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雲林詔安客,很多人會想到「西螺七崁」,指的是張廖家族居住的七個區域,其實七崁的崁字,不是客語用法,以詔安客語的念法,讀音應該是「七嵌」或「七欠」!事實上,欠嵌崁這三個字,在西螺崙背一帶隨處可見,現在遇到的問題是:正式的公文書以及路標用字,想要正名,那麼到底應該是用欠,還是嵌呢?目前有兩派不同的意見,這些字的歷史淵源是什麼?那個用法才正確?應該如何解決?打著武拳、虎虎生風,衣服背後寫著大大的「七欠」,告訴別人,他們來自詔安武術的發源地,崙背港尾。
崇遠堂是張廖宗祠,也是全國最大的家廟,每年張廖宗親用古禮祭祖時,都會念一遍七嵌箴規,崇遠堂強調,「七嵌」,不能寫成「七崁」,所謂的七嵌,是張廖子孫要勞記的七條祖訓。
[崇遠堂廖元子公育英會
董事長 廖介源]
時代的變遷,語言接觸的關係,我們現在張廖姓的宗親,在西螺的地方,他們已經不會講詔安客了,他們都講河洛語、閩南話,所以他們就講七條祖訓叫七崁,那二崙、崙背這個地區呢,我們的宗親還會講客家話,詔安客家話,所以他以客家發言,叫七嵌、七嵌。
從十八世紀開始,詔安客家陸續移入雲林地區==cg in==當時沿著現在的新虎尾溪以北,在西螺、崙背和二崙一帶落居,其中以張廖姓為主的廿五個部落,以順時針方向,劃分為七大塊,也就是七嵌==cg out==不過現在最廣為人知的說法,反而是「西螺七崁」。
[崇遠堂廖元子公育英會
董事長 廖介源]
七嵌的原因是七條祖訓,後來迎神賽會又把它劃成七個單位,輪值的七個單位,每七年就輪值一次,所以叫七嵌地區的由來,至於為什麼叫「西螺七崁」,這個話說就是,民國61年華視,有一部連續劇,叫做西螺七劍。
在西螺、崙背一帶,隨處可見崁、欠、嵌,三個字在輪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各地區各自表述,想用那個就用那個,外人也很困惑,搞不太清楚那一個字才正確,就連崇遠堂每十年重新編寫的張廖姓大族譜,每次的用法也不一樣,現在他們根據祖譜,找到明朝萬曆16年的一篇文獻,說明在祭祖之後,祭畢乃闡述七嵌之訓,認定就是「七嵌」。
[崇遠堂廖元子公育英會
董事長 廖介源]
當然以目前來講的話,會造成很大的困擾,有的用欠錢的欠,有的用崁,會造成很大的困擾,尤其在文宣的使用上,他不是張廖姓的子孫,他也搞不清楚,一般的外人,奇怪了,同樣一件事,為什麼有三種表現的方法。
[雲林縣客家文化促進協會
理事長 廖清祥]
吳厝這邊講的是崁,西螺七崁,再來我們(崙背)港尾村,我們港尾村說西螺七欠,說七欠,七欠國語來說,就是西螺七欠,叫七欠部落啦,我們這個崇遠堂哦,我們崇遠堂是我們客家人的一個宗祠,就是說,我們(崇遠堂),希望用嵌這個字。
[詔安七欠文化發展協會
理事長 廖良元]
祖譜的分量很重,但是你們不知道,你們外面的人都不知道,那時候編(祖譜)是西螺我們的(廖家人)編的,他們都不會說客語了,所以對於這個欠,覺得說,不是好的意思,所以我覺得歷史時空轉變,思維轉變,被河洛人同化,所以才會被覺得(欠)這個字不合。
但是在崙背一帶,尤其是港尾村,一直流傳著「七欠」的發音,他們認為應該是用欠字才對,認為當初的祖譜,原本只有三條祖訓,為了把欠改成嵌,才變成七條。
[詔安七欠文化發展協會
理事長 廖良元]
我民國八十三那時候,要成立社區總體營造時,我是寫,做一個匾額,叫七崁文化工作室,匾額一掛上去,老一輩來,問說這是誰寫的?我說,我叫人寫的,他就說,你崁頭崁面,什麼崁,欠才對,崁(錯了),我才開始自問,怎麼會這樣。
[崙背港尾耆老
廖仙員]
不管這個字對還是錯,我們的祖先,上一代人交待下來,交代這個字欠,不過是說,對還是錯,我們是說,堅持這個字欠,因為,要是沒有堅持下去,後代人找不到一個欠字要怎麼唸?
