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寶山鄉,有一間1991年成立的藝術蠟燭工廠,當時正好是外銷市場興盛時期,生意很好做,但後來許多產業不是外移、就是倒閉,工廠負責人呂銀美及王宗德也不得已將重心移往中國大陸,幾年後,美國大課傾銷稅,兩夫妻又不得不思考別的出路。於是他們選擇回到自己的故鄉台灣,也把原來的工廠變成教室,除了繼續設計開發製作,也轉型觀光、教育,讓大小朋友一起來做蠟燭、認識蠟燭。<那我們現在這邊呢,有很多的顏色有沒有,這個蠟塊,這個蠟塊呢?等一下我們就是慢慢的,一塊一塊的,你把它放到你的模具裡面去,你喜歡什麼顏色,你就放什麼顏色>

桌上五顏六色的蠟塊,看起來像是色彩繽紛的巧克力,小朋友興奮的一把抓起自己喜歡的顏色,就往模具裡放

<哇 好棒,你看用你的小手,很好 很好。老師,加到哪邊老師是加滿嗎?>
<小朋友在放色塊的時候,就是把燭芯放在中間,放進去就好,不要用力壓,那這個大塊的可以嗎,太大塊的就不要放,放小小塊的。>

這裡是位在新竹寶山的一間蠟燭觀光工廠,不論大人還是小孩,來到這裡都玩得很盡興。放完蠟塊後,接下來這步可非常重要。

<這個是滾燙的蠟,這個很燙的喔,這個有一百多度,可是它不冒煙喔,可是它很燙喔,我們現在把它倒下去,好,然後這個蓋子把它罩起來,用這個機器來抽空氣,那小朋友就會看到有冒泡泡。空氣要離開,就會帶上泡泡 >

倒好這比開水還要燙的蠟油,就開始抽空氣,小朋友個個好奇又驚訝。

<我沒有看到氣泡,看到了,看到了嗎,已經慢慢出來了),喔 又下去了。>

接著把外面的石膏拆掉後,泡在水中十分鐘,等待冷卻,作品就成型了。

<現在我們已經泡過水了對不對,是不是硬硬的,很硬喔,那我們用我們的左手,拿著我們這個模具,然後輕輕的打開,對,做蠟燭要學細心喔,要慢慢的,慢慢的喔,來 弟弟來試看看,手上拿著,媽媽扶著,由媽媽端著,由弟弟開,要慢慢的喔。>

將模具一個個拆下來,就像是在拆禮物一樣,小朋友興奮之情溢於言表,看到眼前漂亮的成品,都驚呼連連,也很有成就感。

[小朋友
黃于軒]
(妳的是什麼),貝殼,(貝殼啊),(很漂亮耶),謝謝。

[小朋友
黃暄翔]
我做的是魚,(你喜歡做魚是不是),喜歡,(你用了什麼顏色),我用了藍色、紅色、黃色,還有銀色,(你是第一次來玩嗎),不是,(玩很多次囉),對。

[家長
朱玉雲]
做蠟燭很有新鮮感,讓小朋友有創造,也很好玩,學到可以更細心些,安靜下來,可以靜靜的做東西,欣賞漂亮的東西,

[家長
何嘉玲]
他們回去晚上的時候,要睡覺都會點著睡覺,就燈關掉然後點這樣,對啊,然後就香香的這樣子,(都很喜歡),對對對。

<要怎麼磨啊,這邊的燙的喔,我們這不要摸到喔,這樣子就平囉?對 你看,它這樣就會變平囉,那上面油油的是什麼?,這個是蠟,蠟就熔下來囉。哇 有沒有平,有,好 來,這是誰的,我的,你的,我幫她拿,好 姐姐幫忙拿。>

一雙雙期待的眼神,也證明了,蠟燭觀光工廠轉型和教育功能落實的成功。

[蠟燭工廠業者
呂銀美]
因為這蠟燭做好,跟一般的蠟燭不一樣,不是說白白的蠟燭,紅紅的蠟燭,一支一支的,這個是有很多種的造型,所以小孩子會很高興,很有成就感

桐花精靈、蕾絲蠟燭、宗教蠟燭,還有充滿浪漫氣息的浮水蠟燭,這些千變萬化的藝術蠟燭,都是呂銀美和王宗德設計開發的。1991年工廠成立,正逢台灣外銷全盛時期,藝術蠟燭在外銷市場上甚受歡迎,也獲利頗豐。

[蠟燭工廠業者
呂銀美]
我們想說,幫人家做不一樣,所以就自己做、自己設計蠟燭,外銷到外國去,當時很多啊,美國那邊的蠟燭都是台灣賣過去的,當時真的很好做。

當時隨便一張訂單,就三、四十萬,一間才七、八個人的工廠,每個月營業額就有一百多萬。但隨著全球經濟不景氣,傳統產業首當其衝,廠商紛紛外移,蠟燭工廠業務量,也急速萎縮到只剩10%,不得已也將重心轉往中國。

[蠟燭工廠業者
呂銀美]
實在就不想要過去,不過一定得過去了,這邊台灣請一個工人,中國可以請十個,所以價錢就差很多啊。

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然而老天爺給的考驗似乎還沒停。

[蠟燭工廠業者
呂銀美]
五年後,美國那邊他有扣傾銷稅,你從大陸出去的貨,差不多一百元,他扣一百二十元的稅,扣很高啊,所以在大陸做也不行了,就回來台灣。

但回來台灣,問題並沒有解決,他們用了兩年的時間,思考如何重新開始。

[蠟燭工廠業者
呂銀美]
要轉型真的很難,就想說,自己現在有什麼資源,身旁最容易得到的資源,這樣來轉,所以當時就想,自己的模具那麼多啊,模具我開,差不多我們去算,差不多有一千三百多種,大的模具和小的模具,一千三百多種,不然就這樣用模具來讓客人自己來做。用蠟燭的文化走出去,不是說光是只有製作蠟燭而已。

[蠟燭工廠業者
王宗德]
這個蠟有時候會斷,有時候斷他就會用焊槍,焊槍可以把它接起來,比如說像這個毛,就可以用很小的工具,去把它重新刻過,就好像,這個就是蠟雕,刻完以後,再來就是用吹風機大概稍微吹一吹,它就亮亮的,就會保持平整

受損的蠟燭可以修補,高溫熔化過後的蠟具有高度可塑性,王宗德和呂銀美,也許就像是他們所喜愛的蠟一樣,遇到了挫折不放棄,環境越艱困,就越能屈能伸,以不同的姿態面對各種挑戰,等待時期成熟,蛻變成美麗蠟燭,繼續照亮未來的路。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