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膀上帶著美麗幻光的紫斑蝶,每年冬天都會從北部飛到南部過冬,主要分布在高雄、屏東和台東。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主任趙仁方,帶著他的研究團隊,在台東已經進行了十幾年的斑蝶標放和研究,發現到,近年來由於天災頻仍、環境快速改變和氣候暖化的衝擊,許多斑蝶棲地受到破壞,而且斑蝶越冬停留時間越來越短,從以前五個月,縮短到現在只剩二個月,數量也跟著銳減。極端氣候影響蝴蝶生態變化,而這些現象,同樣也帶給人類警訊、考驗人類對環境快速改變的適應能力。[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
研究助理 呂縉宇]
最大的感觸就是環境,那個環境的改變,很難以想像,蝴蝶從量很大,相當大,然後變少,然後到現在非常少這樣。

[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
主任 趙仁方]
當我們人還沒有辦法感受到整個台灣這塊土地的氣候改變的情況底下,這些先驅的動物牠已經告訴我們,這塊土地在變。假設我們沒有意識到這樣的一個狀況,下一個受害的,可能就是我們自己。



陽光灑落蒼鬱森林,微風拂來一陣清涼,周遭一片翠綠的知本林道,是斑蝶在台東的棲息地之一。



趙仁方,台東人,帶著他的研究團隊在台東已經進行了十幾年的斑蝶調查,每年斑蝶飛到南部越冬時,他的蝴蝶標放志工,也會如期報到。





台灣越冬斑蝶有六種,包括小紋、淡紋兩種青斑蝶,以及小紫、圓翅、斯氏、和端紫四種紫斑蝶。紫斑蝶之所以迷人,就在振翅飛翔時,依著角度不同,會展現出迷幻紫光。

[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
研究助理 呂縉宇]
像鑽石其實是沒有顏色,但是它不同的角度反射不同的光,哇,那就是七彩的,那這個一樣,其實像我們小時候玩那個變色貼紙一樣,牠上面就是物理色,然後寶藍色的,顏色會在裡面,外面沒有喔,因為外面你就看到了,牠不希望你看到牠。

然而除了大家熟知的紫斑蝶,台東特別的是,還有許多棲地,有超過二十萬隻的小紋青斑蝶越冬聚集。

[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
主任 趙仁方]
我們台灣這些越冬斑蝶,最主要是在島內遷移為主,所以說事實上,我們台灣島從南到北大概四百公里,所以牠最遠遷徙的一個距離就是四百公里。

全世界只有四個地方的斑蝶有越冬現象,包括墨西哥、加州海岸、澳洲和台灣,以墨西哥的帝王斑蝶規模最大,平均一地有三百萬隻蝴蝶聚集,台灣規模則是第二大。

[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
研究助理 呂縉宇]
最大規模是北美洲,那麼大的陸塊,他們一做做了二、三十年的研究,那我們希望我們不要只是做個片段,因為很多生態的資訊它是波動的,你做的是哪一段,你也不太清楚,你要做得其實夠久,資訊才會夠完整。



每年11月初開始,蝴蝶陸續飛往南部避冬,聚集在達仁、大武、金崙等山區,春天再北返,有一批會沿著東部的台九、台十一線飛,而大部分會越過中央山脈往西部走,在來義鄉就曾經抓過從東部標放的蝴蝶,而這樣的路線假設,在調查了四、五年後,才被證實,可見有多麼不易。



在蝴蝶翅膀上標記時間和地點代號,每年得要標四到六萬隻,才有足夠的樣本數來調查蝴蝶總量、種類等,解開生態祕密。



[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
研究助理 呂縉宇]
透過這些記號你可以知道比如說,像八八水災之前,我們有很多的樣區,在台東可能有幾十個像這樣的地方,然後你就會知道,因為牠身上有資訊,你就會知道牠是從哪個地方到哪個地方,那個不同的(蝴蝶)谷,它會交流。

然而這看來簡單的標放工作一點也不簡單,每年要標記四到六萬隻蝴蝶,光靠幾位助理根本做不來,於是趙仁方開始招募志工,過程中反倒讓他們思考另一個更重要的部分。

[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
主任 趙仁方]
我們對這個環境是越來越有幫助的,我們希望說讓這群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這群蝴蝶,能夠越來越好,也就是說,他(志工)在旅行的過程裡面,創造另外一種生命的意義跟價值,這是我們談的公益旅行的一個目的。

