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人廖脩博在巴拿馬出生,小四以前都住在花蓮,四年前回到家鄉,看到過去的事物都變了,心中感慨萬千,去年他租下市區一棟舊鐵路警察宿舍,改造成一個複合式空間,現在兼具選物店、藝廊、餐酒館功能,他希望這個空間能像翻譯摩斯密碼一樣,把藝術轉譯成大家都能了解的作品。
中南美或是說,非洲一些部落,它是一種樂器,它是這樣使用的,它是,它是用拍打,拍打,是因為牙齒鬆鬆的關係嗎,對,因為它牙齒震動,好酷喔。
動物標本、花花草草、雕塑品,什麼都有,像走進博物館一般,把不同物件,渾然天成的融為一體。
[複合式空間 主理人
廖脩博(客籍)]
譬如說有巴拿馬的,中南美原住民的東西,然後西方古典的東西,然後台灣民藝的東西,透過我的方式去把它融合起來。
二層樓的紅磚建築,是民國52年的鐵路警察局局長宿舍,廖脩博用原本的空間配置,營造出家的感覺,客廳變成選物店和藝廊,中間通道擺放書籍和黑膠收藏,廚房則變身為餐酒館,有三叔公種的紅玉紅茶、媽媽做的客家菜包等等。
[廖脩博媽媽
姜竹英]
一想到菜包就想到客家人,我們是客家人當然要拿客家人的特色來賣,所以也吸引了很多的那個,來這邊好多那個年輕人,一吃到我的菜包都說,欸,有阿嬤的味道。
用紅麴、紫色地瓜等天然食材來做菜包,色彩繽紛,相當吸引人,也因為賣菜包,認識了許多客家人。
[廖脩博媽媽
姜竹英]
他說他也是客家人,他也是客家人,我覺得,哇,聚集了好多客家人,小時候我帶他啦,現在是他帶我,年輕人有很多的點子很不一樣,所以我發覺我在這裡我也變年輕了。
廖脩博說,說自己的故事是最迷人的,他也在這裡分享自己的故事。
這都是一些很舊的照片,這以前我在那邊的巴拿馬分行上班的時候的辦公桌。
廖脩博的父親年輕時被銀行外派到巴拿馬分行工作,而廖脩博,就是在那裡出生的。
[照片提供 廖脩博]
[廖脩博爸爸
廖運財]
巴拿馬很多的做放款(業務),很多華僑,那華僑也有客家人,所以變成說,呦,有一個客家人在那裡,跟巴拿馬的華僑來互動,對銀行更方便。
回到台灣後,民國78年又被調到花蓮,開始了和花蓮的緣分。
[廖脩博爸爸
廖運財]
(後來)離開花蓮20多年,那個房子沒有賣掉,因為想說以後退休回來花蓮,因為花蓮的土地、花蓮的人情,非常的好。
因為廖運財工作的關係,全家人常搬家,而他們終究又回到了花蓮。
[照片提供 廖脩博]
[複合式空間 主理人
廖脩博(客籍)]
為什麼我會選擇在巴拿馬出生,那我為什麼是客家人,開這個店,其實我覺得滿有趣的是說,我在透過這些找尋不同物件的時候,我也在慢慢在拼湊我自己這個人。
透過尋根,找自己和客家的關聯,回到花蓮四年,去年廖脩博打造了這個據點,每個月會有一檔新展覽,讓藝術容易親近、也走進生活。
[複合式空間 主理人
廖脩博(客籍)]
很多人覺得說藝術好像離我們很遙遠,因為它相對的很抽象,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空間,我們像是一個藝術的轉譯站,然後把藝術這件事情,可以讓大家可以更接近自己的生活。
比起其他來說,是比較單純的球形的輪廓。
Kuzd運用曲線與幾何圖形的組合,創作出「昆蟲的肖像」系列,華麗又帶點迷幻。
[藝術創作者
Kuzd(客籍)]
圓圈圈的我會把它,想像成珠寶,我會想像如果金龜子上面,身上如果有珠寶的話那是增加它的華麗感。
賦予線條動能,呈現昆蟲動態的停格,每件作品都栩栩如生。
[藝術創作者
Kuzd(客籍)]
我會取圓紋夜螢角仙,是因為它基本上的結構,就有很明顯的圓跟圓組合而成,然後重疊之間我上色讓它顯出它的昆蟲的記號紋樣這件事情。
廖脩博給藝術家非常大的空間,也很支持素人藝術,辦過多場展覽,其中,幫外婆辦的這場「你的薑黃,我的錢妹」,意義最為重大。
魚在游泳,這畫鳥,這畫花,這畫鳥。
88歲的姜黃錢妹,一生務農,在子孫的鼓勵下,拿起畫筆作畫。
[素人藝術家
姜黃錢妹]
(第一次拿筆)感覺是,覺得很快樂,這廖脩博的筆,我女兒拿給我,畫圖比較簡單,那拿鋤頭這麼重,它這完全,完全不一樣,那很辛苦,那除草很辛苦你知道嗎。
放下鋤頭,代表放下生活重擔,拿起畫筆,輕鬆自在,愛吃魚,就畫魚,種的菜、養的雞鴨,都是繪畫主題。
[素人藝術家
姜黃錢妹]
我開始就是畫這尾魚,喔 這第一次畫的,第一次畫的,這是第一張畫作,第一次畫的,畫了就越(來)越有興趣,越有興趣,就一直畫。
姜黃錢妹用繪畫紀錄生活,可愛的畫風,讓人會心一笑。
[素人藝術家
姜黃錢妹]
妳的魚為什麼都向左邊,沒有向(右邊),都游這邊,沒有游另一邊,我坐在那就在那裡畫畫,常常坐在那,那張椅子,還有那張桌子,就這樣畫,她畫圖的,她畫圖的位置都同一個位置,坐那裡,就在那裡畫,很剛好,那裡。
原來,阿婆殺魚時,魚頭也都是朝左邊,這就是她的日常生活啊。
[編織藝術家
王文婷]
看到阿婆,你就知道,創作其實可以很簡單,就是你想到什麼,或是你想要畫什麼,你就是筆,筆走到哪,然後你的心就到哪。
[複合式空間 主理人
廖脩博(客籍)]
過去就是在創作以來,我們一直在尋找的一個就是,最純真,然後最赤子之心,然後最反璞歸真的一個過程,那看到外婆的作品的時候,其實給我很大的鼓勵跟勇氣。
不識字,也沒受過藝術訓練,反而沒有框架限制。
[姜黃錢妹孫子
姜禮聿]
看了真的會很開心,因為都很鮮豔啊,然後,也很符合阿婆的個性,對啊對啊,那希望自己也可以成為一個就是生活很精彩,然後帶給別人溫暖的人。
[姜黃錢妹外孫女
廖可歆]
她的畫其實就跟她的人一樣,就是她每次的穿著都是紅的、綠的、是亮麗的,是繽紛的。
[複合式空間 主理人
廖脩博(客籍)]
看完整個展覽的時候,會不會想起你身邊,像,有點點像薑黃般的,這樣的一個溫暖的長輩,在你身邊。
姜黃錢妹的畫,讓大家深受感動、也有更多的思考,廖脩博不僅幫外婆圓了開展的夢,也讓許多素人藝術家有一個公開展覽的平台,這裡是藝廊、是選物店、是餐酒館,也是廖家人歡迎朋友一起來分享、和聽故事的家。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
- Nov 01 Thu 2018 13:09
616集-放送藝文訊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