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鳳林有一位花生農民,除了為人子、人夫、人父,顧生活、顧家庭之外,他同時也是一名攝影藝術家。曾經出國留學、在外地工作的他,在決定回到故鄉之後,雖然面臨許多生活現實,但仍然腳踏實地工作,也堅持用相機為自己家鄉記錄更多樣貌。林秋伶跟江長銘的報導。
我就跟妳說那個海拔很高,它其實就是雲霧帶,它就是很快,我們這邊大概現在這個風,9點就大概起風,(這麼早),你如果早上都沒有風,但是9點之後就開始起風,正常,就是一直到晚上才停,然後10點左右,大概就是那個雲就開始一直積,你早上來的時候,其實要看這個完整的山很容易,但是就是中午之後。
這個要撒那個油麻菜花了,這個是我種的,(這是你種的玉米,一整片欸),對,(有的都已經有結玉米了啊),已經都結了啊,(但都還沒有熟),還沒有熟,(倒掉都完全沒有用了),沒辦法採收了啦。
等一下老鼠衝出來,你們不要嚇到,牠們可是常常會咬老鼠回來。
照片提供 鍾順龍
0113-0118
那去田裡的黑旺,剛剛也咬一隻老鼠,其實牠的工作就是,牠們因為住在這農村嘛,田很多那個,比如說現在稻子割掉,你沒有東西好吃,就全部會跑來家旁邊,很多老鼠,(是喔),牠們會去找,會去咬啊,(就是生活中非常平常的),其實,一個狀態就是說生命其實,它在某些瞬間其實它的存在,你好像,死亡也就這樣子。
照片提供 鍾順龍
0154-0203
像這兩個對我來講都是一棵樹,它們兩個又有同質性的就是,它們的燦爛的時間可能就即將消失,這兩個都有一樣這樣的東西,它很瞬間就消失,那它可能本來應該可以,可以活個百年,但是它沒有活過百年,它就死掉了,那在一個死掉的生命裡面啊,我又刻意架著一個腳架在風吹過,就是用稍微慢速的快門,去捕捉它有風吹動的感覺,所以它又有一種流動的生命在裡面,又是另外一個,死亡也不見得是死亡,然後炫麗也不一定是,就是那個燦爛,它也不一定是這樣,可是,因為攝影它又變成某種程度的永恆。
照片提供 鍾順龍
0249-0310
[攝影藝術家 鍾順龍(左)
決定性的瞬間,那是某一個瞬間就存在,很快就沒有,可是也有一些不一定要是這樣,大部分的東西我就沒有去介入,就旁邊看,純欣賞,拍攝下來。
[觀展者 葉冠林(左)
我覺得這種照片看起來就是很簡單,但其實,想要拍出這樣的好照片,其實很難,因為,其實一張好照片其實,你要等待它一個好的時機是很困難的,就像我們剛剛一群人跟老師出去拍照,但是其實每個人拍出的東西完全不一樣,就是因為我們生活環境,跟我們平常接觸的東西,完全不一樣,所以,拍出的東西也會,故事,不管是故事還是構圖,都會跟老師會有所差異,所以我覺得心態,跟平常你要怎麼去看事情的角度,都需要去調整。
照片提供 鍾順龍
0336-0342
0355-0403
我就看到,窗戶那邊不知道放了什麼東西,就有光線照過來,我就發現,我就說,叫我女兒的手伸出來,我送一個彩虹給她,(哇,那她有很開心嗎),我就說妳這樣放著,我就把它拍給妳。
照片提供 鍾順龍
0407-0414
0424-0432
這張也是,我帶我兒子去玩水,他自己也是,就是在他自己的世界,跟這個蟾蜍,在家門口,陰天,陰陰的,陰天,比如說,牠也在牠的世界,這個都是在他們自己的世界,我覺得這個是一個,有趣的一個狀態,那每一個人,生命面對的事情都是很不一樣的,其實小孩子出生你就會,真的會把所有心思一直放在他們身上,可是隨著他年紀漸長,他也要當成他自己,那我也要學習放開他,不用什麼都要管他,所以基本上,我覺得還是一個自然的狀態。
照片提供 鍾順龍
0445-0449
