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曆白露前後,是柚子採收的季節。而臺灣文旦柚產地多在臺南、花蓮、新北市等地,然而要跟你說,位於臺三線上的新竹峨眉,好山好山好氣候,也是孕育文旦柚的其一產地,一起來看林秋伶、江長銘的報導。
底部這邊比較有凹進去的,就可以,(這樣就是成熟的是嗎),對啊,又甜,(所以不是看它的大小),不是看它的大小顆,有的很大顆,但是時間還沒到,有的也很大顆啊,時間還沒到就不可以啊,要到白露。
一顆顆的柚子,垂掛在樹上,厚實的重量把枝條都往下壓了,這一天趁著天氣好,農民搶時間忙著採收。
BITE柚農 余金恩(右)
一年一次,一年一次,中秋的,白露的,這中秋節的,(不容易),不容易喔。
BITE峨眉鄉農會推廣部主任 周志焜(左)
這是麻豆文旦的一種,不過在我們這裡生產來說,我們這裡日照、然後水分各方面都很充足,所以會比麻豆的柚子更大顆。
柚子一年一收,最怕採收時遇到颱風,把整年的心血都打掉,還好今年老天爺很幫忙,沒有狂風暴雨。
種是不會難種,要保養,(要怎麼保養),要施肥這些,要修枝這些。
峨眉湖旁的柚子樹,已經種了快40年,農民余金恩從父親的手上接下柚子園,悉心照顧,讓樹長得又大又健康,產出的柚子粒粒甜美。
BITE柚農 余金恩(右)
這棵樹3、40年有了,(說是越老欉的越好吃是嗎),對啊,它裡面的肉比較細啊,新種植的,裡面的肉比較粗,(大家都種柑橘,你父親怎麼會開始種柚子呢),30幾年前流行柚子。
說到峨眉,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東方美人茶和柑橘,不過其實峨眉在幾十年前,早就已經從臺南引進柚子來種植。
BITE峨眉鄉農會總幹事 陳冠義(左)
峨眉的文旦柚,可以說很多都是種3、40年的老欉,在南部,像是麻豆這些引進上來接枝的,來種的,所以這個一樣,跟我們南部的文旦柚一樣,很好。
BITE峨眉鄉農會推廣部主任 周志焜(左)
有推廣說,橘子很多了,我們來分散,種些柚子,然後我們這裡的氣候也非常適合柚子的生長。
CG
依據農糧署統計,臺灣文旦柚種植面積最廣的是臺南市,總共有1,112公頃,第二名是花蓮縣,有955公頃,第三名是新北市的442公頃,而新竹縣則是種植了68公頃,排在十名以外,不過峨眉鄉農會還是積極輔導、也幫忙行銷。
BITE峨眉鄉農會總幹事 陳冠義(左)
現在柚農差不多加起來一百多人,但是因為現在慢慢製茶的、種茶的,種苦茶的也比較多了,所以慢慢的,我們的文旦的面積,就變比較少了,面積變比較少,但是耕種方法比較進步,全部都合理化施肥,所以種出來的柚子,品質更好。
峨眉柚子大多種在排水良好的丘陵地,年產量約2、30萬斤,採收下來之後,還得要做分級。
BITE柚農(右)
這個就是被叮到了,你看,好可惜喔,你看沒什麼,可以,可是它這個就已經傷害了,像這個不是比較漂亮,因為裝在這裡面,拿出去要放幾天,它一定會爛掉,(它那個是被什麼蟲咬的),蜜蜂,蜜蜂叮的。
BITE柚農(左)
這十斤,(大箱的),大的,差不多有二十斤左右,(要搬也要很有力喔),對啊,要有做過的人才有辦法,要男生啦。
BITE柚農 余聖堯(左)
皮很醜的啦,還有一些那種,我們一般扣壓會有拇指印有沒有,那些都不行,外觀就算不好看這樣,像這些都要挑掉,(有拇指印會怎樣),這是按到了,這樣摘有沒有,捏到的,(喔 捏到的),捏到了,放久了,上面會有一個壓痕,會有一個手指印在上面。
農村人口老化,尤其到農忙時,人力更顯不足,年輕一輩的余聖堯,平常是上班族,每到農忙時就會跟公司請假回來幫忙。
BITE柚農 余聖堯(左)
一年一次,還好,還好啦,就回來幫忙這樣,(會很辛苦嗎,做這個產業),很辛苦嗎,說辛苦也會啊, (怎麼辛苦),怎麼辛苦,熱啊,又重啊,又要搬啊這些。
太醜的要挑掉、被蜜蜂咬過的挑掉,做品管眼睛可是要很利的,而且出貨前,柚子得先放個幾天,才會更好吃。
BITE峨眉鄉農會推廣部主任 周志焜(右)
辭水的意思就是脫水,我們客家人講的就是讓它脫水,水分讓它脫乾一些,它的肉就會比較軟,不會這麼硬。
最近中國大陸禁止臺灣多項農產品進口,也造成柚子的銷售壓力,峨眉農會也想辦法來幫助農民。
BITE峨眉鄉農會推廣部主任 周志焜(左)
當然多少會有影響,不過農會在這個方面,比較不會擔心的原因就是說,我們的分級包裝做得好,我們的品質也好,所以這個影響來說,沒有說衝擊這麼大。
我們這包裝比較文青風,像這個柚子你看這麼漂亮,這柚型,這底部是凹進去的這樣最好,這麼大的,水分是剛剛好,太大個不會好吃喔。
把柚子放進特別設計過的淡綠色包裝盒,價值感馬上提升,也吸引不少年輕的消費者。
BITE峨眉鄉農會總幹事 陳冠義(左)
主要我們現在也做禮盒箱,做網購,來自全臺灣所有的民眾,可以用網路直接訂購,所以我們也很注重品質的時代,像我們現在的行銷、還有合理化施肥、產銷履歷,全部都要用到電腦,這些就要有年輕人回來,跟我們峨眉的農民一起來打拚。
到現在還很多人不知道,原來臺三線上的峨眉小鄉,也有品質這麼好的文旦柚,雖然名氣不如臺南麻豆、或是花蓮瑞穗,但農民對待柚子的心意一樣熱忱,結實纍纍的柚子,是農民的心血,也希望消費者吃得到農民的用心。
採訪/撰述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江長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