從學術的角度來看,語言的傳承,和文字系統的完整性有正相關,早年的客語,甚至是河洛語,都沒有文字流傳,所以才會出現欠、嵌、崁,不同的用法,學者認為,要先確認內涵,才能找出正確的用法。
[雲科大客家研究中心
主任 黃衍明]
回到最早來講,在有音無字的狀態之下,我想任何一個字都會有它的矛盾點,也是有它的正確性,所以這個部分,很難在這個時候,當下去做一個決定,那我們從學術的觀點,我們也是希望說能夠找到最原始那個字、音,應該用什麼字,來代表那個意義。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院長 羅肇錦]
七欠還是七嵌這個字,我想它本來就一樣,本來就沒有文字,它本來就沒有文字,是他民間這樣念出來,它的意思,現在也還沒有很清楚(確認),意思有三種,有人說是祭祀圈的名字,叫做欠、叫做嵌,又有人說,像剛才說,崇遠堂那邊,它說是七個祖訓。
這兩個字,到底要用那個字才對呢?我們來看一下,(包含)祖譜在內,包括兩邊都有不一樣的看法,我們看一下在歷史的痕跡裡面,到底這個字是怎麼用的?在二崙有一個祝天宮,它們就有一個很大的欠,這個字,不過,這個字到底有沒有用對?他們其實也有不一樣的講法。
在二崙新店的祝天宮,這裡有七嵌地區最早的七欠媽,在這個將近兩百年前的香爐,背面刻著很清楚的「七欠媽」,有不少學術論文據此解讀說,七欠才是正確的。
[詔安七欠文化發展協會
理事長 廖良元]
當然是七欠,我們就簡單說,新店七欠媽,它當時七欠很興盛時,新店七欠媽就在那裡,當時七欠媽遊七欠,(廟)有一個香爐,(上面寫)道光己丑年,在西元1829年。
[崙背國小老師
李雪溱]
眼見為憑嘛,就是說,他們說(二崙祝天宮)新店的那個香火爐,那個七欠媽的香火爐,我有去看,那真的上面就是刻七欠嘛。
不過,祝天宮自己解釋,香爐確實是古蹟,但是在民國六十年,整個廟宇老舊要翻修,正好碰到西螺七劍播出的檔期,為了要證明他們就是戲裡的七崁媽,才補刻上去的。
[二崙新店祝天宮
委員 廖文池]
這是民國六十年的時候,所打上去的東西,但是,不是說一開始就有的,但是(正面)這個道光己丑年,那是很久就有的,不是現在才打的,所有我們要更正說,(欠)這是不對的事情,這個不要再錯下去。
早年有音無字的誤解,在祝天宮裡,還不只是欠字,例如這個石碑上的涓字,也是打錯的。
[二崙新店祝天宮
委員 廖文池]
這個字,涓也是錯的,這個字呢是三點水的涓,是水涓涓不息的涓,不是手旁的捐,這個我們捐錢,是要用手捐給人家,不是用水涓給人家。
文史工作者發現,從宜蘭、彰化到雲林,嵌的發音,是詔安客語才有的特有用法。
[文史工作者
邱彥貴]
在彰化的員林地區,員林埔心大村那邊的,姓黃的人家,他們也是詔安客,不過現在全部變成福佬客,他會說他們共同奉祀的一尊五顯大帝的廟,叫做五嵌內,這表示說,不管在宜蘭,在彰化的員林地區,一直到雲林縣的西螺地區,有詔安客的地方,他們全部在用嵌這個字(音)。
[貓兒干文史協會
理事長 廖坤猛]
欠,其實說起來是客家的發音,它算不算那個很明確的中文字?那倒可以再考據,但是,欠的味道,是客家的味道,祖先說的話的味道,所以我們港尾人都說,我們是尾欠、七欠。
欠和嵌的爭議,還不只是用字而已!這裡是港尾,如果按照順時鐘排序,應該是第五嵌,但是,一般認為,尾是最後的意思,所以應該是第七,過去就曾發生過第七嵌鬧雙包,第五嵌沒人認領的情況。
[詔安七欠文化發展協會
