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節目,要帶大家走進台灣山林,了解我們的山林開發歷史、造林政策,以及認識努力保護山林的巡山員與志工。翻開台灣林業發展史,真可說是斑斑血淚,不管是日本治理台灣時期,還是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山林資源遭到掠奪與超限利用,從1945年開始,到1991年全面禁伐天然林為止,山林遭到砍伐的面積,就超過三座玉山國家公園,先來看台灣山林發展的一頁滄桑,從過度墾伐 掠奪資源,反思我們的山林政策。1912年,阿里山第一列運材車自二萬坪開出,開啟日本政府,有計畫、有系統的伐木事業,緊接著太平山八仙山林場先後開發,越來越多台灣珍貴的檜木、扁柏,相繼倒下運往日本,總計,從1912年,到1945年為止,日本政府砍伐台灣山林面積,達到1.8萬公頃。
[中華造林協會
名譽會長 黃明秀]
(日本扁柏)顏色淺,他(日本人)要蓋房子,他們日本人蓋房子要淺色的比較好,但是它比較不耐用啊,我們台灣的扁柏比日本的耐用好幾倍。
[文史作家
楊蓮福]
1930年代,所謂大東亞政策裡面,又有提出了一個,所謂,「工業日本 農業台灣」,以這三大林場為它出口,作為(日本)這個賺取外匯,或者支援日本母國的這一個需要。
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百廢待舉的台灣,然而中央政府卻因財政艱困,因此開始實行,以「農林培植工商業」的政策,全面皆伐森林外銷以賺取外匯,光是1971年,砍伐面積就達到1.6萬公頃,幾乎是日治時期的總伐木量。
[淡江大學歷史系
副教授 吳明勇]
那1964年開始,台灣每年伐1萬(公頃),這樣伐到1976年,2年就伐了日本總數。
不過過度的山林開發也造成了災難,1959年的八七水災,1960年的八一水災,以及1963年葛樂禮颱風,都帶來前所未有的破壞,社會輿論普遍要求國土保安,加上1970年代台灣退出聯合國,艱難的國際處境,讓當政者不得不重新思考,山林利用方式。
[淡江大學歷史系
副教授 吳明勇]
當然是你忽然孤立了,那孤立你當然還是要爭取,非國家性的外交關係,那台灣的森林資源事實上就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一個,一個(觀光)地方,所以說國家公園的出現,你看 光這樣的一個意涵出來,當然它也慢慢地可以指向,林務局的,這樣的一個以早期政治性,比較專一性的伐木的目的,它也應該即將要改變。
==cg in==1980年代國家公園相繼成立,1985年森林法全盤修正,將國土保安明確入法,1989年台灣省林務局,改制為公務機關,經費不再由伐木所得,而1991年,政府更以行政命令,宣布禁伐天然林,大規模的伐木正式進入尾聲==cg out==
台灣山林開始邁向新的階段,從砍伐到保育,也開啟了新的挑戰。
採訪/撰稿 廖期錚
攝影 徐志維
剪輯 范群宏、林敬祐
- Nov 01 Thu 2012 14:35
304集-山林開發史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