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鮮人想創業不簡單,更不用說以文創作為創業目標,因此如果有人帶領,勢必可以走得更順遂,因此桃園市打造了一座「文創基地」,不僅開課輔導青年朋友創業技巧,還讓品牌進駐基地空間販售,更為青年職人們開設手作教學課程,希望讓更多優秀的文創青年找到自己的品牌價值與市場定位。跟著吳怡君和李明燈的鏡頭,一起去看看。


 

 

大家好,那我們今天的話,作品的話,就是這一支書籤,對,那我們主要會完成的是,下面這兩片葉子的部分,對,我今天會從頭教大家怎麼來做這個纏花。

纏花老師帶著參與課程的學員們,先認識纏花以及製作纏花有哪些基礎步驟。

那我現在開始,大家應該都有看到手上有紙片,對桌上應該都有紙片,那我們等一下,還有鉛筆的部分,我們就是直接畫這個版型,我們葉子最胖的地方不要超過四十五度,對,就是我們不要把它畫得很胖很圓,你等一下纏的時候會不好纏,就盡量讓它細長一點。

而開課的這座場所,正是桃園市近期成立的文創基地,主要輔導青年創業,希望成為培育年輕創作者的重要平台。

[桃園市青年事務局局長 侯佳齡]
其實桃園很多的文創的產業,我想大家都會發現,在創業的過程中,有一些專業知識,或者是一些技術,可能又需要有一些輔導,需要我們一些,不管是政府單位或是我們團隊來協助,來讓他在發源的時候,或是在他創作的時候,可以給他一些想法,讓他去了解這個市場 是怎麼樣的運作。

相片提供 桃園市青年局
0123-0144

這座文創基地舉辦招募青年職人計畫,徵選上的文創青年團隊,能接受創業課程輔導,以及提供展售空間和參與宣傳行銷等,多面向的訓練及創業探索機會,希望幫助這群年輕朋友創業更順利。

相片提供 桃園市青年局
0156-0208

[桃園市青年事務局局長 侯佳齡]
我們除了安排職人,讓他有一個商品驗證的場域之外,其實我們會開一系列,一系列的專業的課程,讓他在創業,如果他有興趣發展創業這塊,我們會有一些專業的管道的輔導機制,像一些行銷,會計,法律還有社群等,我們創業必須的一些我們技能,讓他有機會在這邊做輔導,讓他更成長。

那現在大家手上應該都挑好線了,對 那挑好線之後,我們要把那個線的部分我們要抽絲,對,因為這麼粗的部分,我們沒有辦法纏成像那個樣子有光澤。

這天開設課程的兩位年輕纏花老師,過去在創業初期就遇到不少難題。

相片提供 丁巧竺
0239-0250

[纏花老師 丁巧竺]
其實一開始你說真的要從上班族,直接轉變成那個手作職人的部分,其實真的會有一些瓶頸,因為像我剛開始在找市集擺攤的點的時候,其實我是找不太到的,我不知道到底應該要去哪裡擺攤,覺得好像不錯,那我們就報名進來看看,對,然後發現這邊的資源其實很多,就是像它會輔導就是職人,就是有一些輔導職人的課程,對,那就是會補足你一些比較弱項的部分,對,就是比如說,你不知道那個市集從哪裡去報名,它會有一些市集報名的資訊,然後也有一些就是銷售的管道。

[纏花老師 林奕安]
然後困難的話,其實基本上就跟姐姐講的一樣,就是那一陣子,就是 基本上,剛開始出來,你就不知道應該要去哪裡,然後我們要往哪個方向去,因為其實,你每個地方,你每個地方的市集,它其實你那,這種客源就是每個人喜歡的東西不一樣,對對,然後像我們後來又有比較跑那種,動漫場跟漢服場的話,那種的話,就是基本上就是在我們的客源上。

如何行銷宣傳正是許多初期創業者的瓶頸,因此這座基地也會為徵選上的文創青年們,開設教學課程,也提供銷售平台等。

[纏花老師 丁巧竺]
它也有這一方面的課程,就是課程,然後跟諮詢的一個資源,就是不管你有任何的問題,比如說像,我應該要怎麼去成立一個我的工作室,對這個部分來講的話,因為像其實很多地方,你都會需要有一個工作室的名號,因為你去上課的時候,它可能會有需要你有統編,對 所以這個部分,如果有問題的話,他們都會給你給你一個解答。