現在志工約有三百多位,到台東的交通、膳宿等都得自費,但每年隨著蝴蝶報到,志工們也跟著回來,多年以來,他們也感受到台灣生態環境的轉變。

[蝴蝶標記志工
俞雁薰]
那個氣溫的改變也一直都很明顯,彷彿現在春天就不見了,直接是冬天變夏天的這樣的過程,就會覺得我們人都已經很難適應,更何況是這麼脆弱的生物。

[蝴蝶標記志工
方妍婷]
之前來也有看到就是剛剛說那種整串,就是滿坑滿谷蝴蝶,看起來像落葉,可是其實全部都是蝴蝶,然後當牠飛起來的時候,我覺得那種壯觀跟感動是你親自來這邊看的時候,才會注意到的。

近年來,由於天災頻仍,蝴蝶棲地受到相當大的破壞,蝴蝶生存飽受威脅。
八八風災,摧毀了斑蝶7成棲地,跟著趙仁方老師來到大武,這裡就是因為八八,河床變得更寬,也墊高了十公尺。



植物死亡、森林消失的面積越來越廣,棲地不見了,蝴蝶只好更往山裡移動,不過山裡的狀況同樣令人憂心。這棵將近二十公尺高的麻六甲合歡,在去年天秤颱風時,被連根拔起。

[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
主任 趙仁方]
我們可以看得到,它倒下來的過程裡面,它把整個森林等於是切出了一個非常大的破洞,類似的情形,在去年颱風的影響下面,在整個棲息地裡面有非常非常多的狀況是屬於這樣的一個部分。等於說我這間屋子,給蝴蝶住的屋子,它除了牆壁破了以外,它的屋頂也破了。

原本該是鬱閉的森林,越來越稀疏。2002年趙仁方發現了這個棲地,斑蝶數量約有三十萬隻,最多有過四十幾萬隻,不過後來受到海棠、莫拉克、天秤等颱風的影響,斑蝶越來越少,今年只剩十五到十八萬隻。除此之外,受到氣候暖化的衝擊,蝴蝶越冬期也從原本的五個月,縮短到只剩兩個月。

[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
主任 趙仁方]
以前蝴蝶進來這個地方,牠可以待整個冬天,可是呢,因為溫度在上升的情況底下,牠待在這個地方會變成太熱,所以牠會不斷地移動,所以2007年以後,除了牠的越冬期間越來越短以外,牠棲息地中間的移動變得很頻繁。

蝴蝶個體小,對環境的改變更敏感,當人類還沒警覺到暖化帶來的危機時,這些小動物已經提出警告。

[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
主任 趙仁方]
那這種極端氣候現象產生出來,就會影響蝴蝶整個生態的變化。反過頭來,我們只要從蝴蝶的生態變化裡面,其實我們就可以知道,其實我們台灣遭受到氣候變遷很大的影響。

趙仁方說,與其說是關心蝴蝶,倒不如說是關心森林、關心台灣的生態環境。今年,他和台東林管處合作,準備加入巡山員組織、建立蝶況回報系統,讓斑蝶調查更有效率。

[林務局台東林管處
副處長 劉瓊蓮]
斑蝶會利用的棲地,大部分都是在我們森林區的林班地,我們有一百多位的巡視員,他們在做巡視工作的時候,都會經過這些棲地,這些巡視員其實是最好的監測調查的人員。

[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
主任 趙仁方]
協助我們去建構整個生態的狀況,以便研擬出比較適合現在的,我們說紫斑蝶保護的措施。



從認識斑蝶、面臨的危機、到林冠結構分析等,都是巡山員必須了解的。




受風災影響,蝴蝶棲地一直在轉換,巡山員的活動範圍廣、路線多,有了他們的幫助,研究團隊更能事半功倍。

[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
主任 趙仁方]
牠可能在一個禮拜裡面可以從二十萬隻,變成一隻都沒有,所以那個速度其實很快,我們在這樣的研究過程裡面,我們要隨時非常機動地去調整我們的研究,跟我們對於環境的觀察。

經過多年調查,已經解開許多斑蝶的祕密,但基礎資料的建構必須持續。每年趙仁方都會設定不同主題,針對不同問題,試圖找出解決方案,希望對這塊土地、對生態環境有所幫助,更希望蝴蝶能一直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間快樂飛舞。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