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重病,往往會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觀。原本在台南生活的練素慧,九年前發現罹患乳癌第二期,經過一年的化療後,夫妻倆決定用最簡單的生活養病,幾經輾轉,在苗栗明德水庫旁落腳。走過人生最黑暗的幽谷後,練素慧接觸到慈善機構,更發願關懷身心障礙者,她半年多前設立苗栗縣第一家庇護工場,協助身障者自食其力。
雖然只是一張小卡片,但這些身心障礙的孩子,希望透過雙手,傳播他們對生命的熱愛,對工作的態度以及快樂的心情
學員的手腳或許沒有那麼俐落,卻是非常用心地想要完成。這裡是苗栗縣第一家庇護工場,成立已經半年多。六個學員平常就是這樣跟著老師一起創作
熱心教導學員們的練素慧,是庇護工場的創辦人。多年前人生正面臨最黑暗的時期,也在那時候接觸到慈善機構,看過許多弱勢族群的無助與無奈。去年身體狀況恢復差不多了,懷著感恩的心,她決定幫助身障的孩子走出來
[庇護工場創辦人
練素慧]
有一位徐媽媽,她很感慨地告訴我,因為她三個小孩子都是身心障礙者,然後她感慨她那時候身體不太好,她說練姐妳看妳看,我三個小孩子都是身心障礙的,那如果說我沒有在生前,幫他們規畫好的話,說實在我走的時候這一口氣都不甘心,那很語重心長地打動我的心,因為我自己沒有小孩,但是我真的很能夠體會,天下父母心的心情
憑著一股傻勁,練素慧取得縣政府的執照,租了這個空間,讓六位學員,可以有另一個溫暖的家。她知道孩子們需要的是關懷和工作機會,也希望庇護工場能讓孩子們多元發展。
[庇護工場創辦人
練素慧]
庇護工場它可以是庇護農場,它也可以是庇護商店,也可以是製作東西的庇護工場,那我們盡量把我們範圍放大,就是我們多元化,我們可以做產品後部的包裝,我們有印刷設計,然後我們還有就是一些勞務的工作,我們可以接。
[庇護工場學員
徐藝玲]
我畢竟有受過傷的,然後我的狀況會比較不怎麼好,也是可以做到一個東西,我會覺得說,我又邁前了一步,至少我可以把所有做好的東西,送給別人這樣子啊,讓別人也接到我的喜悅。
[庇護工場學員
吳秋鋒]
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又可以認識很多朋友。
練素慧助人的路上並不孤單,很多人都會義務來幫忙,像中國結老師 魏菊枝就是其中一位
[中國結老師
魏菊枝]
他們反應會慢一點,但是你如果慢慢地教,他們還是可以做得很好很好啊,所以教一陣子之後,他們很得心應手就可以上手。(另外)他們的活潑度來說比以前好很多很多,當初我剛來的時候,他們就畏畏縮縮,不太敢動這樣子,現在已經不會了
中國結老師魏菊枝,每星期都會撥空來教導學員。看到這些孩子的成長就是她最大的安慰。
[中國結老師
魏菊枝]
當初李大哥(練素慧夫婿),他說要開這家庇護工場的時候,我就認為說,他怎麼會那麼有愛心的人,我是不曾接觸這樣的單位,我就想說,他們那麼有愛心,我就盡我自己一份的力量。
[庇護工場創辦人
練素慧]
這是支持我們最大的動力,讓我們覺得說,其實這一路走來,我們不孤單,有很多人在支持我們
家中的頂樓是練素慧夫妻另一個園地,沒有密密麻麻的花草,只有幾棵絲瓜和幾盆菜,把對生命的看法寄諸此
[庇護工場創辦人
練素慧]
我是覺得大自然是最好的良藥,當你從植物或者是從山水,你會看到生命的力量
原來九年前練素慧罹癌第二期,經過一年的治療,夫妻倆從台南避居到屏東,後來,選擇在苗栗的明德水庫旁落腳
水庫的另一頭,是練素慧父親的故鄉,雖然只有兒時曾和父親回家祭祖,印象早已模糊,但五年前夫妻倆來到這裡後決定在此定居,漂泊多年的船隻終於靠岸。
[練素慧夫婿
李祈寬]
所以說我們來到這裡,看到 哇,這一片好像原始森林,所以我們在偶然的機會,一直在找尋這個,看看有沒有可以住下來這樣子。
[庇護工場創辦人
練素慧]
我很感謝說,老天爺給我們這麼一個機會,讓我們回到,重新讓生命找個起點開始的一個地方,很奇怪的是或許地跟人之間有個緣分啦。
[練素慧夫婿
李祈寬]
我們差不多93年的時候,我們那時候,太太在(台南)那邊做化療,她非常痛苦,她說不想做化療了,化療要做六次,她做了兩次已經受不了了,所以說我們就決定,選一個好山好水的地方,利用大自然的臭氧來恢復身體
後來練素慧的身體恢復了,歡喜之餘,夫妻倆決定回饋社會,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幫助弱勢族群,所以去年底,這家庇護工場經過籌畫終於掛牌成立。
目前庇護工場裡有六個學員,練素慧說,未來她要增加名額,支持更多的身障者自食其力,也讓走過黑暗幽谷的自己,生命更有意義。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羅應展
- Sep 15 Thu 2011 16:32
245集-練素慧的庇護工場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