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關西鎮豫章堂羅屋書院,是羅家先祖在1904年興建的私塾,書院是一堂兩橫的客家伙房,到今天已經有100多年歷史。羅家書院的建造和圖騰雕刻工法雖然都相當講究,但由於年代久遠,建築難免有蟲蛀和漏水問題,於是新竹縣府向文化部提出修復計畫案,接下來將以傳統工法修復,重現羅屋書院的風華。來看邱月華、羅應展的報導。
3月初9這天,久違的陽光終於露臉,沿著曬掛在路旁的酸菜,來到新竹縣具有濃濃客家味的,關西鎮羅屋書院。
一踏進書院,就見到簽名處,一旁還有人在忙著在「斷」粢粑,而書院早就聚集許多人,喜孜孜的在禾埕寒暄,料想是羅屋書院有喜事。
良辰吉時,羅屋書房修護工程祈福儀式,請雙手合十,初上香,一拜。
原來是延宕了一段時間的,羅屋書院修繕工程,總算要動工了。
[羅屋書院管理人 羅仕龍]
很高興有這樣的機會,非常謝謝大家,特別是縣府這邊,然後當然還有文化部這邊,還有家族這邊,給予這麼多的,大家給予的幫忙,所以才有可能今天這樣的一個機會,讓這個老房子,一個100多年的房子,可以再繼續經營修繕。
[新竹縣長 楊文科]
羅屋書院它可以提供一個,社會教育,還有文化教育,非常好的一個平台,所以它這裡不僅是我們國內的,還有關西鎮很多人來到這裡辦理活動,羅屋書院代表我們客家文化一個精神,客家人的傳統,全都在這裡可以展現出來。
超過百年歷史的羅屋書院,是一堂二橫屋的老伙房,目前大致仍保存良好,因此這次修繕的重點是,屋頂瓦作的工程,和電機工程的建置。
[羅屋書院修復建築師詹益榮]
它在民國大概70年的時候,有自己整修了一次我們的羅屋,在當時的工法非常的特別,基本上在傳統民居是很少看到的,它是在中脊沒有動的狀況之下,去抽換了它的瓦片,是我們重新進來檢視之後,發現它的屋身的結構,裝飾非常的完好,包含剪黏、泥塑,還有彩繪跟木作、雕刻,大致上都只是表面的一些老化,對,並沒有結構性的問題,所以我們這一次的重點主要是只針對屋頂面,因為瓦片這個東西大概在傳統建築上,大概3、40年都會進行一個大的翻修,另外一個大的重點就是屬於機、水、電的一個全面的現代化。
「羅屋書院」早期地方人士稱它是「河背大樹下新屋」,是羅家先祖羅碧玉於1904年興建的私塾,因此地方文史工作者才會將之稱為「羅屋書房」或是「羅屋書院」。
[新竹縣長 楊文科]
羅屋書院可以說是,我們關西鎮的歷史,保存得最好的一個書院,我們看到先人,這個羅屋的長輩叫做羅碧玉先生,經營很多礦山這些,所以當時他不但事業做得好,他要照顧這些子弟,所以他蓋了羅屋書院,不但他羅家的子弟得到很多的幫助,連關西鎮的鎮民後代,也全都在這裡讀書。
最能體現客家人「晴耕雨讀」重視教育的羅屋書院,雖然不是全臺灣最富麗堂皇的老建築,但是它的作工相當細緻石雕、木雕、泥塑、磚雕、剪黏,都是先人留下的文化內涵,至今成了彰顯文化特色,和讓更多人認識關西的老建築。
[羅屋書院管理人 羅仕龍]
羅屋書院不只是我們關西的羅屋書院,其實它也是,甚至是我們新竹縣,甚至是全臺灣的羅屋書院,我不知道各位知不知道,其實有人幫我統計過,我大概有接待過60幾個國家的客人,來自世界各地的,然後曾經有一個荷蘭的客人,全臺灣走了一圈,30幾天,最後他要離開臺灣的時候,他在他手上刺青,刺了3個圖案,一個就是101高樓,一個就是高山,另外第三個就是羅屋書院。
修繕羅屋書院目的,不僅是維修要一座老房子,更是為地方留下獨一無二的歷史建物,讓更多人知道關西鎮的產業、文化和歷史發展的脈絡。
[新竹縣文化局長 朱淑敏]
羅仕龍先生他其實非常積極的推動,包括地方創生、文化觀光,還有希望這個地方可以成為,不僅是羅家自己本身,還有是我們關西地區,非常重要的一個資產,因為羅家他其實之前就是製茶,這個製茶不僅是在我們新竹市、臺灣,甚至是全世界,所以有這樣一個本身具備的歷史價值的部分的話,事實上有這樣子的機會,我們希望它可以繼續來做一個延續。
羅屋書院的管理人羅仕龍說,你我都只是書院的過客,要讓老建築能永續經營,除了要有「人」用心的經營外,更需要政府的政策配套。
[羅屋書院管理人 羅仕龍]
我們都是過客,所以我對(書院),我期望的是它要永續保存下去,永那永續保存下去要怎麼樣永續,我們要建立一套制度,讓這個房子永續啦,其實我覺得我們辦這些,很多的各式各樣的活動,那只是一個方法,一個過程,可是重點是如何透過這樣的過程,讓老屋子它能夠有一個自負盈虧的,或者自主運轉的這樣的一個(方式),這是一個很現實的事情。
屋前有大面積的田園景觀,不遠處有老街、古橋和溪流,羅屋書院至今仍保有百年前的「古意」,羅仕龍說,書院翻修後,將會更積極的串連周遭的人事物,發揮繼往開來的功能,展現老建築的新生命。
採訪/撰述 邱月華
攝影/剪輯 羅應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