主的同意就購買(土地),第二個是當時機場公司的收購,是在東京的總公司進行,也違反了(農業法)不在當地的收購規定。
但千葉縣地方法院,並不採納反對同盟的看法,判市東孝雄敗訴,如今正上訴到東京高等法院,這樣的判決似乎也反映著,普羅大眾對機場看法的矛盾。
[民眾]
我的看法是,為了經濟發展,還是要有某種程度的犧牲。我們的生活能更加便利,當然會希望有機場。但噪音問題也令人在意,這個部分的確有困難。心情上可以說是一半(支持)一半(反對)。
在成田機場旁的成田市,一年從機場來的稅收,差不多有108億元,回饋金也差不多有11億元,人口規模差不多有10萬人的成田市,一年的公務預算就高達560億元,差不多台幣200億元,是日本其他相同規模城市的1.5倍,所以也看得到成田市公所的建築,比其他地方大好幾倍。
隨處可見的,「機場與地方共榮」標誌與口號,更看得出兩者的緊密性,成田機場就曾出資,為南端的芝山町,興建一條僅有2.2公里,停靠一站的芝山鐵路,雖然平日搭乘的人不多,但地方卻持續要求,把芝山鐵路延長。對於成田機場的依賴與日漸增,賺更多、稅金更多,2006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曾提出希望機場可以24小時運作,頻繁起降的廉價航空進駐後,也讓成田機場信心滿滿,預計2014年,可以把起降數,由27萬次提升到30萬次,2015年旅客數,可以從3300萬提升到3700萬人。
[三里塚芝山連合空港反對同盟
熱田派成員 山崎宏]
機場公司經常為了增加收益,希望增加起降數。現在一年起降數是22萬次,希望增加到30萬次。藉此就能增加收益,飛行時間的限制就會放寬。對居民而言,噪音持續到夜晚,對健康上的傷害,生活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尤其2020年,東京即將舉辦奧運會,觀光人潮勢必會影響日本航運的調配,一直未完工的成田機場,要不要繼續做,該如何做,都被提出討論,也將影響著這些拒遷戶。
[長野大學環境觀光旅遊系
助教 相川陽一]
十年前(2002年)日本舉辦日韓世界盃時,當時就(單方面)提出決議機場興建的方案,雖然在那之前有說需取得共識,但舉辦這樣大型的世界性活動之時,約定漸漸出現破綻。如今東京確定舉辦2020年奧運,當地居民都很害怕這種事會再發生。
面對經濟發展無止境的追求,拒遷戶平野靖識認為,唯有繼續抗爭,才能與國家機器抗衡。
[三里塚拒遷戶
平野靖識]
在研討會和高峰會議後,國家致歉的結果,我們才不用擔心土地被徵收,得以繼續工作,另外,其實到現在,機場公司和周邊的鄉鎮市,都希望能擴建機場,提高機場的效能,也因此抗爭仍會持續下去,對居民來說,還是很痛苦。
持續了半世紀,就算只剩兩戶農民,共3.2公頃,四散在機場內的私有地及六間團結小屋,但從飛機窗口遠遠可見,鮮紅的反成田機場標語,卻時時提醒著人們,這場反對運動還沒結束。三里塚農民的抗爭,早已融入生活裡,靠著永續農業及相互交工合作,才能一路堅持下去。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徐偉文
- Jan 08 Wed 2014 21:29
366集-半世紀的鬪爭──反成田機場徵收事件(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