相片提供 桃園市青年局
0430-0442

[袖珍黏土專家 陳婕]
它也會讓我們有一些成長的空間,讓我們實際去做教學,青年局就給我們這樣子的輔導,讓我們做更多的東西,那甚至還有它對於我們當屆的職人,都還會再幫我們找一些,關於一些智慧財產權,然後如何創業,然後如何就是,可能報稅等等之類的,這些比較需要在創業過程上需要知道的一些知識跟技巧,它也會幫我們找來,所以其實,對我來講是成長幅度非常非常多,然後吸收到很多知識的地方。

[女刀匠 盧韻如]
就是它讓我更了解自己的,就是創業的方向,然後再來是我的產品的客群在哪裡,然後他們也有辦很多的課程,然後讓我可以更加了解,我的就是優缺點的地方,也可以去補足我的優缺點,它們也有讓我們職人有這個機會去推廣自己的理念想法,然後也可以將自己的經驗跟知識交給就是來上課的人。

透過開設教學課程,讓每一位文創者傳遞他們的理念,也讓更多人認識不一樣的工藝與技藝。像纏花不僅是傳統工藝,各族群的纏花用途也不盡相同且代表不同的意涵。

[纏花老師 丁巧竺]
那閩南的部分,它是像這種大紅色帶金的春仔花,對,就是它一定限定一定要是大紅色帶金,然後它們的用途上面來講,就是直接像新娘婚嫁的時候直接插在頭上,對,然後或是賓客入場的時候的部分,因為像客家人的,它纏花用途,其實是在家裡裝飾,像神明廳的供花,然後就是他們拜拜,有時候會有那種擺在桌上看的看花,對,然後還有,就是他們新娘結婚的時候,他們會做房間裡面的燈飾,對,然後還有小孩,他們會有那個就是小孩收涎的時候,它會有那個小孩用的童帽,對,就是家裡用品比較多。

纏花在不同族群的表現上,也可以看出各自不一樣的特色。

[纏花老師 丁巧竺]
那客家纏花跟閩南纏花,最大的不同是,閩南我剛剛有說嘛,閩南的,它是大紅帶金,限定大紅帶金,那客家就是像這種,其實顏色就很多元很豐富,尤其像就是一般來講,客家纏花就是這種很彩色很鮮豔的部分,對,所以就是這個是,你可以直接看到他們最大的不同。

由於看見纏花的獨特魅力,這兩位纏花老師,更希望將這項沒落的傳統文化與工藝繼續傳承。

[纏花老師 丁巧竺]
那我覺得這個文化的東西,它很美,對,它不應該就是大家覺得說,現在像閩南的春仔花的部分,也是就是閩南的,它會用那個機器的綢布花取代那客家這個東西,可能因為它都在家裡,所以後面就是直接沒看到了,對,那我覺得這個文化的東西,它其實不該直接就這樣子就不見了,所以我會覺得說,那我應該把它做成說,它可以日常生活中可以直接配戴上面來講的話,大家才會知道這個東西。

他們更將傳統纏花結合不同的媒材,希望創新的作法且能吸引更多人認識他們的品牌。

[纏花老師 丁巧竺]
我們現在最不一樣的是,我們最近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跟木工做結合,對我們最近跟木工的部分做結合,就是我們把木頭,原本可能普通,它只是普通的木簪,那我們就是加上纏花的部分,對,然後還有就是擺飾的部分,就是原本也是,它只是一般很普通的木頭,那我們就是幫它加上纏花,讓它變得比較特別,那還有另外的部分,我覺得,我自己很喜歡的是這個這件作品,對,就是我自己結合了捕夢網。

[纏花老師 林奕安]
主要是纏花它的那個變化性比較高,對,基本上你只要你畫得出來它的形狀,你就可以想到把它做出來,對,然後就基本上,你在畫它的時候跟做它的時候,你就是要一直嘗試很多次,像這一顆大概我大概試了三四種花形,對,兩三種就是就是後面,本來就是不想做這樣這樣子的花形,然後就是用別的辦法做,然後結果,看起來不怎麼樣,所以到最後還是做成一整體式的。