[鍾順龍太太 梁郁倫[
其實有一些片段是可能兩年前,就是我兒子的樣子,然後有一些是今年的樣子,然後我就覺得,哇,時間是用飛逝的,那我覺得,欸,生命不就是這樣嗎,那個把握當下,太重要了,我覺得就是珍惜當下的每一刻,那當然我覺得,生命你會有很多的期許,你會有很多的願景,但是我覺得沒有人可以去預料到很多,趕不上變化的事情,那倒不如你在這個期許裡面,走的過程裡面,好好的珍惜那個當下的腳步。
照片提供 鍾順龍
0530-0539
[觀展者 Rion J (左)
其實就是日常的場景,可是覺得老師的眼睛,可能內建那個大師照相機,看出去都是不一樣的,對,就是變成,其實像,尤其這些人像,我覺得滿有感覺,因為很多就是,平常根本不會注意的嘛,就是路人們,可是其實他,老師把他拍得很有生命的感覺,對,那其他的影像,尤其像那邊也有一些小朋友的,我覺得都是整個很活潑,就覺得是可以試試看啦,可以偷學一些概念,能不能把生活,一般的東西拍得比較有感覺這樣子。
照片提供 鍾順龍
0555-0608
[觀展者 大觀[
它有一些很生活日常,就是看起來好像,其實還比較平淡一點,但是又覺得說裡面有很多細節,就是比較溫馨一點,然後好像就是你平常走路可以看到,可是它又有一些像是,幾個比較意象的照片,我就覺得還滿喜歡,就是因為我想像的空間又增加了,就是除了這種比較日常的,然後你又可以就是加入一些,就是有一些幻想的部分,覺得這個部分是滿特別的。
照片提供 鍾順龍
0712-0726
(順龍我們這次有這個攝影展,看到的全部都是比較生活的),生活的東西,對,這次的展覽就是,全部都是離我住的地方,差不多方圓2公里左右,全部都是在自己家附近拍的東西,和以前,比如說我們拍照,要去到外面拍,就更不一樣,就全部在家裡,拍自己的小孩,拍自己家周圍的東西、看到的人事物這樣,(像這張呢,最大張的,這是拍什麼呢),這看起來像雪的東西,實際上牠是蚊子,(啊),蚊子,(這是蚊子),蚊子,早上整群的在飛,想要讓它的,這個東西的渺小的感覺,必須把這張照片做得比較大,所以拍攝上要拍到它很清晰,其實是有困難,沒那麼簡單,快門速度很快,但是很快,大部分你的影像畫質會變得比較不好,要做到這麼大,又要這麼細緻是比較困難的,(牠也是一直飛、一直動欸),一直動,(所以你要拍也不容易,要拍到那麼清楚),沒有那麼容易對到。
照片提供 鍾順龍
0810-0819
[鍾順龍太太 梁郁倫[
然後我覺得順龍在這個過程裡面,應該是說他這次展覽,他呈現了落定的所在主題,他其實很多的影像,除了生活的片段,其實很多是穿插在工作裡面,他眼睛看出去的世界,那不一定是工作,應該是說,綜合來講就是我們生活在鳳林這邊,它的每天的一舉一動。
這個柿子今年颱風吹一下,吹到,吹到葉子都掉光了,它一直在吐芽,每一棵樹都以為現在是春天。
很硬喔,捏不開喔,這樣捏捏不太開喔,這樣就很熟了,比較熟的花生就會很硬,捏不開啊,(白白的很漂亮),很漂亮,這個吃也很好吃,脆脆的,像水果這樣,(是喔,生生吃喔),生生吃,我們是拿來煮雞湯啦,(喔,這個可以煮雞湯喔),可以,很甜、很好吃,(那也要拔花生的時候才有可以拿來煮),對啊對啊,就是拔完之後,我們才留一點起來晒,(那你有很多可以晒欸,你可以開發另外一項產品),那是另外一項產品沒錯啦。
照片提供 鍾順龍
0922-0932
[鍾順龍太太 梁郁倫[
我覺得其實順龍他有非常多重的身分,因為他是農民,然後他還是老闆,然後他還是老師,他還同時是身兼創作者、藝術家這樣,那我覺得在生活的轉換裡面,其實現在這個時代大家都在講斜槓,但是我覺得很多斜槓,其實是變成一個生活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尤其是我覺得我們生活在這鄉下,然後選擇以農夫作為主業。