理事長 廖良元]
在族譜裡,他們編這個進去,他們這樣編,依順時鐘編入,依順時鐘編一個,七欠媽這樣繞村落,繞一圈回去,所以現在尾欠(在二崙),繞到港尾變第五,其實是錯誤的。
[崇遠堂廖元子公育英會
董事長 廖介源]
以崇遠堂的立場來講,以我們手中所有的文獻的記載,(港尾)它就是第五,排序第五,其實排序第五,排序第七來講的話,實質上是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因為不管你是第幾,其實它原來的意思就是說,要教導我們這些張廖姓的子孫,不要忘掉了七條祖訓。
崇遠堂擔心,現在已經快分不清楚欠嵌崁的意義了,後代子孫恐怕更難理解這個音的歷史意義,希望能夠正名。
[崇遠堂廖元子公育英會
董事長 廖介源]
我們以前在文宣上,沒有那麼地重視(字),所以我們就想,七崁也對,因為你講閩南語,你講七崁也對,你講客家話,講七嵌也對啊,我們就沒有很注重這個字,但是現在我們客委會常常,非常重視我們,提撥很多我們的經費,讓我們辦活動,我們在很多文宣上,我們希望能夠找一個正名,用最正確的字。
[貓兒干文史協會
理事長 廖坤猛]
它會用(嵌)這個字,完全是中文字的考量,不是發音的考量,也不是閩南系統的考量,是認為這個宗族,它應該很可以傳承下去,傳承久遠,所以才會用這個,所謂鑲或嵌這個字,現在來講,以通俗性,我當然認為客家人,要說七欠。
除了正名之外,現在最大的問題,當七嵌,變成公文書往來以及路標,必須要使用的專有名詞時,應該要怎麼使用?
[雲林縣客家文化促進協會
理事長 廖清祥]
我們的縣政府也好,或是客委會,還有記者、電視台,人都念(同一個),外面的人來念,念(同)一個字,不必再問,說奇怪,在這邊念這個字,這邊念做欠,那邊念嵌,外邊人有問題,我們自己是沒問題,希望說讓外面人了解說,無論說那個字,都一樣,我們公文出去,統一用這個嵌,後面,我們再來用括弧。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院長 羅肇錦]
要是有,像對整個這個詔安客歷史了解的人,找一兩位,再來,對聲韻調,了解它的變化的語言學者也好,可以加起來。這樣一起做一個更深入的討論,我想就有辦法訂出一個,最適合大家來用的文字,這樣不管客委會也好,甚至以後國語會那邊要用字,大家就有辦法接受了。
對於欠和嵌的用字問題,學者建議,不妨藉此讓大家重視詔安客語流失,讓爭議朝更正面的方向發展。
[雲科大客家研究中心
主任 黃衍明]
詔安客語流失是很快的,一個語言流失,代表一個文化正在消失,這個是我們不樂意見到的,這個嵌跟欠的爭議,剛好也是可以當作一個語言流失的一個,很重要的註解,假如我們可以把這個事情,當成以後未來探討重要的目標的話,或許它會成為一個挽救文化的一個轉捩點。
每個文字背後都有一段歷史,文化可以呈現多元面貌,即便確認了一個代表性的文字,還是可以保留其它用法,做為附註,說明詔安客在歷史上,曾發生過那些文字之爭,重點是會說詔安客語的人一直在減少,不要讓這個爭論,變成一個族群再次分裂的問題點。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陳靖維
- Nov 01 Thu 2012 14:38
304集-西螺七崁/欠/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