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新埔的九芎湖休閒農業區裡,有一間專門賣燜雞的店,老闆劉華柱精心研發獨門秘方,用自己養了六個月的成熟仿土雞來製作燜雞,還自己打造烤爐,以柴火將雞肉烤得外皮酥脆、香嫩多汁。<牠皮很酥、但是又不會乾乾,這個就最迷人的地方,像這個真的很酥,非常讚,
滋滋作響,這個感覺,客人吃到就笑咪咪走出來,很有滿足感。>

燜雞一出爐,金黃的油亮色澤,讓人直想大咬一口。

<不好意思,我們上燜雞一下喔。>
<裡面還在呼吸,有沒有看到還在動啊。>

皮裡的熱油,還滾燙著,一拿起來,湯汁就滴個不停。

[老闆
劉華柱]
這種感覺真的是很棒,湯汁飽滿,我們現在是檢查一下,看有沒有透,(有沒有透),熟透,熟了,OK了那我們就準備可以出,像這就OK了,主要這個皮非常的酥啊,皮酥、肉嫩、汁多。

老闆笑得可開心了,對自己的產品非常有信心。

[老闆
劉華柱]
我們這個如果風向這樣吹,我這一潑,那個(香味)一飄飄到外面,三、五十公尺外面都聞得到香味,聞香而入。是客人跟我講的,我遠遠就聞到香味,進來看一看,他說,他本來不知道的。

[老闆
劉華柱]
這第一隻有沒有,顏色看起來還白白的,跟樹蔭下的水果一樣(照不到太陽),這時間就要再多十幾分鐘,像這個右手邊這第二隻這邊的有沒有,這隻金黃金黃的,就差不多可以吃了。

一看就知道何時可以上桌,劉華柱靠的可是十幾年的老經驗。

[老闆
劉華柱]
燜出來這個精華,這個精華最重要,因為它上面有油,我們把油一點的先濾掉,沉底的送給客人,雞精啊,精華送給客人。油這個時候就很好用了,這個給他沖一下,那皮等一下喔,客人吃的感覺就不一樣了。

因為溫度夠高,出爐前,將雞油潑到爐裡,火力瞬間加大,這最後一道的手續,可是雞皮酥脆的重要關鍵。

<這個皮最棒,這個皮,這個皮蘸一點這個我們自己調的胡椒鹽,這個皮是酥的,直接用手拿,金黃色的最棒,哇 真的超脆的耶。>

[顧客]
(燜雞)有炭的味道,我非常喜歡,然後蘸著他特製的醬料來吃,很好吃。

[顧客]
我覺得他的雞就是很甜,還有剛剛就是咬牠的骨頭的時候,就是覺得裡面的味道就吃起來很新鮮,然後牠的肉不會太硬,就是吃其他雞的時候就感覺,除了雞腿的地方,白色的肉就太硬,可是他的都不會。

[顧客]
皮很酥啊,很好吃啊,跟一般的不太一樣對,這個有入味,對 有入味,記得蘸著湯汁吃。

[顧客]
口感不一樣,口感不太一樣,而且你看,肉不會就死死白白的,那個汁有進去到裡面的感覺,感覺不一樣。

客人吃得津津有味、讚不絕口,不過在烈火旁工作,真的不是件簡單的差事,得忍受長時間的高溫、和煙燻。爐裡的火燒得正旺,為了做出好吃的燜雞,這個爐灶還是老闆親自打造的。

[老闆
劉華柱]
因為我這可以放很大根的柴,山上沒用的柴還可以用,這麼大根的都可以放得進去。

當然這特製的白鐵烤箱,也功不可沒。

[老闆
劉華柱]
第一它傳熱比較快,第二我這個蓋子,我的蓋子還會透氣,像這個,它熱的時候會開蓋,裡面的水分會自然排出來,我的皮會這麼酥,就是因為我的蓋子會呼吸。

交遊廣闊的劉華柱,因為常邀朋友到家裡作客、採果,久而久之,朋友吃到不好意思,就建議他乾脆開餐廳,而這麼一段無心插柳的過程,卻讓他的生意越來越好。

<我們這個調好的料,像這蒜頭下去之後,用蔥,蔥頂著,第一個也可以有香味,香味保存,第二個,它蒜頭不會跑出來。像做SPA,按一按,牠毛細孔才會吸收(醬料),鹹度才會夠。>

每隻雞大約四斤半,全是劉華柱自己雞場養了六個月的成熟仿土雞。

[老闆
劉華柱]
這個有沒有,這個是山茼蒿,山茼蒿,這個牠也很愛吃,這是兔兒菜,鵝、鴨這些,雞也很愛吃,這個可以清涼解毒,這吃了精力會很旺盛,這個是山上的地瓜葉,現在很嫩、很讚。

劉華柱還說,他不讓雞吃得太好,普通就好,肉結實而不油,做燜雞才最好吃。

吃完燜雞,劉華柱還準備免費的青草茶和烤地瓜讓客人分享,客家人的熱情和儉樸,由此可見。

<不會燙,找那個出糖的會更棒,好吃,好好吃喔,妹妹 這個,有糖出來的,有點糖有沒有看到好好吃喔,那個很棒,很好吃耶。>

[老闆
劉華柱]
這就是鄉下比較熱情,剩下來的餘火也不要浪費。不用錢,因為這個地瓜自己種的,地瓜葉可以當菜,地瓜挖起來後又可以(烤)給客人吃,很有趣啊。

紅色火燄像跳舞一般,在爐裡竄著,用時間慢慢醞成的香嫩燜雞,讓人吮指回味,看到客人滿足的表情,是劉華柱最開心的事。

[老闆
劉華柱]
(做這個最有成就感的是什麼),就是說客人吃得笑咪咪,吃飽了要離開了還跟你說謝謝,那種感覺就表示做到有用心,客人也有肯定我們,我們做的東西有用心。

一隻燜雞,因為有老闆的用心,建立了招牌,也靠著客人的口耳相傳,讓燜雞持續飄香。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黃訓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