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的營造,是為了讓本地人的生活環境變好,觀光則是地方營造後的附加價值,因為好的環境必定會吸引觀光客。但如果只是譁眾取寵的遊樂設施,一旦沒了新鮮感,遊客隨之拂袖而去。以自然生態為上的大坡池,景色隨著四季更迭變化,吸引遊客一來在來,每年為池上創造百萬人次的觀光效益,證明許多人所預言,環保才是觀光之母。記者邱月華跟羅應展的報導。


 

 

 

整治後的大坡池有了明顯的變化

池上鄉長 張堯城(右)

 

我們現在有大坡池環境教育館,之前是音樂館,現在有水上碼頭、有裝置藝術、有遊船、有自行車道,大坡池是花東縱谷,最重要的國家級溼地,那我們希望大坡池也變成,臺東縣最重要的環境教育場域,我們的遊客來,就要配合池上的感覺。

影片提供 池上鄉公所

0110-0116

小雛鳥輕巧的在水芙蓉上行走

 

傍晚時分,成群的白鷺鷥,飛回大坡池旁的大樹棲身。

影片提供 池上鄉公所

0125-0132

就連冬候鳥花嘴鴨,也賴著不走了,成了大坡池的留鳥。

池上鄉長 張堯城(右)

現在,不管什麼時候去大坡池都很多遊客來,我們創造一個,這樣一個很好的一個生態,國家級溼地,很多遊客來這邊幹什麼,坐在湖畔,發呆,發呆是一種產業,來到池上跟農民聊天,也是一個產業,這就是臺東要推的慢經濟。

 

水域開通後,翻轉了大坡池整個的生態環境,許多指標性的動、植物再度現身。

地方文史工作者 簡淑瑩(右)

 

土壤清淤掉之後,它,曾被,沉積在底下的,深埋在底下的的種子,就有可能(長)出來,就像我們之前挖,這邊曾經挖過之後,發現到有(原生)白荷。

池上鄉長 張堯城(右)

一個東西莫名其妙做那個,等了30年,一個政策才給它恢復回來,那接下來我們大坡池,又會做親水設施,然後讓那個螢火蟲、穿山甲、水雉,以後還有菱角,這些不管是鳥類、動物、植物,能夠再回復到大坡池。

 

沒有太多的人工建設,只是回復、保留大坡池原來本色,造訪遊客反而一年一年的增加。

池上鄉長 張堯城(右)

 

 

池上鄉遊客70%是回流客,這很高,50%都是來兩次以上,而且都是年輕族群比較多,都是50歲以下的,去年,大坡池的遊客數,已經是到70萬了,伯朗大道是1百多萬,但是8年前,我當鄉長之前,大坡池遊客數不到2萬。

記者 邱月華

除去了不必要的人工設施,池上人要用減法的工程,將大坡池原來天然的風景找回來,不僅是自己來到這裡覺得很舒適,遊客來到這裡也覺得很新鮮。

 

來,你把槳抓著,抓緊,我拉你

 

大坡池的改變,經營水上活動的船老大最有感,他說,清淤之後,遊客增加了5成以上。

船老大 莊裕智(左)

布袋蓮、蓮花都很多,很多的時候,我們沒有辦法說,我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因為它會卡住,卡住的時候,你就變成很多遊客說,為什麼那一邊都沒有辦法進去,因為就是有布袋蓮跟蓮花的原因,(清淤)之後,我想要到的地方,或是我想要去的目的地,還可以看見生態池是在哪邊,在哪邊。

池上鄉長 張堯城(右)

我們在南邊有一塊很大保留區,那個坐船進去很寧靜,整個是寧靜的一個氛圍,我現在講到都會起雞皮疙瘩,因為人坐船,尤其是竹筏,沒有那個馬達聲音有沒有,就靜靜地飄到湖中央,然後靜靜的看天、看湖水、看鳥。

 

 就跟蛙游泳一樣,你要挖深、拉長才有力量,如果你是蜻蜓點水的話,就是撥水沒有力量,沒有什麼動力。

 

想徜徉在山光水色中,或是靜靜地賞鳥,遊客就得自行划船,或是乘坐無動力船,進入到大坡池裡才行,就怕馬達聲破壞了寧靜的環境,驚嚇到鳥兒和雁鴨等,要來到此地的遊客,一起守護大坡池。

船老大 莊裕智(左)

(遊客)他們會說,有這種水域,有這種環境下,你們還可以想到說,有竹筏啦,就是盡量少用動力的,他們說這個非常棒的構想。

地方文史工作者 簡淑瑩(右)

其實池上這個景很美,就是一個三環抱的,所以你怎麼看天際線都很美,我們不要有那個馬達艇很吵的,曾經有人在這裡玩過水上摩托車,很快的就被池上人給制止了。

記者 邱月華(右)

 

要將大坡池清淤和外來的強勢物種清除,是很花時間和金錢的事情,但是,可能下了一場大雨之後,或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它可能就又恢復原樣了。

 

這個工程的名字叫什麼,這個「大坡池周邊環境改善工程」,喔!是屬於周邊環境改善工程,主要就是把這邊進來,颱風或是引來的水,就是透過這邊出去,透過這個箱涵,避免掉那些淤泥進入到大坡池,對。

 

整治大坡池,就像希臘神話故事裡的巨人推大石,白費力氣,才剛清了一小部分,一下大雨就又淤積了一大片。

農業觀光課長 彭上晏(左)