花生就是,伸入泥土才會長花生嘛,就是我自己,伸入泥土的地方,伸入泥土有落定、安定的意思,我們怎麼樣還是要安定在這裡,就是這個,尤其是,農人有種東西就會有一種,一個生根的那個東西要在。
這邊應該是黑的,(黑的),黑金剛,(不同品種),我這邊有插一根竹子,(喔,有做記號),有做記號,要拔就多拔一點,等一下回去我就洗一洗,就先試吃看看,再決定說,要拔了沒,應該是可以拔了,看這樣是有成熟了,(這全部都是經驗),經驗啊,時間到,差不多就到了,再過來一直放著,東北季風來,一冷下去也不會熟了啦。
[鍾順龍太太 梁郁倫[
農夫有農夫的壓力,因為天氣的各種變化,不是我們能夠去預料的,那那個壓力對他來講,我覺得這十年的轉換,從一開始非常沒有辦法,就是心臟沒有辦法負擔,到現在能夠坦然面對,然後我覺得在中間的調劑裡面,因為我們也從原本兩個人,變成有了兩個孩子,變成一個家庭這樣,然後我覺得生活裡面,喜怒哀樂其實都是有的,然後我覺得這個也是,讓生活更豐富的一些養分。
假設去田裡要30分鐘,我就會去抓40分鐘或是一小時,我會給自己多一點點時間,再去感覺一些其他的東西,所以相機也會帶著,就基本上,給自己創造一點機會,(就以前要去外面找,但是你現在轉換到找自己,也不用找了,就是生活當中就有的東西這樣),(你反而會看到很多,你以前可能比較看不到的),比較看不到的,(可能它很自然的,都一直在你身旁出現,不過你因為這幾年的轉變,回來到拍自己身邊的東西的時候,就會去注意到它這樣),不管去哪裡,全部可以,要有生活的感知,這個能力要有。
這颱風來才倒掉的,我上次來其實也拍過,我上次颱風過後,我就拍了,然後現在還是又有一些,又不太一樣了。
有時候不見得會有這麼多時間想太多,但是感覺就有一點東西在這裡面,藏在這裡面,就是那個是第一個直覺,(所以就會拍一拍,忘記時間了),會,但是肚子餓會告訴我。
也許它有裂痕,它的狀態,那它在怎麼講,這個,它很複雜,它有可能是因為破壞、被鋸掉,新的生命在長,這裡面,當然要去說它的東西可以有很多種解釋,也不一定要解釋,是一種感受,那我也許在這個光線下,我看到的也許是只是一個,這個整個綜合的一個感受,我覺得它現在的語意不一定很明確,那這張照片也許它放在別的狀態,它會有形成別的、別的連結性,所以不一定是,這樣子就是這樣,看它周邊的搭配的語意是什麼,會串聯在一起。
[鍾順龍太太 梁郁倫[
其實這一次的展覽裡面,我覺得很多的影像,其實都是我們很熟悉的,對,那我覺得透過他的視角,然後把這些影像 再用一個拼湊的方式,做一個全面性的一個,完整的一個展覽的狀況裡面,我覺得它很像走馬燈,然後我覺得很快速的拼貼了,其實它不見得是這幾年的過程,但是我覺得它很快速的,看到了很多不同的,其實它有風景,然後也有人跟人之間,那我覺得都是很溫暖的一部分,對我們來講這樣。
照片提供 鍾順龍
1428-1452
有一些生活的片刻,小孩子的狀態的瞬間,又把它轉換抽象,還是一樣就是,每天還是一樣有生活,那生活的心境,就是看自己怎麼看啊,這麼微小的東西它其實也有一些,就是我會看到有一些很多細節,其實都是要不要用心去看,看待自己的生活,你要說無聊,天天都可以很無聊,你要覺得轉換一種心境,它都可以很有趣。
採訪/撰述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江長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