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愛好攝影而組成的團體不少,苗栗有個硬頸攝影群,由十多位攝影師組成,他們從二、三十歲起就背著相機,詳實記載農村生活的面貌,到處捕捉在地鄉土與人文,數十年來,這群攝影師們還是堅持以黑白膠捲,爲客庄農村留下深刻動人的美麗瞬間。今年是硬頸攝影群成立二十週年,一起去看這群資深攝影師,如何透過鏡頭,紀錄台灣。



苗栗縣公館的福菜進入醃漬期,農家人從貯存池取出酸菜,也就是福菜的半成品,忙著用清水清洗,空氣中瀰漫一股淡淡的酸菜香,如此充滿客庄農家味道的景象,引來大批攝影師前來取景。

攝影師拿起相機對準目標,按下快門,留下勞動的一瞬間。當然也不忘指導一下現場的「模特兒」,企圖讓拍出來的照片更有味道。



他們是苗栗縣硬頸攝影群的成員,這天大家約好來到公館農田拍攝,切磋技術,其中年紀最大的攝影師已逾八旬,仍背著相機,捕捉農村中令人感動的剎那,對攝影的熱情一點也不輸給年輕小夥子。



認真的拍攝態度,讓工作中的農家人也深受感動,就把手邊剛處理好的酸菜拿給攝影師享用,分享自家的好滋味。



資深的成員也不時指點新夥伴,互相討論求精進。

[硬頸攝影群
賴錦瓊]
我們拍了以後,有時候會看照片,會檢討,那張的構圖不好、(哪邊)拍太多、拍太少這樣,要怎樣裁切都會講。

苗栗縣硬頸攝影群成立至今二十年,始終秉持鄉土、人文的理念,推廣黑白攝影藝術,十餘位攝影師數十年來背著相機,上山下海,為這塊土地留下許多珍貴的影像。

[硬頸攝影群
謝其煚]
因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理念就是說,黑白的攝影、鄉土、人文,一直這樣,像我拍照快一甲子了,開始從苗栗攝影協會到硬頸(攝影群),一直下來,拍的東西到現在來看,就有一點,自己過去拍的東西,還是有一點,要怎麼說,我自己說的價值,因為鄉土的東西很多都看不到了。

[硬頸攝影群
邱德雲]
我們二十年來,從來沒有變過我們理念,這就是最值得我們自豪的,一開始這樣的理念一直以來二十年不變,至於攝影的內容或者是它成果的好壞,是另外一個論斷,就是說堅持這個黑白(攝影)還有人文、鄉土,這一點我們沒有,要怎麼說,沒有叛變過,所以這點非常自豪。

不論是恬靜的農村景象、老農胼手胝足為生活打拚,或是樂天知命的老牛漫步田間,不少四、五十年前客家族群生活的樣貌,透過硬頸攝影群的鏡頭,用黑白照片留下鮮明的歷史見證。

[硬頸攝影群
黎漢龍]
照相就是抓住那一剎那,往往就是說,這樣的東西變得,會造成說,人家說照相是寫真,寫真,你要如何想辦法把當時的東西拍出來,是很真實的東西,要留下來,主要要流傳下來。

[硬頸攝影群
陳雲錦]
你說要保持,要保持長久就要靠黑白攝影,你靠彩色攝影,你要靠彩色(攝影)三兩下顏色就褪色,我黑白(攝影)你看,像我們拍了三、四十年,現在你看,等一下你看展覽場的,那是四、五十年前,三、四十年前的東西耶。

硬頸攝影群裡,每個人都有特定喜愛、拿手的題材,並不定期推出個展,像是謝其煚就以拍牛聞名,透過鏡頭捕捉的牛兒百態,忠實紀錄了農村歷史。隨著時代演變,過去鄉村田間處處可見牛的蹤影,現在台灣西部幾乎拍不到牛了。

[硬頸攝影群
謝其煚]
當然我們主要的一個拍攝題材是鄉土人文,其中我最喜歡拍的是牛,為什麼呢,因為我家是務農的,從小就跟牛一起長大,等於說是,國小讀書回來就要割草給牛吃,家裡養的那隻大黃牛,雖然那時我才國小,但是照顧牠就像是一個責任。

邱德雲則是喜愛以勞動者為拍攝主角,他走遍苗栗農村,用心貼近社會底層真實生活,而這次二十週年展覽的主題,就設定為「晒食文化」,無論是晒鹹菜、晒豆乾或是晒番薯籤,都呈現出客家農村勞動生活的樣貌。

[硬頸攝影群
邱德雲]
勞動者,工作的人,勞動的人拍起來比較生動,比斯斯文文的文學家拍起來還要好,勞動的人他,我們這些看起來比較上相,因為他一勞動,他身體的各種姿態,對攝影的人來說,讓人感覺比較容易讓人感動。因為和普通人不同,因為他用力,我們看到一般的人都是沒用力的人,所以勞動者比較容易讓人感動。