遇到颱風遇到下雨,整個園區都會積水,我們的廠商他就沒有辦法去清,一拖就又是好機個月,所以這個部分在天然的災害非常,非常難以去控制,那會導致我們的進度會很緩慢。

 

而要徹底改善大坡池的淤積問題,就得從源頭解決。

農業觀光課長 彭上晏(左)

所以我們今年在西邊的進水口,我們做了一個進水道,所以以後的水,農田的尾水進到大坡池,會先過我們的進水道,目前在東邊的這部分,它的淤土相對比較少,那我們也有做一個簡易的沉沙池,所以我們將來只要針對這兩個地方,去維護這樣就好了。

 

才幾個月我算一下,6月,7、8、9,大概不到3個月,這些荷花就開始這樣子,入侵入侵了,然後種在中間的菱角好可憐,就這樣小小的,幾乎快要被淹沒了。

 

除了有淤積的問題,才隔沒多久的時間,大坡池原來開闊的水面,又再度被強勢外來種,粉紅色的荷花佔據,荷花綻放亦是美麗,為何不能將錯就錯。

地方文史工作者 簡淑瑩(右)

 

它葉子上來,底下的生物就沒有氧了,你知道嗎,它沒辦法行光合作用,(大坡池)它就會缺氧,事實上荷花重的是經濟產種,那在這邊變成觀賞,觀賞的時候,它就,你沒有適度地去擾動,是不對的。

農業觀光課長 彭上晏(左)

除了在做減法的工程外,我們在生態也下足了功夫,就像我剛提到的,我們做了進水道、做了生態復育,甚至保留了原生種。

 

其實我比較希望說大坡池,能夠透過菱角的方式,讓它可以產生一個經濟效益出來,再來就是水雉能夠回來。

 

菱角在大坡池的邊邊角角的地方,找尋生存空間,白荷仍不見蹤影,還好紅辣蓼,逐漸找回了一席之地,鄉公所仍努力復育,大坡池早期物種,要將這裡打造成環境教育最佳場域。

農業觀光課長 彭上晏(左)

像我們今年也獲得了國家教育獎的肯定,我們有入圍了國家環境教育獎,將來我們鄉長 他希望把大坡池打造一個,環境教育認證的場域,他希望只要是花東的國小、國中畢業旅行一定要來到大坡池,來認識大坡池。

 

 這次大地震你們家有怎麼樣嗎?沒有,沒有怎麼樣啦,沒怎樣,有嚇到嗎?有啦。

 

大坡池經過「去蕪存菁」的整治之後,找回了天然的好環境,因此獲得許多,和生態環境相關的獎項,但對池上人來說那都是附加的,最重要的是他們找回了,在自家附近散步和老朋閒聊的自在。

池上鄉民 栢勇雄(左)

我沒有缺席的每天來,(為什麼要每天來),老人家了來這裡比較涼快,風景比較好,在這邊坐著,有風又有水,涼快許多,老人家比較會來這裡休閒。(這大坡池你覺得還要增加什麼設備嗎)?設備就不太需要設備了,不過就是有雜草除乾淨些就好了,大家在這裡休息,看到不會很凌亂,看起來很乾淨的就好了。

 

918大地震

6.8級

震央在池上

傷亡人數0

房舍2戶全倒

約10戶半倒

財損輕微

那麼,才整修完成的大坡池何如?

池上鄉民 栢勇雄(左)

 

(大地震有嚇到嗎)?有喔,我在這裡坐著被嚇到,(怎麼會嚇到)?這裡坐著差一點摔下去,在那裏坐著,正在搖得時侯,坐不住,我抱在椅子上,抱著耶,不然會摔下來。

 

所以這個地方就是兩個板塊的一個緩衝地帶,縫合帶也可以講,緩衝帶也可以講,所以地震在大坡池這邊就是有一個伸縮縫,類似這樣的功能。

 

位在池上斷層大坡池,是菲律賓板塊跟歐亞大陸板塊接縫處,當發生地震時,就成了兩個板塊間天然的緩衝帶。

池上鄉長 張堯城(右)

 

918池上大地震,6.8級,這個在池上來講是70年以來最大的地震,大坡池這次針對這個地震,只有一些少部分的那個木棧道,還有柏油路面有一點凸起,大概就這樣,災情很小,大坡池本身就是一個斷層池,所以它兩個板塊之間的一個縫合帶,也等於是一個緩衝地方,地震在這邊緩衝,相對的,我們這邊的人工設施少,所以它的災害也少,你這樣看過去,人工設施相對的不多,那個最新做的那個碼頭,也安然無恙。

 

所幸公所在20年前,就開始進行的減法工程,保育自然環境,因此這次918大地震,雖然震央在池上,對大坡池卻沒有造成太大的災害。

 

你們從哪裡來,臺南、臺南,我從高雄,開車過來嗎,開車。

 

地震過後,還是有來自各地的遊客,遊興不減的來到大坡池旅遊。

池上鄉長 張堯城(右)

遊客可以很放心地來大坡池玩,像今天我來看的話,有很多很早就來大坡池,不管是靜坐、放空、冥想、散步,都是一個很安全的,一個自然教育的場域,在大坡池還可以划船,還可以賞鳥,這是大坡池獨特所有的地方,所以來大坡池遊玩是很安全的,也很舒服的。

 

大坡池經過減法的「卸裝」工程,平安通過了6.8級地震的考驗。現在,就等著遊客來驗收,大坡池生態與自然融合的美麗景色囉。

採訪/撰述 邱月華
攝影/剪輯 羅應展

大坡池,讚!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