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吃栗子的季節,一般大家對栗子的印象都是天津栗子、糖炒栗子,市面上常見的栗子,大多是大陸進口的,不過這一般種植於溫帶地區的作物,在台灣竟然也有。中埔鄉是嘉義縣客家人口最多的地方,這裡有全台唯一的栗子產銷班,種植面積約五十公頃,是全球緯度最低、產期最早的地方。而且中埔鄉的栗子,不是用糖,是以鹽拌炒,吃得到栗子原本的香甜味,又因為呈現誘人的金黃色,所以稱為「黃金板栗」,每每在產季前一個月就被預訂光了,相當搶手。像刺蝟般長滿了刺,樹上這一球球的綠色果子,看起來討喜可愛,但它可不好惹。

<喔,十幾顆 你看。你看 一直掉喔。>

用特製長鉤一顫,成熟的果子就會掉下來,但注意,可別站在樹底下。

[中埔栗子農
鄭國楨]
頭要帽子戴著,斗笠戴著,不然打到頭會痛啊,會刺到啊,手要手套戴著,雨鞋穿著,撿一撿撿回家後再慢慢剝這樣。(你有被砸到過嗎),會啊,會砸到啊,多少都會有。

不小心一摸到,可是會像被針刺到一般,連種了幾十年的農民都怕。

<桶子裝,(大哥 臉朝這邊啦),轉過來啦,我在看這個會刺人耶。>

不過剝開這滿布尖刺的綠果子,就會讓你大吃一驚,原來這就是秋天大家愛吃的栗子。中埔曾是全台檳榔最大產地,後來價格低落,許多農民就改種板栗。

<利潤好,但它的產量比較不高,價錢是不錯可是就是結果不多啊,不像龍眼結那麼多果啊,(要摸一下嗎),(可以摸嗎),可以啊,輕輕的就好了啊,你不要太大力,你如果輕輕的還不會刺人啊。>

<這個會刺人啊 你看,說要偷摘,沒有人敢偷摘啦。>

嘉義縣中埔鄉板栗栽種面積大約五十公頃,十幾年前,中埔成立全國第一個板栗產銷班,也是目前全台唯一。

[中埔鄉黃金板栗產銷班
前班長 羅炳鴻]
栗子其他地區應該是少量,但是現在我們中埔鄉這個地區,是算比較集中,集中的栽培,那因為數量一多,我們會想到銷售的問題,所以說才成立產銷班。

中埔種植栗子的歷史已經四十幾年,一開始只有林家種植,後來人稱「林老師」的林長成,將栗苗、技術無私分享出來,也才成就了今天中埔栗子的規模。

[中埔栗子農
林長成]
這是我阿公傳給我們的啦,我們就拿來種也種了四十幾年了,這棵是民國60年種的啦,(阿公那時是從哪裡拿來的),他是說在阿里山的山腳下那邊,拿到中崙種的啦,我阿公種的時候他是說,我爸爸還沒有出生的時候他就種了。(可能有一百多年了喔),對啊

採收回來的栗子,得剝去刺刺的外殼,大家一樣全副武裝,手套、剪刀、鞋子,一樣不少。

[中埔栗子農
江茶]
從尾部的地方剝開才不會去刺到栗子果實,正常的差不多(都)是兩顆到三顆,(兩顆到三顆),對,(妳會常常被刺到嗎),不會啦,因為我們這個做習慣了

[中埔栗子農
林德淵]
我們剝好後,就是機器篩選它的大小,再來就是每一顆都要注意到,看它的好壞,把壞的挑起來。 (所以很費工喔),喔 很費工喔,(一顆一顆這樣看),對啊 幾乎啦,幾乎每顆都要看到,(那要怎麼看),就像這個就是壞掉的,這個黑黑的有沒有,(黑黑的會怎麼樣),這裡面已經發霉了,(喔 是喔),這個就是太久沒有撿起來,因為它成熟就掉到地上。

大顆一斤200元,中的160元,算是不錯的高經濟作物,中埔的栗子,名為「黃金板栗」,就是因為它的果肉真的是金黃色的

[中埔栗子農
鄭國楨]
剪刀要剪過,剪過後再炒它(殼)才會裂開來,如果沒有剪開的話,一炒會爆開來,整個肉就會爆開。

把鹽炒熱後,再放進栗子,栗子受熱慢慢膨脹,金黃果肉漸漸呈現出來。

<這個炒好了就要撈起來,鹽篩掉。剛剛好。>

[中埔栗子農
鄭國楨]
糖炒的,糖炒的那種栗子就是進口的,大陸進口的和我們這個不同,我們這個是現採現炒的,它進口的時間差不多,放了差不多大半年的也有啊,有的裡面會有一些壞掉,他就會用糖去炒,有糖味吃起來就甜甜的。我們用鹽炒的就是吃它的原味啦。

[中埔鄉黃金板栗產銷班
前班長 羅炳鴻]
我們大部分都是在六月底以後,就開始接受預約,因為量不多所以說,到我們產期結束,大概是每年九月底就產期結束了,所以說,到九月底,我們的庫存量也幾乎都沒有了。

不過栗子原屬溫帶作物,中埔社口村位於北回歸線以南,氣候炎熱,海拔也才兩百公尺左右,何以栗子能夠生存呢。

[中埔栗子農
鄭國楨]
農民自己改良的啊,本來都種在七、八百公尺以上的地方,現在就改良後的,拿到平地試種看看,又種得活也會結果。

經過馴化,雖然克服了先天環境限制,但產量卻一直無法突破。農民說,十多年生的栗樹,一年產約十幾斤栗子,實在不多,然而國內缺乏研究落葉果樹的專家,即使美國、日本專家都來過,也只是稱讚台灣栗農不簡單,這麼熱的環境竟種得起來,卻也沒辦法解決農民疑問。

[中埔鄉黃金板栗產銷班
前班長 羅炳鴻]
因為單位面積這麼多,年產量還是維持在這些而已,有些果樹它是老樹了,生產量又會降低。一般我們是以,落葉果樹的管理方式來處理,但就是說,這還是要有一些學者專家來幫我們,解決這個果樹結果率的困境。

中埔黃金板栗每年產量約三萬斤,每年都供不應求,只要產量能夠提升,黃金板栗勢必能為農民帶來更大的收益,讓這個「黃金」產業更上層樓,也讓更多台灣民眾吃得到真正的本土味。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