想拍出讓人感動、觸動心靈的照片,除了技術與用心,耐心等待也不可或缺。

[硬頸攝影群
賴錦瓊]
拍照不是說你想要拍就有,要找、要等,像我去海邊拍抓鰻魚,越冷才有人工作,天色越暗、越冷,不冷的話沒人工作,所以就是要等待,這個工夫,沒什麼訣竅啦。

[硬頸攝影群
謝其煚]
拍動物實際上來說,我認為最重要就是有耐心,你說拍牛,還有你要很早,牛很早起床,你去拍牛,因為牛,像母牛讓小牛喝奶,早早小牛就要喝奶,你就要早點去。

硬頸攝影群沉浸在黑白世界的攝影樂趣,難得的是,家人也願意一同參與,攝影師們早年外出拍照都帶著家人,和樂融融的家庭生活,也留在一張張黑白相片中。

[硬頸攝影群
陳雲錦]
每次出門都全家一起出去,夫唱婦隨,太太就當模特兒給先生拍,這種精神很重要,又可以增加家庭的和諧。太太出去、先生也出去,太太炒米粉、煮麵,吃完之後,換先生洗碗筷,這樣的精神,實在不是一般的攝影團體可以做得到的。

[硬頸攝影群
謝其煚]
這是我的暗房的燈,(空間)狹窄喔,這就是我暗房的設備,放大機,平常就是拍照回來以後,當然就是沖片,沖片用這個,片子要捲在這,這是一二零的沖片罐。

硬頸攝影群成員謝其煚走進暗房,介紹起沖洗照片的流程,

[硬頸攝影群
謝其煚]
沖一捲片子大約要,差不多五十分鐘左右,從捲片、藥水倒下去,差不多就要這麼久的時間。

為了求得一張好照片,硬頸攝影群從拍照到沖洗,幾乎不假手他人,自己進暗房沖洗才能掌控影像的品質。而這也是硬頸人堅持黑白攝影的原因之一。

[硬頸攝影群
黎漢龍]
我們硬頸攝影群為什麼一直強調黑白攝影,黑白(攝影)是因為,我們當初的時候,因為相片所有的東西,從開始拍,甚至到相片出來,全部都是自己沖洗出來到放大。

[硬頸攝影群
賴錦瓊]
黑白的(攝影)就是自己一手操控的,我從沖洗底片、進暗房放大照片,全部自己做,如果是拍幻燈片、(彩色攝影)全部交給照片館,我就只按個快門,只有構圖是我的而已,就沒這麼有趣。



硬頸攝影群裡,不少資深成員的攝影生涯都超過三、四十年以上,他們用鏡頭捕捉許多永恆的瞬間,現今如何將數以千計的底片、相片,有系統地整理,是他們的重要課題。

[硬頸攝影群
謝其煚]
整理這個底片真的很花時間,本來我退休後,我第一個工作就是要整理底片,一直到現在,也整理了,但是還不是說分得很清楚,像還沒有貼條子的那還是雜的,還是要再把它分出來,再放進入這個有類似的主題裡面,以後就很好找。

在攝影界提起黑白攝影,沒人會忘了將硬頸攝影群記上一筆,二十年來,他們每年定期舉辦主題性的展覽,用黑與白,為土地留下令人感動的印象。即便面對彩色照片、數位化潮流,他們仍堅持拍黑白照片,就是希望讓人們看到最真實的美麗瞬間。

[硬頸攝影群
邱德雲]
黑白攝影沒有原色,所以沒有原色的東西,看起來才,比較容易碰觸到心靈,因為有原色,比較容易眼花撩亂,彩色一看就很漂亮,就好漂亮就好了,但是黑白(攝影)你不能用色彩去騙人,也不是說騙人啦,用色彩去掩飾,黑白(攝影)不行,不能用顏色騙人,一定要用內容或取景的技巧取勝。

雖然對老硬頸人來說,現在外出拍照,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但他們對攝影的熱愛不曾消逝,對黑白膠捲的堅持不曾改變。

[硬頸攝影群
邱德雲]
有時候講比較誇大,比較誇大一點,就是對於攝影,是和你的生命一樣有價值,認為有攝影,才能帶動我們今天的活力和生命,所以黑白攝影,雖然現在已經有很多進步的方式,暗房操作也越來越困難,但是希望不要放棄。

從鄉間、農村發掘生活題材,硬頸攝影群用相機記錄時代的變遷、庶民生活的甘苦。他們用黑白照片述說著一段又一段無聲,卻觸動人心的台灣故事。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徐偉文
照片提供/硬頸攝影群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