文創基地也安排手作教學課程,除了讓更多民眾認識他們的品牌,文創職人也有不一樣的發展與自我探索。

[民眾]
我以前有聽過纏花,但是他們都是看到一個作品,但實際上他們怎麼操作,怎麼做出來的,我其實是不太知道,我以為它就是纏一纏,就會變成一個實體的樣子,但是我不知道裡面有模具這樣子,我覺得光是做一個葉子我都有點快做不做不來了,所以老師不管是他的任何作品我都覺得很驚艷。

[民眾]
困難點在那個工很細,就是你手要這樣,然後就是要很仔細的看那個線又很細,所以你要這樣這樣繞繞繞要有耐心,然後要專注這樣,我就覺得他們很厲害,他們什麼都做得出來,而且他們的配色上就是會很多彩,然後很繽紛,就是把它做成飾品類,我覺得都很吸睛。

充滿童趣與天馬行空的圖騰風格,吸引不少時下年輕人的喜愛,過去曾是一位美術老師的陳彥達,因為夢想而決定創業,但過程中卻發現到文創商品的開發與量產是最大挑戰。

[文創青年 陳彥達]
那當然一開始,最困難的一定是,就是我要去找這些商家,去做商品的時候,那這些商家往往都會有一個起訂的量,那這樣對我一個剛開始的起步的人來說,這個量都是很難去負荷的,所以最困難的就是,我要怎麼去跟這些商家去談,我能不能少量或者是比較用,稍微低一點點的價格,去做出這些商品這樣子,對,那當然對我來說,可能會有一個成本的考量,或者還有這些商品做出來,那還會有壓貨的這些情況,那我覺得這對我來說是一開始最困難的部分。

因此透過這座文創基地裡的展場空間,提供給每一位輔導的文創青年能將自行開發的特色商品做銷售與展示,也能藉此增加曝光度。

[文創青年 陳彥達]
我覺得就是有這樣的空間,我覺得最棒的就是,因為我覺得你做這些商品,最終還是要回到,就是大家可以,以就是面對面,我可以直接觸摸到這些商品,我可以直接看到這些商品,我覺得這個對我來說,可能是我的作品,對,可能是客人或是觀眾來說,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對,因為他摸得到看得到,所以他們看到這些東西的細節是什麼這樣子。

[民眾]
就覺得就是桃園,竟然有這樣一個新的地方,然後它可以把它的就是很多手工藝品的那種文化,有點傳承下來的感覺,因為我自己本身是宜蘭人,像我們宜蘭就是賣,賣這種傳統的東西的話,我們有一個叫傳藝中心,基本上就會進駐在裡面,可是這裡很特別的是,就是它可以讓那個所有的職人都有機會,可以進駐進來,然後讓我們去參觀,就是有小東西,很可愛的。

[民眾]
因為我,我一直覺得就是,像這種手工藝,對,我通常都會去臺北逛,然後我才發現,原來中壢這邊也有這樣一個基地,然後裡面也是有很多就是我喜歡的手工藝品,像我剛才有看到那個羊毛氈,食物模型,那個真的很厲害。

相片提供 桃園市青年局
1221-1234

透過文創職人的輔導計畫,除了提供創業協助、商業媒合與市場驗證外,也讓這群文創青年有更多發展的可能性。

相片提供 桃園市青年局1245-1257

[桃園市青年事務局局長 侯佳齡]
青年局,除了讓未來可以透過這些專業的講座,商業的媒合,跟手作的課程的體驗,或是參與國際性的活動,可以幫助我們在地的青年職人,在每一個階段都有持續的成長,透過這樣的輔導機制跟這個場域的驗證,是讓我們更多的職人,除了有專業的講座商業媒合外,還有開設手作課程,也讓他們在國際性也被看到,所以我們幫助這些職人,在每個階段,都有持續的成長,除了讓他們可以擴大自己品牌的知名度之外,我們也讓他自己的品牌,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且未來在市場上也會被看見。

相片提供 桃園市青年局
1309-1316

創業是許多年輕人的夢想,但過程中難免跌跌撞撞,如今有了這座文創基地,不僅成為桃園培育文創青年最溫暖的家,也讓他們走在創業這條路上不再孤單。

採訪/撰述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李明燈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